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 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2334-3400 2334-3478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ps.2024.124093 aps-93098 Articles 人文社科 U15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在头顶被动技术的统计分析——以全国赛为例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verhead Passive Technique in U15 Male Badminton Players—A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华正浪 马文博 刘学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05 08 2024 12 04 637 649 5 6 :2024 7 6 :2024 7 7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随着林丹,谌龙等男运动员退役后,能够带领中国羽毛球取得冠军的运动员减少,男子单打项目逐渐落寞。所以如今我国青少年羽毛球急需能力突出、技术稳定的运动员。当自身在后场发生区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学习后场反手区技术以及提高后场反手区技术能力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羽毛球2022~2023全国u15青少年锦标赛等同级别视频,王子峻,胡哲安,罗靖禹,魏简真,白家钧,张智晔八强赛作为技术统计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顶尖男单运动员在后场被动头顶技术的使用占主要地位。
With the retirement of male badminton players such as Lin Dan and Chen Long, the number of badminton players who can lead China to win the championship is decreasing, and the men’s singles event is gradually losing its life. So today our country youth badminton urgently needs players with outstanding ability and stable technique. When they are passive in the backcourt area, both professional athletes and amateurs have certain problem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backcourt backhand area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technical ability of backhand area.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analysis, video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badminton 2022~2023 National u15 youth Championship video, Wang Zijun, Hu Zhe’an, Luo Jingyu, Wei Jianzhen, Bai Jiajun, Zhang Zhiye eight matches as technical statistics obj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passive overhead technique in the backcourt is the main one for Chinese young top men’s singles players.
羽毛球,男子单打,反手区,青少年
Badminton
Men’s Singles Backhand Youth
1. 前言 <xref></xref>1.1. 选题依据

近几年,羽毛球运动发展飞快,业余群众也不断增加。不论青少年运动员还是成年专业运动员在当自己后场反手区域陷入被动情况时难免会感到回球压力,甚至业余爱好者会感到困惑,对于后场反手区域被动球的处理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后场反手区被动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通过对全国青少年6名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的反手区被动球技术回球线路以及选择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希望得到优秀青少年在后场反手区域的被动球处理数据的同时,给予青少年培训及业余爱好者技术教导。

<xref></xref>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反手后场技术是常用的比赛战术。因为反手后场技术。往往是大多数运动员以及业余爱好者的弱点,当被对方压制自己的反手后场,使自己陷入被动情况时,如何能够将将这一拍被动球好的过渡下去,或者说打出一拍更高质量的回球,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取得比赛胜利。

理论意义:统计分析羽毛球单打后场反手区中国优秀青少年技术特点打法,统计分析中国青少年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在后场反手区被动时如何击球的技术动作,得出结论帮助中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知识以及业余爱好者学习技术理论支撑。

现实意义:当自己在羽毛球反手区陷入被动情况时,专业运动员与业余爱好者都会感到回球的困难。因此,本文对羽毛球反手区被动技术研究的目的在于为青少年学习后场反手技术以及业余爱好者提供相关理论支撑,为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以及业余选手分享经验。

2. 文献综述 <xref></xref>2.1. 本研究中六名男单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

张智晔:网前积极抢网,为自己后场进攻创造机会,自身移动速度快,所以后场球能拿到很好的击球点,无论后场正手还是反手大多以下压为主,抽杀重杀结合,强大的后场进攻能力辅以上网抢搓能力令对手防守压力加大。

白家钧:回球球路多变,出手动作一致性高,利用其抽球或者抽杀将球转化为平抽快挡,在快压的节奏中给对手造成回球难度。主要以控制对手两点底线,多以拉吊为主,使对方最大限度跑动,将后场主动权交给对方,自己强大的防守反击也是白家钧的主要得分手段。

罗靖禹:前场技术的运用中,搓放为主并结合推挑球调动对手后场跑动,网前的高质量搓球能够给自己很好的主动机会,无论是回搓还是挑球都能给对手心理上造成回球压力,利用自身网前抢点的同时,手上多变的动作反复或者两边底线变化推挑变速控制对手后场,直至对手回球质量不高时一拍制胜。

魏简真:魏简真对后场处理球多数是以杀球,目的是保持下压主动,下压快速上网进行逼压造成对手回球不到位,同时,杀球也是魏简真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通过网前细腻手法的控制以及多拍的拉吊过程中等待对手回球不到位一击制胜。

