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Digital Economy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Taking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Focus on the digital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 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llect economic data from 2012~2022,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to calculate index weight,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o measure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after using the grey correlation model to measure the influence of key factor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n digital economy has the largest weight, followed by digital innovation;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benefit account for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weight exceeds 30%; Sichuan digital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y have high coupling between 2012 and 2022, and the overall trend is steadily rising; the coupling effec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 is in medium level or above; there ar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i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dimension, digital innovation dimension and economic aggregate.
Digital Economy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区域,具有绝对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在该有利条件下,四川省进一步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持续带动经济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总体来看,四川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已步入加速轨道,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四川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是,四川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四川省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在省会,成都市的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4.3%,这一比例倾斜较大,四川区域发展不协调。与此同时,与全国其他数字经济领先省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提升空间较大,四川省发展不充分。基于此,深入推进四川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迫在眉睫。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当今时代的引领作用,从基础设施、企业行业、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实现四川省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数字经济核算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探究两者内在联系对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起先定义为数字技术的生产力,聚焦于数字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应用,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对数字技术的经济功能的解读和数字技术对生产关系的转变上
当前,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者交互。而以往多数学者重点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基于两者的协同发展能力研究较少,且目前大多从全国的视角展开研究。因此,本文聚焦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省,从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度入手,分析评价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这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和关联关系,推动区域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
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算,参考赵涛等和结合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等关于信息化测算的相关研究
区域经济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较大程度依托于自身的经济社会潜力,不同区域经济种类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主要借鉴已有的研究区域经济时所建立的指标体系
考虑到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的各指标单位不一致且数量级差异较大的问题,又针对两者面板数据的特征,本文选取相对客观的熵值法,测度两系统各项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 基于数据极值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各指标体系的比重矩阵。
式中:rij为标准化后的值,n为样本数。
2) 计算各个指标的熵ej。
式中:k为常数;若出现pij = 0则对其加1后进行对数计算。
3) 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wj。
将四川省2012~2022相关指标数据代入,计算得到四川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两系统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
主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单位 |
权重/% |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
数字化基建 |
移动电话普及率DE1 |
部/百人 |
5.34 |
长途光缆线路长度DE2 |
公里 |
16.47 |
||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
数字化基建 |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DE3 |
万个 |
6.32 |
企业拥有网站数DE4 |
个 |
5.14 |
||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DE5 |
万户 |
9.44 |
||
数字化应用 |
域名数DE6 |
万个 |
6.21 |
|
网页数DE7 |
万个 |
5.17 |
||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DE8 |
万人 |
5.62 |
||
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数DE9 |
个 |
4.41 |
||
数字化创新 |
专利申请数DE10 |
件 |
5.01 |
|
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DE11 |
人年 |
7.69 |
||
R&D经费DE12 |
万元 |
8.82 |
||
软件业务收入DE13 |
万元 |
7.05 |
||
R&D项目数DE14 |
项 |
7.31 |
主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单位 |
权重/%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经济总量 |
地区总产值RE1 |
亿元 |
11.04 |
地方财政收入RE2 |
亿元 |
7.90 |
||
经济结构 |
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RE3 |
亿元 |
12.44 |
|
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RE4 |
亿元 |
10.59 |
||
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RE5 |
亿元 |
11.27 |
||
经济质量 |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RE6 |
/ |
6.25 |
|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RE7 |
/ |
10.32 |
||
经济效益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E8 |
元 |
10.92 |
|
人均可支配收入RE9 |
元 |
10.30 |
||
人均消费支出总计RE10 |
元 |
8.97 |
耦合协调模型适用于反映多个系统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程度,其主要涉及3个指标值的计算,分别是耦合度C值,协调指数T值,耦合协调度D值。四川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指数如下:
1) 系统数值即综合评价值:
(1)
式中:U1和U2分别为数字经济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数值
2) 耦合度:
(2)
3) 协调度:
(3)
式中:α和β为是待定系数,令α = β = 0.5,表示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持相同重要作用。
4) 耦合协调度:
(4)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将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个等级
