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 Nursing Science 2168-5657 2168-5614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ns.2024.1311236 ns-101394 Articles 医药卫生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Visual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go and Leg Pai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Ten Years
1 李金秀 1 2 张世纪 1 1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湖南省民族中医医院科教科,湖南 吉首 05 11 2024 13 11 1670 1677 20 10 :2024 15 10 :2024 15 11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目的:探讨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14年1月1日~2024年10月1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6.3.R1软件对作者、期刊、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87篇,年均发文量为128.7篇;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闫应西(5篇),发文量较高且合作关系较密切的作者团体包括闫应西、谢素军和经振兴;最高频关键词为腰腿痛(235次),关键词共聚为9类,“疼痛程度”突现强度最高,“循经推拿”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结论:腰腿痛中医药研究需要加强作者间、机构间合作,鼓励跨机构、跨地域合作交流;该领域研究热点为临床疗效、治疗方法(尤其是针灸和推拿)、疼痛等,循经推拿、中西医结合、炎性因子、疼痛管理、生物疗法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hotspot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go and leg pain in recent ten years. Methods: The literat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go and leg pai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cted on CNKI from January 1, 2014 to October 11, 2024 were searched. CiteSpace6.3.R1 software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authors, journal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Results: A total of 1287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f 128.7.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publications (6). Yan Yingxi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publications (5), while Yan Yingxi, Xie Sujun and Jing Zhenxing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had clos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authors. The most frequent keywords were lumbar and leg pain (235 times), the keyword copolymerization was 9 categories, the intensity of “pain degree”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duration of “circulation massage” was the longest.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mong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and encourage cross-institutional and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TCM research on lumbago and leg pain.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are clinical efficacy, treatment methods (especially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pain, etc., massage through the menstrual cycl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flammatory factors, pain management, biological therapy may become the next stage of research hot spots.
腰腿痛,中医药,可视化,研究热点
Lumbar and Leg Pa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isualization Research Hotspot
1. 引言

腰腿痛是一组常发生与老年人的疾病,多表现为腰腿部疼痛、肿胀,严重者出现功能障碍 [1] [2] 。中医上腰腿痛属于痹症范畴,多因年老气虚、寒湿侵体、肝肾亏虚引起 [3] 。中医外治法是治疗腰腿痛的常用手段,本文将分析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以“腰腿痛”、“中医”、“中药”、“中医药”、“针刺”、“艾灸”、“针灸”、“推拿”、“穴位”、“方剂”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会议、报告、成果新闻报道、声明、征稿通知和关联性较少的文献,检索2014年1月1日至今国内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时间为2024年10月11日,共得到1704篇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后,共获得1287篇文献。检索结果以Refworks格式导出,命名为“download_01.txt”,使用CiteSpace6.3.R1软件进行数据转换,时间范围设置为2014年1月~2024年10月,时间切片为1,其他为默认选项,构建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可视化网络。

3. 结果 3.1. 发文时间分布

年发文量可一定程度反映某一阶段该研究领域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2013~2023年发文时间分布见 图1 ,年均发文量为69.5篇。2014~2015年,该领域年发文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于2015年达到顶峰(190篇);2016~2019年,该领域年发文量趋于平稳;2019~2022年,发文趋势有所下降,2023又有所增加,截至到2024年10月发文量为54篇。

Figure 1. Chart of public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图1. 近十年发文量图--
3.2. 作者

1287篇研究文献共纳入作者334位,作者共现网络见 图2 ,其中,节点337个、连线227条,网络密度为0.004,表明作者合作较分散。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闫应西(5篇),发文量较高且合作关系较紧密的作者为闫应西、谢素军和经振兴,由 图2 可知,该领域存在团队内部合作,但团队之间合作较少。

Figure 2. Author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图2. 作者共现网络图--
3.3. 研究机构

1287篇研究文献共纳入研究机构326个,机构共现网络见 图3 ,其中N = 326,E = 133,网络密度为0.0025。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篇),其次为河南中医医院(5篇)和上海中医药大学(5篇)。由 图3 可知,甘肃地区研究机构合作较多,其他地区机构间合作较少。

