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HO报道,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涉及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多种病症,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显示,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高达4.35亿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覆盖全国范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项目,该项目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展的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地区抽取了约37,000个居民样本,具有广泛的地域代表性和城乡覆盖性。调查重点收集与中老年人相关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等信息,为分析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研究基于CHARLS中的数据,剔除性别、年龄、BMI、睡眠时长等变量缺失值和异常值,最终纳入有效样本为4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以出生时间为依据计算实际年龄,将年龄分为两类:中年(45~59岁)、老年(≥60岁);自评健康状况通过询问“您认为您的健康状况怎样?”获得。锻炼情况通过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板块中身体活动相关问卷获得;吸烟情况通过询问“您现在或者过去是否有抽烟、用烟管吸烟或咀嚼烟草的习惯?(吸烟指的是一生吸烟100支以上)”获得;饮酒情况通过询问“在过去的一年,您喝酒吗?(包括啤酒、葡萄酒、米酒、黄酒或白酒等)”获得;残疾情况通过询问“您是否有下列残疾问题?”获得;BMI分级标准:体重指数(BMI)使用CHARLS个人层面数据的身高和体重计算获得,计算公式为:
,按照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
偏瘦:BMI小于18.5 kg/m²、正常:BMI在18.5至24 kg/m²之间、超重:BMI在24至28 kg/m²之间、肥胖:BMI大于或等于28 kg/m²。睡眠时长通过询问“过去一个月内,您平均每天晚上睡多长时间?”和“过去一个月内,您通常午睡多长时间?”获得,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使用Stata18和SPSS27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分析。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分布差异,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初步探索各变量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控制混杂因素,构建三种模型:模型1仅纳入睡眠时长,模型2调整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居住地),模型3进一步调整健康状况及生活行为变量(如吸烟、饮酒、BMI)。此外,运用R4.2.2软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图,以此来探究睡眠时长与高血压患病情况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所有的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设为α = 0.05。
本研究纳入19,558名≥45岁中老年人的调查资料。男性9307人(47.59%)、女性10,251人(52.41%);中年8505人(43.49%)、老年11,053人(56.51%);睡眠时长 < 7 h有11,020人(56.35%)、7~8 h有6691人(34.21%)、>8 h有1847人(9.44%)。详见
19,558名≥45岁中老年人患高血压7524例,检出率38.47%。老年、小学以下、已婚、农村、自评健康为一般、锻炼、非残疾、睡眠时长 < 7 h人群中高血压检出率较高(P < 0.001或P < 0.05)。详见
项目 |
调查人数(n = 19,558) |
否(n = 12,034) |
是(n = 7524) |
χ2值 |
P值 |
年龄,n (%) |
753.49 |
<0.001 |
|||
中年 |
8505 (43.49) |
6159 (51.18) |
2346 (31.18) |
续表
老年 |
11,053 (56.51) |
5875 (48.82) |
5178 (68.82) |
||
性别,n (%) |
0.70 |
0.403 |
|||
男性 |
9307 (47.59) |
5755 (47.82) |
3552 (47.21) |
||
女性 |
10,251 (52.41) |
6279 (52.18) |
3972 (52.79) |
||
文化程度,n (%) |
76.91 |
<0.001 |
|||
小学以下 |
7866 (40.22) |
4572 (37.99) |
3294 (43.78) |
||
小学 |
5754 (29.42) |
3762 (31.26) |
1992 (26.48) |
||
中学 |
3712 (18.98) |
2329 (19.35) |
1383 (18.38) |
||
高中及以上 |
2226 (11.38) |
1371 (11.39) |
855 (11.36) |
||
婚姻状况,n (%) |
141.33 |
<0.001 |
|||
已婚 |
16,630 (85.03) |
10521 (87.43) |
6109 (81.19) |
||
其他 |
2928 (14.97) |
1513 (12.57) |
1415 (18.81) |
||
居住地,n (%) |
6.36 |
0.012 |
|||
城市 |
7881 (40.30) |
4765 (39.60) |
3116 (41.41) |
||
农村 |
11,677 (59.70) |
7269 (60.40) |
4408 (58.59) |
||
自评健康,n (%) |
951.98 |
<0.001 |
|||
很差 |
1495 (7.64) |
650 (5.40) |
845 (11.23) |
||
较差 |
4075 (20.84) |
1984 (16.49) |
2091 (27.79) |
||
一般 |
9028 (46.16) |
5630 (46.78) |
3398 (45.16) |
||
较好 |
2433 (12.44) |
1772 (14.72) |
661 (8.79) |
||
很好 |
2527 (12.92) |
1998 (16.60) |
529 (7.03) |
||
锻炼情况,n (%) |
80.83 |
<0.001 |
|||
是 |
17,602 (90.00) |
11,014 (91.52) |
6588 (87.56) |
||
否 |
1956 (10.00) |
1020 (8.48) |
936 (12.44) |
||
饮酒情况,n (%) |