王子峻:后场技术掌握优秀,后场的动作一致性高,杀吊的动作一致性威胁很大,杀吊结合骗取对方重心加以连贯上网获得主动权。王子峻的多拍能力不够稳定,王子峻轻杀威胁小但重在连贯上威胁大,在球路较低和球速较慢的情况下会被反手抽压导致被动。

胡哲安:打法在球风上属于进攻型球员,进攻为主,但是这种打法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长时间的加速会快速的消耗自己的体能,但是风险大收益也大,强硬的后场进攻给对手的防守上有很大的压力,结合杀上网与上网抢推加平抽快挡,网前与后场给对手压迫很强。

蔡犁等 [1] 在对世界优秀男单选手前四拍技战术分析中提出:现在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选手主要以“进攻型”打法为主,这个打法已经成为世界羽毛球的技术发展潮流,主要强调“快”“狠”“准”“活”为主要作战思想,对体能、速度、力量要求越来越高,网前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发球强攻技战术成为主流,要求运动员全面发展,技术更加细腻,有多拍击球的能力,更加重视每一拍的击球质量、落点以及链接。王东东 [2] 总结了近十年来世界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技术打法演变呈现出的特征是:主要特点为后场下压进攻增多,前场技术中推挑技术使用率呈现增长趋势,中场挡球技术的多样性及使用比率增加。陈昱铭 [3] 在对男子单打比赛制胜占优策略研究中,经统计分析比赛节奏系数结果,现阶段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均为快节奏比赛。李耿等 [4] 研究了不同赛制对男单运动员的影响中结果表明:前场已成为男单运动员争夺的主要区域,男子单打项目比赛的平均时长缩短,比赛时间可预见性的缩短促使双方在开局阶段进入抢分状态,直接得分是最主要的得分来源。田彧 [5] 构建“四段评估标准”将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比赛划分为发接发阶段、限制阶段、相持限制阶段、多拍阶段四个阶段;通过得分、失分、得分率、使用率计算各阶段的技术使用效率值(TE)、获胜概率(W)以及比赛水平值(CP)并进行分析。

2.2. 相关概念界定

在本人查阅相关资料后,羽毛球场地界定:中线将场地分为两半,发球线以前属于前场,发球线到双打后场发球线属于中场,右边为右发球区,左边为左发球区双打发球线附近到单打后场发球线之间为后场区域。后场是指从端线到双打后发球线之间的一片场地。对羽毛球后场反手区界定:在中线分为两片区域后持拍手同侧区域为正手区域,非持拍手同侧为场地为反手区域。而后场反手区域则是非持拍手区域的双打后场发球线附近到单打后场发球线之间的区域为反手后场区域。

世界顶尖男单运动员在后场反手区头顶技术的使用占主要地位。头顶技术以下压球为主,下压球又以长线快球为主,凶猛的头顶杀球加上快速的网前连贯构成了现如今世界顶尖男单的主流打法。本文研究后场反手区技术分为两种击球技术,正手握拍采用的是头顶技术,头顶技术又分为头顶杀球,头顶高远球,头顶吊球。反手握拍采用的是反手技术,反手技术又分为反手吊球,反手高远球,反手杀球。

反手技术:1) 反手高远球:当对方回球至我方反手后场区域,且球已经飞过人体时,此时来不及转身蹬转,用反手握拍,跨右脚背对球网,顶肘小臂内旋击球,将球回至对方后场区域,且回球弧线高。2) 反手吊球:当对手回球至自己反手后场区域时,采用反手握拍,并步向后移动一步后右脚跨步转身,完全被对网带,找到合适击球点后,将球拍伸到球托上方,用拍面包主球头上方化切至球头侧方的同时向前击球,将球击打至对方网前两角。3) 反手杀球:采用反手握拍动作移动至后场将球下压过网。

头顶技术:1) 头顶高球:羽毛球后场头顶技术:由肖杰主编的《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书中将高远球定义为:由底线击至对方底线的一种高弧度飞行球:头顶球是指:击球者用正拍拍面击打反手去的上手球,头顶高远球是指:击球者用正拍拍面击打击球点位于身体左侧的高远球 [6] 。2) 头顶吊球:当球飞向反手后场区域时,左脚快速蹬转至后场区域,用正手握拍方式,包住球头进行滑切,并且向前送,将球击打至对手网前两点。正手握拍吊球同时分为慢吊与快吊,其区别是在滑切球头时发力大小,以及快慢不同。快吊是需要加速加力滑切球头使球快速过网到网前前两点,而慢吊相反,慢吊发力小要求过网贴网。3) 头顶杀球:快速移动到头顶区域转身蹬转,利用腰腹转身,脚下蹬地,手臂内旋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在击球点靠前靠上的位置集中球头上方将球快速下压至对方场地。杀球又分为重杀,点杀,轻杀,劈杀。在后场是主要的进攻手段,也是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弥补了反手击球力量不足的弱点 [7]

