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nsitional Care Interventions on ICU Acute Trauma Patients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ursing checklist for transferring trauma patients in emergency ICU, and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rans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on patients. Methods: 6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24 to September 2024 who underwent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3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ransitional nursing care mode,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pain scores, transfer tim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Results: In terms of pain level scores and transfer handover time-consum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ransitional care based on the transfer care checklist can reduce the pain level of trauma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ICU, shorten the transfer tim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Emergency ICU
创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因素,在过去的20年中,创伤导致死亡人数增加46%,是44岁以下青壮年的首位死亡原因
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是护理活动中的高风险事件,即使患者生命体征有缓解,但由于不熟悉新环境及患者身体状况发生了复杂变化,若护理衔接和护理监测不到位,交接过程中信息及沟通延迟或缺失、交接不准确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增加,致使医疗保险每年额外花费约170亿美元
目前国内对过渡期护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术后患者,对于急诊ICU的应用效果暂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将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ICU急性创伤患者中并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ICU急性创伤患者转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便利抽样选取我院急诊ICU 2024年5月~202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2024年5月~2024年7月的患者为对照组,2024年8月~2024年10月患者为试验组。每组30例,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 年龄 > 18周岁;医学诊断为急性创伤患者;② 在ICU时间 ≥ 48 h;③ 病情稳定后转入急诊科病房治疗。
有精神病病史者,认知障碍,无法沟通交流者。
对照组采用ICU常规转科流程模式,具体干预方式如下:
护士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根据医生指示准备转科事宜。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简要评估,确保患者符合转科标准。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患者从ICU转运至普通病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与ICU医护人员进行患者的病情交接。
实验组在常规专科流程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急诊ICU创伤患者转科护理清单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管理。
研究者在前期已经经过文献回顾初步拟定了急诊ICU创伤患者转科护理清单草案,再选取10名急诊外科领域的医生及护士(工作年限 ≥ 10年,中级职称以上)进行二轮的专家咨询,构建了最终的急诊ICU创伤患者转科护理清单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过程护理以及转运后交接三大部分,具体见
转出阶段 |
维度 |
清单内容 |
转运前准备 |
转运设备检查 |
确保转运设备(如担架、转运床、呼吸机、监护仪等)完好可用。 |
药物准备 |
准备转运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急救药物和常规治疗药物。 |
|
家属沟通 |
向患者家属解释转运的必要性、风险和可能的结果,获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
|
人员协调 |
确保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转运人员等)到位,明确各自职责。 |
|
转运过程护理 |
生命体征监测 |
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准备随时进行急救。 |
管道管理 |
确保管道在转运过程中不受压、不脱落,保持通畅。 |
|
保暖与舒适 |
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保暖,并尽可能提供舒适的转运环境。 |
|
安全监控 |
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安全,避免发生坠床、碰撞等意外。 |
|
转运后交接 |
病情交接 |
向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详细交代患者病情、治疗计划、管道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
生命体征监测 |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平稳过渡。 |
|
疼痛管理 |
根据转运后评估结果,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
|
家属沟通 |
向家属汇报转运结果,解释下一步治疗计划,并解答家属疑问。 |
由ICU联络护士实施干预,根据护理清单的内容对每例创伤患者实施ICU转出护理,按照清单项目完成情况(是、否、备注)进行勾选,记录每例患者的转出情况。
采用数字评分法进行评分,0~10分表示疼痛的强度,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最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选择一个最能表达自己疼痛强度的数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ICU转出前24 h、ICU转出后1周的静息状态时的疼痛程度。
指从ICU护士开始准备患者转出时到患者至急诊病房与护士完全交接完毕的时间。
采用我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问卷主要从过渡期方案是否满足临床需要、改善患者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展开,共6个条目。问卷总分100分,其中高于90分表示非常满意,80~90分表示满意,60~80表示比较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采用Excel 2019进行资料的录入,双人录入,以保证资料正确无误;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疼痛程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30 |
3.33 ± 1.73 |
2.10 ± 1.12 |
5.656 |
0.000 |
对照组 |
30 |
3.83 ± 1.64 |
2.13 ± 1.25 |
7.899 |
0.000 |
t值 |
1.149 |
2.207 |
|||
P值 |
0.255 |
0.031 |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转科交接时间为17.40 ± 2.25 min,观察组转科交接时间为15.20 ± 3.79 min,在实施ICU急性创伤患者过渡期护理方案后,转科交接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组别 |
例数 |
转科交接时间(min/分钟) |
观察组 |
30 |
15.20 ± 3.79 |
对照组 |
30 |
17.40 ± 2.25 |
t值 |
2.732 |
|
P值 |
0.008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组别 |
例数 |
满意度分级 |
||
90~100 |
80~90 |
60~80 |
||
观察组 |
30 |
25 (83.33%) |
5 (16.67%) |
0 (0) |
对照组 |
30 |
16 (53.33%) |
12 (40.00%) |
2 (46.67%) |
t值 |
6.858 |
|||
P值 |
0.032 |
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强调的是照护模式的改变,包括以患者为中心、转移、连续、协调和教育支持等五个概念属性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推荐使用急诊ICU创伤患者转科护理清单进行转科交接。具体来说,在转运前,由转出科室的医护人员按照核查清单逐项核对,确保所有项目都已完成并符合要求。在转运过程中,转运人员应随时携带核查清单,以便在需要时随时查阅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基本信息。到达接收科室转运结束后,由转运人员再次按照核查清单进行核对,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及时传递。科室定期整理收集转运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的优化。
综上所述,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在ICU急性创伤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团队协作、标准化交接流程,有效提升了转运质量。未来,应继续深化对这一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和完善转运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转运服务。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2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