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例克唑替尼治疗ALK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导致肝损伤,予以减量后仍然达到P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的疗效,提示我们临床诊疗应个体化对待。 Analysis of a case of the treatment of ALK gene 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used liver injury by Crizotinib, and the effect of partial response was still achieved after reduction, suggesting that ou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胡琴,王可武,张涛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收稿日期:2017年9月1日;录用日期:2017年9月14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21日
分析1例克唑替尼治疗ALK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导致肝损伤,予以减量后仍然达到PR (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的疗效,提示我们临床诊疗应个体化对待。
关键词 :克唑替尼,药物性肝损伤,肺癌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患者,男,41岁,2015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无痰血、胸闷、胸痛、气促、发热、盗汗等不适。于外院就诊,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右肺肿块。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出胸水送检病理并包埋。(胸水包埋)见少许异型细胞,结合酶标符合腺癌,肺源性,CK(+)、Calretinin(-)、D2-40(-)、ck5/6(-)、NapsinA(+)、TTF-1(+)、ck7(+)、WT-1(-)、CEA(+)、CD15(-)。2015-11-09行AC(培美曲塞0.8卡铂670 mg)方案化疗3周期,末次化疗时间:2015-12-28,2016年2月肺部CT提示病情进展,3月1日行多西他赛120 mg + 安维汀600 mg化疗2周期疗效评价PR,因出现4度骨髓抑制,予以减量25%继续化疗2周期,疗效评价维持PR。后因骨髓抑制予以安维汀维持治疗。2016年8月复查腹部彩超示肝脏转移灶。2016-08-23日行紫杉醇280 mg单药化疗2周期,化疗后3度骨髓抑制,末次化疗时间:2016-09-27,2周期疗效评价PD并出现肝区疼痛。之后自购PD1抑制剂治疗(具体不详),患者肝区疼痛明显,服用奥施康定80 mg q12h。2016年11月患者来我科就诊,2016-11-17胸腹部CT:左肺Ca侵犯纵隔伴肺内、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右侧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部分包裹);右肺中下叶多发炎症心包腔少量积液;右腋窝淋巴结增大;胸椎密度异常,转移可能;肝脏多发转移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2016-11-20给予唑来膦酸抑制骨转移,2016-11-22给予肝穿刺活检术,标本送基因检测:EGFR KRAS BRAF ERBB2 PIK3CA均未检测到突变,而ALK基因融合阳性(FISH检测),提示在常规剂量下患者对克唑替尼敏感性可能性较高。2016-12-05日始患者口服克唑替尼片250 mg bid,服药一周余后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停服奥施康定。2016-12-30日复查胸腹部CT显示肺部及肝脏肿瘤明显缩小达PR。2016-12-30查谷丙转氨酶312 U/L,谷草转氨酶204 U/L,考虑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减量克唑替尼为250 mg qd并使用异甘草酸镁及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药物, 2017-01-06 复查谷丙转氨酶904 U/L,谷草转氨酶463 U/L,患者转氨酶继续升高大于5倍正常值,胆红素正常范围,予以停用克唑替尼。患者此时乏力明显,低蛋白血症,予以异甘草酸镁及还原性谷胱甘肽、水飞蓟宾保肝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2017-01-09 谷丙转氨酶1133 U/L,谷草转氨酶669 U/L,胆红素仍正常,患者转氨酶继续升高,告知可能出现急性肝衰竭可能,请消化科会诊继续原方案保肝治疗。 2017-01-16 谷丙转氨酶838 U/L,谷草转氨酶284 U/L,患者转氨酶明显下降,继续保肝治疗。停用克唑替尼后患者再次出现肝区疼痛症状,重新服用奥施康定达60 mg q12h, 2017-02-01 复查谷丙转氨酶67 U/L,谷草转氨酶58 U/L,患者及家属治疗愿望强烈,充分沟通后在保肝治疗前提下重新克唑替尼250 mg qd治疗, 2017-02-07 谷丙转氨酶128 U/L,谷草转氨酶149 U/L,白蛋白32.5 g/L;考虑患者转氨酶继续上升,予以克唑替尼250 mg qd服两日停一日,并继续异甘草酸镁及还原性谷胱甘肽、水飞蓟宾保肝治疗,同时需服用奥施康定止痛治疗。2017-03-06复查胸、腹部CT提示病情进展。经反复权衡,继续服用克唑替尼250 mg qd治疗并加强保肝治疗,动态监测肝功能。2017-04-15日复查胸、腹部CT示肿瘤缩小。之后继续口服克唑替尼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期间曾试图加量为克唑替尼250 mg bid和qd交替使用,试用一周后患者转氨酶上升明显继续改为250 mg qd口服,2017-04-24谷丙转氨酶140 U/L,谷草转氨酶71 U/L,之后复查肝功能基本在正常值三倍以内,且患者症状缓解,停服止痛药物。 2017-07-20 胸腹部CT:右肺Ca侵犯纵隔伴肺内、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右侧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部分包裹);右肺下叶部分肺不张部分胸椎体及右侧部分肋骨骨质密度异常,考虑转移性病变。肝脏多发结节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性病变。疗效评价PR (见图1)。目前患者仍服用克唑替尼250 mg qd,
图1. 克唑替尼治疗前后肝脏和肺部病灶CT表现
已办理慈善赠药,生活质量高,无疼痛,仍需要服用甘草酸二胺胶囊及水飞蓟宾保肝治疗。
ALK最早是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一个亚型中被发现的,因此定名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 ALK)。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中,ALK基因重排的阳性率约3%~5% [
对于本病例,该患者青年男性,平素无饮酒不良嗜好,无病毒性肝炎病史,服用克唑替尼前肝功能正常,服用克唑替尼时未服用其他药物,在服用克唑替尼3周后出现肝损伤,减量后(250 mg qd)肝转氨酶仍继续上升,后予以暂时停用并加强保肝治疗,之后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由此可见患者肝损伤与服用克唑替尼时间一致,虽然伴有肝脏转移瘤,但从病史诊治经过中,可以排除为肝脏转移所致的肝损伤,诊断为克唑替尼所致的肝损伤。该患者虽然出现IV级转氨酶升高,但胆红素始终未升高,所以非终身停药指征,可以再重新使用,后期减量并保肝治疗下,一直维持半量(250 mg qd)口服,副作用可以耐受,复查提示有效,试图加量,但肝转氨酶升高明显,这也提醒我们应该个体化治疗,对于个体来说,其耐受剂量可能为最适剂量,同样可以达到治疗量的作用。
目前,关于ALK抑制剂致肝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类似的报道及回顾研究较少。作为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熟悉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密切随访患者的生化指标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严重肝损害的发生。
胡 琴,王可武,张 涛. 克唑替尼致肝损伤1例诊治经过 1 Case of Hepatic Injury Induced by Crizotinib[J]. 药物资讯, 2017, 06(04): 90-93. http://dx.doi.org/10.12677/PI.2017.64015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14)70362-6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21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