在球场上,战术层面上对己方有利的局面,不包括场外的因素如比赛制度、运动装备,也不包含场内的其他因素,如运动员体能、心理等,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界定为主动 [8] 。主动和被动它体现了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不同竞技状态。运动员从主动到被动,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体现了运动员在比赛中争夺控制权的两种不同结果。一种是失去控制权,另一种为获得控制权。罗娅 [9] 在他的论文中,对羽毛球比赛中获取击球的主动权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运动员在不同阶段中取得主动时,技战术使用的技术路径模式。并分析了不同运动员所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10] 。作者认为直接获得胜利或间接获得胜利时使用了杀球、吊球、扑球视为主动击球,对方限制住了已方运动员竞技实力的发挥,只能以挣脱限制,争取获得主动为目标,以高远球挑球等进行防守视为被动击球 [11]

<xref></xref>3. 研究对象与方法 <xref></xref>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22年~2024年中国青少年锦标赛,u15-17系列赛优秀六名男单选手白家钧,张智晔,罗靖禹,魏简真,王子峻,胡哲安六名青少年的2022~2024年全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全国u系列赛以上赛事的四强赛及以上比赛录像为调查对象,见 表1

<xref></xref>Table 1. Event summary tableTable 1. Event summary table 表1. 赛事汇总表

赛事

运动员对阵

2022全国羽毛球u15-17男单1/4决赛

白家钧(四川) vs张智晔(北京)

2022全国羽毛球u15-17男单决赛

王子峻(武汉) vs胡哲安(浙江)

2023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乙组男单四强

白家钧(四川) vs肖高博(浙江)

2023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男单决赛

胡哲安(浙江) vs杨沛翼(武汉)

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男子单打半决赛

罗靖禹(重庆) vs魏简真(福建)

2024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男团决赛

罗靖禹(重庆) vs张志杰(山东)

<xref></xref>3.2. 研究方法

观看大量羽毛球相关资料与羽毛球比赛视频,对视频与资料进行合并整理。在网上找到羽毛球后场反手区域被动球,头顶击球,反手击球进行总结。

通过网上视频资源反复观看,经过与导师以及羽毛球专业教练对六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区确认,统计技术特征。

本文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数据分析分析。

本文通过对中国六位各地优秀男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的6场全国赛比赛录像为例分析比赛视频,并互相对比分析各个在后场反手区域的技术特征动作。

分析了中国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在后场反手区被动球处理的方式,从而归纳出羽毛球后场反手区被动球技术的最好的处理办法,希望能够帮助青少年培训以及业余爱好者学习反手区的技术,促进我国青少年羽毛球单打项目的进步。

<xref></xref>4. 中国青少年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后场反手运用特征概述 <xref></xref>4.1. 白家钧与张智晔的后场反手技术运用特征

白家钧:四川籍贯,2023年11月8日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羽毛球男团决赛获得银牌。2024年3月,获得“运动健将”称号。相比张智晔,白家钧反手技术更加成熟,主要以控制对手两点底线,多以拉吊为主,另对方最大限度跑动,将后场主动权交给对方,自己强大的防守反击都是白家钧的主要得分手段。

张智晔:北京队代表选手,后场进进攻杀球能力强,爆发力强,动作迅速,发力集中,短促,全场速度快,上网连贯好。张智晔对网前出球手法和节奏上细腻的控制对张智晔是一大优势,通过手上节奏的变化,给自己制造后场进攻机会,张智晔属于控网抢攻型球员。反手区经常能抓住,打出凶猛的突击一拍,威胁性很大甚至能直接得分。

表2 ,白家钧与张智晔2022全国羽毛球u15-17男单1/4决赛中,总拍数有859个,而白家钧样本量是71,其中反手技术有50,在总后场反手区技术占70.4%。同时在反手区回球线路中以直线回球为主,反手区直线球球路占反手线路的61.97%,这主要是因为白家钧为了保持前后场的连贯上网。白家钧反手技术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头顶技术,样本量达到了50,而一般来说运动员在比赛中通常会为了保持下压而快速转身使用头顶技术击球。而白家钧的球风以及后场反手区的反手击球技术更加成熟,导致白家钧的反手技术占绝对主要的地位,共有50个,占70.4%。其中反手吊直线有19个占59.37%,反手吊斜线有13个,占40.63%。

