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hou Dragon Boat Culture: Dare to Be the First, the Spiritual Symbol of Harmony of the People
Wenzhou dragon boat 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 strong regional color, which contains the “boat together, the courage to fight first” spirit of the dragon boat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dare to be first, the people of the spirit of harmony” Wenzhou coupled.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dare to be first, people-oriented harmony” spirit in Wenzhou dragon boat culture, summarized as “four new” and “five kinds of spirit”. Wenzhou dragon boat culture “dare to be first” embodiment of the ma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ent update, achievement innovation, cultural innovation; Wenzhou dragon boat culture “people-oriented harmony” embodied in: people-oriented caring spirit, the spirit of unity in the same boat, inclusive and open spirit, the spirit of communion with nature, and the spirit of harmony with nature. The spirit of openness, the spirit of symbiosi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the boat out to sea. Secondly, it puts forward the moderniza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enzhou dragon boat culture: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Wenzhou dragon boat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dragon boat;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culture of Wenzhou, and develop two special routes of “Dragon Boat Racing” and “Wenzhou Pavilion”; create a batch of high-quality Wenzhou dragon boat races. Create a number of high-quality Wenzhou dragon boat races and establish a strong dragon boat team;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dragon boat culture with other industries, and create an immersive dragon boat experience space.
Wenzhou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伊始,温州市政府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等重大决策,并在新的一年提出全力打造“世界龙舟名城”、赛事之城和运动之城
龙舟之于温州,犹如桑巴之于巴西,斗牛之于西班牙。温州一座东南沿海城市,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龙舟文化在这里深深扎根,并发展壮大。根据瓯海社科联研究发现,关于温州龙舟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彼时吴越激战,越王勾践借嬉戏竞渡为名操练水军。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一》记载:“端午竞渡:旧志云,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主要目的是用来祈福禳灾
在改革开放前,三分之二的温州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是当时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当时的温州可以用“三少一差”来概括,分别是人均耕地少、国家投资少、可用资源少、交通条件差。改革开放后,温州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城逐渐发展为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这里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多个第一:第一条私人包机航线、第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等等。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温州不仅构建了以“小商品、大市场”为核心的独特发展格局,更荣获了“中国鞋都”的美誉,孕育出了蜚声海内外的“温州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龙舟的制作大抵可分为传统龙舟制作和竞技龙舟制作,竞技龙舟追求的是更快、更轻、更薄,因此选材、工序和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并不具备地域特色,因此本文不再详细赘述竞技龙舟的制作过程。龙舟制作技艺是一项古老的传承手工技艺,龙舟是龙舟竞渡的载体,龙舟的制作不仅关系到竞渡的安全,更关系到历史的传承,关系到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温州传统龙舟制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包括竞渡使用的竞渡龙舟和观赏使用的水上台阁。
1) 温州竞渡龙舟
温州传统龙舟的制作具有严格的开工时间和仪式,龙舟制作大体分为7个步骤:开殿门、接龙骨、划墨、放梁角、放船地板、上爪树、上色画龙。每逢端午节,有的地方要造新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开始造船
2) 温州水上台阁
在温州龙舟公园里屹然矗立着温州传统龙舟的另一特色——水上台阁,又名温州彩舫、温州台阁,是温州独有的一种供观赏使用的龙舟,这种龙舟内设亭台楼阁,置有妆扮人物和秋千乐队,故而得名水上台阁,是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观赏价值、人文价值、制作技艺均是温州文化历史的重要代表。据乾隆年间严暻的《南塘竞渡》记载“旌旆分辉转,秋千对舞谙”,是目前对水上台阁最早的记载。温州民俗学家叶大兵在《温州民俗大全》
