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混悬剂是药物制剂学中的一种重要剂型,其能够解决多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问题,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但是其物理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其应用及产业化的瓶颈。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为制备物理稳定的纳米混悬剂提供应对对策并进行分析。 Nanosuspension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it can solve most problems of drug solubility,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drugs, but its physical stability problem has been the bottleneck of appl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was summarized, analyzed, sorted and summarized to provide and analyz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ysical stability of the nanosuspension.
王翠,易方莲,栾立标*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17年5月1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9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22日
纳米混悬剂是药物制剂学中的一种重要剂型,其能够解决多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问题,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但是其物理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其应用及产业化的瓶颈。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为制备物理稳定的纳米混悬剂提供应对对策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纳米混悬剂,稳定性,稳定剂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s)是亚微米级粒径大小的药物颗粒依靠表面活性剂的电荷效应或立体效应稳定地混悬在溶液中而形成的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其中药物的平均粒径小于1 μm,一般在200~500 nm之间 [
纳米混悬剂的性质对不同给药方式的影响尤为重要,例如:对于眼用给药途径来说,粒子大小和形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纳米混悬剂的刺激性,有尖锐角和边的粒子相比于等距粒子与钝角的粒子刺激强,其形态学研究对于眼部给药系统来说,是必要考察项目 [
在制备纳米混悬剂的过程中,会改变活性药物的本身形态,其原因可能是所选用的稳定剂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Janne R等人 [
Yancai W等人 [
纳米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药物的状态可能会由晶型状态转变为无定型态。无定型态的药物其具有增加溶解度和奥斯瓦尔成熟的特征,由此会导致絮凝和聚集,因此应关注纳米混悬剂储存过程中药物晶型的变化 [
图1. 卵磷脂为稳定剂的布地奈德纳米混悬剂(a);泊洛沙姆F68作为稳定剂的布地奈德纳米混悬剂(b) [
Zakir F等人 [
纳米混悬剂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粒径很小,比表面积大,产生很高的表面能,纳米粒子间具有相互聚集的趋势以降低其整个体系表面能,因而容易发生相互聚集的现象 [
和小粒子浓度差。大粒子周围存在饱和溶液,使其不断析出,在小粒子周围存在不饱和溶液,使其不断溶解,当使用不合适药物的稳定剂制备纳米混悬剂,会导致小粒子溶解,较大的粒子增大,发生聚集现象 [
纳米粒的电位是评价纳米混悬液分散性和聚集稳定性的重要参数指标。有研究 [
因分散介质与微粒的密度不同,微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定向运动而使分散体系发生相分离的过程称为沉降 [
图2. 差示扫描法(DSC)曲线分析:辅料(poloxamer188);原料药(HD2, HD1);纳米混悬剂I (NS HD2 II, NS HD2 I, NS HD1 II, NS HD1) [
在纳米混悬剂制备和储存过程中为避免颗粒聚集和沉降,稳定剂是必不可少的。稳定剂分为传统稳定剂和新型稳定剂。传统稳定剂包括离子型稳定剂和非离子型稳定剂。离子型稳定剂的静电斥力稳定机理可用经典的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DLVO)理论解释,是指胶体在溶剂中既有静电斥力又存在相互吸引。其静电斥力源于双电层的重叠(EDL),从而防止胶体凝聚。双电层的作用分别是:1) 第一层吸引在粒子表面,具有中和体系电子的作用,2) 另一层是离子的扩散层,提供静电斥力 [
非离子稳定剂的空间位阻稳定机理可以根据吉布斯自由能表示:ΔG = ΔH − TΔS。+ΔG表示稳定悬浮,而−ΔG表示粒子聚集。如果介质是一种维持稳定剂效应的溶剂,粒子碰撞时吸附在粒子上的稳定层
不能互相渗透,减少稳定剂的稳定层相互作用,产生+ΔG。另一方面,如果分散介质是一种破坏稳定剂效应的溶剂,吸附在粒子上的稳定层可能产生渗透动力并诱发粒子聚集(如图3) [
Weisan P等人 [
图3. 空间位阻稳定机理 [
FBT不直接暴露在水中,形成凝胶作用而缓慢释放,弱化了奥斯瓦尔效应。本实验证明:soluplus®可用于制备稳定性良好的纳米混悬剂,并能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是一种高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成本低廉,毒性小,可用于增加水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Yan Xie等人 [
当前研究 [
Maya G等人 [
另外,静电斥力稳定剂是粒子表面静电团决定的,其由药物的官能团和离解度决定。此时球磨介质的PH和药物的pKa对于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有重大影响。
Yanping B等人 [
有研究 [
图4. 基于药物性质制备纳米混悬剂处方的建议 [
图5. 透射电镜扫描图:白藜芦醇/吐温-80/PVA纳米混悬剂(a);白藜芦醇/吐温-80/PVA纳米混悬剂(b);白藜芦醇/吐温-80/PVA/PVP纳米混悬剂(c) [
图6. PVA-PVP相互作用诱导的纳米粒聚集的机理模拟 [
图7. 热重量分析图P188 (a),甘露醇(b),PTXNS (c)、PTX (d) [
研究纳米混悬剂的不同表征方式,推动纳米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从而建立适宜的开发手段。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纳米混悬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纳米粒的结构,为新的纳米混悬剂处方设计提供关键信息。Moribe K等人 [
纳米混悬剂能够解决多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问题,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纳米混悬制剂技术将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其物理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其应用及产业化的瓶颈。因此亟需开展该剂型物理稳定性的基础研究,改进制备方法,开发新的稳定剂。本文总结影响纳米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制备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纳米混悬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王 翠,易方莲,栾立标. 影响纳米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的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Physical Stability of Nanosuspension[J]. 药物资讯, 2017, 06(02): 46-54. http://dx.doi.org/10.12677/PI.2017.62009
https://doi.org/10.3109/02652048.2010.523794
https://doi.org/10.1023/A:1014276917363
https://doi.org/10.1166/jbn.2011.1234
https://doi.org/10.1021/mp500872g
https://doi.org/10.3109/10837450.2013.805777
https://doi.org/10.1007/s11947-012-0944-0
https://doi.org/10.1208/s12249-011-9750-7
https://doi.org/10.1021/ja0546424
https://doi.org/10.3109/02652048.2010.523794
https://doi.org/10.1023/A:1014276917363
https://doi.org/10.1166/jbn.2011.1234
https://doi.org/10.1021/mp500872g
https://doi.org/10.3109/10837450.2013.805777
https://doi.org/10.1007/s11947-012-0944-0
https://doi.org/10.1208/s12249-011-9750-7
https://doi.org/10.1021/ja054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