Figure 3. Organization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图3. 机构共线网络图--
3.4. 关键词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1287篇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研究文献共纳入关键词274个,关键词共现网络见 图4 ,其中N = 328,E = 1021,网络密度为0.019。“腰腿痛”频次最高(235次),其余高频关键词为“针灸”“针刺”“推拿”“中药熏蒸”等。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为“腰腿痛”“针灸”“针刺”“推拿”“中药熏蒸”“临床疗效”“疼痛”等。

关键词聚类网络见 图5 ,用聚类模块值(Q值)及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评判图谱绘制效果,Q = 0.4169,S = 0.7968,提示聚类结果可靠且合理。关键词共聚为9类,分别为#0针灸、#1腰腿痛、#2推拿、#3中药、#4中医针灸、#5痹症、#6腰椎、#7中药熏洗、#8中医药,见 表1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 map--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xref></xref>Table 1. Keyword clustering tableTable 1. Keyword clustering table 表1. 关键词聚类表

聚类ID

规模

轮廓值

平均年份

标签(LLR)

#0

65

0.684

2019

针灸、平衡针灸、疼痛、疼痛程度、生活质量

#1

50

0.803

2017

腰腿痛、颈肩腰腿痛、腰痛、颈椎病、中医治疗

#2

38

0.809

2017

推拿、针刺、电针、牵引、颈肩腰腿痛

#3

37

0.75

2018

中药、临床疗效、中医、气滞血瘀、针刺疗法

#4

27

0.714

2017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中药热敷、疗效、小针刀

#5

23

0.895

2017

痹证、名医经验、针灸疗法、熏洗疗法、中医药疗法

#6

19

0.864

2015

腰椎、椎间盘移位、中药疗法、临床效果、中药汤剂

#7

16

0.892

2018

中药熏洗、针灸理疗、临床观察、运动手法、运动疗法

#8

7

0.971

2018

中医药、平衡针、临床研究、腰痛穴、残余症状

关键词时间线图可反映一定时间段内该领域研究主题变化,见 图6 。2014~2016年,针灸、中药熏洗、推拿等中医疗法开始应用于腰腿痛治疗,研究者们逐渐开始关注中医治疗腰腿痛的效果;2016~2020年,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推拿手法、中药汤剂、运动疗法等成为腰腿痛的研究热点;2020~2024年,循经推拿、炎性因子、神经递质、联合治疗获得研究者关注。

Figure 6. Keywords clustering time graph--图6.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 Figure 7. Keyword emergent map--图7. 关键词突现图谱--

1287篇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研究文献突现关键词见 图7 。其中,“疼痛程度”突现强度最高(6.79)“推拿”“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由 图7 可知,2014~2018年,推拿、针灸治疗成为研究热点;2020~2024年,循经推拿、炎性因子、疼痛程度成为该领域研究关注热点。

4. 讨论

2015~2021年该领域年发文量保持在100篇以上,2022年开始略有下降,年平均80篇左右,表明中医药治疗腰腿痛受到研究者持续关注,但2022年发文量有下降趋势,提示腰腿痛中医药研究后劲稍显不足。该领域已形成2个小规模合作团队,第一个团队核心作者为闫应西、谢素军和经振兴,团队内部合作密切,但团队间合作较少;另一个团队核心作者为马重兵、李登科、杨才德等,该团队间合作密切。多数作者均为独立研究。其中,闫应西、谢素军和经振兴团队发文量最高,其团队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包括腰腿痛的针刺刮痧治疗 [4] 、针灸推拿治疗腰腿痛 [5] 、中药热敷治疗腰腿痛 [6] 、中药熏蒸治疗腰腿痛 [7] 等。马重兵团队侧重于杨氏3A研究,主要研究穴位埋线、针刀对腰腿痛的临床机理 [8]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多数由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展开,青海甘肃地区联合卫生院研究较多,但总体来说机构合作较少,跨区域合作交流具有局限性,今后应扩大合作边界、打破学术壁垒,加强区域间合作。本次研究共得到9个关键词聚类标签,#0针灸研究最多,可有效评价中医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临床效果;#1腰腿痛、#2推拿、#3中药、#4中医针灸、#5痹症、#6腰椎、#7中药熏洗、#8中医药属临床治疗方法与经验;由此可知,中医药治疗腰腿痛领域研究热点为临床研究、治疗方法(尤其是针灸及推拿)、腰椎等方面,腰腿痛常见疼痛部位为腰部。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循经推拿”“炎性因子”“腰椎功能”“疼痛”等为近5年突现关键词,可作为本领域研究热点。循经推拿治疗腰腿痛应用广泛且有效,多为联合治疗,如联合使用针灸 [9] 、穴位贴敷 [10] 及中频电疗 [11] 等,临床疗效佳。疼痛评估是腰腿痛疗效的评价指标之一,临床研究多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肿胀、功能受限、疼痛因子水平、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VAS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腰腿痛疗效。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8 (IL-8)、C反应蛋白(CRP)、趋化因子等。高水平炎性因子诱导炎症、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异常血管、神经增生 [12] 。近几年,研究者通过炎性因子,深层次探索腰腿痛发病机制 [13] 与中医药治疗手段 [14] 。研究表明,炎性因子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系密切,炎性因子可抑制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3表达水平降低,从而破坏其在维持正常髓核细胞活性及功能,延缓髓核退变的作用,从而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起腰痛 [15] 。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腰腿痛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较好抑制机体炎症、延缓关节退变进程,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16] 。富血小板血浆与细胞因子有关,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在再生医疗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常被应用于骨骼肌肉疼痛领域 [17] 。目前,虽然有研究者将富血小板血浆运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但仍需要对其进行更精细化的研究,如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佳浓度和剂量、制备方法等 [18] 。生物疗法治疗 [19] (细胞治疗、生长因子治疗、基因治疗)腰腿痛、中医药机制研究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趋势。

