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s in Yulin City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targeted strategy proposed by China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vast rural area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various basic environments in rural areas are changing, an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s is gradually narrow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s, theoretical data are demonstrated for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s in Yulin City. It provides basic ideas and policy research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sports strategy in Yulin Cit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9号)要求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效益和群众满意度。在“十四五”时期,《榆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目标:到2025年,全市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新建改建体育公园不少于16个,全面建成城区、乡镇“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名,城乡居民符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全市累计10万人次接受国民体质监测,带动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全市发展50个以上体育志愿者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15,000人,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达到1000个。以上引领政策的日益完善,为榆林市城乡体育资源环境的优化提供坚实保障。
《榆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围绕建设“15分钟健身圈”的目标,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多功能健身场、社区健身中心,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行业和人群间均等化,在农村人口聚集点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进一步推动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创新运营方式,实现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8块以上。依托区域内无定河、榆溪河、大理河、芦河等沿河两岸景观优势,打造全民健身示范长廊。借力气候优势,推广冬季冰雪运动,建设标准化滑冰馆和国际化大型滑雪场,启动冰上运动中心前期研究,建设冬季室外冰雪场,形成完善的冬夏季运动项目业态布局。同时要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三大球、三小球、冰雪类、操舞类、民族传统体育类、妇女健身等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积极打造“一县一品·精品赛事”,根据各地实际状况和群众基础,逐步形成榆阳区汽车场地越野赛、定边县环千年盐湖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绥德县超级定向挑战赛、清涧县红色山地越野赛、吴堡县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公开赛等群众体育精品赛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让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育惠民项目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进学校。
(一) 榆林市城乡体育器材场地资源配置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榆阳区城乡体育资源配置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健身器材功能相对单一。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榆林市内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各社区公园开始不断进行健身器械的设置,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良好的锻炼空间。从走访中也发现,75%为有氧器械、25%为有氧区固定器械,大部分群众反馈的结果是对健身器材的满意度不高,不能满足健身需求,功能单一是主要原因。
其二,学校体育资源与城乡体育资源的互通不充分。结合调查数据看,榆林市的城乡体育资源显然与学习体育资源的共享方面做的并不好。学校的体育资源相较于城乡体育资源更丰富、更多元。两者在共享方面渠道不畅通,学校体育资源与城乡体育资源的融合有效性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配置出现问题。健身器材的数量上虽然已经初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但功能单一问题不可避免。
公园 |
广场 |
健身俱乐部 |
学校体育场地 |
其他 |
|
比例(%) |
25.7 |
40 |
3.4 |
15 |
15.9 |
注: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结果得出。
对榆林市城乡体育的体育场地面积和场地设施的分布情况看(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影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城乡体育发展失衡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建设
获取途径 |
人数 |
占比(%) |
排序 |
社区宣传栏 |
82 |
44.57 |
3 |
社区服务站 |
103 |
55.97 |
2 |
电视、广播、网络 |
118 |
74.13 |
1 |
社区工作人员宣传 |
64 |
24.78 |
4 |
其他 |
18 |
9.78 |
5 |
注: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结果得出。
从
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城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组成部分,是群众健康的有力保障。想要全面增强居民健康,城乡体育的发展环境和高度是关键,对榆林市城乡体育经费资源的配置情况展开调查,从得出的结果来看,具体情况如
经费来源渠道 |
占比(%) |
排序 |
政府财政拨款 |
36.57 |
1 |
辖区单位出资 |
18.41 |
2 |
社会赞助 |
12.53 |
3 |
社区居民出资 |
9.15 |
5 |
参与活动报名费 |
10.31 |
4 |
组织活动收入 |
7.44 |
6 |
其他 |
5.59 |
7 |
注: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结果得出。
城乡体育的经费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能够准确反映出榆林市对城乡体育的重视程度。目前榆林城乡体育资源经费主要有政府财政拨款与辖区单位出资为准,二者占经费来源54%,所以城乡体育的经费资源的配置情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更多元的经费投入的渠道,在多元的经费支持下,为城乡体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和监督评价机制是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有序推进的基本保障
城乡体育资源质量的不断提升离不开统筹渠道的建立,目前榆林市的公共体育的发展对于彩票公益金依旧有一定的依赖性,各个地方的资金统筹并不合理,造成经费使用上无法支撑城乡体育资源的有序展开,体育统筹渠道单一的问题摆在眼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城乡体育资源并未在最优条件下发展,自然在城乡体育资源质量上有所不足。
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数量是保证城乡体育资源有效性的前提,但从目前榆林市的公共体育建设设施的基本情况,当前各类体育场馆318座,2023年累计实施体育健身场所改造提升工程1个,配送体育健身路径器材91套,新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多人、裁判员、教练员90多人。可以看出,榆林市目前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数量上还有提升空间,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数量,缺乏吸引力。
