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ality Study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Jiangnan Ancient Town—A Case Study of Zhujiajiao Ancient Town in Shanghai
An effective linguistic landscape corpus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field shooting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pictures of Zhujiajiao ancient town, and then the real features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Zhujiajiao ancient town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language types and quantities, language collocation patterns, dominant languages, and text translation.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in Zhujiajiao ancient town, official signs are predominantly multilingual, with up to four languages being used. By contrast, non-official signs are mostly monolingual. Additionally, Tibetan and Italian are also present.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he ancient town is diverse, comprising 13 types of language combinations, among which Chinese and English appear together most frequently. Currently, there are issues with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both official and private signs in Zhujiajiao ancient town. This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to optimize the town’s linguistic landscape.
Zhujiajiao Ancient Town
自文字出现,便出现语言景观,不过语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1997年,Landry和Bourhis二人明确提出“语言景观”的定义,他们指出“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
古镇由古村落发展而来,在数百年的历史更迭中变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镇在现代生活中以较为封闭的空间形态存在,主要表现为一个四方区域演变规划为一个古镇,发展成为旅游景区。古镇的建筑形态与当地的文化、风俗、经济甚至气候有极大的关联,古镇的语言景观也不可避免地诉说当地的风土人情。朱家角古镇,隶属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南部,位于郊区,处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处。朱家角古镇是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江南明珠”,距今近一千年。朱家角古镇作为上海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古镇,先后获得多个荣誉。1991年,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4年,被评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朱家角古镇语言景观建设成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全国古镇中的优秀典型。
2023年8月到10月期间进行朱家角古镇的田野调查,通过拍摄最终共采集到近2400张图片,其中部分图片,一张图片中至多包含三到四个标牌,后续经过筛选、整理,确定朱家角古镇语言景观的标牌数据为1939个,汇聚成有效的朱家角古镇语言景观数据库。在分析语言景观标牌时,拼音伴随着汉语出现,视为汉语单语标牌。一个标牌上如果单独出现一种语言,且不是汉语,这种标牌归为多语标牌。就朱家角古镇的语言景观而言,单语标牌指单独出现汉语的标牌,多语标牌指出现除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的标牌,不论外语数量是一种还是多种,皆归为多语标牌。
朱家角古镇语言景观的特征,主要在语言种类和数量、语言搭配模式、文本互译情况等三个方面体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递进的,首先关注标牌中的语言种类和数量,单个标牌呈现的语言种类越多,国际化程度越高;其次分辨语言的组合方式,了解不同语言如何搭配;最后了解语言信息的翻译情况,知晓语言之间如何互补。
语言种类 | 官方标牌 | 非官方标牌 | 语言种类 | 官方标牌 | 非官方标牌 |
汉语 | 573 | 269 | 韩语 | 371 | 9 |
100.0% | 94.4% | 64.7% | 3.2% | ||
英语 | 573 | 278 | 藏语 | 0 | 4 |
100.0% | 97.5% | 0.0% | 1.4% | ||
日语 | 373 | 3 | 意大利语 | 0 | 3 |
65.1% | 1.1% | 0.0% | 1.1% |
朱家角古镇有效的语言样本有1939个,其中单语标牌有1081个,多语标牌有858个。单语标牌占比超过一半,有55.8%。
语言数量 | 多语标牌数量 | 占比(%) |
n = 1 | 15 | 1.7 |
n = 2 | 462 | 53.8 |
n = 3 | 7 | 0.8 |
n = 4 | 374 | 43.6 |
合计 | 858 | 100.0 |
从
朱家角古镇中共出现六种语言,在多语标牌中,这六种语言相互组合,共出现13类语言搭配模式。具体情况从
语言种类 | 出现次数 | 占比(%) | 语言种类 | 出现次数 | 占比(%) |