张智晔的样本量是59,其中反手技术28占47.4%,反观头顶技术31,占52.6%,高于反手技术的使用。这是因为张志晔对于头顶球抓得更快,并且张智晔的反手技术不成熟失误率较高。多以下压为主,连贯上网,头顶杀上网抢搓,抢推,抢勾,抢扑是张智晔头顶区拿分的主要战术。其中头顶杀直线,反手吊直线一共22,占66.66%。而斜线只有11,占33.33%。直线是斜线的2倍。张智晔上网迅速,所以张智晔后场头顶区威胁很大,进攻性强,是张智晔的得分利器。

<xref></xref>Table 2. Utilization rates of various techniques in the backcourt and head of head by Bai Jiajun and Zhang ZhiyeTable 2. Utilization rates of various techniques in the backcourt and head of head by Bai Jiajun and Zhang Zhiye 表2. 白家钧与张智晔后场头顶各项技术使用率

运动员

技术种类

反手高球

反手吊球

反手杀球

头顶高球

头顶吊球

头顶杀球

白家钧

频率

13

32

5

4

7

10

使用率

26%

64%

10%

19%

33.3%

47.6%

张智晔

频率

4

16

8

6

8

17

使用率

14.3%

57.2%

28.5%

19.3%

25.8%

54.8%

白家钧与张智晔的主动被动击球情况见 表3 。从下表可以看出白家钧咋样本中被动球占大多数样本量是50,占总击球数的70.5%。而主动击球数较低只有21,占样本的29.5%,说明白家钧在后场反手区域大多数被压制被动多。而张智晔主动击球数量达到31个,占样本的后场反手区总击球数的52.5%,非主动击球数量有28个,占后场反手区总击球数的47.5%。

<xref></xref>Table 3. Active and passive analysis of Bai Jiajun and Zhang ZhiyeTable 3. Active and passive analysis of Bai Jiajun and Zhang Zhiye 表3. 白家钧与张智晔主被动分析

运动员

主动与被动

数量

概率

白家钧

主动

21

29.5%

被动

50

70.5%

张智晔

主动

31

52.5%

被动

28

47.5%

白家钧在头顶区直接失误率最高的是杀球,而这两次杀球的失误主要是杀球击球点靠后白家钧处于被动状态,导致控球稳定性降低,杀球出界与下网导致对手直接得分,而高球与吊球相对稳定,失误较少,白家钧主要以连贯为主,所以拉吊显得更加稳定。而间接失误大多数都是高球不到位被一拍订死,原因是被调动过大,以及网前对手停顿导致白家钧二次启动击球,此时击球点已经在身后,回球质量不好导致间接丢分。而吊球失误率是5.12%,相比高球失误率低,头顶吊直线被对手抓到,另一个是自己主动吊斜线下网失误,见 表4 。张智晔属于进攻性选手进攻威胁大但是急于进攻却也容易造成自己的失误,直接失误上,杀球失误率是20%,失误率是最高的。自己在没有拿到好的进攻击球点时,强行进攻往往会导致自身重心丢失,导致下一拍连贯慢,下一拍的连贯出现问题,也容易导致自己进攻的稳定性。而间接失误中,吊球,高球,杀球失误均多,吊球间接失误是因为吊球时球速慢,虽然贴网,但是对手观察到自己在处于被动状态下,对手的注意都在网前,所以抓住网前,抢搓与抢推,见 表5

<xref></xref>Table 4.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Bai Jiajun’s headTable 4.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Bai Jiajun’s head 表4. 白家钧头顶被动直接间接失分率

高球

吊球

杀球

拍数

17

39

25

直接失误数

0

0

2

直接失误率

0%

0%

8%

间接失误数

2

2

0

间接失误率

11.76%

5.12%

0%

<xref></xref>Table 5.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Zhang Zhiye’s headTable 5.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Zhang Zhiye’s head 表5. 张智晔头顶被动直接间接失分率

高球

吊球

杀球

拍数

10

24

25

直接失误数

0

1

5

直接失误率

0%

4.16%

20%

间接失误数

2

3

2

间接失误率

20%

12.5%

8%

<xref></xref>4.2. 罗靖禹与魏简真的后场反手技术运用特征

罗靖禹:身高177 cm,出生于2008年01月,2020年参加全国u系列总决赛,一举摘得08组男单冠军,男双冠军。在2023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u15选拔赛中,获得男单冠军,以及男双季军。

