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Simulative Evaluation of Seat Static Comfort Based on Standard Test-Subjects
The body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evaluating seat static comfort. At present the interface pressure acquiring method of real person testing is unable to be u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sign for seat comfort evaluation. In this study a method for body pressure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and comfort evaluation was realized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sign. The standard test-subject concept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study, and by sampling the Chinese anthropometry database the anthropometric dimensions of percentile-95 male, percentile-50 male and female, and percentile-5 female individual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corresponding geometric and biomechanic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which were used as the standard test-subjects of body pressure simul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ody pressure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and comfort evaluation of automobile seats, the factors of the seat and human body in body pressure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as well as the methods for accurate body pressure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The interval-evaluation standard of body pressure and the head-neck comfort evaluation standard were established by small-scale experiments. The body pressure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and comfort evaluation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pecific SUV seat, which validat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above simul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by tests.
Standard Test-Subjects
座椅是重要的驾乘界面。人椅界面间的体压分布是度量座椅静态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以往对于座椅静态舒适性评价常常采用主观评价方法
体压分布仿真可以利用少量的座椅几何轮廓、海绵发泡轮廓和大致的骨架结构信息即能够对体压分布进行快速预估。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在设计的早期就根据有限的设计资料进行仿真计算,还能方便地尝试不同的海绵和蒙皮材料、座椅造型和海绵形状、骨架构造形式等因素可能对体压分布的影响,从而在设计早期就综合权衡多方面因素后选定最佳设计方案。体压分布仿真一般采用有限元方法来建立人体模型,包括骨骼、体表、软组织三层来模拟人体
