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Process on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Synthesis of ortho-Bromoaniline Using Supported Iron-Based Catalysts
The application of supported iron-based catalysts in the catalytic synthesis of o-bromoaniline was explored in this review. o-Bromoaniline is an important organic intermediat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pesticides, dyes, and pharmaceuticals.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o-bromoaniline, including the iron powder-acid reduction metho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and other reduction methods were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is review. Among thes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nd 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oper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ported iron-based catalyst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catalyst supports (such as carbon materials and heteroatom-doped materials),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the catalysts, and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catalysts. Finally, the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exhibited by supported iron-based catalysts in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benzene to o-bromoaniline was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The prospects of supported iron-based catalysts in the field of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 compounds were also looked ahead.
Supported Iron-Based Catalysts
邻溴苯胺(2-Bromoaniline)是一种含有卤素(F、C1、Br、I)的芳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关键的有机中间体,在农药、染料及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邻溴苯胺的重要用途之一是作为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原料,如
邻溴苯胺的生产方法有很多,但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方法还是传统的铁粉加酸体系,但该法有大量铁泥及废水生成,不利于绿色环保,并且其产量也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邻溴苯胺是一种含有卤素的芳香族胺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和功能化聚合物等领域
在19世纪中旬,研究人员在铁和酸共同作用下,成功催化还原了硝基苯
铁粉还原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生产芳胺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所使用的单质铁会变成铁泥,铁泥会和产物粘连,致使产物分离困难,同时产生大量废水和废酸,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正逐渐被其他还原方法替代。
催化加氢法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加氢反应,从而改变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或性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氢气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活化,形成活泼的氢原子,进而与被加氢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如双键、三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化合物,主要步骤包括吸附、活化、反应和脱附等。催化加氢法使用的催化剂种类繁多,根据催化剂的物理形态可以分为固体催化剂、液体催化剂和气相催化剂。其中,固体催化剂是最常见的类型,常见的固体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铑等)、非贵金属催化剂(如氧化锆、氧化镍等)以及贵金属的载体(如活性炭、硅胶等)。催化加氢法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催化加氢法被用于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可以将重质油转化为轻质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而加氢处理则可以脱除石油中的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改善油品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在有机合成领域,催化加氢法被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合成润滑油、合成塑料原料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饱和不饱和化合物,如将烯烃和炔烃加氢生成相应的烷烃。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催化加氢法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加强反应选择性、提高催化剂效率、改进工艺条件、环保与可持续性等几个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配位调节方式合成一种磷钨酸修饰碳基负载Pt的催化剂,并对包含邻溴硝基苯在内的含卤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进行了催化加氢还原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近年来,也有很多关于非贵金属催化加氢还原硝基化合物的报道。通过热解蔗糖、三聚氰胺的混合物成功将氮原子掺杂进碳材料中,同时以氯化铁作为前驱体,将铁纳米颗粒负载上去
通过对上述催化剂的研究可以得出,贵金属催化剂在催化加氢还原硝基化合物时,因其具备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所以不需要特定的反应设备。但其在催化含卤硝基化合物时,往往选择性不佳,有副产物出现,导致产品纯度不高。此外,贵金属催化剂的生成通常伴随着高昂的成本,这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困难。而非贵金属(Fe、Ni、Co等)制备的催化剂,在催化加氢还原硝基化合物时,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并且需要特定设备才能够将硝基化合物还原。相较之下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好的回收性。因此,在当前的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加氢工艺中,主要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实现催化加氢还原硝基化合物。
催化转移氢化法是一种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氢供体中的氢转移到反应底物,实现硝基底物还原的方法。与催化加氢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高压高温条件和特定的反应设备。因为该方法不限制催化剂活性,所以哪怕非贵金属等活性相对较低的金属作为活性组分也能够成功将参与反应的氢供体的氢转移到反应底物上。因此研究人员将大量精力聚集到非贵金属催化剂上,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法常见的氢源有硼氢化钠(NaBH4)、水合肼(N2H4·H2O)和醇类
其中醇类作为氢源时往往有偶氮产物的出现,尤其是当催化含有Br和I取代基团的硝基化合物时。科研人员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三种非贵金属催化剂,分别为镍氧化物、钴氧化物以及镍钴双金属催化剂,并且使用了不同的醇(乙醇、仲丁醇和异丙醇)作氢源参与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实验来考察不同醇作为氢源的催化性能
硼氢化钠(NaBH4)也常作为氢源,因为NaBH4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H2,而且经实验发现,当有过渡金属(Fe、Co、Ni等)的存在时能够提高该过程的转化速率,这使得其在催化还原领域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并且其还可以作为燃料电池中H2的生成源。近年来有许多关于非贵金属催化剂以NaBH4为氢供体进行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研究
在这些不同的氢供体中,当N2H4·H2O作为氢源参与到还原反应中副产物只有H2O和N2,表现出优异的环保性,因此备受瞩目
电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利用电流来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电流通常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电导体,以在电极上引发化学反应。这种方法通常能够实现对特定物质的选择性还原或氧化,产物纯度高,反应条件温和,且产生的副产物较少,因此在有机合成、环境保护和能源储存等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国外文献