总之,极具地域特色的温州传统龙舟以及繁琐的制作工艺,在过去是一项极其耗时耗财耗力的一项工程,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温州龙舟制作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了。在龙舟的制作过程中也能够看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例如在传统龙舟的选材和加工环节,通过采用先进的机床、切割机等设备,改变了传统龙舟依靠刨子、锯子等简单工具的情况,大大提升了龙舟的制作效率。同时龙舟制作完成后,通过涂抹现代化的颜料能够提高龙舟的防水、防腐等性能,不仅使龙舟更加安全和美观,还大大延长了龙舟的使用寿命,使之成为久经不衰的文化象征。传统龙舟的制作需要拥抱时代发展,即不能固步自封于古老的工艺,也不能完全依赖自动化的科技手段,需要找到传统与科技的结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通过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为传统龙舟制作赋能,在传统技艺中注入科技元素,能为龙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传统与科技的有机结合,推动传统龙舟不断创新发展。
谈到龙舟竞渡,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端午节,作为端午节最盛大、最有特色的习俗之一,划龙舟早已成为了我国百姓祈福禳灾、缅怀先人的重大活动。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是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体性体育活动
近年来,随着温州龙舟文化的发展,温州地区所属龙舟队在全国各大赛场所取得的成绩也屡创新高,这背后离不开温州悠久的龙舟历史底蕴,离不开温州人民的广泛支持,更离不开运动健儿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自2011年温州龙舟协会成立后,温州龙舟队就驰骋在各大龙舟赛场,以中华龙舟大赛为例,中华龙舟大赛是国内最高级别的龙舟赛事之一,自2011年开始以来,温州就多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表为温州地区所属龙舟队历年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取得的部分成绩。
时间 | 温州龙舟代表队 | 赛事 | 名次 |
2012 | 温州华侨男子队温州瓯龙女子队 | 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 | 男子200 m第三名女子200 m、500 m直道赛第三名 |
2013 | 温州飞宇龙舟俱乐部 | 中华龙舟大赛(江阴站) | 总成绩第七名 |
2014 | 温州乐清小港队 | 中划龙舟大赛(温州站) | 男子200 m直道赛第5名男子500 m直道赛第4名 |
2015 | 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 | 青少年女子组100 m、200 m、500 m第三名青少年女子组100 m直道赛第三名 |
2015 | 温州华侨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 | 100米、200 m第三名500米和总战绩第二名 |
2016 | 温州大学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福州站) | 青少年组100 m第四名总积分第四名 |
2016 | 温州大学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惠州站) | 青少年女子组100 m第三名青少年女子组200 m第三名青少年女子组500 m第三名 |
2017 | 温州大学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万宁站) | 青少年女子500 m第2名青少年女子200 m第3名青少年女子100 m第4名 |
2018 | 温州大学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万宁站) | 青少年女子组200 m、500 m第一名青少年女子组100 m第二名青少年男子组100 m、200 m、500 m第二名混合精英组100 m、200 m、500 m第四名 |
2018 | 温州大学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昆明站) | 青少年组男子100 m、200 m第一名青少年组女子100 m第二名 |
2019 | 温州飞宇龙舟俱乐部 | 中华龙舟大赛(福州站) | 职业男子组100 m第七名职业男子组500 m第八名 |
2019 | 温州大学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万宁站) | 青少年男子组100 m第四名青少年男子组500 m第四名 |
2023 | 温州乐清浙江信达佳飞龙舟队 | 中华龙舟大赛(盐城站) | 职业女子组200 m直道赛第一名职业女子组100 m、500 m直道赛第二名 |
从
中国龙舟历经千年发展,在全国各地都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而龙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精神价值,发展至今,龙舟所承载的意义与内涵正在不断加深,形成了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还有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这些精神在龙舟比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2020年7月1日《世界温州人乡贤讲坛》上中国龙舟协会副主席对龙舟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认为龙舟文化内涵为“同舟共济、拼搏进取、奋勇争先”,随后2023年温州举办的中国温州(瓯海)龙舟文化节暨龙舟文化大会再一次深刻诠释了“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而温州“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城市精神在温州龙舟文化中得到了完美体现。首先,温州“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一种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龙舟竞赛中,不仅要求队员要有良好的技巧和身体素质,更需要敢于挑战、敢于超越自我的勇气。其次,龙舟运动所展现出的“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精神正是温州人创业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真实写照。最后,龙舟运动需要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和绿色美丽的自然环境,这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与温州所秉持的以人为本、民本和谐的精神理念高度切合。温州龙舟文化的内涵正在不断加深,在温州龙舟文化与温州城市精神的相互耦合之中,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温州龙舟文化,更展示出温州人乘风破浪、敢为人先、和谐开放的优秀品质,为温州龙舟文化和温州城市精神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民本理念是永嘉学派文化的核心内容。