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ian Case Reports in Otolaryngology
亚洲耳鼻咽喉科病例研究, 2013, 1, 1-3
http://dx.doi.org/10.12677/acro.2013.11001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3 (http://www.abtbus.com/journal/acro.html)
A Report of Chinese Crude Drug Intervention about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Meijing Li
1*
, Shuchen Sun2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2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Email: limei jing@yahoo.cn
Received: Jan. 19
th
, 2013; revised: Feb. 25th, 2013; accepted: Mar. 8th, 2013
Abstract:
Peren nial allergic rhinitis is one of the diseas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cure. We get excellent clinical efficacy
using the Herbal fumigation treatment. According to a report
, we analys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erbal fumigation
treatment treating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Keywords:
Allergic Rhinitis; Chinese Crude Drug Interv ention
一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干预的报导
李美静
1*
,孙书臣 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Email: limei jing@yahoo.cn
收稿日期:
2013
年1月19 日;修回日期:
2013
年2月25 日;录用日期:
2013
年3月8日
摘
要: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属于难治愈的疾病之一。我们采用中药熏蒸的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收到较
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一例病例的分析来探讨中药熏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中药干预
1.
引言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 ,即过敏性鼻炎,
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
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
性炎性疾病。依照患者发病有无季节性特点可分为常
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临
床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属于难治愈的疾病之一。我
们采用中药熏蒸鼻窍的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用此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
鼻炎的一例病例报告如下。
2.
病例描述
王某某,男,
16 岁,学生,2011年7月23日就
诊,以持续性鼻堵、喷嚏、流清涕
10
年为主诉。双
侧鼻堵呈持续性,晨起喷嚏连续数个,流大量的清水
样鼻涕,且在每年春、秋季节加重。进食生冷食物后
咽痒、憋气。
2011年7月15日在外院行过敏原皮肤
点刺试验见变应原点刺试验报告单
1
,变应原检测结
果为动物毛
1、树
1、树
2
、禾本科、禾本科/谷类、
艾蒿、蒲公英、大豚草、藜、刺槐、长叶车前草、新
月弯孢属、交链孢霉菌都为
+++
,风团直径平均为5
mm
,阳性对照为
3.5 mm。自述对中药刺蒺藜过敏。
曾口服开瑞坦等西药,未见明显疗效。
检查:双侧下鼻甲大,鼻甲粘膜苍白、略水肿,
鼻道内有大量的稀水性分泌物。
*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
![]()
一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干预的报导
诊断:变应性鼻炎。
方药: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生黄芪 10 g、白
术
9 g、防风 9 g、党参 10 g、苍耳子 6 g、辛夷 9 g、
蝉蜕
6 g
、百合
10 g
、薏苡仁 10 g、玉竹 9 g)7付,每
日两次进行中药熏蒸鼻窍。
1
周后复诊,喷嚏、流涕频率较前减少明显,鼻
腔通气状况较前改善。按前方进行加减继续每日两次
熏蒸鼻窍。
1个月后患者已无鼻堵,无喷嚏,晨起偶
尔流清涕,此时嘱患者每日一次熏蒸。后患者每月复
诊一次,病情平稳,没有出现喷嚏、鼻堵、流涕症状,
嘱患者坚持每日一次中药熏蒸。
2012
年1月17 日再
次复查过敏原,检查报告见变应原点刺试验报告单
2。
此时嘱患者隔日熏蒸,且在每年冬春、夏秋季节交替
前
2
周增加熏蒸频率每日一次或两次。患者一直使用
此法,随访至
2013
年1月
17
日,患者变应性鼻炎一
直未复发。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
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避免接触变
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基础治疗,做到完全避免很困
难;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治愈变应性鼻炎,
但由于该患者过敏原的种类过多,效果也将不理想。
药物治疗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该
患者曾口服开瑞坦等西药,效果不甚明显,所以改用
中药治疗,又考虑到其对多种物质过敏甚至中药刺蒺
藜、蒲公英,为避免口服中药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改
用中药熏蒸鼻窍。
中药熏蒸鼻窍与口服法仅仅是给药方法与途径
不同而已,中药熏蒸鼻窍同样在用药遣方上以中医理