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作为多相催化剂参与到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上的应用有很多。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是Au、Pt、Rh等)凭借其高催化活性与良好的循环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因贵金属储量较少,且价格昂贵,导致其在工业化应用上一直存在阻碍。而非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是Fe、Co、Ni)因成本低廉,储量丰富等优点使其具备大规模生产的前景,这也使得其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经研究发现,合适的载体加入其中可以帮助维持甚至提高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催化效果,可以作为载体的材料有很多,如石墨烯,聚合物,金属氧化物等
贵金属催化剂凭借其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成为了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将其应用在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反应中,证明该类型催化剂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还具备优异的稳定性和高纯度特性,因此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地位。
贵金属金(Au)用于催化还原芳硝基化合物时,往往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将Au负载到含有氧化镁的化合物上制备了一种双金属催化剂(NAP-Mg-Au(0)),经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就能将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成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因贵金属铑(Rh)催化剂与铂(Pt)催化剂都有着相当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选择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这一趋势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尤为突出,因为Rh催化剂在促进多种有机合成反应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有较低的催化剂使用量和废物生成率,有望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替代品。有研究报道,通过制备了一种简单的负载型Rh基催化剂
上述的Au、Rh贵金属催化剂在催化还原不含特殊基团的芳硝基化合物时,往往表现出出色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对于卤代硝基苯,尤其是含Br的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其往往出现脱卤现象导致转化率较低、产率低等情况。
常见用于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非贵金属有Ni、Co、Cu、Fe等,这些金属的储量很丰富且易获得,同时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铁是地球上第六大元素,价格也更低廉,具有优良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因此铁基催化剂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关于铁基催化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负载型铁基催化剂,即对催化剂的载体进行探索和改进。这些载体主要包括碳材料和杂原子掺杂型材料。
碳材料是一种储量丰富,易获得的材料,因此在选择负载型催化剂的载体时,其往往是首要选择。碳材料作为载体时,可以提高负载在其上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将一种含磷前驱体和铁的化合物进行混合,再进行热解制备出一种负载型铁基催化剂(Fe2P/C),通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Fe2P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多孔碳上
众多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介孔碳材料也是一种非常出色的载体材料,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和稳定性都很优异。并且当其作为载体制备催化剂时,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与制备方法等来调控负载其上的金属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状态,使该催化剂在催化还原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通过溶胶–乳胶–凝胶法和浸渍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g-Fe2O3纳米颗粒负载到中控介孔碳微材料的纳米催化剂(g-Fe2O3/h-MCM),并且以水合肼作为还原剂,高效地催化还原了一系列硝基化合物,对苯胺的选择性表现为10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氮掺杂碳材料作为载体的负载型铁基催化剂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因为该催化剂制备的材料都具有便宜易得的优点,并且这类催化剂的活性往往都很出色,稳定性也优良,所以该类催化剂具有大规模应用及商业化的前景。通过热解法将铁混合配体络合物负载到氮掺杂碳的材料上制备一种负载型铁基催化剂(FeNC)
以上负载型铁基催化剂在催化硝基化合物时,都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循序次数,其中杂原子的掺杂会加强金属和载体的作用,从而加强催化剂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和循环性能。
邻溴苯胺是一种含有卤族元素的芳胺类化合物,由邻溴硝基苯还原合成,主要涉及的是硝基化合物中硝基(-NO2)变成氨基(-NH2)的过程。因此它的还原机理和硝基苯还原成苯胺的类似。通过电化学的实验方法,发现并提出了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的反应机理,该反应机理将该反应分为直接路线和缩合路线两种反应路径
催化剂在催化分解水合肼还原硝基化合物上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其反应机理如
邻溴苯胺(2-Bromoanilin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特别在医药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芳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催化还原芳硝基化合物。在催化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领域,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通常由金属颗粒负载在惰性载体上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在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可以提供活性金属位点,促进硝基基团还原为氨基基团,从而实现硝基化合物的转化。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催化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还可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领域的挑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负载型铁基催化剂在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领域展现出了多方面的创新特色。
首先,铁作为催化剂元素的选择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优势。铁是地球上丰富的资源之一,价格低廉,与贵金属相比成本更低,因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铁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通常是环境友好的,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其次,负载型铁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通过合理设计催化剂的结构和组分,可以调控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提高其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的催化活性,从而实现高效催化。此外,负载型铁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合适的载体参与可以进一步提高铁基催化剂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再生方法循环利用,降低工业化的成本。
总体而言,负载型铁基催化剂在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领域的创新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资源优势、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催化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以及广泛的适用范围等方面。这些特色使得该催化剂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资金项目的支持(21372007)。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