本研究面向目标人群(中国人)规范了仿真被试的选取,采用姿势预测模型来确定仿真中人体模型的姿态,并考虑了座椅材料模型、蒙皮张紧、弹簧装配、机构模拟和跨车型的仿真方法,极大地增强了仿真结果的规范、客观、准确性和模型的实用性;通过小规模实验建立了体压分布区间评价标准和颈部姿态舒适度评价标准,配合上述体压分布计算模型和方法,用于在设计早期快速对设计结果预估。结合实例座椅进行了体压分布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表明了本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为了规范加载过程,考虑到行业里常常用95、50、5百分位身高人体的体压分布来评价座椅静态舒适性,于是也采用身高95、50、5百分位,中等胖瘦,体型标准的男女作为体压分布测量的标准被试,其人体尺寸参照最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16年的人体尺寸普查数据通过抽样计算得到。选取男子身高、体重两变量联合分布说明抽样原理
(1)
式中,μ为均值矢量,B为协方差矩阵,X为多维正态分布变量。多变量的联合分布定义了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的时候其他变量的变化规律,依此规律抽样方能准确获得符合目标人体尺寸数据分布特点的个体(人体尺寸数据)。
对于体压分布仿真,除了选取95、50、5三个百分位身高之外,其他尺寸则符合标准胖瘦和肢体比例关系。依次选取身高5、50、95百分位处对应的体重平均值,得到男子的P95、P50和P5的身高、体重,同理得到女子的P95、P50和P5的身高、体重,其他尺寸则根据事先建立好的人体尺寸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考虑到95百分位身高时男子尺寸更有意义,5百分位身高时女子尺寸更有意义,于是,最后选取95百分位身高男子(简称P95男子)、50百分位身高男女(简称P50男女)、5百分位身高女子(简称P5女子)的人体尺寸来建立人体模型。这样规范下来的人体模型称为标准被试,用于体压分布仿真中进行加载。所建立的P95男子、P50男女、P5女子人体几何和有限元模型见
图2. 人体几何和有限元模型
体段 |
CT法 |
同位素法 |
仿真法 |
本文 |
头颈 |
8.62 |
6.94 |
7.8 |
7.6 |
躯干 |
44.05 |
43.46 |
47.9 |
48.95 |
上臂 |
2.43 |
2.71 |
2.7 |
2.63 |
前臂 |
1.25 |
1.62 |
1.5 |
1.61 |
手 |
0.64 |
0.61 |
0.9 |
0.65 |
大腿 |
14.19 |
14.17 |
10.1 |
10.95 |
小腿 |
3.67 |
4.33 |
5.4 |
4.48 |
足 |
1.48 |
1.37 |
1.9 |
1.38 |
体压分布仿真准确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体落座的姿势。为了能方便灵活地模拟不同的姿势,需要将人体各个体段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这通过在各个关节处定义好的参考点(Reference Point,用以表示关节中心)处定义对应转动自由度的铰链(Hinge)来实现。
图3. 人体关节铰链
标准被试用于在体压分布仿真中加载得到体压分布,进而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座椅静态舒适性。因此,在设计早期,当有了少量的座椅几何数据(大致的外观轮廓、蒙皮、海绵发泡、骨架等)之后,就可以建立座椅有限元模型,并将它与标准被试的人体模型装配起来,定义边界条件,进行体压分布仿真计算。当使用本方法设计迭代几次后,所积累的数据、经验、方法等会大大加快未来的仿真计算和分析改进等,对于设计会非常有帮助。
对于汽车座椅,有限元模型建立中常需要考虑蒙皮、主海绵、软海绵、复合层、减振弹簧、乃至腰托(机械式或者气袋式等)和调角机构的模拟,这其中除了材料的模拟之外,还包括机构和空气动力学的模拟,以便能够充分评估座椅各个使用工况下的体压分布情况及各个因素的影响。
主海绵和软海绵(包括复合层中的软海绵层)都可以使用超弹性海绵材料本构模型模拟,例如ABAQUS中的Hyperfoam模型,其应变能为:
(2)
式中,N为材料常数; 、 和 为依赖温度的材料常数; 为主伸长率; 为弹性体积比。
从实际应用考虑,常见的蒙皮材料大体上包括三类:1) 单纯的织物类,可采用正交各向异性线弹性本构材料模拟;2) 近似可看成各向同性材料的真皮类(但有的真皮不同方向力学性能差异也很大,应具体分析);3) 复合材料类,例如涂层面料,应根据实际的力学表现采用对应的模拟方法。为了模拟座椅装配好的状态,需要考虑将蒙皮进行预张紧,然后再进行落座仿真;可以通过在缝线处施加拉力来实现蒙皮预张紧。
减振弹簧是汽车座椅很常见的部分,对于体压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座椅几何数据中的弹簧位置通常是装配后的位置,常与周边结构存在穿透和干涉,这就需要在仿真的时候预先定义好接触,并对弹簧进行动态装配到最终位置。为了增强舒适性、缓解疲劳,座椅上常配有腰托、气袋、甚至按摩装置,他们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体压分布仿真来验证。实际建模中除了考虑前面各方面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进行机构的模拟,例如模拟机械式腰托凸起量的变化、作用位置的变化等,在建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的机构形式通过定义机构零件刚性体、运动副、接触面与周边的接触等来实现,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模拟机械式按摩系统。对于气袋效果的模拟,则还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来模拟充气、放气,以及气袋与周边的接触、摩擦等,实现充放气之后对周边位置形状(压强)产生影响,进而评估这些影响。上述技术本文都在仿真中予以实现。