英 | 13 | 1.5 | 英–韩 | 1 | 0.1 |
藏 | 1 | 0.1 | 汉–英–韩 | 3 | 0.3 |
韩 | 1 | 0.1 | 汉–英–日 | 2 | 0.2 |
汉–英 | 456 | 53.1 | 汉–英–藏 | 1 | 0.1 |
汉–藏 | 2 | 0.2 | 汉–英–意 | 1 | 0.1 |
汉–意 | 2 | 0.2 | 汉–英–日–韩 | 374 | 43.6 |
汉–韩 | 1 | 0.1 | 合计 | 858 | 100.0 |
优势语码 | 官方标牌 | 非官方标牌 | 合计 | |||
个数 | 占比(%) | 个数 | 占比(%) | 个数 | 占比(%) | |
汉语 | 573 | 100.0 | 254 | 89.1 | 827 | 96.4 |
英语 | 0 | 0.0 | 28 | 9.8 | 28 | 3.3 |
韩语 | 0 | 0.0 | 1 | 0.4 | 1 | 0.1 |
藏语 | 0 | 0.0 | 1 | 0.4 | 1 | 0.1 |
意大利语 | 0 | 0.0 | 1 | 0.4 | 1 | 0.1 |
合计 | 573 | 100.0 | 285 | 100.0 | 858 | 100.0 |
分析语言景观标牌,需要了解标牌语言信息间的竞争关系,即通过语码取向明确优势语言。语码取向(code preference)指的是双语或多语标牌上各种语言之间的优先关系,以此反映它们在语言社区内的社会地位
文本互译情况着重关注多语标牌上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情况。Backhaus (2007)提出四种情况,分别为完全有效的翻译或转译、部分有效的翻译或转译、相互之间无有效的翻译或转译(文本出现不只一种语言)、相互之间无有效的翻译或转译(文本只出现一种外语)
文本互译 | 官方标牌 | 非官方标牌 | 合计 | |||
个数 | 占比(%) | 个数 | 占比(%) | 个数 | 占比(%) | |
完全翻译 | 457 | 79.8 | 91 | 32.0 | 548 | 63.9 |
部分翻译 | 115 | 20.1 | 133 | 46.7 | 248 | 29.0 |
相互补充 | 1 | 0.2 | 46 | 16.1 | 47 | 5.5 |
没有翻译 | 0 | 0.0 | 15 | 5.3 | 15 | 1.7 |
合计 | 573 | 100.0 | 285 | 100.0 | 858 | 100.0 |
从
通过上述描写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朱家角古镇语言景观的全貌,其语言景观呈现较为规范统一。不过,通过分析1939个标牌,发现朱家角古镇的语言景观目前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分析问题时,从古镇标牌的来源分类,分别阐述朱家角古镇语言景观在官方标牌和非官方标牌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给出规范性的策略。
朱家角古镇官方标牌中出现的语言种类有汉语、英语、日语、韩语,标牌中的语言数量从1种到4种,在古镇中都有呈现。不过部分官方标牌中只出现汉语,比如:“景区出口”的提示牌。景区出口作为每一个游客的关注点,标牌上不应该只有1种语言,需要增加其他语言。
朱家角古镇中破损、褪色,甚至裂开的标牌会非常影响游客对于古镇的感受。朱家角古镇目前是4A级旅游景区,争取成为5A级旅游景区。个别标牌摆放位置不当,标牌过旧或者标牌内容被遮挡,获取语言信息有限,这些不标准的标牌不应该出现。
文字运用不合规范不利于语言服务,下面详细举例。店名“好再来啊婆粽”,“啊”字错误,应为“阿”,“阿婆”是当地对于老太太的尊称。店铺名称“角裡朱阿婆小吃馆”,其中“裡”字是异体字,应规范用字,写为“里”。
语言景观中表达的信息要明确,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古镇中的部分私人店铺名称不知所云,店铺名称与售卖商品没有联系,不能够传递相应的语言信息。比如“善缘阁”“白丁集”“百香”等店铺名称,店主期望店名具有古韵,不过也要考虑阅读者的体验。
关于朱家角古镇语言景观的优化策略,首先要明确设置并维护语言景观的责任。语言景观管理者即朱家角古镇的工作人员要确定职责范围,引导店主和游客保护景区内的语言景观;其次,语言景观管理者要从整体上认识到语言景观的重要性,不仅提供交流沟通的信息,而且良好的语言景观利于语言生态环境的和谐,促进古镇整体形象的发展;最后针对官方标牌和非官方标牌分别制定规则。
古镇中官方标牌的语言数量,要根据具体的语言信息内容,来决定需要几种语言,并不是所有的官方标牌语言,为了体现国际化,为了古镇的旅游形象,全部都设置成“汉–英–日–韩”的搭配模式。官方标牌需要区分受众需求,按需提供信息。表示“禁止非机动车辆进入”的信息,受众群体多是朱家角古镇的当地居民,只需要出现汉语即可。还有像“禁止区域内燃放鞭炮,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垃圾分类的宣传信息”等标牌内容,这些标牌的阅读者多为当地居民,可以使用单语标牌。面向所有游客的语言景观,涉及到游客安全的标牌,建议语言种类为四种,语言种类越多,语言信息越丰富,便于游客游览古镇。
王晓军,朱豫(2021)指出要加强景区语言景观的合理设置与更新维护
张先亮,杨依希(2017)强调语言生态的重要特征是语言关系的和谐
虽然店主在店铺名称的运用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自行设计,体现个人的店铺理念,但是要首先考虑到古镇中的语言景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够出现个别店铺破坏整体的情况。这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来引导店铺标牌。对于已经开设的店铺,出现标牌位置不合适、标牌形式不规范、标牌中出现文字错误等情况,要引起重视。不仅仅是官方标牌,私人标牌的整体和谐也至关重要。
朱家角古镇的语言景观在官方语言文字政策的引导下,整体上能够与古镇相适应、相和谐。古镇的语言景观面貌表现为:汉语是强势语言和优势语言,多语标牌中,英语往往伴随汉语出现。官方标牌中,四种语言的搭配模式,体现官方机构对于朱家角古镇整体旅游形象的管理。非官方标牌中出现了藏语和意大利语,共有六种语言出现,不同语言的组合,丰富了古镇内部的语言景观生态。尽管私人店铺中出现其他语言的比例不多,也反应了部分店主有加入其他外语的意识。
语言景观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景观具有象征功能,是古镇这个公共场所的名片。工作人员要善于引导店主,寻求游客的帮助,便于更好地管理古镇的语言景观标牌。在官方机构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古镇的语言景观构成古镇整体的语言服务网,语言景观的形象和语言服务的质量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