耦合协调度D区间 |
协调等级 |
耦合协调程度 |
(0.0~0.1) |
1 |
极度失调 |
[0.1~0.2) |
2 |
严重失调 |
[0.2~0.3) |
3 |
中度失调 |
[0.3~0.4) |
4 |
轻度失调 |
[0.4~0.5) |
5 |
濒临失调 |
[0.5~0.6) |
6 |
勉强协调 |
[0.6~0.7) |
7 |
初级协调 |
[0.7~0.8) |
8 |
中级协调 |
[0.8~0.9) |
9 |
良好协调 |
[0.9~1.0) |
10 |
优质协调 |
灰色关联度能够有效反映因素间发展趋势,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做进一步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的值可以分析两个子系统中各个指标的关联程度,直观揭示出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数值联系。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关联系数。
式中:ρ为分辨系数,ρ = 0.5。
第二步,计算关联度。
式中:ri取值范围(0, 1],值越接近1,关联度越高,对系统影响越大。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和现有的参考文献,对关联程度和耦合作用强弱进行分类,按照0~0.35为较低关联、0.35~0.65为中度关联、0.65~0.85为较高关联、0.85~1为高度关联的标准来判断系统指标的关联度,以及耦合作用强弱等级依次为弱、中等、较强和极强
本文聚焦四川省,以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两系统动态关系为研究对象,采集2012~2022年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相关指标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两系统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数字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四川统计年鉴》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对于部分缺失无法搜集到的年份数据运用线性插值法对其补齐。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四川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应用维度权重依次为42.71%、35.88%和21.41%。进一步分析,数字化基建中的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和固定电话年末用户影响显著,与此同时,数字化创新中的R&D经费、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和R&D项目数位列权重占比前五,也是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四川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4个维度权重占比依次为经济结构34.3%、经济效益30.19%、经济总量18.94%、经济质量16.57%,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重要程度相对较高。在区域经济总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是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及及其等级划分整合得出
年份 |
数字经济U1 |
区域经济U2 |
耦合度C值 |
耦合协调度D值 |
协调等级 |
耦合协调程度 |
2012 |
0.0056 |
0.0326 |
1 |
0.1 |
2 |
严重失调 |
2013 |
0.0122 |
0.0402 |
0.988 |
0.235 |
3 |
中度失调 |
2014 |
0.0274 |
0.0455 |
0.992 |
0.342 |
4 |
轻度失调 |
2015 |
0.0475 |
0.054 |
0.98 |
0.448 |
5 |
濒临失调 |
2016 |
0.0642 |
0.0553 |
0.945 |
0.493 |
5 |
濒临失调 |
2017 |
0.0841 |
0.082 |
0.994 |
0.637 |
7 |
初级协调 |
2018 |
0.1024 |
0.1076 |
1 |
0.743 |
8 |
中级协调 |
2019 |
0.1551 |
0.1185 |
0.988 |
0.855 |
9 |
良好协调 |
2020 |
0.1719 |
0.1302 |
0.99 |
0.906 |
10 |
优质协调 |
2021 |
0.1794 |
0.1693 |
1 |
0.995 |
10 |
优质协调 |
2022 |
0.1503 |
0.1648 |
0.997 |
0.943 |
10 |
优质协调 |
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得出四川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灰色关联度矩阵,见
评价项 |
RE1 |
RE2 |
RE3 |
RE4 |
RE5 |
RE6 |
RE7 |
RE8 |
RE9 |
RE10 |
均值 |
DE1 |
0.77 |
0.887 |
0.734 |
0.793 |
0.758 |
0.841 |
0.757 |
0.774 |
0.794 |
0.842 |
0.795 |
DE2 |
0.714 |
0.75 |
0.709 |
0.722 |
0.707 |
0.704 |
0.631 |
0.716 |
0.725 |
0.744 |
0.7122 |
DE3 |
0.797 |
0.926 |
0.763 |
0.824 |
0.787 |
0.829 |
0.754 |
0.802 |
0.824 |
0.876 |
0.8182 |
DE4 |
0.764 |
0.875 |
0.734 |
0.786 |
0.751 |
0.855 |
0.761 |
0.768 |
0.786 |
0.832 |
0.7912 |
DE5 |
0.886 |
0.851 |
0.824 |
0.87 |
0.882 |
0.744 |
0.698 |
0.89 |
0.891 |
0.888 |
0.8424 |
DE6 |
0.802 |
0.895 |
0.778 |
0.821 |
0.796 |
0.845 |
0.734 |
0.806 |
0.837 |
0.883 |
0.8197 |
DE7 |
0.719 |
0.845 |
0.694 |
0.746 |
0.709 |
0.857 |
0.761 |
0.723 |
0.75 |
0.797 |
0.7601 |
DE8 |
0.78 |
0.898 |
0.749 |
0.804 |
0.77 |
0.853 |
0.76 |
0.784 |
0.804 |
0.852 |
0.8054 |
DE9 |
0.753 |
0.856 |
0.725 |
0.774 |
0.745 |
0.868 |
0.765 |
0.756 |
0.773 |
0.816 |
0.7831 |
DE10 |
0.771 |
0.874 |
0.74 |
0.791 |
0.761 |
0.869 |
0.764 |
0.775 |
0.793 |
0.837 |
0.7975 |
DE11 |
0.836 |
0.942 |
0.786 |
0.861 |
0.825 |
0.8 |
0.747 |
0.841 |
0.869 |
0.922 |
0.8429 |
DE12 |
0.881 |
0.902 |
0.824 |
0.901 |
0.871 |
0.78 |
0.72 |
0.887 |
0.918 |
0.907 |
0.8591 |
DE13 |
0.815 |
0.948 |
0.775 |
0.841 |
0.806 |
0.813 |
0.746 |
0.82 |
0.844 |
0.904 |
0.8312 |
DE14 |
0.823 |
0.955 |
0.783 |
0.849 |
0.813 |
0.804 |
0.753 |
0.828 |
0.854 |
0.916 |
0.8378 |
均值 |
0.7936 |
0.8860 |
0.7584 |
0.8131 |
0.7844 |
0.8187 |
0.7394 |
0.7979 |
0.8187 |
0.8583 |
本文基于四川省2012-2022年相关经济数据,首先构建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两者指标权重。其次,根据测度结果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最后,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间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结论为:① 指标体系中,数字化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影响权重最大,其次为数字化创新,两者权重共占比高达78.59%。同时,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对区域经济作用较强;② 在2012~2022年的时间演化方面,四川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也从起先的严重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③ 在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绝大部分指标呈较高关联和高度关联,同时耦合作用也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上;④ 四川省数字化基建维度中的固定电话年末用户和数字化创新维度中的R&D经费、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总量的地方财政收入,经济效益的人均消费支出,经济质量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是促进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基于以上结论,将从以下方面提出加快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首先,全方位深度丰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基石,需要长期关注和及时升级,并且数字化基建不只局限于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而是强调更高层次的基建与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其次,坚决坚持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关键驱动力,可引进和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必要时政府提供政策性倾斜,建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平台,使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后,加强区域间经济发展和联动性。强调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质量,即要提升经济体量,使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缩小地区差距,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深度释放区域经济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