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2169-2556 2169-2564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ss.2024.13111053 ass-100838 Articles 人文社科 走向合作性的教师教育: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基于《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报告的解读
Toward Cooperative Teacher Education: Value Implication and Path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Imagine Our Future Together” Report
李娅坤 程芷茹 戴妮娟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01 11 2024 13 11 613 618 8 10 :2024 12 10 :2024 12 11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重磅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第二部分第五章的内容探讨“教师的变革性工作”,从教师的协作性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公众团结保护教师以及面向2050年的对话与行动原则等方面强调探索教师变革性工作的重要性,建议教学应当朝着发展一种合作型的专业化而努力,并且也突出强调在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本文主要基于对该报告中关于教师变革性工作内容的解读,探讨未来走向合作性教师教育的价值意蕴,并从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环境、教师教育支持体系探索合作性的教师教育实践路径,找寻新教育社会契约对我国教师教育变革的启示。
In November 2021, UNESCO released a blockbuster report titled “Reimagining Our Future Together: Creating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 exploring and looking forward to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and even in 2050.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eachers transformative work”, from the teachers’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ublic unity and protect teachers and 2050 dialogue and action princip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xploring teachers transformative work, suggested that teaching should develop a cooper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also highlighted in the new education social contract, teachers in the central posit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port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eachers’ transformative work, explore the future to the value of cooperative teacher education, and from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teac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teacher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to explore cooperative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path, looking for the new education social contract of teacher education change in our country.
社会契约,教师教育,合作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Social Contract
Teac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UNESCO
1. 引言

2021年11月10日,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面向全球重磅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该报告在人类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关键历史节点,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与教育的变革进行了评估,重新思考知识与学习如何在日益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的世界塑造人类的未来 [1] 。这份报告始于2019年9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启动了“教育的未来”倡议,并同时成立“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委员会汇聚全球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科学、商业等各界著名学者,合力编写出此份报告。自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已经编写了多份全球报告,在世界形势急剧变化、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新思考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其中最早的是1972年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又名《富尔报告》),及其后1996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近些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报告呈现了世界各领域遭受的破坏和出现的转变,环境的变化、技术发展加速、社会分裂、教育不公平等因素给人类带来众多挑战,人类的生存、人权和生命之星正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是我们贯穿一生的组织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在人类社会变革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1]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艰辛同在的世界,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蓝图,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教师在构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 ,整篇报告不断强调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地位,倡导人类公共对话与集体行动,朝着共同的目标愿景变革教育。在第二部分“更新教育”第五章“教师的变革性工作”的内容中,始终重申一个使命“将教师的教学重铸为一项协作性专业”,这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社会地位等方面需要改变方向,不断走向合作与协同。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国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也需要重新调整发展方向,将其构想为一项实现教育和社会变革的合作性事业,多方利益相关者应展开合作与对话,优化教师教育的环境,合力打造合作性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生态圈。本研究结合对报告的解读,在探讨教师的变革性工作基础上,对合作性教师教育的价值意蕴进行探讨,从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环境、教师教育支持体系探索合作性三个维度提出合作性教师教育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教师的变革性工作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以下简称:报告)第二部分“教育革新”提出了实现新的社会契约的方法,学习者、教育者、公众团体、学校、教学与课程等方面都是变革讨论的范围,第五章“教师的变革性工作”从协作性教学、专业发展、公众团体与教师的关系以及大学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探讨教师工作的协作性特征与合作化未来。

2.1. 协作性教学

教师的个人天赋与能力需要通过协作和支持得到加强 [1] 。随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社会的变化与进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并且一间教室也无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教师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思考自己与教学、课程、教学环境的关系。为了维持教学系统的生态平衡,破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教、相对封闭的“花盆效应”,我们就必须将教学重铸为一种协作性专业,建构教学共同体文化,教师主体之间通过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吸纳、内化、创新、交互等过程完成知识和意义的建构、主体性的培育和生态化的能量互动循环 [2] ,这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也通过教师的合作加强了知识的更新与转化。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肩负着教育教学的任务,更需要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和知识生产者,将自己的专业范围促进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展,从而改革教育环境、教育实践 [1] 。因此,对于我们所要探讨的教师教育而言,未来教师的培养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线性范式,而更强调教师的通力协作、知识的共享扩展,实现协作性教学的愿景,必须依靠协作型教师。

