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and Prospects of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
Supporting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is a fundamental concept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selects literature on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from the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and some journals from Web of Science between 2000 and 2024. Using the knowledge graph technology tool CiteSpac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is conducted. The article reviews and comments on the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keyword co-occurrence, keyword clustering, keyword time zone changes, and keyword emergence in the literature on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I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methods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ummarize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and identifies the frontiers and hotspots in this field.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an integrated model of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i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independent variables, mediating variables, moderating variables,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The article also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on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in terms of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the evolution of the op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oice behavior and silence behavior, and the outcomes of the behavior.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在数字时代下,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走向数字人力资源管理,以应对多变、复杂和模糊的商业环境带来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员工建言行为的研究形式逐渐丰富,迫切需要对员工建言行为进行系统性总结。近五年内员工建言行为的文献不断涌现,但当下研究仅从某一变量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研究,并没有从整体的前因后果进行系统回顾。此外,现有研究缺少从时间发展的角度对现有国内外员工建言文献进行比较。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量化综述的方式,以期回答以下问题:1) 明确员工建言行为新世纪后的发展脉络;2) 探索员工建言行为的前因后果以构建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框架;3) 根据关键词突现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员工建言行为的前沿热点,以期为商业实践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阅读国内外员工建言行为相关文献,分析其中关键引文,通过整理归纳进行定性分析;其中定量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响应以往研究者优化数据源和关键词的号召
本研究首先对297篇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与核心主题词概括、关键词时区变化、关键词突现等计量统计分析;其次,对297篇文献进行定性分析,探索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国内外研究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对上述分析方面以及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员工建言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完善员工建言行为领域研究缺陷,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文献年度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热度、研究趋势以及该领域的研究成熟度。对样本期内国内外重要期刊中员工建言行为发文量进行描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国内外员工建言行为的研究发展趋势,为后续员工建言行为未来研究发展框架提供直观数据支撑。经研究设计样本处理后发现,在国内期刊中,发表最早的文献为2009年8月发表在《软科学》上的《多视角研究框架下的员工建言》,在国外期刊中,发表最早的文献为2008年9月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上的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learning orientation, autonomy, and voice on error making: The case of resident physicians。因此,本研究绘制的国内外员工建言行为的文献年度发文量折线图时将起始年份设定为2008年,结果如
由
关键词高度反映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研究重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分类与方向,界定主题研究边界
国内文献 |
国外文献 |
||||
关键词 |
频次 |
中心度 |
关键词 |
频次 |
中心度 |
建言行为 |
94 |
1.17 |
Employee Voice (员工建言) |
48 |
0.14 |
员工建言 |
28 |
0.56 |
Performance (绩效) |
36 |
0.31 |
组织自尊 |
11 |
0.14 |
Antecedents (前因) |
23 |
0.23 |
建言 |
7 |
0.12 |
Psychological Safety (心理安全感) |
22 |
0.14 |
辱虐管理 |
7 |
0.1 |
Mediating Role (调节作用) |
21 |
0.01 |
权力距离 |
5 |
0.02 |
Behavior (行为) |
20 |
0.19 |
组织认同 |
5 |
0 |
Climate (氛围) |
18 |
0.39 |
员工沉默 |
4 |
0.07 |
Leadership (领导风格) |
17 |
0.12 |
心理安全感 |
4 |
0.07 |
Speaking (建言) |
16 |
0.01 |
中庸思维 |
4 |
0.03 |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变革型领导) |
16 |
0.04 |