0.00 |
0.977 |
|||
是 |
9267 (47.38) |
5701 (47.37) |
3566 (47.40) |
||
否 |
10,291 (52.62) |
6333 (52.63) |
3958 (52.60) |
||
吸烟情况,n (%) |
0.80 |
0.371 |
|||
是 |
8279 (42.33) |
5064 (42.08) |
3215 (42.73) |
||
否 |
11,279 (57.67) |
6970 (57.92) |
4309 (57.27) |
||
是否残疾,n (%) |
316.47 |
<0.001 |
|||
是 |
7181 (36.72) |
3835 (31.87) |
3346 (44.47) |
||
否 |
12,377 (63.28) |
8199 (68.13) |
4178 (55.53) |
||
BMI,n (%) |
1178.61 |
<0.001 |
|||
过瘦 |
4873 (24.92) |
3376 (28.05) |
1497 (19.90) |
||
正常 |
7313 (37.39) |
5138 (42.70) |
2175 (28.91) |
||
超重 |
5020 (25.67) |
2691 (22.36) |
2329 (30.95) |
||
肥胖 |
2352 (12.03) |
829 (6.89) |
1523 (20.24) |
||
睡眠时长,n (%) |
42.50 |
<0.001 |
|||
7~8 h |
6691 (34.21) |
4307 (35.79) |
2384 (31.69) |
续表
<7 h |
11,020 (56.35) |
6672 (55.44) |
4348 (57.79) |
||
>8 h |
1847 (9.44) |
1055 (8.77) |
792 (10.53) |
通过对
变量 |
模型1 |
模型2 |
模型3 |
|||
OR (95%CI) |
P |
OR (95%CI) |
P |
OR (95%CI) |
P |
|
睡眠时长(h) |
||||||
7~8 (对照组) |
1.00 |
1.00 |
1.00 |
|||
<7 |
1.18 (1.11~1.25) |
<0.001 |
1.11 (1.04~1.18) |
0.002 |
1.12 (1.05~1.20) |
<0.001 |
>8 |
1.36 (1.22~1.51) |
<0.001 |
1.22 (1.09~1.36) |
<0.001 |
1.21 (1.08~1.35) |
0.001 |
注:模型1仅纳入睡眠时长;模型2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模型3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锻炼情况、饮酒情况、吸烟情况、残疾情况、BMI (体重指数)。
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睡眠时长(P非线性 < 0.001)与高血压非线性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时长7.12 h为临界点,睡眠时长 > 8.24 h、<6 h与高血压发生风险升高相关,睡眠时长与高血压呈“U”型关系。详见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睡眠时长、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自评健康、锻炼习惯、残疾状态和BMI等因素显著相关。特别是老年人、睡眠时长 < 7 h、文化程度较低、已婚、农村居民、自评健康一般或较差、缺乏锻炼、残疾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检出率较高。这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时,应特别关注这些高风险群体,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的结果表明,睡眠时长与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睡眠时长不足(<7 h)和过度(>8 h)均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每天睡眠时长7~8 h的人群相比,睡眠时长 < 7 h、>8 h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1.12倍、1.21倍。这意味着,虽然睡眠时长不足和过度都与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但睡眠时长 > 8 h人群在患高血压的风险上略高于睡眠时长 < 7 h人群,这可能表明,睡眠过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强度略大于睡眠不足。然而,两者都显示出与对照组相比,风险有所增加,强调了适量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国内外诸多研究存在相似的结论,Guo等
既往的研究对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系也有更多层面的讨论。在Guan等的一项研究中显示,与每日睡眠时间为7~8 h相比,每日睡眠时间 < 6 h的女性以及年龄处于18岁~45岁者,有相对较高的患高血压的风险;而对于男性而言,每日睡眠时间 ≥ 9小时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则较高
此外,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横断面调查数据,因而无法凭借其推断出睡眠时长与高血压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睡眠时长是由研究对象自我回忆报告的数据,存在一定回忆偏倚,在以后的调查或研究中应尽量避免,可以采用更加客观的监测手段(例如使用睡眠监测仪器记录和测算睡眠时长)。再者,尽管此次研究控制了部分混杂因素,但仍可能存在隐藏的因素未进行调整,如轮班工作导致的不规律作息与睡眠时间的改变存在关联,而这一点已被证实为引发高血压的风险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中国中老年人群里,睡眠时长不足率高达56.35%、过度率9.44%。分析显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存在关联,以7.12 h为临界点,<6 h和>8.24 h时风险升高。这表明睡眠时长异常属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睡眠过长所带来的风险相对略高。不过研究存在未对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未考虑因工作导致的昼夜逆转等潜在混杂因素的不足,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方向。因此,适宜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应通过积极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睡眠模式,未来仍需改进方法,深入探究二者关系,为防控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