AE Advances in Education 2160-729X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10.12677/AE.2023.13111406 AE-75948 AE20231100000_14380782.pdf 人文社科 后疫情时代中外办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Universities in the Post-COVID-19 Era 嘉琪 2 1 2 1 3 1 上海理工大学校团委,上海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上海 null 02 11 2023 13 11 9101 9105 © Copyright 201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201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导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招生、教学和就业等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线上教学成为常态、自媒体创业成为趋势等。面对因疫情影响双创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做到四个“转型”,教育理念转型、角色定位转型、教学方法转型、内涵发展转型,在新时代征程中探索双创教育的新模式,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The global COVID-19 has caused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o fac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recruitment, teaching and employment.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ointed out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mong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ctively engag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In the post-COVID-19 er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universities has also shown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merging industries, online teaching be-coming the norm, and self-media entrepreneurship becoming a trend. In the face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and achieve four “transfor-mations”, such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role position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explore new model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he journey of the new era, cultivate new opportunities in crises, and open up new prospects in changes.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 The Post-COVID-19 Era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导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招生、教学和就业等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线上教学成为常态、自媒体创业成为趋势等。面对因疫情影响双创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做到四个“转型”,教育理念转型、角色定位转型、教学方法转型、内涵发展转型,在新时代征程中探索双创教育的新模式,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Universities in the Post-COVID-19 Era<sup> </sup>

Jiaqi Gao1, Hui Cai1, Ting Liu2

1The Sino-British Colleg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mmitt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Received: Oct. 20th, 2023; accepted: Nov. 17th, 2023; published: Nov. 24th, 2023

ABSTRACT

The global COVID-19 has caused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o fac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recruitment, teaching and employment.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ointed out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mong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ctively engag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In the post-COVID-19 er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universities has also shown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merging industries, online teaching becoming the norm, and self-media entrepreneurship becoming a trend. In the face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and achieve four “transformations”, such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role position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explore new model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he journey of the new era, cultivate new opportunities in crises, and open up new prospects in changes.

Keywords:The Post-COVID-19 Era,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 1 ]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浪潮中因其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具有天然优势和重大意义,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建院至今已有十五年,“一对多”的合作办学模式为双创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2.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双创教育实施优势 2.1. 拥有国外先进双创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为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 2 ]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经过70余年的艰难探索,目前已形成了成体系化的双创教育体系。国内在这一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劲十足,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具备中外管理学习背景,能够第一时间将国外先进的双创教育理念收入囊中。中英国际学院以“1 + 9”合作办学模式为特色,具有领先的国际师资力量,学院以“创业与创新”为三大核心育人理念之一,引导学生从进入大学起就树立正确、积极的创新领导力才能。

2.2. 具备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因其在专业设置、特色运营、办学机制上都具有相对突出的优势,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中英国际学院工科、商科两大类专业集中体现了中英两国优质教育资源;2 + 2和4 + 0两种学习路径的选择,让学生选择性更多元、创业时间更从容;特色专业学术英语EAP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身处“全英文”国际化环境之中,强化英语学习能力,为创业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3.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双创教育新特点

2020年6月,在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以及用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了“后疫情时代”一词。所谓后疫情时代,是指进入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发生小规模暴发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阶段。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教育必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 3 ] 。

3.1. 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许多行业遭遇了“滑铁卢”,旅游业、娱乐业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不少产业不幸夭折,但值得庆幸的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同样面临巨大的行业危机,一系列“新科技、新生态”产业却如雨后春笋般营运而生。

3.2. 线上教学成为常态

疫情期间,为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双创教育领域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力图通过自我修正和努力适应时代变革,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上课环境。将“线上 + 线下”变为授课的主要模式之一,中英学院由于有外教在国外进行隔离,无法来到中国教学,学院第一时间组建“课程推进小组”协助录制线上网课视频,让“云学习”成为中英学子的创新学习方式。

3.3. 自媒体创业成为趋势

在足不出户的防疫关键时期,积极配合国家的防控政策和要求的同时,在青少年群体中自媒体创业变成了主要就业趋势之一。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实现“云直播”、“云带货”,虽然依然存在一定的客观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所赋予的时代性。

4.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双创教育面临的困难

后疫情时双创教育出现的新特征,是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又一次深刻考验,能否顺利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抓住这次机遇实现新的飞跃,确实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

4.1. 新兴产业融资难度增大

创业融资问题是对于创业者自主创业实现终极梦想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原本水到渠成的项目融资也变得雪上加霜。有些初创公司产业根基不牢固,无法获取相匹配的融资金额;有些公司虽然获取了融资项目,却因疫情原因导致资金不足,难以承担支出,无法按期归还贷款,从而导致初创项目难以继续经营下去。