主题 |
聚类 |
相关变量 |
员工建言行为内涵解读 |
员工建言 |
员工建言,建言行为,社会交换理论,员工沉默,建言,建言采纳,情绪智力,助推,辱虐管理,垂滴效应,他利,责任担当 |
建言行为 |
||
建言 |
||
员工建言行为情境要素 |
Health care |
health care, patient safety, culture,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qualitativ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afety voice, ergonomics,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safety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industry, safety voice, ergonomics,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safety leadership |
Construction industry |
||
Customer-company identification |
||
员工建言行为影响效应 |
情绪 |
领导,印象管理,沉默行为,诺莫网络,承诺背景,组织承诺,组织情景,承诺组合,组织气氛,心理安全,组织自尊,个人主义,建言反馈,决策参与,权力距离,工作绩效,追随力,责任知觉,道德领导,identification,social-based social media use,quality,employees voice,promotive voice behavior,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stress,voice behavior,nuclear power plant,family conflict,knowledge,voice therapy,device,hyperfunction,loudness,individual differences,fluid intelligence,creativity,innovation climate,adaptive performance,self-efficacy,performance evaluations,health care provider,employment relationship,voice consensus |
承诺背景 |
||
心理安全 |
||
权力距离 |
||
Identification |
||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
||
Knowledge |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
self-efficacy |
||
员工建言行为行为后果 |
员工沉默 |
员工沉默,内隐理论,内隐建言理论,个人特质,组织认同,innovation,psychological safety,German,manufacturing,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work,voice behaviour,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ob embeddedness,diversity,performance appraisal,constructive motives,prohibitive voice,promotive voice,organization sustainability |
Innovation |
||
Work |
||
Performance appraisal |
由
第二,在国外期刊中关于员工建言行为的研究更加注重员工建言行为产生的绩效、前因影响和调节要素。例如,在绩效方面,Bahadurzada等
综上,结合CiteSpace聚类情况,依照内涵解读、环境要素、影响效应和行为后果进行主题归纳,为后续对比讨论和研究框架讨论提供参考依据。核心主题归纳如
分析某一领域内文献的关键词,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识别和跟踪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使用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对比2008年至2024年国内外员工建言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
结合具体文献内容和
由
关键词突现往往代表着新兴的研究趋势或当下研究热点,对文献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能够快速识别出哪些是新出现的研究领域或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指引该领域发展方向。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时,为全面挖掘关键词突现情况,将突现词γ值设定为0.15,得到国内文献28个突现关键词(
关键词 |
强度 |
出现年份 |
突现跨度 |
关键词 |
强度 |
出现年份 |
突现跨度 |
组织承诺 |
0.71 |
2010 |
2010~2013 |
调节作用 |
0.49 |
2010 |
2016~2018 |
辱虐管理 |
2.17 |
2011 |
2011~2012 |
调节焦点 |
0.49 |
2016 |
2016~2018 |
情绪 |
1.82 |
2011 |
2011~2012 |
组织认同 |
0.74 |
2014 |
2017~2019 |
组织信任 |
1.19 |
2011 |
2011~2014 |
工作嵌入 |
0.69 |
2017 |
2017~2020 |
沉默行为 |
1.12 |
2011 |
2011~2012 |
中庸思维 |
0.6 |
2011 |
2017~2018 |
同时信任 |
0.7 |
2011 |
2011~2015 |
职场排斥 |
1.07 |
2018 |
2018~2021 |
员工沉默 |
1.61 |
2012 |
2012~2015 |
建言结果 |
0.71 |
2018 |
2018~2021 |
建言 |
1.18 |
2009 |
2013~2014 |
心理资本 |
0.61 |
2018 |
2019~2022 |
权力动机 |
1.13 |
2013 |
2013~2014 |
权力距离 |
0.99 |
2014 |
2019~2021 |
组织气氛 |
0.79 |
2015 |
2015~2017 |
自我损耗 |
0.85 |
2019 |
2019~2022 |
心理安全 |
0.89 |
2014 |
2016~2018 |
工作特征 |
0.85 |
2019 |
2019~2022 |
组织自尊 |
0.81 |
2011 |
2016~2017 |
领导风格 |
0.73 |
2019 |
2019~2024 |
组织公正 |
0.79 |
2016 |
2016~2018 |
员工建言 |
1.49 |
2010 |
2020~2021 |
组织管理 |
0.65 |
2016 |
2016~2019 |
建言采纳 |
1.09 |
2020 |
2020~2021 |
由
由
关键词 |
强度 |
出现年份 |
突现跨度 |
关键词 |
强度 |
出现年份 |
突现跨度 |
Disorders |
1.11 |
2008 |
2008~2015 |
Model |
1.32 |
2015 |
2020~2022 |
Knowledge |
1.11 |
2008 |
2008~2015 |
Job satisfaction |
1.19 |
2018 |
2020~2021 |
Outcome |
2.17 |
2010 |
2010~2015 |
Leadership |
1.05 |
2015 |
2020~2021 |
Impact |
1.08 |
2010 |
2010~2016 |
Challenges |
0.86 |
2020 |
2020~2021 |
Metanalysis |
1.06 |
2014 |
2014~2017 |
Safety voice |
0.55 |
2016 |
2020~2021 |
Ethical leadership |
0.61 |
2014 |
2014~2016 |
Speaking |
2.72 |
2021 |
2021~2024 |
Work |
1.59 |
2015 |
2015~2016 |
Support |
2.14 |
2011 |
2021~2022 |
Citizenship |
0.72 |
2016 |
2016~2019 |
Work engagement |
1.07 |
2014 |
2021~2022 |
Culture |
0.45 |
2016 |
2016~2018 |
Conservation |
0.99 |
2021 |
