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体论的角度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从古希腊的宇宙本体论转向近代哲学的人本论再向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转变,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的内涵,并落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当代价值上。揭示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核心地位,用实践了解了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揭示了以往哲学的理论缺陷,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理解,以及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时代价值。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tolog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from the ancient Greek cosmological ontology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philosophy’s humanism theory to Marx’s practical ontology, and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Marxist practical ontology embodi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man and man, human and society, focusing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ist philosophy. It reveals the core position of practice in Marxist theory, understands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with the view of practice, reveals the theoretical defects of previous philosophy, and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practical ontology and th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f practi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guiding role show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基于本体论的角度
栾青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0日
在本体论的角度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从古希腊的宇宙本体论转向近代哲学的人本论再向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转变,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的内涵,并落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当代价值上。揭示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核心地位,用实践了解了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揭示了以往哲学的理论缺陷,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理解,以及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宇宙本体论,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开门见山地批评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先要理解其“变”的意义。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转变,从古希腊的自然本体论,到中世纪的天主教的上帝本体论再到笛卡尔为首的思维本体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马克思实现现实的人的实践本体论的最终转变,这是宇宙本体论向人本论的创生,是新世界观的诞生,是哲学发展的新形态,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清晰的照明灯,把以往旧哲学给予人类看待世界的阴霾拨散开来。
古希腊时期哲学的本体论往往都是指向于世界之外的终极存在,像泰勒斯的“水”是世界的本原、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柏拉图的“理念”,但是柏拉图这里的“理念”并不是指人的思想,而是一种自然物象征的神话创造的对象,还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等等的本体论思想都是指向于人这个世界之外的神话里的自然物或抽象物。从古希腊到亚里士多德的时期,人们生活在效忠于城邦的社会理想至上的环境之中,狭小的地域范围及其适应的人口数量,让民主自治达到了顶峰,他们忽视了个体的存在,重视城邦这个集体主义社会,当哲学家研究世界究竟是什么,他们不会去思考个体主体性的创造力,只能站在城邦即整个世界之外的角度上去思考“世界到底何以能存在”,造就了自然本体论的创生。随后罗马帝国破除了雅典城邦的社会团结,宣扬军队至上,罗马时期的斯多葛学派强调“神、心灵、命运、宙斯”是统一的,以宙斯为首的神才是世界的灵魂,将神话中的神逐渐与它所表征的自然元素剥离开来。直到中世纪,天主教神学鼎盛发展,将神演变为了上帝,占据了政治、哲学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哲学家思考世界的本原时将思维框限在上帝的身上,产生了上帝本体论,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用神学统治人,人就变成了宗教的人。在近代以前的自然本体论和上帝本体论被概括起来就合称为宇宙本体论。
发展到近代哲学,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将个人主义进一步发展,主张关注人这个个体的存在。以笛卡尔代表的“我思故我在”将这种宇宙本体论进行了哲学革命,将世界的终极存在指向了人的精神思维。根据笛卡尔的观点,思维是证明“我”存在的论据,所以“我”成为了一个思维的主体,即“我”的全部性质和本质就在于“思维运作”,只要思维在运作着,不用其他东西也可以证明“我”的存在 [
近代哲学唯心主义发展到了顶峰,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统治着哲学家思考世界的方式。费尔巴哈出现了,打破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坚持世界是唯物的,指出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破除了唯心主义的统治地位,认识到了人的存在,把人作为了出发点而不是人的思维。但是费尔巴哈在在维护了唯物主义的宝座之后,只是简单的将黑格尔哲学抛在了一边,停留在了社会的表层现象,认为人只是“抽象的人”,没有指出历史存在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在社会领域中重新回到了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没有走的一步,必定会有人走的。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定会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替代。这个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 [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变”的基础上再要理解“革”的意思。马克思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不同于以往哲学家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指出世界的终极存在,而是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史观提出了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以往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全部哲学家的理论,马克思从人的思维入手解决了哲学一经产生就摆在人面前的问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内容的革命。“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发达时期,在资本家过分追求利润的欲望驱使之下,工业快速发展、机器的运用、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的劳动力生产出超出合理数量范围的商品使得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状态越来越恶劣,人们肆无忌惮地浪费着自然资源,造成生态污染,生物物种逐年减少,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失衡等等问题,却忘记了人原先是诞生在自然之中,自然对人们具有养育之恩,野兽尚且都明白要留着猎物的幼兽进行繁衍的道理,具有高智商的人们却对自然取之用尽,不明白保护自然其实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解释为革命的实践。”( [
第二,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人与人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大历史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
第三,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明确表达了“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只在理论上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告诉人们要运用实践活动去改造世界。马克思独树一帜地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概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转“变”与内容上的“革”命,是理论上的变革,也是实践上的变革,其本身具有当代价值。
首先,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有助于我们理解包括费尔巴哈以前的全部哲学家的思想。哲学是用来反思过去、反思现在、反思未来的,只有了解哲学的历史才能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产生发展的以及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发展实践到何种程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以往全部的旧哲学有我们所能学习的地方,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吸收了以往人类哲学的优秀部分,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社会的实践观点提出了实践本体论。所以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当代价值之前要先理解以往哲学的历史,在理解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是怎样发展的、是怎样植根于历史形成的时代精华的情况下再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才能体会到马克思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神学基督教在思想上的统治下,他是如何克服时代的局限,阐释出“新”的哲学观。马克思向人们揭示出了时代、历史的真实面貌并告诉人们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会变成自由的人。
其次,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成就了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飞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变革在于告诉我们以往的哲学家只是在解释世界,虽然以往的哲学家并没有认为实践是不存在的,只是这种“实践”是在理论上的实践,只能改变着人的思考方式,却不能付诸现实改变现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于现实的人用实践认识世界、改变世界。马克思强调实践、强调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为了与黑格尔观念上的实践区分开来,把实践不仅从生产出发理解,而且上升到思维方式的实践,对事物的理解是感性的活动,人用实践的思维付诸于行动改变现实,是人的本质的、客观的活动,克服了以往哲学抽象的能动性,解决了以往哲学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理论矛盾和现实困境。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表现形式就是人的劳动,包括人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只有消灭了现实困境中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劳动异化问题,才能使劳动成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劳动实践使人获得自由。
最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有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马克思提出拯救西方世界国家的理论指导,具有适应性、时代性、民族性。在适应性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揭示的哲学真理观给予人类无限的不确定性,却用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将不确定性转变成为确定性的客观事实存在;在时代性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这三种形态都是根据时代发展、国情发展的情况不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产生出来的新的理论;在民族性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成功的,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正确理论,不仅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也具有了中华民族的意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于中国发展模式上,结合中华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指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能改变世界,用新一批的领军人物即以习近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引领中国的发展道路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总之,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不仅是理论上的变革,更是现实的变革,是理论和现实的两者能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使得宇宙本体论向人本体论最终到实践本体论的转变,从解释“世界何以可能”向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方法论转变,强调了在实践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人的主体性、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后立脚点落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当代价值。理解了哲学发展进程,用本体论的转变叩问以往旧哲学的发展,是对以往旧哲学的突破,也是马克思新哲学的确立;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变革在于揭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实践让人获得了无限的可能和自由;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民族适应性,中国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中国自古以来优秀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理论指导,形成具有民族意识、世界意识、人类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去应对未来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栾 青.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基于本体论的角度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Ontology-Based Perspectiv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06): 819-82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