4.2. 线上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面对疫情,虽然专业课程上已经依托线上平台尽全力保证实现“云课堂”,但是,屏幕对面的课堂无论是从体验感还是从知识的感知上来讲,都和面对面授课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授课效果也是无法明确保障的,例如,工科专业不仅有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这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学业上的缺失。

4.3. 自主创业竞争日趋激烈

虽然自媒体行业成为热门创业行业之一,但是由于投入少、风险小等原因使得这一领域内部的“内卷”行为非常严重,保持创业的激情与平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后疫情时代,创业者要将自己的创业内容坚守并做大做强,确实非常有难度,要有极强的承受能力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同时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挑战。

5.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创新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双创教育必定面临着新的转型,这既是一种趋势,也同样承载了巨大的压力和期待,疫情给了我们难得的机会进一步反思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双创教育发展之路。

5.1. 教育理念转型,充分发挥“在地国际化”的办学优势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产物,但是国际化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跨国之间的流动,或是单向奔赴的求学之路,而应该以更全面的视角进行界定。教育国际化是将跨文化的思维、制度、研究等突破传统定式,不拘泥于时间、地点,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加以整合,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作为“在地国际化”重要载体之一,要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将国际化思维和本土文化相融合,依托校园活动或双创实践教育等平台,创新“在地国际化”的实践育人举措,以此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或未来其他不确定因素为我们的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5.2. 角色定位转型,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出国留学的新号召

在疫情背景下,对于原本计划出国进修的学生们来说,留学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立足国际形势变化,中外合作办学不单单承载着国际化教育的责任,同样,也要在这一特殊时期,成为与合作办学国外高校承担“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重要渠道。2020年疫情期间,94个中外合作举办的机构和项目临时扩招录取3031人 [ 4 ] ,其中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政策,通过自主招生扩招在疫情影响下无法出国学习的学生,充分体现在特殊时期肩负的特殊使命以及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大局意识。在我国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形势下,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赋予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先行者”和“探索者”的新角色,要在中外合作办学双创教育的机制体制中搭建新的平台与机遇。

5.3. 教学模式转型,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

后疫情时代,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新技术、新媒体时代的催生下,双创教育面临着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契机,摒弃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让数字化教学与在线教育成为主流模式,开发网络学习、线上课程、共享课堂等创新教学方式,高效的搭建起各地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平台。与此同时,教学内容也要随之更新重组,以适应新时代所赋予的新职能,除了原本的传统通识教育课程外,要提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双创能力的培养以及危机意识下的双创素质拓展训练,进一步全方位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闭环管理,以此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和定位。

5.4. 内涵发展转型,完善具有特色化的双创教育体系

特色化发展是“国际化”也是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国际化”不是一味的“西方化”也不是全盘照抄,而是在吸收国外的优质资源后,立足本国的实际国情实现本土化、特色化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双创导师的队伍质量,提高政治站位,要有将国际化教育资源转化为本土特色资源的能力,在育人过程中传授的是创新精神而不是死板的课本知识。同时,加强国内外教师团队的协同育人理念,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合作、共享的方式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跨界、互补的多元双创教育环境,从而深入探索更为创新、专业、特色的双创育人体系,为打造特色化专业双创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6. 结语

当下,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背景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虽然导致中外教育交流困难重重,但是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有坚定的立场和直面困难胸有成竹的勇气。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好“四个转型”,以时代“先行者”的视角,从教育理念、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和内涵发展等方面深入探索属于新时代双创教育的发展之路。全方位打造多元化的双创教育平台和空间,完善实践育人的教育体系,以“创新领导力中心”为依托,发挥中外师生的协同凝聚力,进一步深入挖掘具有“创新精神”、特色化、专业化的双创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地以培养具有志气、底气、骨气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2023教师发展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20-20-126-001)、上海理工大学尚理晨曦社科专项项目成果(1F-23-361-001)。

文章引用

郜嘉琪,蔡 卉,刘 婷. 后疫情时代中外办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Universities in the Post-COVID-19 Era[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9101-910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406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 2010-05-04. 尹国俊, 都红雯, 朱玉红. 基于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双螺旋模式构建[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40(8): 77-87. 王雪琴, 施光欣. 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特征、新境遇与新作为[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1(1): 69-72. 缓解留学受阻, 9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扩招3031人[EB/OL]. 北京日报客户端.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834/mtbd/202012/t20201222_506973.html, 2020-12-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