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2169-2556 2169-2564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ss.2025.141087 ass-106620 Articles 人文社科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Struggle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陶有利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08 01 2025 14 01 718 725 31 10 :2024 23 10 :2024 23 1 :2025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奋斗精神不仅是一种积极乐观、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奋斗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新时代我们必须弘扬的五大精神之一。现在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是时代所需,因此要引导青年勇担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增强参与祖国建设与发展的使命感。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s not only a positive, optimistic, upward facing, and hardworking national spirit,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one of the five spirits that we must promote in the new era.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the world.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struggl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a necessity of the times. Therefore, we must guide young people to bravely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imes, bravely forge ahead, be pioneers, and contributor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miss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therland.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
New Era
College Student Cultivation of Struggle Spirit
1. 引言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告了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诸多讲话中多次论及大学生“奋斗”一词,生动诠释了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深远意义 [1] 。为确保新一代大学生成为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实践者,不仅需要家庭、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合力,同时也离不开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练就奋斗本领,增强奋斗意识。

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 2.1. “奋斗”一词的源起

奋斗的主要意思是指活动主体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努力斗争。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奋斗”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在《说文解字》里对“奋斗”的解释是对确定目标的持续努力的一种过程;在近现代的历史上,奋斗又有了进一步的内涵,例如孙中山先生在《讨袁之役》一文中讲道:“与袁世凯奋斗不绝”,这里的奋斗一词就是想表达搏斗精神 [2] 。鲁迅先生也曾写道:“奋斗为民族……”,文中的奋斗是站在了国家、民族的高度去定义该内涵;在现代,奋斗是指围绕特定的目标而发奋进取、斗志昂扬的行动过程,其目的拥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进取性 [3]

2.2. 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孕育于爱国精神之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曾经说过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怀着对祖国的爱一头扎进核潜艇的研制当中去,并为此不懈奋斗,拥有坚持不懈的奋斗信念,为我国研制了大重器。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当中,奋斗精神同爱国精神一起见证了国家历经的风雨。爱国志士的奋斗精神滋养着这片土地,华夏大地也遍地开花,在他们不断地奋斗下祖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国防力量逐渐完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日益跃升。爱国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发扬,是因为有奋斗精神这股中坚力量。因此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更加注重奋斗精神的培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当中应有之义。精神孕育于时代当中,同时也引领时代潮流。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条件下,社会发展理念也在发生改变,确定时代精神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要注重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奋斗精神紧密相连,奋斗精神可以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够推动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升国际地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主动挑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主动培养奋斗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宏伟目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坚定信念、敢打敢拼,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时刻牢记时代交于我们的使命,不忘初心地向着目标而奋斗!

2.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新时代青年的美好品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背景里,奋斗精神能够体现在大学生身上,具体包括有理想、有担当、有韧劲以及肯实干。新时代大学生要有理想,不断以新时代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新时代大学生要有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大学生要有韧劲,勇于迎难而上和突破自我;新时代大学生要肯实干,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成长成才,要为祖国建功立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时殷切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4] (p. 18)

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3.1.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承优秀传统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奋斗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的精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有句古话:“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启示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收获果实,用奋斗去实现胜利。从愚公移山的故事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启示着我们不仅要不懈奋斗,还要学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身的意志。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坚定的奋斗信念与决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人民群众信任的重要源头、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且还逐渐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艰苦奋斗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只有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够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变、老红军的传统永远不丢、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改。

回顾历史,青年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中,一批仁人志士思想觉醒、追求进步、为挽救民族于危亡而艰苦探寻;在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中,无数青年心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将青春奉献给祖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史中,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思想、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不仅革命年代需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新时代更要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5]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新时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仅需要坚持艰苦奋斗,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更需要坚持艰苦奋斗。

3.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应时代召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现在更多的是转向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虽然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但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6] 这“两个没有变”充分表达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新时代离不开奋斗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直以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条件下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强化奋斗意识,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之精神为榜样,顽强奋斗,刻苦训练,以实际行动去回应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因为社会环境在发生变迁,人的发展方式更迭等其他诸多因素的干预,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给新时代大学生带来便捷的信息资源,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主流价值网络传播的异化境遇,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的奋斗意志被削弱的现象,因此必须迅速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相关工作,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