在这一文化积淀的影响下,温州市在2005年通过长达三个月的讨论最终以“民本和谐”作为温州的精神之一,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温州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民本经济,回顾温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依靠民力、创造民富的奋斗历史,只有“构建和谐温州”,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谐发展,才能达到包容开放、协作融合的理想社会状态,这对于温州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温州龙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人本理念。在龙舟比赛中,包括划手、鼓手、舵手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力量技巧都会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这种重视个人参与和贡献的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尊重和赞扬。在温州龙舟协会中,也处处充满着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温州龙舟协会成立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公益活动,已经累计捐款超过1000万元,包括对温州龙舟文化公园和龙舟体育书院的建设,为突发疾病的群众捐款近40万元;同时,连续四年资助困难大学生,助力他们圆梦大学,展示了温州龙舟协会深深地教育情怀;此外,多次对社区困难老人、环卫工人、特殊儿童以及困难党员等送上关爱和祝福,用行动传递温暖,用实践践行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公益活动不仅彰显了温州龙舟协会的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尤其在2020年初,世界各地爆发新冠疫情,海外华人华侨严重缺乏抗疫物资,温州龙舟协会在第一时间发起捐募活动,累计为海外华人华侨送去了价值十几万元的抗疫物资,这种“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的精神,被温州人用实际行动给证明了,也展示出温州龙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至善至美的价值理念。温州龙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不仅丰富了龙舟文化的内涵,也突出了温州精神的核心理念,更弘扬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龙舟竞渡齐争霸、共驱一水似龙飞。在龙舟文化中,团结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在整个赛龙舟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团结的力量,从最开始龙舟“上水”需要众人将龙舟运到水中,到赛龙舟时需要划手之间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都充分说明了没有团结,龙舟竞渡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甚至是不能顺利进行。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在温州人身上得到了良好展现。在温州地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抱团”意识,《宋元学案》中说:“乾、淳之间,永嘉学者连袂成帷”,说的是南宋乾道、淳熙年间,永嘉学者人数多、善于团结。而温州人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古人身上,在现代,改革开放后依然能够见到温州人团结的案例。在每个地方,只要温州商人的数量一多,那么必然就会成立温州商会,这些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各个城市的温州商会,成为陌生的温州人之间相互交流联络、传递商机、共同致富的纽带。在改革开放之前,温州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尽管是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存在巨大的商机,但是缺乏启动资金依然是摆在温州人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而团结却让温州人站在了时代的浪口,通过互帮互助“一带二、二带四”的连锁反应,温州人很快便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在温州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是温州人创新创业的力量之本,是植根于温州人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中。古语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同舟共济、团结一致”的龙舟精神是这个时代温州人团结协作的最好诠释。
龙舟历经千年发展,从最初的生产工具到被赋予爱国精神,从最开始的生产活动到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这正是龙舟文化中包容开放的精神使得承载的意义不断加深,不断在继承中吸收新的元素。这种文化,在温州龙舟竞渡当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温州民间划龙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按照竞渡规约,两船中有一船的船头已领先几米,分出胜负时,胜方应发停划令,不要把对方甩得太远,这不仅是一种竞赛的惯例和礼仪,更是温州龙舟文化中包容含蓄的体现,在激烈的龙舟竞渡之中温州人民仍然能够保持谦逊与和谐,这是温州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追溯龙舟竞渡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龙舟起源与龙图腾崇拜有关;有人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曹娥或屈原等人物的;还有人认为是祭祀水神或祈求丰收平安的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在龙舟文化中除了体现以人为本、同舟共济、包容并蓄、自然和谐的精神之外,还蕴含着一种乘风破浪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在龙舟比赛中最能够得到体现。在龙舟竞赛中,龙舟队员们不仅要面对来自队伍内部各成员间协同作战的考验,还必须应对外部对手的竞争压力和各种水流阻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有保持高度一致的步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方能克服重重困难,触及胜利的彼岸。温州素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说明了温州地理环境恶劣,缺乏可耕种的土地,这也就导致许多温州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寻求生计,久而久之,便在温州人骨子里形成了这种敢于冒险、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而温州人也将这种优秀品质发扬光大。