2.2. 持续一生的教师发展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丰富且动态的学习和体验的连续体,是持续一生的旅程 [1] 。教师终身成长意识是其必备素质,在当代世界,教师需要树立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断锤炼自身的专业能力。传统式的师范教育以规范化的模式培养师资,提供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学校结构 [3] ,教师通常是以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单一封闭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随着教育的变革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师范院校培养师资的教师教育体系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开放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契合教育的发展转变,对于师范生、新教师以及在职教师而言,专业发展是伴随教师这份职业一生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不断整合与社会化,同时兼顾变化的环境、学习环境以及新时代、新世界学习者的多样性。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教师需要专业发展、教育和支持的机会”,以往封闭单一的专业发展之路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而是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教师教育,使之与教育优先事项保持一致,要求公众团结起来改变教学,社会、高校、教育部门乃至家庭携手为教师提供支持与资源,使教师能够广泛地接触教育利益相关者 [1]

2.3. 大学与教师的持续关系

大学与中小学都无法单独承担起教师职前准备工作 [1] 。在培养师资事业中,高等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教育的未来,“协作性教师”与“发展型教师”成为契合教育变革需要的教师必备素养,这已经不是高校培养师范生或中小学师资培训能够单独采取的行动,而需要双方共同承担,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重申教育事业公共使命。因此,大学必须强化在教师教育方面的职责,更需要与基础教育学校开展联合工作,形成合力并进一步推动教师职前培训与持续专业发展,维护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

3. 合作性的教师教育:价值意蕴 3.1. 持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职前开始便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持续的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稳步前进息息相关,专业发展需求不仅来自于教师终生成长的意愿,更来自于教育变革发展的需要以及知识更新迭代的推动。合作性的教师教育以教育的共同利益为原则,力求高校师范教育与各级学校、社会、教育部门协作,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使教师职前职后的专业发展成为连续体,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对话、交换信息,落实“协同育人”理念,营造师范教育协同共生环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体系,同时为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赋能增效。教师在协作交流、资源共享的扶持环境中更容易从不同角度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激发自身不断进步的活力,也有利于建立相互关怀和信任的关系,增进教师对职业、对环境的认同感,尤其对于新教师而言,共同体能带领他们尽快融入教育教学环境,在相互支持与帮助中缩短磨合期 [4]

3.2. 合力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

教学不是一个人紧闭在教室门后带领一名学生完成活动或课程,相反,要将教学放在整个学校中,与其他教育者一同进行的工作 [1] 。这是报告中第五章“教师的变革性工作”部分首先申明的一点,培养协作性教师、打造协作性教学就需要合作性的教师教育,这是对教师职前职后专业成长全过程的新要求。合作性的教师教育致力于将师资培养体系置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为师范生、教师通过系统支持,例如,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利用“双导师制”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强化教书育人本领。同时,还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形成地方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职后发展提供合理支持,打造教师团队协作方案、教师在职培训计划、教师交流共享资源平台等,使教师在合作性环境中实现专业成长,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在倡导资源共享的教师发展生态系统中,通过资源的互补,将有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当然,教师之间进行的交流共享是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的,其目的就是使教师能够在帮扶支持体系中丰富专业知识、改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教学,通过合作共同体内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4]

3.3. 共同打造新的教育社会契约

报告中“社会契约”是贯穿全报告的线索,面对公平正义受到威胁的世界,报告强调“教育是解决这些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的关键手段”,也就彰显出“新社会契约”的“教育性”本质,那么,教育如何构建一种新的“社会契约”?我们所畅想的人类未来是和平、公正、美好且可持续的,这无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期待的愿景,也是需要人类共同创造的,和平共享共荣的社会契约需要教育来组织知识共享与传承,将我们与世界、与彼此相互联系。合作性的教师教育为教师提供支持、为教学更新理念,将师资培养体系置于开放的教育系统中,联合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事业在互惠共生的空间内不断发展,也强化落实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使命,因此合作性的教师教育在倡导和平共融的新教育社会契约中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之举。