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应该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善于回应实践的课题,勤于书写青春的答卷。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7] 。时代赋责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p. 18)。这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过程中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际遇,同时更是责任重大的考验。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更加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只要新时代大学生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一定能更快更好地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3.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创幸福人生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大学生创造幸福人生的时代。但是当前,广大大学生由于价值观不成熟以及对社会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就会在追求个人幸福时“将自我实现等同于个人欲望的满足,以享乐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将人生的意义赋予吃喝玩乐之中,就会陷入“精神贫困”而迷失自我。” [8] 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增强辨别能力,克服享乐主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的学习作风,有助于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奋斗进取、创新创造的实践之中。培养奋斗精神不仅有利于创造和成就大学生个人的幸福人生,也有助于在高校里发挥榜样模范的积极作用,带动更多的青年朋友投入到实践之中,争做大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奋斗” [9] 。这些重要话语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指明了奋斗与幸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了奋斗是获得幸福的途径,而幸福是奋斗的目的;而且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奋斗,奋斗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从党的十八大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干兴邦”的思想理念,带领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中国共产党成立迎来了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同时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培育奋斗精神,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在顽强奋斗和乐于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彰显人生意义。

4.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4.1. 自身勤学科学理论,提升实践能力

立足实践,青年的成长必然需要科学理论的先进武装。青年是社会各阶层中思想最为敏锐、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最为强烈的群体之一 [10] 。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乡村振兴等生动实践,将精彩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但青年也面临着变幻的国际形势、纷繁的网络环境和复杂的现实挑战,需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南,需要党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武装,需要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指引。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应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时候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例如师范生可以选择去西部地区支教,为下一代孩子照亮求学之路,也让自己所学知识和见识得到彰显。新时代大学生也可以选择建设基层,像胡杨同志一样扎根祖国西部基层,在基层发光发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先锋力量 [11] 。如今,我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新时代大学生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对自己所处时代感到幸运,应当珍惜革命先烈拼搏出来的今天,自觉担负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将课堂上老师授予我们的理论知识在祖国大地上践行,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觉勤学苦练,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育奋斗精神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源泉和动力,伟大奋斗目标是培育奋斗精神的方向和支柱。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要确立坚定而清晰的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不断以自身努力去丰富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当中,新时代大学生要把握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时光,以奋斗者的姿态去肩负起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4.2. 家庭注重家风建设,培育奋斗意识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及其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在其子女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模范作用,所以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向上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奋斗精神的意识,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父母及其长辈要牢记艰苦奋斗的教育思想,注重建设艰苦奋斗的优良家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意识;父母及其长辈要言传身教,在平日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充分发挥榜样模范的重要作用,教导子女要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抉择期,父母及其长辈要注重引导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抵制各种外界带来的不良诱惑,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创造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让其体会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了我们的国。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小家的努力奋斗,加强家庭家风的建设,有利于在新时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培育出更具有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家庭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课堂,对大学生的奋斗精神的培育起着尤为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父母或其他长辈,要充分听取其意愿并尊重孩子正确的选择,在新时代大学生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家长要循循善诱,鼓励其迎难而上、不畏艰难,培育孩子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当下是未来的历史。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不仅给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给新时代大学生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 [12] 。因此,家庭的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时代要求去丰富和完善艰苦奋斗的优良家风。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庭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新时代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多见,结果就是使得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削弱甚至丧失。为此,家长要顺应时代之需,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培育好时代新人,为建设拥有高度精神文明的未来而充分利用好新时代的有利条件。

4.3. 高校贯彻奋斗教育,引导青年思想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培育奋斗精神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时代要求。高校是新时代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之地,因此应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深刻把握培育奋斗精神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奋斗精神,提倡奋斗精神的培育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培养奋斗精神的优质课堂;同时将奋斗精神的培育纳入到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将奋斗精神纳入到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中。二是根据时代要求对大学生制定更高的标准。在课程书面考核时,要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专业水准,考核内容不仅要源于课堂,更要高于课堂,激发大学生的思维;要增多实践课时,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在实践考察中培育其奋斗精神。