在这种开拓精神的指引下,近70万温籍华侨乘舟出海,分布在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华侨的组织下,温州龙舟文化迅速在海外生根发芽,相继成立温州龙舟海外基地,组织参加国内国际大型赛事100多场,配合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举办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龙舟友谊赛等。此外,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在2023年荣获:“亚洲龙舟运动交流中心、中国龙舟运动中心、中国龙舟文化博物馆”三块重量型的牌匾,将温州龙舟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也是温州龙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今,龙舟“出海”成为一种新时尚,龙舟文化正在借舟出海、走向世界。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温州龙舟之上承载的不仅是温州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载着温州人从涓涓细流向着更具挑战的汪洋大海中驶去,温州龙舟正在从一叶孤舟走向巍巍巨轮。
传统龙舟制作工艺是龙舟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石。或许时代发展带来的工业机器能够代替手工,但是如果传统龙舟制作技艺都丢失了,那龙舟文化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萍。因此,应加大传统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现如今,传统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学习龙舟制作技艺时间长见效慢,年轻人性子急、对龙舟文化兴趣低等,使得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传承出现严重问题。而温州龙舟中又有“水上台阁”这种精美的艺术品,对手工制作的技艺就更高,此外现在又面临着制作艺人的年龄增大,更加剧了龙舟传承的问题。因此加强温州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亟不可待、迫在眉睫。如今,火热的龙舟活动,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效益,龙舟运动的繁荣必然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从龙舟器材制造、比赛装备生产和场馆建设,到龙舟队的训练与培训、龙舟赛事举办、赛事队伍冠名和商业赞助等等产业,长度有限的龙舟却可以衍生出无限长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带动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促进温州龙舟文化的发展。
积极推广和弘扬传统龙舟文化,是确保龙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被越来越多的“快餐”文化所充斥,犹如潮水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失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大力弘扬传统龙舟文化,通过媒体、新闻、短视频等多种渠道,将龙舟中蕴含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温州拥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龙舟文化,如竞渡前的各种仪式,祭香官神、参龙;还有“水上台阁”这种精美的龙舟艺术品,在新时代,温州龙舟文化应该撇去那神秘面纱,将当年万人空巷盛况再现至世人面前。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其独特的龙舟文化,打造两条线路。一是以龙舟竞渡为主的龙舟竞赛,计划好龙舟路线,开放沿岸观景平台,结合温州传统文化和节日庆典来策划龙舟竞渡活动。二是以“水上台阁”为主的龙舟观赏,规划好台阁游行路线,在台阁上展示温州历史文化,民风名俗,设计互动体验项目和制作手工制品等。最后,要做好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定期检查设备,限制台阁人数,制定观众区等。通过充分挖掘温州龙舟特色,打造与之不同的龙舟文化模式,开发“龙舟竞渡”和“水上台阁”两条路线,以此提高温州龙舟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打造一批高质量龙舟赛事是确保龙舟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运动,这项古老的水上运动越来越受到广泛喜爱。通过建立高质量龙舟赛事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营造一个绿色、美丽、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能带动龙舟竞赛水平的提升,从而造就一支技艺精湛、实力强大的龙舟队伍,从而使龙舟运动持续健康的发展。其次高水平赛事能够吸引国内外各种优秀龙舟队伍参与比赛,增强龙舟比赛的观赏价值,使温州城市知名度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最后高水平的龙舟赛事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繁荣发展,例如制造业、旅游业、消费业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以赛兴城、赛事之城的新目标。龙舟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民所重视,高质量的龙舟赛事向外能够传播温州龙舟文化,向内可以促进温州龙舟竞技水平的发展,同时通过龙舟文化能够将温州人民的凝聚力和精神信仰维系在一起,使温州人民更加团结,为共同书写城市新篇章而努力。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升级传统旅游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旅游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温州龙舟文化与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精神是温州城市的两大瑰宝,二者共同构成了温州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温州龙舟文化与温州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这种精神加持下,温州龙舟得以快速发展。未来,应当继续加强龙舟文化与温州精神的联结,积极提升温州龙舟文化内涵,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因地制宜挖掘温州龙舟文化,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龙舟赛事活动以及塑造温州龙舟知名品牌,建设完整的龙舟产业链体系,瞄准龙舟文化消费新趋势,通过“以赛促旅、文旅结合”的结构模式,将温州龙舟文化和温州精神传承下去,擦亮温州龙舟金字招牌,为打造“世界龙舟名城、赛事之城、运动之城”贡献温“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