4. 合作性的教师教育:路径探析

合作性的教师教育是未来必将成就的发展方向,在新教育社会契约中有着特殊的价值意蕴。统整合作性教师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性,从教师教育体系到知识教学环境探索合作性教师教育的路径,既是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助力打造新教育社会契约的重要路向。

4.1. 面向“共同体”的教师教育体系

基于合作共融的未来教育,应完善教师教育体系,立足于我国师资培训体系的现状,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师范院校应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多方主体形成共生关系,合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各基础教育学校也应与高校合作,共同改善教育教学环境。首先,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配备学科导师与实践导师,实现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育人体系的有机贯通;同时,高校教师教育团队可以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改革研究成果整合起来,通过与中小学教师团队合作转化为教学实践,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合作性的教师教育体系不仅要联动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也要集中各方优势,落实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与高校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教育资源,扩充教师教育体系的空间,例如,惠州市语文教师教育联盟的创建,是惠州学院与惠州市教育局共同创建的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协同育人平台,推行U-G-S教育模式,即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联动,构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机制,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范生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堂、掌握语文教学基本规律、从名师成长中汲取经验,快速成长 [5]

4.2. 倡导知识共享的教师教学环境

合作性的教师教育需要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对话协作的机会,同时,开放包容的教师教学环境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与支持。首先,在各学校内,形成教师共同体,营造开放包容的知识共享环境,通过结对帮扶、共同教研、资源共享等方式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需求,教师抱团发展激发专业发展的动力,使教师主体与学校教育生态圈形成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促进教师生态关系趋向稳态平衡。其次,各地中小学之间,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合理流动机制,打造教师交流合作平台,打破校际之间教师沟通交流的界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敞开校门,鼓励城乡教师走进彼此的教学环境,推动教育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合作性优势,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4.3. 依靠公众团结的教师教育支持体系

协作性的教学需要协作性教师,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并不意味着让教师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是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协作交流的机会,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性事业,关系着人类的公平正义与民生福祉,面对合作共融的未来,公众的团结协助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首先,在教师培养、选拔、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全过程中为教师提供协作机会,使他们能够与广泛的教育利益相关者接触,特别是获得家庭、社区、行政人员、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机构的支持;鼓励教师与同行、专家学者之间展开合作、建立伙伴关系,从而优化课堂设计、丰富教学经验、推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3] 。其次,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教育资源、技术、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这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硬件设备支持,也可以为教师的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构建平等和谐的合作性文化,赋予教师一定的专业发展自主权,保障教师话语权的发挥,公众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

5. 结语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基于人文主义视角,回应人类面临的挑战,重新思考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生命的关系,呼吁全人类共同打造“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创造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人类未来。在我国,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立足国内、面向国外,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的现代化中国式教育,当前的教育改革导向与《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报告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并且报告所呼吁的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热点。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打造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中心。面对相互协作、平等对话、和平共融的人类未来世界,教师教育体系也应更新视角,呼吁公众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团结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改善教师教育体系,回应教师在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合作性的教师教育无疑是发展的新方向,从建立合作化教师教育体系、改善教学环境到公众团结支持教师教育,才能够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合力走向光明团结的未来。师范院校也应充分利用师范生职前培养的黄金时期,不断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Reference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 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张豪锋, 卜彩丽. 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 中国远程教育, 2007(4): 23-26+79. 林可, 王默, 杨亚雯. 教育何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契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报告述评[J]. 开放教育研究, 2022, 28(1): 4-16. 牟映雪, 李娅坤, 鲁哲, 等. “优师计划”背景下城乡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路径[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9(10): 57-64. 冯爱琳. “双导师制”在师范生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 2022, 42(4): 105-1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