高校教师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代表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形象,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教学素养。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更多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增进教师自身奋斗精神的信念。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不断对在编在岗教师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失去奋斗动力,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强化自身学习素养,跟随时代一起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育出更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在高校里,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人群绝对不只是教师队伍,例如当遇到搬水工时,其身上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就可能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因此,高校处处是榜样,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不仅要从学习上进行良好的奋斗教育,而且还要从生活上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奋斗教育。同时可以组织一些优秀学生的分享会,分享拼搏之路和成功之要,发挥榜样的强大作用,鼓舞新时代大学生奋发图强,以结果为导向激励同学们在学习上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

一方面,优化高校文化活动,丰富和完善其内容与形式,通过文化活动传递奋斗精神,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提供平台。譬如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志愿活动、校运会、兴趣协会或社团,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的特长,展现自身兴趣与爱好,在文化活动中树立奋斗意识,从而养成正确向上的奋斗观。另一方面,组织各个班级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从实地体验中丰富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奋斗力量,使精神受到洗礼,使素养得到提高。优化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拥有奋斗动力,在活动结束后要教导新时代大学生要有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环境塑造人,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宣传部门的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海报或横幅宣传、校园广播等营造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奋斗心理;同时对积极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学生和老师进行物质上的奖励与精神上的鼓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高校里,大学生除了同学外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们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在教师队伍要有良好的师风,更要向学生做好榜样,优化教育环境,积极培育拥有劳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

4.4. 社会营造积极氛围,宣传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号召全社会要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13]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14] 。这些深深嘱托充分表明了新时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全社会不仅要大力倡导新思想新论断,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号召广大青年朋友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弘扬和大力宣传奋斗光荣的社会价值观,剔除损害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风气,加强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号召力,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价值观的养成提供良好条件。同时还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幸福观。与此同时,全社会要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发展才能和发挥特长的广阔平台,例如就业创业是新时代大学生向社会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重要途径,全社会要尊重知识、尊重青年,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就业之路和创业之旅上感受奋斗精神的历练,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奋斗榜样不仅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境界,社会上的奋斗榜样亦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路明灯。社会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介广泛宣传英雄人物、时代楷模英勇奋斗的事迹,其所承载的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够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热情,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同时社会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奋斗榜样人物事迹进课堂、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鼓舞大学生像时代楷模那样砥砺前行、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不屈,形成崇尚奋斗的社会风尚 [15]

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发展迅猛的社会,主流社交媒体成为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每日必备。因此要充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兴趣爱好,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奋斗精神,例如直播、小视频和电视剧等去营造奋斗氛围 [16] 。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好游戏平台的功用,现代大学生排忧方式大多会选择玩游戏,那么就可以在网络游戏中穿插奋斗精神,并且教导大学生不要沉迷游戏世界;还可以多加拍摄跟奋斗精神相关的综艺节目,充分地将奋斗精神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而且有效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对红色育人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对其进行积极广泛宣传,让更多的新时代大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提高相关讲解员的能力和水平,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从感知和传授中激发其奋斗精神。

总之,家庭、高校和社会需发挥合力作用,团结协作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同时新时代大学生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上,以应有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使命、创造新业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基金项目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资助成果(gzlcx20233350)。

References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发表重要讲话[EB/OL]. 新华网. >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10/22/c_1129075392.htm, 2022-10-25. 薛阳. 基于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2): 118-119. 高歌. 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时代审视与优化策略[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6): 177-182.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2021-07/15/c_1127658385.htm, 2021-08-1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28.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9-05-01(2). 张三元, 彭歆格. 论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度[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1): 31-37. 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2-15(02). 杨谷文, 张春秀. 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困境及其化解路径[J]. 北京青年研究, 2022, 31(2): 84-90. 高卓.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延安: 延安大学, 2022. 王晓燕, 杨颖东, 孟梦.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十三[J]. 教育研究, 2023(1): 4-15. 聂莹莹. 奋斗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三重意蕴[J]. 人民论坛, 2022(2): 111-11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01-05). 任泽豹, 魏浩.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探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8(4): 98-103. 熊武, 杨千培, 张熙.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研究——奋斗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38): 177-18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