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ceived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Managers—A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ree Types of Particip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s community managers’ perception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erceived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it proposes two predictive dimensions: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ublic characteristics, and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and key predictive factors under three types of participation (mobilization, cooperation, and spontaneous). The research targets community managers from multiple communities in Chongqing, collecting 397 sample data, and employ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Public Participation
随着“单位制”主导的熟人社会转向因商品房形成的陌生人社会,社区治理模式也由“单位”内部组织管理转变成基层自治
感知参与效能即在社区管理者视角下,公民直接参与社区决策过程将有利于社区政策制定的信念强度
个人特征包括心理特征、价值观、经历、技能和人口特征。例如,管理者若自身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动机,则更有可能接纳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并且这个过程可能会受到管理者所处行政层级的影响
过程特征包括过程设计特征、对参与者的看法以及过程输入的合法性。结构良好、重点突出、灵活的参与流程会直接影响公众参与的效果
组织特征包括组织结构、文化、资源和政策领域。Neshkova (2014)认为,拥有更大自主权(以拨款控制和自有来源收入衡量)的社区机构更有可能寻求社区公众的意见来为其决策提供信息,形式化、严格的惯例和繁文缛节与管理者对社区公众参与的态度呈负相关
感知参与效能反映了管理者对公众参与所带来的相关成本与收益的判断及偏好,其逻辑内涵在于“以公共管理实践推进公共政策参与”
自变量 |
控制变量 |
|
组织环境特征 |
公众特征 |
|
感知官员政治支持 繁文缛节 等级权威 开放性文化 变革型领导*参与工具 |
参与动机 参与能力 参与代表性 参与能力*参与代表性 |
社区财政水平 社区组织规模 社区治理形式 教育水平 人口多样性 |
因变量:感知参与效能 |
1) 社会资本与感知参与效能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探讨了个体与团体之间关系网络对个人或群体绩效影响。社会资本是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是个体为追求生计目标所持有的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在Yang提出的感知参与效能预测模型中,社会资本特征并不重要。在中国社区公众参与情景中,社会关系与参与紧密联系,不同社区内嵌的利益关系网络、人口结构与社会资本是公众参与最为核心的变量,也是参与内部诸要素关系的基础
2) 个人特征与感知参与效能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公众参与是成本和收益经过个体利益最大化分析之后的决策,在参与过程中,社区公众参与的管理者也被赋予了“理性人”的角色定位。Campbell (2016)认为公共管理者对参与成本和收益的看法能够反映其对参与价值的偏好,而管理者的“观念”往往受到其个人因素的影响
3) 社区参与类型与感知参与效能
现有研究已经注意到社区公众参与类型不同,个体效能感不同,影响因素也有所变化
组织目标涉及公共组织当前和未来的行动方向和结果预期,同时为组织成员提供行为指导和决策依据
H1:社区事务中明确的公众参与目标会提高管理者的感知参与效能。
繁文缛节指“仍然有效的规则、条例和程序,并带来合规负担,但不能促进规则所要服务的合法目的”
H2:社区事务中的繁文缛节会降低管理者的感知参与效能。
技术主义指政策解决方案最好以专业知识和技术资历为基础
H3:组织中的技术主义导向与感知参与效能负相关。
开放性文化指组织必须要和环境相互作用以便生存,组织向环境输送资源的同时也依赖环境资源的输入,开放性的组织文化被认为是公众参与重要的预测因子之一
H4:组织的开放性文化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感知参与效能。
参与动机是指公众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心理上的驱动表现。公众的参与动机是有序有效开展公众参与的前提,缺乏民意支持的参与行动不太可能取得成功
H5:公众参与动机与感知参与效能呈正相关。
公众的参与能力是启动社区公众参与的关键钥匙,然而参与者往往被管理人员认为缺乏解决主要公众关注问题所需的技术性能力
H6:公众参与能力与感知参与效能呈正相关。
参与代表性也是管理者感知参与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参与代表性是指参与主体的价值偏好能够反映社区实际需求的程度
H7:公众参与代表性越高,管理者的感知参与效能越高。
社区的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另一个关键特征。社会资本理论强调信任、公民关系网络在公民参与社区公共事业与公益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社会具有基于家庭亲友关系的特点,这是中国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区社会资本有助于社区社会网络融合
