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Progres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Engineering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in Stem Cell-Based Therap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hold significant prom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 owing to their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elf-renewal capabilities, and immune regulatory properties. Although MSCs-based therapies have demonstrated safety and efficacy to some extent,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remains limited. These limitations are primarily due to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targeting of MSCs, restricted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low in vivo survival rates, and poor drug delivery efficienc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 variety of engineer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genetic modification,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physico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tissue engineering,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SCs therap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se engineering approaches and discusses their potential fo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MSCs-based therapi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成体多能祖细胞,可以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等多种间充质组织。MSCs具有多样表型,且其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受到来源和分离方法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将其视为是一组同质细胞
本综述将全面回顾基于MSCs的工程化修饰策略,包括基因工程、表面修饰、物理化学修饰和组织工程。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回顾,本综述旨在评估如何通过工程化修饰手段提升MSCs的功能化,进一步扩展其临床应用。
基因工程对MSCs进行修饰通常有两个主要目的:1) 通过引入特定的关键转录因子,将不同类型的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分化能力
MSCs很容易受到病毒修饰
整合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慢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等,用于哺乳动物的转导以实现长期转基因表达。逆转录病毒最早被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并成功治愈了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非整合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载体和仙台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较少整合入宿主基因组,通常以异构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尽管其转导效率较高,但腺病毒载体的高免疫原性可能导致宿主免疫反应,进而影响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基因工程也可以通过非病毒方法实现,这些方法通常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几种通过物理方法将治疗基因转入MSCs的方法,如:1) 显微注射
化学方法则依赖于化合物的内化作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将基因转入MSCs中:1) 基于磷酸钙的转染
表面修饰作为提高MSCs治疗潜力的有效工具,具有显著优势。与其他方法相比,表面修饰的生产要求相对较低,因此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
酶促改性:由于MSCs全身输注后通常只有不足1%的细胞能够到达靶组织,干细胞的低归巢效率常归因于其低表达的表面归巢配体。尽管MSCs不表达E-选择素配体和CXCR4,但它们表达CD44+α-2,3-sialyl修饰的糖型。为此,学者使用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制剂在特殊的酶促反应条件下,将MSCs表面天然的CD44糖型转化为能够有效结合E-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配体。这种修饰不仅提高了干细胞的归巢能力,还能有效促进骨再生,同时保持细胞的活力和多能性
抗体偶联:抗体具体高亲和性,能够特异性结合靶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抗原,因此抗体偶联亦被用于改善MSCs归巢能力。研究表明,包被血管细胞粘附分子抗体的MSCs在炎症状态下能够高效递送至肠系膜淋巴结和结肠,显著提高了MSCs的疗效
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能够快速形成牢固的非共价结合,这种结合在自然界中是最强的之一,且具有高度特异性。学者发现,这种生物素化方法可以方便且快速地对MSCs进行表面修饰,且对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分化无明显影响
虽然MSCs表面修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表面修饰的方法通过药物、纳米材料、抗体、配体等修饰MSCs表面,这些修饰物可能具有免疫原性,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干细胞表面修饰后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进而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干细胞疗法通常需要在体内外大量扩增,物理化学修饰可通过改变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或直接改变干细胞本身的性质,来增强其功能。常用的几种物理化学修饰方法包括:1) 三维培养系统:通过利用三维支架或水凝胶等材料,建立更接近体内微环境的三维培养系统,促进干细胞的生长,从而提高其存活率、分化潜能和组织再生能力
物理化学修饰虽然可以提高MSCs的功能性和治疗潜力,但也伴随一定的风险和挑战。物理化学修饰可能会导致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发生改变,过度的机械力和电刺激可能导致MSCs过度增殖或分化,影响其修复组织损伤
组织工程结合了干细胞、支架和生物因子,旨在修复或再生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胚胎干细胞和胎儿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和多能性,但是胚胎来源的干细胞存在伦理问题。2007年,学者提出,体细胞的多能性可通过特定转录因子的诱导得到恢复。Kazutoshi Takahashi使用四种主要表达于胚胎干细胞的转录因子(Oct-3/4、Sox2、KLF4和c-Myc),通过逆转录病毒将成纤维细胞诱导成为多能细胞
Carlos Theodore Huerta报告了一种通过慢病毒转染E-选择素,增强MSCs再生和促血管生成能力的方法。修饰后的MSCs表现出更强的存活率和活力,在缺血性伤口展现出更丰富的胶原沉积和血管生成反应
MSCs具有归巢特性,肿瘤和靶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对MSCs的停滞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MSCs的归巢过程需要通过趋化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选择素和整合素等受体进行调节
在癌症治疗中,MSCs不仅具备免疫调节能力,还表现出肿瘤归巢特性。未修饰的MSCs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分泌因子及与肿瘤细胞的物理相互作用发挥作用
此外,MSCs在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恢复中也表现出重要作用。Young-Wook Won等发现,脂质-聚乙二醇-CXCR4修饰的MSCs能够响应SDF-1 (心梗后上调的趋化因子)梯度,促进MSCs向缺血心肌的归巢。此研究表明,脂质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将重组CXCR4成功应用于MSCs表面,优化其归巢效果
由于MSCs具有显著的自我更新、多潜能、免疫调控和归巢特性,它们成为细胞治疗领域的理想候选细胞。MSCs不仅能够再生受损的组织,传递治疗基因或制剂,还通过旁分泌作用,招募效应细胞,促进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近年来,学者通过各种工程化策略进一步增强MSCs的治疗潜力。大量临床试验已证明,MSCs在干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的。然而,由于细胞存活、保留和植入能力较差,MSCs在体内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为此,学者通过基因工程、表面修饰、物理化学修饰和组织工程来提高MSCs的治疗效果。MSCs可以通过病毒或非病毒方式进行基因改造,通过表达治疗性蛋白,以增强其固有特性。物理化学修饰则通过模拟体内干细胞微环境或生态位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结构,增强MSCs的疗效和靶向性。此外,酶修饰、化学偶联或非共价相互作用可以提高MSCs对治疗部位的归巢能力。通过不同修饰方法,MSCs可以被功能化以表达外源基因,进一步提高其存活率和归巢能力,还可以整合治疗药物,从而增强治疗效果。MSCs在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新的治疗特性的不断发现,基于MSCs的治疗有望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尽管功能化干细胞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应用仍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功能化MSCs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从而诱发免疫排斥反应。为了改善组织修复或治疗效果,功能化MSCs可能通过增强其增殖能力,但过度增殖可能导致细胞失控并发生恶性转化。此外,干细胞的功能化通常通过改变其表面特征、分子受体和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特定的治疗目的,但这种修饰可能影响细胞的基本功能,甚至干扰其自我更新、分化或迁移等生物学特性。功能化干细胞通常需要使用外源性材料,这些修饰材料可能具有毒性,进而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更进一步,MSCs的基因工程修饰可能引发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的风险。总之,虽然功能化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方法,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但也伴随着免疫反应、肿瘤发生、毒性、基因稳定性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为了确保功能化干细胞的安全和有效应用,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修饰方法,并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进行充分验证。并且,为了实现工程化干细胞的临床转化,仍需解决一些技术挑战,如细胞长期安全性、质量控制和治疗效果稳定性等问题。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各种工程化MSCs技术,讨论了它们的应用现状与局限性,以期为提高MSCs治疗效率提供有益见解。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博士后科研启动金。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