2021~2024 |
Leader member exchange |
1.04 |
2017 |
2017~2018 |
Silence |
0.72 |
2021 |
2021~2022 |
Creativity |
1.24 |
2019 |
2019~2020 |
Moderating role |
2.16 |
2014 |
2022~2024 |
Burnout |
0.75 |
2010 |
2019~2020 |
Consequences |
1.75 |
2021 |
2022~2024 |
Patient safety |
0.66 |
2008 |
2019~2020 |
Personality |
1.34 |
2017 |
2022~2024 |
Attitudes |
0.65 |
2019 |
2019~2021 |
Abusive supervision |
1.22 |
2022 |
2022~2024 |
Voice behavior |
2.2 |
2020 |
2020~2022 |
Determinants |
0.81 |
2022 |
2022~2024 |
Mediating role |
1.39 |
2016 |
2020~2021 |
Citizenship behavior |
0.64 |
2019 |
2022~2024 |
为全面客观地对比并把握员工建言行为国内外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本研究将结合前文可视化分析得到的国内外样本文献关键词突现情况(
内涵的界定与机制的探索是理论发展与整合的基础。该部分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分类,以挖掘员工建言行为的深度内涵。Hirschman等学者首次提出员工建言这一概念,指出该行为是员工积极参与提供旨在改善组织流程和结果的建设性反馈、想法和解决方案,这种行为对于组织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ebek等
不同情境下对同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拓展并完善研究领域边界,实现研究创新并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从行业环境来看,员工建言行为不仅发生在传统的企业管理领域,在医护管理领域、制造领域也同样备受关注。在医护管理领域,Conchie等
员工的建议和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个人、组织和领导风格维度,这对于营造富有成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组织绩效至关重要。Li和Zheng
以往研究较多将员工建言行为作为结果变量进行考量,然而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深入,也有学者将员工建言行为作为前因变量来探究员工建言行为产生的后果。于静静
为更全面客观地把握员工建言行为未来发展趋势,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部分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和突现情况对有关文献进行整合,得到员工建言行为前因后果整合模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将依据整合模型以及关键词突现情况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首先,现有的新兴技术深度改变着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各大模块与实践运用,员工建言行为在此背景下如何发展,组织如何充分发挥员工建言行为效果,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是国内外学者都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次,现有员工建言行为的研究已在企业层面、行为层面和心理层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为探寻行为本质问题,可以从神经科学领域对员工建言行为进行探究。最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促使员工建言行为产生的前因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国内学者可以基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建言美谈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可理论化内容。
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员工沉默行为一直被视为“慢性毒药”,阻碍企业发展,企业亟需理论指导以有效改善员工沉默行为。员工沉默行为脱胎于员工建言行为,在直观认知上员工沉默行为与员工建言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此背后似乎存在对立关系走向统一关系的演化路径。段锦云
现有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大多基于Hirschman于1970提出的建言的定义,即员工建言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绩效,该定义似乎已然默认员工建言行为的结果是积极有益的。然而员工建言行为属于员工主动行为中的一类,Bolino等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和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员工建言行为的期刊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从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核心主题概括、关键词时区变化和关键词突现等角度进行国内外员工建言行为研究的研究述评,提炼其中共性内容,并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窥探员工建言行为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本研究设定时间区间内,从数量上看,国外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已十分成熟,国内员工建言行为研究仍处于发展追赶阶段;从质量上看,国内外员工建言行为研究方法及范式基本趋同。第三,当下员工建言行为的研究可划分为内涵解读、情境要素、影响效应和行为后果,其中对于内涵解读和行为后果的研究相对欠缺。第四,为进一步完善员工建言行为研究框架,其产生的行为结果也应成为研究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研究发现,营造开放、支持性的组织氛围,强化领导者的鼓励和支持行为,能有效激发员工建言。管理者应重视员工的声音,将其纳入决策过程,以提高组织效能和创新力。同时,关注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后果,及时反馈和奖励建言行为,有助于形成正向循环,促进员工积极参与。此外,面对数字化时代挑战,管理者应结合时代特征,优化沟通渠道,为员工提供更多建言机会,从而推动组织持续发展和进步。
本研究亦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在文献筛选方面并未能做到准确且穷尽。本研究以企业经济、管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作为学科划分,尽管保证了研究样本文献质量,但样本数据覆盖面上仍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检索方式,尽可能做到保质保量。此外,CiteSpace软件可从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名词、学科、被引文献等相关数据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然而本研究仅从关键词角度对员工建言行为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员工建言行为的发展情况。
中央高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3SYJSCX31)《建言行为提升企业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