魏简真:身高175 cm,2008年04月出生于福建三明。启蒙于世界冠军钱虹,现厦门队队员,师从世界冠军洪炜。19年入选国少队,期间在20年获得全国u系列总决赛男单季军以及男双亚军。22年获得福建省运会乙组男单冠军,男双冠军,男团冠军。2023年被选入国家青年队。魏简真的打法是控网抢攻,移动速度快,出球球速快,这就导致出球质量下降,用自己的速度来弥补自己出球质量上的不足。魏简真头顶劈吊对角以及头顶被动杀斜线,罗靖禹接杀泄力挡网。

罗靖禹的样本量有42个,其中,反手技术有12个,占28.5%,头顶技术有30个,占71.5%。罗靖禹的反手技术主要是反手高远球,使用率也是最高的一是罗靖禹对自己防守反击能力的自信,二是多数为缓解自己较为被动的处境。后场反手区的头顶技术当中,头顶杀球一样占有绝对的地位,达到了50%。由 表6 可看出,罗靖禹擅长对全场球路调动。而魏简真样本量为40,其中反手技术有13,占32.5%,头顶技术有27个,占67.5%。与罗靖禹在后场反手技术中头顶技术都以头顶杀求技术为主,魏简真头顶技术有27个,其中头顶杀求有19个,占70%之多。罗靖禹在后场头顶技术有30个,其中头顶杀球有15个,占50%。从比赛来看,罗靖禹后场多以进攻为主。由此可见,罗靖禹在后场反手区的头顶技术对对手的威胁很大。然而魏简真在反手技术上的运用以反手吊球为主,反手技术有13个,其中反手吊球有11,占84%。魏简真的反手技术多用于下压,保持自身下压的连贯,连贯的上网。

<xref></xref>Table 6. Utilization rates of various techniques on the head of Wei Jianzhen and Luo Jingyu’s backcourtTable 6. Utilization rates of various techniques on the head of Wei Jianzhen and Luo Jingyu’s backcourt 表6. 魏简真与罗靖禹后场头顶各项技术使用率

运动员

技术种类

反手高球

反手吊球

反手杀球

头顶高球

头顶吊球

头顶杀球

魏简真

频率

2

11

0

2

6

19

使用率

5%

27.5%

0%

5%

15%

47.5%

罗靖禹

频率

6

4

2

7

8

15

使用率

14.2%

9.5%

4.7%

16.6%

19%

35.7%

表7 可看出,罗靖禹在后场反手区主动击球有23个,占后场头顶区域总击球数的54.7%,而魏简真在后场头顶区击球有22,占后场头顶区域总击球数的55%,可见两人对反手后场的球都是球球必争,能够加速转身打尽量不反手过度。而罗靖禹非主动击球有19个,占后场头顶区域总击球数的45.3%,魏简真的非主动击球有18,占后场头顶区域的45%。罗靖禹与魏简真、张智晔相比十分相近。三者同样身高臂长,后场反手区容易抢到主动。但是张智晔出球的冒险性要高于魏简真、罗靖禹。张智晔头顶强行杀球容易造成自己上网被动,对手接杀勾对角就会显得自己很被动甚至直接丢分。相比魏简真,罗靖禹后场反手区的主动下压要更加稳定,更加连贯。追求上网的连贯进攻取得自己主动。

<xref></xref>Table 7. Analysis of Wei Jianzhen and Luo Jingyu’s active and passive actionsTable 7. Analysis of Wei Jianzhen and Luo Jingyu’s active and passive actions 表7. 魏简真与罗靖禹主被动分析

运动员

主被动

拍数

概率

魏简真

主动

22

55%

被动

18

45%

罗靖禹

主动

23

54.7%

被动

19

45.3%

表8 可以看出本研究的样本量里,罗靖禹在后场反手区采用头顶正手杀球技术的有17个,其中击直线14个,击斜线3个。三个直接失误均出现在头顶被动杀球上,在头顶杀球失误率是17.64%。从比赛录像中看,有一次直接失误中都是自己强行杀球导致身体重心失位,对方抓预判直线接杀勾对角,重心调整不及时,上网慢,导致对方直接得分,有两次是罗靖禹自己强行杀球出界。 表9 可以看出魏简真在后场反手区陷入被动时的有19个,回球直线有14个,斜线5个。然而三个直接失误出现在杀球上,在头顶杀球失误率是15.7%。同样,魏简真的三个头顶被动杀球也是因为杀球出界对方直接得分,吊球直接失误是下网。虽然罗靖禹在头顶被动直接失误低于魏简真,但是他们失误的共同点大多是杀球上的不足。魏简真的头顶被动的失误率要明显高于罗靖禹,出现这样的差距主要是因为魏简真防守能力弱于罗靖禹和出球质量上与罗靖禹存在差距。魏简真的打法是控网抢攻,移动速度快,出球球速快,这就导致出球质量下降,用自己的速度来弥补自己出球质量上的不足。魏简真头顶劈吊对角以及头顶被动杀斜线,罗靖禹接杀泄力挡网。而魏简真重心已经丢失上网难度增加,此时上网回球质量下降。在间接失误中,魏简真都是因为被调动大斜线上网出球质量不高导致处于被动,被罗靖禹抓住机会得分。而罗靖禹间接失误主要是反手高远球不到位,魏简真杀球得分。