对于使用确定的人体模型仿真的情况,除了座椅自身因素之外,人体坐姿是影响体压分布的又一重要环节,仿真中需要尽可能真实准确地设置人体的姿态;而这恰恰是目前很多研究所欠缺的。为了能够与实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可以事先建立体压分布仿真、实测的人体姿态规范。
部位 |
驾驶员 |
乘客 |
脚 |
按搁脚板的位置、角度对应放置 |
按室内地板的位置、角度对应放置 |
腿 |
大腿外撇角8度 |
大腿外撇角8度 |
躯干 |
按积极驾驶姿态设置 |
按坐正的休闲姿态设置 |
上肢 |
手对称放转向盘10点、2点位置 |
手自然放大腿上 |
研究表明,分区的压力比率和峰值压强适合用于座椅静态舒适度评价
为了实现对体压分布的评价,可以通过实验统计得出各个分区的舒适体压分布参数的置信区间,作为未来的评价标准,称为区间评价法
汽车座椅为保障后碰时乘员头颈部的安全而广泛采用了头枕;但设计不当会导致头颈部不舒适。同时,座椅设计中越来越重视细节的舒适性,例如休闲姿态下上背部、头颈部与座椅对应部位的贴合性等,因此,建立休闲姿态下的头颈部舒适度评价标准很有意义。在体压分布仿真中,利用落座稳定后的头–颈、颈–胸关节、胯点(
选取某SUV车型驾驶座椅,根据其几何模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与所建立的标准被试P95男、P50男女、P5女的人体模型进行装配来计算正常驾驶姿势的体压分布,P95男子的仿真结果参见
图6. P95男子体压分布仿真的验证
选取被认可的五款舒适座椅,覆盖目前的研究范围,分别将其根据车型参数固定在柔性驾驶台架上,如
选取与标准被试人体尺寸接近的一定数量的被试人员,对其在舒适驾驶姿势下的体压分布进行测量,并计算各分区的体压分布参数,统计他们的90%的置信区间,作为舒适座椅的评价标准。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每名被试人员开始实验之前都要接受简单的培训,并先将座椅滑轨、靠背角、座垫角、腰部支撑等调节到厂商规定的设计位置(复位)。被试人员入座后,再根据自己舒适乘坐要求在该车型的范围内调节座椅各部位以获得舒适的状态。待乘坐稳定后,记录体压分布数据,并从中选取较好的帧数据用于计算体压分布分区参数。依次测量每把座椅的体压分布。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区间评价标准数据表格,参见
区 域 |
压力比率/(%) |
峰值压强/kPa |
平均压强/kPa |
|||
下限 |
上限 |
下限 |
上限 |
下限 |
上限 |
|
1 |
8 |
16 |
7.5 |
13 |
1.2 |
4 |
2 |
8 |
16 |
7.5 |
13 |
1.2 |
4 |
3 |
20 |
35 |
8 |
12 |
3 |
4 |
4 |
20 |
35 |
8 |
12 |
3 |
4 |
5 |
1 |
6 |
2 |
5 |
0 |
1.2 |
6 |
1 |
6 |
2 |
5 |
0 |
1.2 |
7 |
5 |
11 |
4 |
6 |
0.4 |
1.4 |
8 |
5 |
11 |
4 |
6 |
0.4 |
1.4 |
基于某座椅尺寸参数设计了实验座椅,利用它测量统计了一定数量的不同身材被试者舒适姿态下的头颈部姿势和主观舒适度评分,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舒适头颈部姿势角度的90%置信区间,作为头颈部姿势舒适度评价标准,落入该范围的姿势被认为是舒适的头颈部姿势。
1) 提出标准被试的概念。理论上标准被试能够广泛用于很多场合的人机工效分析,可大幅降低分析成本。本研究根据目标将标准被试限定(抽样)为四个标准被试,详细计算了他们的人体尺寸,并据此建立了人体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2) 研究了被试的抽样方法。目前抽样得到四个标准被试的人体模型,用于计算体压分布。未来可针对不同的需求来抽样建立指定的人体模型,用于更多场合、更广泛用途的分析;
3) 面向汽车座椅体压分布仿真和舒适性评价的需要,研究了准确计算体压分布的座椅、人体方面的因素和仿真方法,并结合某款SUV座椅进行了体压分布仿真计算和实际验证;
4) 通过小规模实验统计建立了体压分布的区间评价标准和落座后头颈部舒适度评价标准,可结合体压分布仿真在设计早期对舒适度进行预估。
本文仅针对相对短时间的静态乘坐舒适性进行了研究。座椅舒适性不仅表现在短时间的体验上,中、长时间的驾乘体验也需要考虑。未来的舒适度评价标准将考虑中长时间乘坐的情况。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