本文基于CNKI分析2014~2024年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的研究文献,运用可视化方法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腰腿痛需要进一步加强作者间合作,鼓励跨机构、跨地域合作交流;该领域研究热点为临床疗效、治疗方法(尤其是针灸和推拿)、疼痛等,循经推拿、中西医结合、炎性因子、疼痛管理、生物疗法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

NOTES

*通讯作者。

References 刘金龙. 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肾虚兼寒湿型腰腿痛的临床研究[J]. 智慧健康, 2024, 10(9): 155-158. 戴洪斌, 刘晓东, 黄春燕. 腰腿痛治疗宜“保守” [J]. 家庭医药, 2024(2): 86-87. 额尔敦, 宝乐尔, 南郎才让. 蒙药医结合牵引、熏蒸、推拿、激光治疗腰腿痛疾病的临床总结[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35): 38-40. 谢素军, 崔改琴, 闫应西. 针刺刮痧配合邵氏无痛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3, 38(10): 1926-1928. 谢素军, 闫应西, 经振兴. 温针灸联合邵氏无痛手法和寒痹汤内服治疗寒湿型腰痛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3, 38(4): 613-615. 闫应西, 楚德升, 谢素军, 等. 中药热敷联合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2, 34(1): 107-109. 经振兴, 谢素军, 闫应西.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2, 37(5): 854-856. 马重兵, 杨才德, 宋建成, 等.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五)杨氏3A+疗法埋线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8): 104-107. 赵先一. 针灸结合循经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24, 43(9): 134-135. 鲁志霞, 吴伟斌. 穴位贴敷联合循经推拿对慢性腰腿痛患者的影响[J]. 安徽医专学报, 2024, 23(3): 138-140. 张紫鑫, 余晶, 曹正培. 经络推拿联合中频电疗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24, 37(2): 439-441. Cunha, C., Silva, A.J., Pereira, P., Vaz, R., Gonçalves, R.M. and Barbosa, M.A. (2018)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Regress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 20, Article No. 251. >https://doi.org/10.1186/s13075-018-1743-4 彭兵, 杜立龙, 张同星, 等.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3, 31(16): 1488-1492. 胡春娥, 姚小强, 周亚婕, 等. 针刺激痛点治疗腰痛机制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0(4): 79-84. 钟华建.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3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罗强, 罗和平, 刘兰兰. 平衡针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J]. 四川中医, 2023, 41(11): 200-204. 张克凡, 石辉. 细胞因子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6): 961-967. 赵敏, 张飞娥.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4, 30(2): 131-136. Yamada, K., Iwasaki, N. and Sudo, H. (2022) Biomaterials and Cell-Based Regenerative Therapies fo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with a Focus on B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Functional Repair: Targeting Treatments for Disc Herniation. Cells, 11, Article 602. >https://doi.org/10.3390/cells110406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