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AESOP疑问句子库中的3句陈述疑问句作为样本,将2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陈述疑问句的音高曲线和陈述句进行详细的比较,试图总结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语调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结果发现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的F0曲线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中音高重音的实现方式和其陈述句中音高重音的实现方式几乎相同,均为H*或者H*+L。第二,中国学习者的一般疑问句的边界调既有上升也有下降。该现象可能与中国目前的语音教学现状有关,因此提高现在的英语语音教学急不可待。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ree sets of declarative questions produced by 20 Chinese EFL learners. Through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atements and declarative questions, the pitch pattern of Chinese learners’ declarative questions was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Chinese learners realized pitch accent of declarative questions in the same way as the statements; both of them used high (H*) or falling (H*L) tone for statements. Second, Chinese learners used either rising or falling boundary tones in declarative questions. The findings indicat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stakes made by the learners and the wrong dire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lessons. Therefore,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immediately.
樊梦琪,纪晓丽*,曹思怡,王文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收稿日期:2017年5月5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31日
本文选取AESOP疑问句子库中的3句陈述疑问句作为样本,将2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陈述疑问句的音高曲线和陈述句进行详细的比较,试图总结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语调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结果发现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的F0曲线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中音高重音的实现方式和其陈述句中音高重音的实现方式几乎相同,均为H*或者H*+L。第二,中国学习者的一般疑问句的边界调既有上升也有下降。该现象可能与中国目前的语音教学现状有关,因此提高现在的英语语音教学急不可待。
关键词 :中国学习者,音高模式,英语语音教学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说和写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媒介,其中说比写要处于更加基础的地位,可以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整个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
国外对于英语作为二语的英语语调习得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
Pierrehumbert [
基于此研究问题,本文选取AESOP语料库中3句陈述疑问句及其对应的陈述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陈述疑问句的F0曲线特征进行研究。3句陈述疑问句分为句重音在句首,句中和句尾三种情况,将相同句重音情况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F0曲线和前人研究中美国母语者的进行比较,总结中国英语学习者陈述疑问句的F0曲线的特征,具体考察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句重音和边界调和美国母语者的出现问题,寻找学习者语调中的负迁移现象。
实验文本均选自AESOP的疑问句子库,AESOP语音库收集了中国不同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语音,一方面为英语语音识别提供训练音库,另一方面为研究不用口音的英语与标准英语的语音特性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其中的3句话,通过对话或语境的变化得到焦点在句首,句中,句尾的陈述疑问句和对应陈述句(见表1的变化)。
句子编号 | 句子内容 |
---|---|
050 | A: What happened? B: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090 | A: Where did Mark leave the socks? B: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189 | A: What did Mark leave on the fence? B: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242 | A: Who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B: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142 | (ask What happened)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360 | (ask Who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238 | (ask What did Mark leave on the fence)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181 | (ask Where did Mark leave the socks)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
表1. SEN2的陈述疑问句和对应陈述句
SEN 1 Texas exports beef to Japan.
SEN 2 Mark left the socks on the fence.
SEN 3 The ship departed from France on Sunday.
发音人一共有20个,7男13女,均来自中国的江苏省江淮方言地区,中国发音人平时讲普通话。
录音在江苏科技大学专业录音室录制,录音所用话筒是AKG,录音时话筒位于距发音人嘴角10 cm的位置,声卡采用FireFace800。录音软件由AESOP项目组统一提供。
录音时发音人以舒适的姿势坐于录音室内,并根据面前电脑屏幕显示的文字进行朗读。
录制完的声音首先通过自动标注程序对音节边界进行切分,然后再手工对音节边界和PitchTier进行较细致地修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修改完的数据用praat脚本提取数据,提取音高数据时,每个音子提取10个点。然后对每个发音人的F0 (半音)进行5度值归整,消除性别因素,有些语句的嘎裂部分的数据未提取。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焦点重音落在句首时,陈述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和汉语语调比较相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句尾边界调为升调。另外,可以注意到陈述疑问句从句首重音位置开始音高曲线与陈述句相比较高。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焦点重音落在句中时,陈述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和汉语语调比较相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句尾边界调为升调。另外,与图1不同的是,陈述疑问句从句中重音位置开始音高曲线与陈述句相比较高。
图1. 焦点重音在句首时,陈述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平均音高曲线图
图2. 焦点重音在句中时,陈述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平均音高曲线图
图3. 焦点重音在句尾时,陈述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平均音高曲线图
图4. 美语母语者陈述疑问句和陈述句音高曲线图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焦点重音落在句尾时,陈述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和汉语语调比较相类似,主要区别也在于句尾边界调为升调。
Liu Fang [
从图5可以看到,在陈述句中,中国学习者焦点重音的实现方式与美国母语者基本相似,焦点重音的实现方式基本为高调,其后的音高曲线比非焦点情况下会略高。而从图6可以看出,在陈述疑问句中,中国国学习者焦点重音的实现方式与美国母语者有很大的区别。当焦点重音在非句尾时,美语母语者将音高重音实现为低调,而且其后的音高曲线比非焦点情况更低,而中国学习者仍然将焦点重音实现为高调,并且其后音高曲线更高。将图6与图5进行对比发现,在非句尾焦点重音情况下,中国学习者对于陈述疑问句焦点重音的实现方式与陈述句的实现方式较为类似。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母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的F0曲线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国学习者陈述疑问句中音高重音的实现方式和其陈述句中音高重音的实现方式几乎相同,均为H*或者H*+L。第二,中国学习者的一般疑问句的边界调既有上升也有下降。该现象可能与中国目前的语音教学现状有关,已有语音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语调的指导普遍停留在陈述句句尾
图5. 不同焦点重音位置陈述句音高曲线对比
图6. 不同焦点重音位置陈述疑问句音高曲线对比
下降,疑问句句尾上升的层面上,导致中国学习者得到了错误的语音知识。因此提高现在的英语语音教学急不可待。
本研究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号为2015SJB844,课题名称为基于实验语音学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调感知学习机制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为15YJC740034。
樊梦琪,纪晓丽,曹思怡,王 文. 中国英语学习者陈述疑问句音高模式初探The Pitch Contour of Declarative Question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J]. 现代语言学, 2017, 05(02): 151-160. http://dx.doi.org/10.12677/ML.2017.52021
https://doi.org/10.1017/S0272263114000138
https://doi.org/10.1017/s0272263100013735
https://doi.org/10.1159/000097308
https://doi.org/10.1093/applin/15.4.399
https://doi.org/10.1109/icsda.2011.6085983
https://doi.org/10.1016/j.wocn.2004.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