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 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2334-3400 2334-3478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ps.2024.123074 aps-89685 Articles 人文社科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养生价值与推广策略
The Health Value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Health Qigong Liu Zi Ju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tness
杨许艳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17 05 2024 12 03 502 506 26 4 :2024 28 4 :2024 28 5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养生价值及推广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健身气功的起源、基本概念以及对身体各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结合全民健身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健身气功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并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ealth Qigo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fitnes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health value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Health Qigong Liu Zi Jue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fitnes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rigin, basic concepts and impact of Health Qigong on various body systems and mental health,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olicy, we will explore how to better integrate Health Qigong into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健身气功,六字诀,养生价值,推广策略
Health Qigong
Liu Zi Jue Health Value Promotion Strategy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全民健康。全民健身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各种慢性病、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加,因此全民健身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养生方式,健身气功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 [2] 。其独特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综合调理效果,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传统健身气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推广和传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养生价值及推广策略。

2. 六字诀的起源和基本概念解析

健身气功六字诀,即“意守舒缓、气调洒脱、神定自若”,是健身气功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之一,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3] 。这六个字诀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融合了中医养生学说和道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第一,意守舒缓。强调心态平和,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舒缓。通过调节呼吸、放松身心,达到情绪稳定、心情愉悦的状态,有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第二,气调洒脱。强调调节气息,保持通畅畅顺。气调洒脱是指通过气功练习,调节呼吸方式和节奏,使气息流畅畅顺,达到气血畅通、身心舒畅的状态,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4] 。第三,神定自若。强调心神安定,保持自然自若。神定自若是指通过静心、静坐等修炼,使心神安定、头脑清醒,达到心境平和、精神集中的状态,有利于增强注意力、提高思维敏捷度,改善心理素质。

3.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养生价值 3.1. 六字诀对身体各个系统的益处

健身气功六字诀所包含的“意守舒缓、气调洒脱、神定自若”三个方面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对身体各系统都具有积极的益处,下面将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1) 呼吸系统

意守舒缓:通过调节呼吸,使呼吸平稳深长,有助于放松呼吸肌肉,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这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气调洒脱:调节气息的流畅顺畅,有助于提高气道的通畅畅度,促进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这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功能,增强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

2) 循环系统

气调洒脱:通过气功练习,调节呼吸和心率,促进血液循环。这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心排出量,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神定自若:通过静心、静坐等修炼,使心神安定,有助于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促进心脏的平稳工作,减少心脏负担。

3) 神经系统

意守舒缓: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缓解神经紧张,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通过调节情绪,促进神经系统的平衡,提高心理素质。

神定自若:通过静心修炼,使心神安定,有助于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思维敏捷度,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都具有显著的益处。通过意守舒缓、气调洒脱、神定自若的练习,可以促进这些系统的健康功能,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增强整体健康水平。

3.2. 六字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健身气功六字诀所蕴含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不仅对身体各系统有益,同时也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六字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

1) 意守舒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意守舒缓强调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舒缓,通过调节呼吸和放松身心,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和紧张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这一理念在心理学上与正念(mindfulness)概念有所重叠,正念被认为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注意力,能够减少负面情绪和压力反应。研究表明,意守舒缓的实践可以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通过培养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个体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2) 气调洒脱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气调洒脱强调调节气息,保持身心通畅舒畅,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深而有节奏的呼吸有助于平静情绪,增强心理稳定性。气功练习还可以促进身体内源性荷尔蒙的释放,如内啡肽和血清素,这些荷尔蒙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多项研究显示,气功练习可以显著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情绪状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调节呼吸和放松身心,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3) 神定自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神定自若强调保持心神安定、自然自若,通过静心、静坐等修炼,使心境平和、精神集中。这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专注力和心理抗压能力,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研究表明,通过神定自若的实践,个体能够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神定自若的修炼不仅可以使个体在外界环境变化中保持心态稳定,还可以提升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意守舒缓、气调洒脱、神定自若的练习,个体能够提升心理素质,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整体平衡。这些发现为健身气功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4. 健身气功是全民健身政策的有益补充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全民健身政策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5] 。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健身气功的传统养生方法,可以为全民健身政策提供有益补充,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健身气功纳入全民健身政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第二,促进身心健康。健身气功注重调节呼吸、舒缓身心、提升心理素质,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显著效果。将健身气功纳入全民健身政策,可以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健身选择,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减轻工作压力,改善生活质量。第三,提升健康素养。健身气功注重意识调节和内在修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推广健身气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降低医疗资源压力。第四,强化社会凝聚力。健身气功通常在群体中进行,具有强大的社交性和凝聚力。将健身气功纳入全民健身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第五,实现全面健康目标。全民健身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健康,而健身气功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健身方式,可以从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促进健康。将健身气功与全民健身政策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全民健康的整体目标。

