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and Local Climate Zone in Harb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t island effect and local climate zone, the image of heat island effect and local climate zone in Harbin city is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alleviating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better and more accurat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Harbi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south of Songhua River. (2) The study of local climate zone (LCZ) shows that LCZD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LCZ,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uilding type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urban areas. LCZA and LCZB are distributed across cities, and LCZG is mainly the Songhua River that runs through the city. (3) The building type in LCZ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Large-scale artificial construction and dense buildings will produce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while natural elements such as green space and water body can slow down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green coverage area, improv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nd popularize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technologies, so as to reduce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protect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residents.
Heat Island Effect
21世纪已经步入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区域已居住超过50%的世界人口。联合国推断到21世纪中期,将近68%的世界人口将转移到城市
传统的城市热岛研究多采用“城乡二分法”,但该方法存在城市局部气候难以全面观测以及无法有效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时空影响的短板。局部气候区(LCZ)的提出颠覆了以往仅从城乡二元角度来分析城市热环境的传统思路,为城市热环境及热岛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角。LCZ通过标准化的局部气候数据集与城市形态指标数据集,将局部气候与城市建设联系起来。强调城市内部气候要素特征的异质性,有利于详细了解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变化的机制
哈尔滨(44˚04'~46˚40'N, 125˚42'~130˚10'E)是黑龙江省首府,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2022年《哈尔滨统计年鉴》(
本文基于GEE (Google Earth Engine)对研究区地表温度变化开展研究。该地表温度由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反演,并经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通过GEE中的掩模函数对云覆盖区域进行掩模,并通过中值合成多个LST。剩余空白处使用临近像元插值法进行插值。
(1) 辐射定标
由于遥感卫星上搭载的用于获取地面地物信息的遥感器在接受实际地物辐射或者反射的电磁能量时,记录在传感器设备中的地物光谱信息与实际地物的反映信息不一致,遥感卫星搭载的传感器本身光电特征以及太阳高度、地物地形以及大气环境都会引起光谱信息的失真。辐射定标的目的是把图像上的DN值转为辐亮度或者反射率。
(2) 大气校正
遥感传感器所接受到的所有地物光谱信息都必然要与地球大气层发生相互作用,大气中的物质在地物反射光谱信息被遥感卫星传感器捕捉到以前,此阶段可以反射或者折射地表物体发出的短波辐射,这就使得接受到的信息和实际的地表信息产生了信息差异,大气校正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大气对图像的干扰。
局域气候区(LCZ)是一种在局域尺度上具有不同的地表覆盖、结构、物质及人类活动等特征的区域。LCZ由10个建筑物类别及7个自然土地类别组成。Stewart和Oke (2012)在研究中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
利用GEE (Google Earth Engine)对6~8月的LST进行反演,相比于前人的针对于某一天的Landsat影像进行LST反演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得到了哈尔滨市主城区的LST。如
根据哈尔滨市主城区的LST反演结果,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分级,均值-标准差法是利用地表温度均值和不同标准差倍数的组合来划分地表热场,从而实现城市热岛的有效界定,标准差反映了温度相对于平均温度的偏离程度。此划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天气和大气状况产生的背景差异,提高不同时相地表温度数据的可比性,与城市的实际地表热环境情况相一致,在热岛面积和热岛的表现细节上都更贴切。将研究区域分为高温区、次高温区、中高温区、中温区、中低温区、次低温区、低温区7个热力等级类型,其中高温区、次高温区定义为热岛区。热力等级划分标准如
热力等级类型 |
取值范围 |
高温区 |
>36.1℃ |
次高温区 |
33.1℃~36.1℃ |
中高温区 |
30.2℃~33.1℃ |
中温区 |
27.2℃~30.2℃ |
中低温区 |
24.3℃~27.2℃ |
次低温区 |
21.3℃~24.3℃ |
低温区 |
<21.3℃ |
哈尔滨市热力等级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由
前人的研究基于传统的土地利用类型(不透水地表、裸地、绿地、农田和水体)来结合热岛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利用局部气候区与哈尔滨市主城区的热岛分级图结合对比分析,发现LCZ1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次高温区;LCZ2主要分布在次高温区和高温区;LCZ3主要分布在次高温区、中高温区和高温区;LCZ4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和次高温区;LCZ5主要分布在次高温区、中高温区和高温区;LCZ6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和次高温区;LCZ8主要分布在次高温区、高温区和中高温区;LCZ10主要分布在次高温区和中高温区;LCZE主要分布在高温区、次高温区和中高温区;LCZF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通过利用局部气候区(LCZ)可以有效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改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现象,本研究建议改善LCZ1、LCZ2、LCZ3、LCZ4、LCZ5、LCZ6、LCZ8、LCZ10、LCZE和LCZF的建筑空间形态或在这些能促进热岛效应的建筑类型中增加适当的降温冷却绿地,用来改善缓解建筑类型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减少热岛效应的强度。
(1) 利用GEE (Google Earth Engine)对6~8月的LST进行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表明哈尔滨市热岛效应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松花江以南,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这些地区分布着火车站、大量居住区和工业区。
(2) 局部气候区(LCZ)研究表明,LCZ中LCZD占比最高,因为哈尔滨市拥有大量的农田和低矮型植被;建筑类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区,在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还有松北区南部分布广泛,LCZA和LCZB在城市之间交叉分布,LCZG主要以贯穿城市的松花江为主。
(3) LCZ中的建筑类型是主要构成热岛效应的原因,大规模的人工建设、密集建筑都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而绿地和水体等自然要素能减缓城市热岛效应。需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改善建筑材料和结构、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等,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