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the Micro-Skills of “View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rom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The new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introduced the micro-skill of “viewing”, which is akin to the cognitive qualities in the core literacy of English, encompassing abilities such as prediction, association, comparison, inference, and imagination. The concept of multimodality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vision, hearing, gesture, and spatiality as modal systems. Teachers can leverage multimodal resources in English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micro-skills of “viewing”, such as utilizing images provided in the text, short videos from the Video Time section, and the teacher’s body language. By using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s the content and multimodal resources as the medium of learning, teachers can enhance students’ viewing skills. This is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ssisting them in exploring thematic meanings through discourse, and fostering their core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discipline.
Multimodality
New London Group于1996年提出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ies)的框架,将语言、视觉、听觉、身势以及空间五类作为模态系统来定义
《高中课标》将“看”列为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语言技能,既是顺应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语言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看”的技能同阅读教学相一致,也是培养学生预测、分析、总结、归纳等多项技能的体现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画面中的人物、背景、事件。通过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人物表情,如神态、手势、面部表情。“看”技能已经广泛存在课本和教学当中。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看”技能所进行的预测活动时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指令要清晰,步骤要明确,即首先从宏观上整体浏览图片、了解整体背景知识;其二,细节分析要敏锐,抓住重点分析,通过教师讲解以小见大,例如,头、手等预测人物性格;其三,利用前后对比,分时间、空间维度的对比,能够从微观角度预测文本,准确且高效。比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图表是一种重要的模态呈现方式。比如,以(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的Project: Design a travel brochure为例:小组讨论设计你的旅行计划,为了使学生清晰地计划并记录每天的行程安排,教材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表格,用来记录一周所观光的景点及活动等。表格能直观地呈现学生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而且非常细致、全面地规划,查漏补缺等等;同时,表格可以补充更多的细节,如,出行工具、花费、预算、必备物品等。在阅读课文的讲解中,学生已经储备了有关出行旅游的相关知识,如
Time |
Place |
Activity |
Day1 |
||
Day2 |
||
Day3 |
||
Day4 |
||
Day5 |
||
Day6 |
||
Day7 |
教师可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Q1: Which attractions do you think are the must-go places to go? Q2: What activities can you do when you are travelling?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择参观地点,设计旅游路线,并借助上述表格工具进行活动梳理安排。
关联文本背景信息是通过预测后对文本主题的认识,这是浅层次探究文本信息的过程。关联文本背景信息,同时也是一种技能支架,它能够为学生创设主题情景。比如,以(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为例,呈现的是一对父子在野外旅行的画面,他们正在穿过小溪,旁边不远处是高山。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呈现的人物、服装、环境等对图片进行关联背景的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想象,关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老师首先引入单元标题,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其次,让学生通过看单元主题图来回答Look and discuss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追问:
Q1: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Q2: What do you think the father and son are doing?
此单元主情景图体现“人与自然”的主题。学生通过对单元主情景图的信息进行关联,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信息相关联,能够获得对语篇文本的理解,培养“看”的语言技能。
Q1: What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Q2: What do you think the soldiers are doing?
Q3: Can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survive?
Q4: Can we stop natural disasters from happening?
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见
又比如,必修第一册Unit3 Sports and Fitness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中,在听前活动,教师可要求学生首先观察图片,预测文本内容,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激发他们阅读正文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和插图预测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信息和结构。
Q1: What sports events do you like to watch?
Q2: Which sport would you like to try?
通过看图片,学生理解的是关于一篇运动的主题,通过呈现图片,让学生讨论平时都喜欢参加哪些体育项目,图片更能直观理解语篇意义。
对比分析这一微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事物异同的能力,它是建立在关联的微技能基础之上的。在常用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这些知识与你们所了解的有何不同?”,“通过对语篇的学习,你们对此是否有新的理解?”。比如,以(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文本给出了四幅图片,这些图片呈现的都是世界各地著名的景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一幅图片;有的学生会说,我喜欢丽江,因为丽江的自然风光很吸引人,空气好,秀美;有的同学会说喜欢城堡,觉得很神秘、古典。通过对比分析这一微技能的训练,教师让学生观看图片(见
英语多模态语言教学中纸质材料的阅读与线性阅读是不同的。多媒体及超文本的阅读材料在多模态语篇的教学中呈现出多元化、生态化的感观情景。例如,在播放多模态视听类资源时,播放时长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学生能够通过导航微技能在视觉下、听觉下,通过讨论、问卷、调查、报告等整合各项技术资源支撑,能够让学生迅速定位到文本内容主旨概要,对文本语篇的建构有整体上的理解。
训练导航微技能,具体步骤包括有:(1) 快速选取较为简单的文本材料,并进行略读、浏览语篇文本信息。(2) 通过多渠道、多维度、信息化网络技术,获取网站相关信息的内容和概述。(3) 通过图标、菜单栏、方向箭头等搜索导航工具,对阅读相关内容进行评价分析。(4) 通过阅读屏幕缩小及放大功能,发挥阅读导航模式的优点,优化操作、提高效率、速度,让观感更具视觉化和过程流畅化。
如何进行高效地学习,应该进行下列的反思活动:在我们阅读相关文本和图像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哪里是重点、难点;对相关主题背景、人物、语篇的结构进行重点地分析并考虑“看”的目的;对文本结构以及相关组织方式的深化理解,学生能够把握学习的相关重难点内容。
确定语篇文本、图像等信息重点内容后,立刻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建构,这是建立在看的技能的基础之上的。随之,我们可以进行自我提高,通过浏览,总结,以及改述等方法把握重点。这项技能可以被教师广泛应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多模态语篇学习,学生可以识别和收集更多语篇的相关信息及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多模态语篇当中的组织特征,如字号大小、标题、图标、菜单栏、标注等信息符号;根据我们学习的相关目标来确定其重要性、相关性以及准确性,最后我们可以依据我们设定的目标来选择各项基于多模态的技术及语篇。
在阅读技能中,浏览、扫描的微技能与阅读的微技能原理基本是一致的。浏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的相关多模态的图片、图像等材料,以形成对文本的概括性、总体性印象;并通过浏览的方式进一步对文本语篇的内容进行理解。比如,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浏览的内容通常包括有多倍速播放材料、电视节目、购物网站、海报及菜单。浏览微技能的方式与上述利用多媒体多模态进行导航的微技能方式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共同之处是对所获得材料的内容摘要、概要寻找的方法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浏览是对材料的全局快速扫描,知道重点和难点,导航则是快速获知材料概要、进行框架结构的快速定位,如,掌握和概括页面及目录内容。区别二者的异同,有助于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理解语篇文本信息,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率。
在对图片、图像、文字符号等信息进行扫描时,通过在大脑中快速地阅读多模态语篇及材料,然后根据看的目的来寻找信息,如,特定内容、人物的名称以及人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再比如,在利用搜索引擎网页菜单时,输入关键词内容,就能够搜索到我们喜欢的节目和特定品牌信息,扫描微技能能够在查找信息时能准确又快速地定位,从而找到所需要的具体细节及相关信息。
因此,我们在进行多模态材料的阅读时,大脑接收到多种文字符号,包括视觉和听觉符号,在读看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把浏览与阅读技能相结合、交替使用、相辅相成。在读一篇课文时,配有解释词汇的图片,观看图片后进行扫描,通过对上下文通读扫描,就可以在大脑中快速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1图1来源于(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教材第48页。
2图2来源于(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教材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