H8: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越高,管理者感知参与效能越高。
鉴于不同社区类型所对应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不同
本文将参与效能视为一个单维结构,通过综合参与工具的收益和成本对管理者感知参与效能进行测量
本研究分别构建了组织目标明确性、繁文缛节、技术主义、开放性文化、公众参与动机、公众参与能力、公众参与代表性和社会资本八个预测项目。通过运用SPSS26.0软件对问卷中各个维度进行信度分析,根据
自变量 |
Cronbach’s α系数 |
KMO检验 |
Bartlett球形检验 |
特征值 |
方差贡献比 |
|
>0.60 |
>0.50 |
<0.05 |
>1.0 |
>0.60 |
||
组织环境特征 |
目标明确性 |
0.673 |
0.585 |
0.00 |
2.327 |
0.68 |
繁文缛节 |
0.737 |
0.675 |
0.00 |
1.261 |
0.75 |
|
技术主义 |
0.758 |
0.696 |
0.00 |
2.023 |
0.67 |
|
开放性文化 |
0.745 |
0.676 |
0.00 |
1.991 |
0.66 |
|
公众特征 |
参与动机 |
0.762 |
0.691 |
0.00 |
2.172 |
0.81 |
参与能力 |
0.724 |
0.638 |
0.00 |
1.812 |
0.78 |
|
参与代表性 |
0.686 |
0.605 |
0.00 |
1.728 |
0.67 |
|
社会资本 |
0.821 |
0.747 |
0.00 |
2.211 |
0.78 |
数据来源:根据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
因变量:感知社区公众参与效能(动员式) |
|||
模型1a |
模型1b |
模型1c |
|
性别 |
1.26 |
0.65 |
0.71 |
年龄 |
0.55 |
1.75* |
1.69* |
年龄平方 |
−0.71 |
−1.76* |
−1.69* |
受教育程度 |
0.93 |
0.20 |
−0.04 |
政治面貌 |
−0.72 |
−1.62 |
−1.44 |
社区工作经历 |
6.65** |
3.52** |
3.04** |
婚姻状况 |
1.04 |
1.63 |
1.22 |
目标明确性 |
3.18** |
2.82** |
|
繁文缛节 |
−2.73* |
−3.26* |
|
技术主义 |
−3.29** |
−2.49** |
|
开放性文化 |
0.77 |
0.62 |
|
参与动机 |
3.32** |
3.12** |
|
参与能力 |
1.79 |
1.16 |
|
参与代表性 |
3.69** |
3.72** |
|
社会资本 |
2.74** |
||
R2 |
0.13 |
0.40 |
0.41 |
调整R2 |
0.12 |
0.38 |
0.39 |
F |
11.22*** |
21.50*** |
20.76*** |
∆R2 |
0.13 |
0.40 |
0.01 |
∆F值 |
11.22*** |
21.50*** |
7.48*** |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因变量:感知社区公众参与效能(合作式) |
|||
模型2a |
模型2b |
模型2c |
|
性别 |
0.05 |
−1.07 |
−0.99 |
年龄 |
−2.50* |
−1.99* |
−2.22* |
年龄平方 |
2.33* |
2.06* |
2.30* |
受教育程度 |
3.53** |
3.11* |
2.72** |
政治面貌 |
−0.47 |
−1.02 |
−0.99 |
社区工作经历 |
6.70** |
2.72** |
1.86** |
婚姻状况 |
0.23 |
0.12 |
0.08 |
目标明确性 |
6.73** |
6.18** |
|
繁文缛节 |
−6.99** |
−6.73** |
|
技术主义 |
−2.73** |
−2.73** |
|
开放性文化 |
2.76* |
2.55* |
|
参与动机 |
2.45** |
2.08** |
|
参与能力 |
6.10* |
4.96** |
|
参与代表性 |
1.26 |
1.30 |
|
社会资本 |
5.57** |
||
R2 |
0.15 |
0.58 |
0.61 |
调整R2 |
0.14 |
0.56 |
0.60 |
F |
13.60*** |
43.63*** |
45.81*** |
∆R2 |
0.15 |
0.43 |
0.03 |
∆F值 |
13.60*** |
55.60*** |
31.00*** |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因变量:感知社区公众参与效能(自发式) |
|||
模型4a |
模型4b |
模型4c |
|
性别 |
0.05 |
0.28 |
0.40 |
年龄 |
1.07 |
−0.49 |
−0.67 |
年龄平方 |
−1.39 |
0.26 |
0.44 |
受教育程度 |
1.04 |
0.40 |
−0.09 |
政治面貌 |
−0.82 |
−1.30 |
−1.22 |
社区工作经历 |
1.46** |
5.87** |
5.07** |
婚姻状况 |
1.21 |
1.34 |
1.29 |
目标明确性 |
2.62** |
1.94* |
|
繁文缛节 |
−3.22** |
−3.24** |
|
技术主义 |
−3.42** |
−3.03** |
|
开放性文化 |
1.15 |
0.88 |
|
参与动机 |
3.92** |
3.60** |
|
参与能力 |
1.01** |
2.58** |
|
参与代表性 |
3.77 |
1.04 |
|
社会资本 |
5.75** |
||
R2 |
0.18 |
0.45 |
0.49 |
调整R2 |
0.17 |
0.44 |
0.48 |
F |
17.49*** |
26.49*** |
29.03*** |
∆R2 |
0.18 |
0.45 |
0.04 |
∆F值 |
17.49*** |
26.49*** |