5.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推广策略 5.1. 结合现代生活,普及全民健身理念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快、压力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大,中国有大一部分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中医药在社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念广受青睐。“拳起于易,里程于医”。“六字诀”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经验与中医学相互呼应,既是对中医理论的独特应用与创新发展,又是对中医理论科学性的重要佐证,应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六字诀”不仅动作柔和、耗氧量低,也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锻炼,通过音乐以及配套的功法,给人提供一种有效的身心放松途径。通过研究现代人的生活习性应该对办公室人群、都市生活者大力推广健身气功“六字诀”练习方式,让其更易于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休息时间。

5.2. 拓宽发展渠道,依托新媒体运营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是飞速发展,应该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依托新媒体运营,通过各种媒介传播方式来宣传和推广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将六字诀的健身知识以及健身原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突破信息壁垒,让信息实现真正的共享,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套功法中来,对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进行推广。参与的人群越多,则他的影响力就会越大,就越能够促进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六字诀”这套功法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5.3. 变换发展人群,六字诀引进校园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应该积极推广它并将它发扬光大,据调查发现,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而年轻人的比例是相当少,且六字诀在西部地区发展延缓,大部分人只会健身气功八段锦和易筋经等这些基础的功法,而六字诀很多人都没接触过。但是可以将健身气功“六字诀”引进校园,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和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在体育课上增设此类课程,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熏陶,让学生在脑海中有大概概念。也可以开设此类讲座,让孩子在耳渎目染中感受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以及呼吸配合法。通过一些社团和课外活动以及一些比赛等这些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这套功法中,扩大健身气功六字诀这套功法的宣传。在讲座以及校园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抓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还可以深入挖掘中医药养生理念和传统功法丰富内涵,最后还能营造具有中医特色的校园文化。

5.4. 举办健身气功培训及比赛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快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发展,应该加强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与裁判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体育培训,促进科学理念的普及,引导群众科学健身,将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送到群众身边,解决群众“如何健身”的问题。还培养了健身气功的引领者,他们不仅自身健身水平高,还能热心无私的推广健身气功六字诀,成为健身气功达人,甚至还可以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举办健身气功比赛,不仅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战略,还能增强社会交流感和参与感,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修身、养性、康养的健身理念,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健身气功康养结合具有重要作用。举办健身气功比赛不仅能够带动全民进行健身,还能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赛还能为健身气功爱好者提供一个好的交流展示平台,增进了各地区的交流,还调动了广大群众对健身气功爱好的积极性。

6. 结论

全民健身不仅可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还可以辅助治疗疾病,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全民健身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发展,也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社会进步紧密相连,而健身气功六字诀这套功法它不仅动作简单、容易开展、不分年龄性别适合各类人群、且不受任何场地限制、适用范围较广。既能锻炼身体辅助治疗各种疾病、还具有养生的效果,值得将老一辈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References 雷斌, 石爱桥, 吕吉勇. 健身气功∙六字诀锻炼对心率的影响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6(6): 183-185. 刘晓丹. 健身气功防治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孙庆. 立秋节气的养生保健[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8): 43-44. 郝红梅, 陈燕娟, 鲁春晓, 等. 浅析易筋经的养生价值与推广策略[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2(2): 128-130. 魏胜敏. 传统导引养生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影响[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3): 4-7+8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