<xref></xref>Table 8.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Luo Jingyu’s headTable 8.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Luo Jingyu’s head 表8. 罗靖禹头顶被动直接间接失分率

高球

吊球

杀球

拍数

13

12

17

直接失误数

0

0

3

直接失误率

0%

0%

17.64%

间接失误数

1

0

1

间接失误率

7.69%

0%

5.88%

<xref></xref>Table 9.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Wei Jianzhen’s headTable 9.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Wei Jianzhen’s head 表9. 魏简真头顶被动直接间接失分率

高球

吊球

杀球

拍数

4

17

19

直接失误数

0

1

3

直接失误率

0%

5.88%

15.7%

间接失误数

0

1

1

间接失误率

0%

5.88%

5.26%

4.3. 王子峻与胡哲安的后场反手技术运用特征

胡哲安网前球处理细腻多变,对头顶区域的抓球能力强,网前细腻基数造就胡哲安在后场的主动,而头顶区域的杀球更是控制对手半场凶猛的杀上网加抢网平抽快挡导致胡哲安上网威胁性很大。

王子峻速度快,球风稳重,在后场球如果不是很有把握一拍致命往往选择上轻杀连贯上网虽然轻杀不能直接得分但是对接下来的击球保持主动的连贯,防守摆脱能力高,面对对方强杀以及重杀,接杀能力强。

表10 可以看出胡哲安的样本量有65个,其中反手技术有13个,占20%,头顶技术有52个,占80%。而王子峻反手技术使用率为18.75%,与他的反手技术使用率相比,胡哲安较高。说明胡哲安比王子峻反手技术运用偏多。导致这较高的原因,一是二者打法特点上的不同,两人打法上有所不同,胡哲安主要以控网抢攻为主,反手技术灵活多变也更加成熟。王子峻对比胡哲安来说全场速度更快,比赛中的转身蹬转速度更快,所以在头顶区域能更快地转身抢到良好的击球点。同时后场头顶区的头顶技术能够比反手技术能打出更多的线路以及拥有更强的出手动作的一致性。所以王子峻选择用头顶技术去击球的使用率要比胡哲安略高。在胡哲安的反手技术中反手吊球运用最多,有9个,使用率达到了13.8%。同样王子峻在反手技术中反手吊球使用率也是最高的,使用率达到了15.6%。这是因为他们都需要通过连贯上网继续控制网前,网前的争夺给自己后场进攻创造机会。反手高球有3个,使用率是4.6%。反手杀球最少,有1个,使用率是1.5%。相比于胡哲安,王子峻的样本量有31个,其中反手技术有6个,占 19.3%,头顶技术有25个,占78.1%。在王子峻的反手技术中反手吊球运用最多,有5个,使用率达到了15.6%。反手高球次之,反手杀球最少。两人在头顶球的使用率非常高,胡哲安头顶球使用率80%,王子峻头顶球使用率78.1%。但是胡哲安头顶球的直线达到了78.88%,而王子峻只有60%说明胡哲安更多的是控制对手的半场区域为主,而王子峻的球路更加多变。胡哲安的头顶技术中杀球占59.61%,吊球占32.69%,胡哲安在头顶主动技术中多以进攻为主,而王子峻后场头顶技术动作一致性强,杀吊结合威胁更大,其中杀球占56%,吊球占40%,杀球与吊球相结合连贯上网。

<xref></xref>Table 10.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various techniques on the head of Hu Zhe’an and Wang Zijun’s backcourtTable 10.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various techniques on the head of Hu Zhe’an and Wang Zijun’s backcourt 表10. 胡哲安与王子峻后场头顶各项技术使用率