城乡体育资源的主体是广大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榆林市正积极探索城乡体育资源质量的强化方案。但从实际情况的调查,城乡体育资源的提供由于设施数量偏少、内容单一,造成部分群众公共体育健身的参与度较低。并且对榆林市的居民城乡体育资源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居民对于城乡体育资源供给的满意度十分有限。
以
为了充分适应乡村振兴的基本的要求,还需要对数据进一步挖掘,并针对性的提出具体发展意见:
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升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提出到2025年,榆林全市发展50个以上体育志愿者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15,000人,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达到1000个。但结合当前执行情况的调查,发现城乡体育资源的倾斜度方面,依旧更倾向于城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相关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内容的调整,制定针对性的体育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体育资源,为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一是倡导“主动健康”理念。各县市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借助“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传统节日、农闲季节及法定节假日,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和普及全民健身知识,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快乐的现代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健康意识的培养是达成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群众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接触专业的健身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二是注重体育组织培育。利用榆林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契机,进一步促进集赛事管理、竞赛表演、文化交流、健身休闲、旅游观光、体育制造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围绕“黄河、沙漠、长城”等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体育产业项目。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的组织和个人投资体育产业,发展壮大体育竞赛、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产业实体,培育扶持一批本土体育企业。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创新消费产品,培育体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全民健身多元;三是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快网络信息环境的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体育资源数据库建设,让体育配置信息得以展现。充分发挥国民体质监测站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开展日常性国民体质检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立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公布完成情况和分析监测报告,并将结果纳入社会统计指标和健康创建指标。
首先,规划执行并行。榆林市近年来为践行“全民健身”的发展,基础的场地设施不断增多,为广大群众提供的体育服务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但随着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的攀升,场地设施的规划与执行不协调的问题摆在眼前。为此,榆林市要结合本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场馆设施的基本情况,极强对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延长体育健身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与安排,协调好城乡居民的锻炼需要,让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在标准化和系统性上保持高度统一;其次,突破体制障碍。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和约束,尝试开放学校的健身场所,让群众可以参与到公共体育的锻炼和实践中。当然,在该实践过程中要建立错峰开放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立法,保证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有效性,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空间,解决和弥补当前榆林市群众体育锻炼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目的是确保榆林市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的供给与居民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做好统筹安排,解决榆林市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升遇到的现实问题。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数量、质量都与城市学校体育教师有着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内部的教师资源配置差异造成了巨大的系统性、结构性的失衡,这种失衡 主要呈现在农村各类学校的教师数量不均、结构失衡、质量欠优三个方面
动力机制的建立,指的是能够为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的可行方案。要抓住重点。榆林市城乡体育要做好资源的共享,利用好城市体育资源辐射乡村地区,使得广大乡村地区的居民能够获得良好的体育运动体验。城市当中的社会体育指导指导乡村地区,为乡村地区的广大群众提供支持,以针对性、专业性的方案做支撑。农村地区也要高度重视体育资源的基本情况,加强资源整合,满足群众与日俱增的体验锻炼需要。动力机制的建立,让城乡体育资源走向融合与共享、让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得到推动,促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环境的持续优化。
加强城乡监督,针对当前城乡体育服务的基本情况做出评估。现阶段,榆林市城乡体育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发现,体育公共服务环境层面,城市的体育资源配置明显优于乡村地区的体育资源储备情况,在该背景下则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重点围绕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主体,对其进行周期性的绩效考核,定期对榆林市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调查,真实了解榆林市城乡体育资源的基本情况,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环境的优化打好基础。
通过对榆林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研究对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发现榆林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改善资源配置,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满足城乡居民的体育需求,推动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为榆林市政府制定科学的体育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推动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有助于探索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的新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榆林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研究对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加强榆林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体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研究SGH23Y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