33.03*** |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结果的比较(
模型1c |
模型2c |
模型3c |
|
性别 |
0.71 |
−0.99 |
0.40 |
年龄 |
1.69* |
−2.22* |
−0.67 |
年龄平方 |
−1.69* |
2.30* |
0.44 |
受教育程度 |
−0.04 |
2.72** |
−0.09 |
政治面貌 |
−1.44 |
−0.99 |
−1.22 |
社区工作经历 |
3.04** |
1.86** |
5.07** |
婚姻状况 |
1.22 |
0.08 |
0.29 |
目标明确性 |
2.82** |
6.18** |
1.94* |
繁文缛节 |
−3.26* |
−6.73** |
−3.24** |
技术主义 |
−2.49** |
−2.73** |
−3.03** |
开放性文化 |
0.62 |
2.55* |
0.88 |
参与动机 |
3.12** |
2.08** |
3.60** |
参与能力 |
1.16 |
4.96** |
2.58** |
参与代表性 |
3.72** |
1.30 |
1.04 |
社会资本 |
2.74** |
5.57** |
5.75** |
R2 |
0.41 |
0.61 |
0.49 |
调整R2 |
0.39 |
0.60 |
0.48 |
F |
20.76*** |
45.81*** |
29.03*** |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研究结果发现,感知参与效能理论模型中的目标明确性、繁文缛节、技术主义等7个变量对于感知参与效能的影响在中国社区公众参与情景下同样显著。除此之外,本研究对感知参与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在公众特征维度加入了社会资本变量。如
社区公众参与类型 |
|||
研究假设 |
动员式参与 |
合作式参与 |
自发式参与 |
H1:目标明确性→感知参与效能(正向) |
验证 |
验证 |
验证 |
H2:繁文缛节→感知参与效能(负向) |
验证 |
验证 |
验证 |
H3:技术主义→感知参与效能(负向) |
验证 |
验证 |
验证 |
H4:开放性文化→感知参与效能(正向) |
未验证 |
验证 |
未验证 |
H5:参与动机→感知参与效能(正向) |
验证 |
验证 |
验证 |
H6:参与能力→感知参与效能(正向) |
未验证 |
验证 |
验证 |
H7:参与代表性→感知参与效能(正向) |
验证 |
未验证 |
未验证 |
H8:社会资本→感知参与效能(正向) |
验证 |
验证 |
验证 |
本研究从社区管理者的视角入手,基于感知参与效能预测模型,探究了组织环境特征和公众特征对社区管理者感知社区公众参与效能的影响,并考虑了不同社区公众参与类型的影响因素差异,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动员式社区公众参与效能受参与代表性的影响突出,由于社区动员式参与目标设置的影响,动员式参与需要充分反应广泛利益主体代表。社区机构组织的开放性文化是促进合作式社区公众参与效能的重要因素,参与效能水平更高的社区服务机构和组织在鼓励公民参与方面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同时,合作对于社区成员的参与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公众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能力结构有时会限制了他们在社区合作中的潜力。最后,社区管理者对自发式社区公众参与效能的感知水平低于动员式参与和合作式参与,丰富的社会资本和长期稳定的社区互动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社区社会资本既可以通过“地方性”满足公共需求,也可以基于公共服务的目的拓展社区的公共空间,正是这种纽带状的社区公共意识能够将由上而下的社区管理与由下至上的自主参与连接起来。具体而言,社区管理者对社区公众参与效能的感知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个人特征影响社区公众参与效能感知。性别在公众参与过程中的贡献方面可能只是少量的,这可能与当前社区管理者的性别平衡有关
其次,组织环境特征影响社区公众参与效能感知。组织环境中的目标明确性、繁文缛节、技术主义对感知参与效能有显著影响,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开放性文化在感知参与效能中的作用,即假设H4未能被验证。根据Yang (2011)的说法,组织的变革型领导在公共机构运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组织的文化风格影响着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公众参与的处理方式
最后,公众特征影响社区公众参与效能感知。公民的参与动机对于有效的参与非常重要。社区管理者怀疑社区参与者是否都具有持续的参与意愿,根据一些管理者的说法,参与者往往表现得漠不关心,他们的参与动机不仅受到自身利益和邻避主义的驱使,而且还会有不稳定的输入和意见
在组织层面,社区组织需要明确社区公众参与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清晰的社区公众参与目标;优化组织社区公众参与过程中的程序限制,简化参与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以包容新思维构建社区参与体系,着重公众需求、社区代表性和响应性,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积极拓展信息传递的媒介,建立完备、系统、多元化的信息公开机制,打造面向公众的社区公共开放平台。
在公众层面,社区组织机构应努力提升公民的集体意识,激发公众参与内生动力;多途径提升公众参与能力,对于缺乏参与知识和必要技能的公众,社区需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公民知识与技能培训;持续拓宽社区参与主体范围,确保参与主体能够反应社区实际需求;培养社区共同体意识,强化邻里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