论和药性理论作指导。正如吴师机在《理沦骈文》中
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
之药,所异者法耳。”方选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基于鼻病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20
位处方的君药中,含
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占
78%
,而在这些处方中出现频
率最高或者说使用率最高的前
20
位的药物中,含有
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占
92%
,有挥发油的中药对治疗鼻
病是十分重要这一理论基础
[1]
。此外,很多上呼吸道
病毒的理化性质,低温很稳定,而温度越高越易失活
性,
40
℃以上的许多病毒稳定性就比较差了
[2]
。向鼻
孔喷注
42
℃湿热气流,可杀死或部分灭活正常温度下
(35
℃
)生长的鼻病毒,阻止变态反应性鼻炎的鼻黏膜
上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和使组织胺释放,起到抗
炎、减轻鼻粘膜肿胀的作用。因此中药熏蒸鼻窍可从
以上两个方面发挥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该患者症状消失后,复查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
前后两次过敏原检测的结果基本相同。患者的症状与
过敏原检测结果可能不具有相关性。师小径等
[3]对4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同时实施标准化皮
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外周血嗜酸细胞
计数。结果显示血清特异性
IgE
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
阳性强度与变应性鼻炎的症状积分无显著相关性。血
清特异性
IgE
水平和标准化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不
能反应症状的程度,但任选一种方法对变应性鼻炎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从过敏原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存在季节
性过敏原,遂嘱患者于每年冬春、夏秋季节交替前
2
周增加熏蒸频率,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
想,是与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早期干预的思想
一致的。
4.
结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有时和支气管哮
喘同时存在,是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疾病。采用
中药熏蒸鼻窍的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变应性鼻炎患者
的症状,长期熏鼻可以有效避免变应性鼻炎的复发,
因而也避免了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
生活质量。中药熏蒸鼻窍是孙书臣老师自创的鼻病的
中医序贯疗法中的一步,他一直倡导在鼻病的治疗上
根据患者的病情、季节、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把
中药熏蒸鼻窍、收集蒸馏液滴鼻、内服汤药三步进行
组合或单一使用。临床应用该疗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
炎,已证明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汤剂内服的对照组
[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孙书臣等
. 鼻病的“中医序贯疗法”建立思路与实践[J]. 中
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08, 14(10): 749.
[2]
杨占秋等
. 临床病毒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177-204.
[3]
师小径
, 马艳红等. 变应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 及皮肤点刺
实验与症状的相关性
[J]. 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4): 1063-
1064.
[4]
乔锦
. 慢性单纯性鼻炎中医序贯疗法的临床研究[D]. 中国中
医科学院
, 2008.
Cop
yright © 2013 Hanspub
2
![]()
一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干预的报导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3
附录
The report of prick test of allergens 1
变应原点刺试验报告单
1
过敏原
标本
风团直径
(mm)
结果
过敏原 标本 风团直径
(mm)
结果
1.
动物毛1
6 +++
12.
德国小蠊
2.
树1 6.5 +++
13.
松
3.
树2 5.5 +++
14.
长叶车前草 6.5 +++
4.
禾本科
5.5 +++
15.
新月弯孢属 3.5 +++
5.
禾本科/
谷类 3.5 +++
16.
白色念珠菌
6.
艾蒿
4 +++
17.
特异青霉
7.
蒲公英
4 +++
18.
交链孢霉菌 4 +++
8.
大豚草
5 +++
19.
烟曲霉菌
9.
藜
5.5 +++
20.
粉尘螨
10.
葎草
21.
屋尘螨
11.
刺槐
6.5 +++
阳性对照
3.5
The report of prick test of allergens 2
变应原点刺试验报告单
2
过敏原
标本
风团直径
(mm)
结果
过敏原 标本 风团直径
(mm)
结果
1.
动物毛1
4.5 +++
12.
德国小蠊
3.5 ++
2.
树1 5 +++
13.
松
3 ++
3.
树2 5 +++
14.
长叶车前草 4.5 +++
4.
禾本科
4.5 +++
15.
新月弯孢属
3.5 ++
5.
禾本科/
谷类 3.5 ++
16.
白色念珠菌
6.
艾蒿
4.5 +++
17.
特异青霉
7.
蒲公英
3.5 ++
18.
交链孢霉菌 4 +++
8.
大豚草
4.5 +++
19.
烟曲霉菌
9.
藜
6 +++
20.
粉尘螨
3 ++
10.
葎草
21.
屋尘螨
11.
刺槐
8 ++++
阳性对照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