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With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China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ir social functions has become an urg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satisfaction path and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of the multilevel need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The study shows that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meet patients’ physiological, safety, social interaction, respect and self-realization needs through self-care training, occupational assessment and emotional intervention, occupation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cultivating patients’ independent ability, interest training and feedback and encouragemen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uch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SDS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employment rate.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ifi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emphas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and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optimizing the rehabilitation model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Mental Illness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6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指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已有660万人,在册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9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又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通过以上对各个需求层次细致、全面的评估,才能清晰地掌握精神疾病患者真实的需求状况,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奠定基础。
职业康复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广义上,职业康复的目的是使残疾人士获得并维持合适就业,使其可以独立生活
职业康复训练能够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参与工作并获取报酬的机会。郭其辉等研究表示,患者发病前后无业率由22.0%增加至63.5%,能通过个体劳动自食其力的患者仅占23.5%
职业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情,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Sohn Bo Kyung等人对9名患者进行一项基于虚拟现实的职业康复培训计划(VR-VRTP)后发现,训练后患者曼彻斯特阳性症状评分呈改善趋势
职业康复训练场所往往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形成“社会化、专业化、个性化”特点
职业康复训练通常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患者能够与其他患者和康复工作人员互动交流,满足社交需求。这有助于患者在工作场景中构建新的人际关系,增强对同伴的情感联系和归属感。陈艳琼等研究表明
职业康复训练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经济收入,患者能够改善病耻感
长期以来,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着诸多误解和偏见,认为他们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至是危险的。然而,患者在职业领域的尝试与进步展示了他们的能力和价值,他们向社会证明了自己并非仅仅是疾病的受害者,而是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个体,有助于改变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促进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包容和尊重。
职业康复训练的关键在于依据患者个体的兴趣偏好、特长以及潜在能力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培训工作。设立岗位时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入院前职业、病情严重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文件书写能力等设立不同难易程度的岗位
在职业康复过程中,患者逐渐克服病情带来的困难,不断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实现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进步
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训练,通过示范、实践、反馈等方式,教导患者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分层干预策略,首先需要通过综合职业治疗评估量表(OTES)、职业认知评定量表(VCRS)和工作行为清单(WBI)等工具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其工作技能、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的具体水平
针对患者在职业环境中所需要的处理与工作相关的社交感知能力,以及获得与维持工作所需的社交技能,设计职业社交技能训练模块,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
培养患者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逐步减少监督辅助,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能力的不断提升;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决策,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让患者自己决定工作类别、工作时长等,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通过系统化的训练课程,提升患者技能水平;面向社会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患者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取得的成绩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如手工制作、缝纫、园艺、农耕等;为患者设定阶段性小目标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发展职业康复训练,是满足精神疾病患者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并促进其康复过程的关键举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解患者需求提供了总体框架,而职业康复训练则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有力手段。一方面,职业康复训练能够借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手段,为患者提供稳定的康复环境,满足其生理与安全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职业康复训练活动,患者得以重新融入社会群体,建立起与他人的沟通协作关系,在工作中获得自我认同和他人的尊重,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410344029X、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且资助(Y202456663)。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