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alue Dimens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in the New Era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ep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trategy, enhancing the legal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nk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but also a key measure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legal governance, build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 and mainta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field.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value of enhancing the legal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tate, society, schools, and individuals in the new era,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 schools, teachers, and individual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enhancement of the legal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cultivate “new medical science”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and legal literacy.
Medical Students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要求国家各项工作都必须纳入到法治化轨道,确保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而大健康战略的深入实施则对医疗卫生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疗卫生领域,全面依法治国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普及,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通过法治手段加以规范和解决。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需要不断完善法治加以保障。因此,提升医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体现。
大健康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法治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一,医学生作为大健康战略的实施者,其法治素养的提升将直接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规范化、法治化,规范其医疗卫生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进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其二,通过法治手段加强医疗卫生监督,完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为大健康战略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简而言之,提升医学生的法治素养,可以使其在大健康战略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法执业是医疗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因此,依法执业,不仅是医学生的个人责任,更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在医疗卫生领域,任何一次医疗差错或违法行为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提升医学生法治素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执业中避免法律风险,更能够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然而,近年来医患矛盾日益凸显,医疗纠纷频发,严重影响了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提升医学生的法治素养,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治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医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深刻地理解法律对医疗行业的规范和约束,增强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尊重,从而在执业中能够更加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医者仁心职业形象。其次,法治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沟通能力。在执业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能够帮助医学生了解医患沟通中的法律边界和注意事项,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减少误解和冲突。最后,法治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在沟通中,能够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保护自身和患者合法权益。由此可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社会价值所在。
学校是培养未来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医学生的法治教育,对于建设法治校园,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从而在校园内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风尚。这种风尚一旦形成,能够为法治校园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校园内各项活动都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
首先,加强医学生法治素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法治素养作为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必备的一项能力。在法治教育的熏陶下,医学生会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更加关注患者的权益和需求,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展现出更加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其次,法治校园的建设依赖于全体师生法治意识的普遍提升。学校通过加强医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能够使他们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方式,从而在校园内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风尚,奠定法治校园的基础。再次,加强医学生法治素养教育,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健康的法治心理,形成积极的法治行为。这会在校园内形成一种独特的法治文化氛围,不仅让师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也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和层次,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它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其中“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之一,强调了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重要性。对于医学生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在于深刻理解并内化法治精神,使之成为行动的指南。可以说,提升法治素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法治信仰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
首先,法治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与“法治”是医学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提升法治素养,意味着医学生需要更好地理解法律精神,尊重法律权威,从而在医疗实践中做到公平公正,维护患者权益,推动医疗行业的法治化进程。诚信与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升法治素养,也有助于医学生在医疗行为中坚持诚实守信,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服务。这种基于法治精神的公正、诚信与友善,能够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其次,法治信仰的树立是提升法治素养的内在动力。法治信仰是人们对法治理论、法治精神完全信服和尊崇,把法律规范作为行动指南,形成自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绝不违反法律准则的道德自觉
随着大健康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医学生的法治素养已然成为了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培养新时代全科医生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校各育人主体要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共同搭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法治宣讲团、普法小剧场等法治育人载体,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形式内容要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弘扬法治精神,为师生提供沉浸式法治学习阵地,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高校要以各种重要节日为契机,如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法治热情和参与度。同时还要巧用中国医师节、国际护士节等医学相关节日,加强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激发医学生依法执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各医学院校的法律专业人才尚不足。针对此现状,医学院校首先应加大引进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的力度,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熟悉医疗领域法律法规的优秀人才加入医学法律教学队伍。同时,要注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从业者,他们可以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组织其他专业教师参加法律进修班、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活动,普遍提升教师的法律理论水平和法律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医疗法律实务工作,了解医疗行业的法律需求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理应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实务课程、模拟法庭、实验实践教学等,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应主动系统学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与医疗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拓宽法律知识面,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和信仰之情。除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法律方法和法律技巧,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应用能力,全面提升法律素养。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新时代,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医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以系统观念统领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