运动员

反手高球

反手吊球

反手杀球

头顶高球

头顶吊球

头顶杀球

胡哲安

频率

3

9

1

4

17

31

使用率

4.6%

13.84%

1.57%

6.15%

26.15%

47.69%

王子峻

频率

0

5

1

1

10

14

使用率

0%

15.6%

3.1%

3.1%

31.25%

43.75%

表11 可以观察出,胡哲安在样本中反手后场处于主动击球拍数有43个,在反手后场总击球数有66.15%的使用率,相对自己在反手后场被动情况下击球数很高技术是被动击球的两倍,被动击球拍数在样本中有22拍,在反手后场有33.85%的使用率。而王子峻在样本中主动拍数有24个,在后场反手区击球总数中有75%的使用率。相比胡哲安,王子峻的反手后场区域抓的更快,所以他的被动击球更少,非主动击球的拍数只有8个,在后场反手区击球总数中只有25%使用率。由下表中数据能够得到,胡哲安在大多数情况下仍能够保持主动下压来保证自身的主动性。与王子峻相比,胡哲安后场反手区主动性更高是因为胡哲安进攻能力强,需要一拍高质量的进攻给自己创造机会。而王子峻拿到后场头顶区的主动性更低也相对容易。

<xref></xref>Table 11. Active and passive analysis of Hu Zhe’an and Wang ZijunTable 11. Active and passive analysis of Hu Zhe’an and Wang Zijun 表11. 胡哲安与王子峻主被动分析

运动员

主被动

拍数

概率

胡哲安

主动

43

66.15%

被动

22

33.85%

王子峻

主动

24

75%

被动

8

25%

表12 样本数据中得到,其中王子峻三次直接失误中有一次是被对手预判得分,有两次是王子峻自己击球出界。王子峻杀球的失误率要明显高于胡哲安,出现这样的差距主要是因为王子峻在高速移动中出球质量会下降,而王子峻的打法就是控网抢攻,自身移动速度快,出球快,这就导致他在出球稳定性上稍显劣势。在通过比赛观察到王子峻的打法连贯比较好,王子峻并不着急一拍打死对手而是轻杀与劈杀结合,杀追身使对方的回球角度受限,更好的连贯,结合步法快速上网抢放或快推打转身。但在胡哲安拿到主动权重杀直线下,虽然王子峻能预判到直线但并不能很好的摆脱这拍进攻。胡哲安的杀球重上网快,杀上网一旦连贯起来得分势头上升很快。 表13 可以看出胡哲安球风很像早期林丹球风,后场的重压加上网前的争夺像这样依靠进攻和连贯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拿到机会重杀得分以后,网前的争斗以及后场的进攻信心大增的同时对手就不敢斗网前直接起球就会给自己后场重杀创造机会,使进攻型运动员信心大增,在气场上更能压倒对手。而王子峻的打法不急于一拍打死,而是多拍的连续调动,但是这种打法同样很考验自身的身体素质,像日本羽毛球选手奈良冈功大相似,打法稳健的同时自身失误也会降低,但是随着比赛的后半程进行,多拍的争夺会导致体力下降,并且会对比赛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也会降低。自身失误也会大大增大。

<xref></xref>Table 12.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Wang Zijun’s headTable 12.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Wang Zijun’s head 表12. 王子峻头顶被动直接间接失分率

高球

吊球

杀球

拍数

1

15

15

直接失误数

0

1

2

直接失误率

0%

6.66%

13.33%

间接失误数

0

0

3

间接失误率

0%

0%

20%

<xref></xref>Table 13.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Hu Zhe’an’s headTable 13. Passive direct and indirect score loss rate of Hu Zhe’an’s head 表13. 胡哲安头顶被动直接间接失分率

高球

吊球

杀球

拍数

7

26

32

直接失误数

0

2

2

直接失误率

0%

7.69%

6.25%

间接失误数

1

1

0

间接失误率

14.28%

3.84%

0%

5. 结论与建议 <xref></xref>5.1. 中国u15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后场反手区技术运用的总体特征.

1) 在反手后场出现被动情况时,六名运动员采取回球方式最多的是加速击球,加速大于减速,远网球多于进网球。导致这样击球的原因是,在自身不论采用头顶技术还是反手技术都会因为被动情况导致自身重心的后移导致重心回位慢,如果回近网球或者减速击球在对手注意力都在前场抓球时,很容易被对手预判回球线路抢搓或者抢勾、抢扑、抢推等直接失分。但是当选择加速,远网球时对手泄力挡网也回因为冲击力过大不会出现很贴网的球,此时会给自己上网争取到充分的时间。

2) 在后场反手技术中,无论是头顶技术还是反手技术中,杀球以及快吊的球路选择上直线多于斜线,首先加速的直线球对对手的防守压力大,球路距离短,对手采用回直线球概率大,使自己上网难度减少。其次选择球路时,球路距离远对手反应时间更长,回球压力小,对手用简单的回直线,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度自己上网。

3) 在六名运动员中其中只有一位因为自身打球风格反手技术多于头顶技术,与印尼著名羽毛球运动员陶菲克的风格一样,其他五名均是在后场反手区域出现被动情况时,头顶技术多余反手技术。一,头顶技术比反手技术会更快,转身蹬转发力更充分,且正手出球动作一致性更高,不容易被对手预判。而反手技术是完全背对球网的,对回球后下一拍的连贯仍然慢于头顶技术的连贯。二,头顶技术的威胁明显大于反手技术,当对手看到你使用头顶技术或者反手技术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原因是头顶技术杀球吊球威胁非常大,不仅拥有完整地转身、腰腹的发力,更是有着更好的击球点,杀吊下来的球更尖更快,防守压力是非常大的。而反手技术并不能做到这些。

<xref></xref>5.2. 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后场反手区技术运用对我国青少年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的启示

1) 马来西亚前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在后场反手区技术在世界令人瞩目,其中马来步突击更是球坛一绝。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后场反手区域的出球线路上不够丰富、不够隐蔽、不够出其不意。转身使用头顶技术的蹬转慢,发力不够充分。印尼前羽毛球运动员陶菲克在后场反手区域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反手的一致性高度相似,陶菲克与林丹的不同是在对于后场反手区域的处理方式,林丹更加要求的是后场连续的下压以及极致的进攻,因此林丹的反手后场区域被称为“头顶禁飞区”。而陶菲克与之不同的是在反手后场区域运用反手技术的灵活多变在他人反手技术的过渡缓冲技术在他这里也是能够直接得分。所以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技术上还需认真打磨、突出特点、加强特点、优化特点。

2) 后场反手区处理的战术应用方面:本文六位运动员的后场反手区处理的方式以及自身打球风格都各不相同,但对于反手后场高球的争夺大部分情况下几名运动员都是球球必争。白家钧在后场反手区使用反手技术时反手技术多于头顶技术,除了个人球员的球风导致,更重要的是白家钧在后场反手去技术的熟练掌握,以及良好的步伐上网导致白家钧的头顶被动球对白家钧的威胁较小。张智晔反手吊球和杀球的使用率偏高,但是稳定性不高,他身高高,抢点迅速能够更快地抢到杀球吊球良好的击球点,所以吊球和杀球的落点也更尖、更难防,但是急于加速导致失误率同时上升,一味的追求速度,出球质量以及下一拍的连贯出现漏洞。罗靖禹在反手技术主要依赖与他强的大防守反击战术意识,出球质量高防守面积大,在防守反击上优势巨大,所以在后场反手区技术上多以过渡防守为主。胡哲安的杀球重、上网快,杀上网一旦连贯起来得分势头上升很快。胡哲安球风很像早期林丹球风,后场的重压加上网前的争夺,像这样依靠进攻和连贯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拿到机会重杀得分以后,网前的争斗以及后场的进攻信心大增的同时,对手就不敢斗网前,直接起球就会给自己后场重杀创造机会,使进攻型运动员越战越勇。王子峻的打法就是控网抢攻,自身移动速度快,出球快,这就导致他在出球稳定性上稍显劣势。在通过比赛观察到王子峻的打法连贯比较好,王子峻并不着急一拍打死对手而是轻杀与劈杀结合,杀追身使对方的回球角度受限,更好地连贯,结合步法快速上网抢放或快推打转身。

References 蔡犁, 陈斌. 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选手前四拍技战术特点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0(12): 63-67. 王东东. 近十年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打法演变对技术发展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陈昱铭. 比赛节奏系数视角下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致胜占优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2022. 李耿, 张艺瀚. 不同赛制对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影响的对比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 30(7): 38-41+150. 杨世美. 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的运动学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12. 周宵. 对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羽毛球选手后场头顶击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体育学院, 2014. 王月芳. 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班学生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体育学院, 2019. 田彧. 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中第一次主动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罗娅. “被动点”划分羽毛球比赛回合的方法与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体育学院, 2019. 唐瑶. 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被动高远球的击球技术特征与回球效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体育学院, 2021. 邓锦文. 高水平羽毛球混双比赛前四拍击球主动与非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体育学院, 2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