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Economic Determinism” Ideology During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eriod
“Economic Determinism” also known as “Economic Materialism”, first emerged during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eriod as a concept that developed alongsid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itially, it was merely a term used by Lafargue to describe Marx’s historical theory. However, it was later exploited by anti-Marxists such as Barth, who used it to slander Marxism for allegedly asserting that the economy determines everything. After a period of development withi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Determinism” expanded to become what we understand today: a mechanic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at overemphasizes the role of economic determinism and inevitability. The term now refers not only to anti-Marxists but to anyone who mechanically emphasizes the determining role of the economy.
Second International Period
第二国际时期正是“经济决定论”诞生并逐渐大行其道的时期。就理论演变的时代情境来说,第二国际早期总体来说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但是在和平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的双方面挑战反而更为严重。在实践层面,资本主义和平发展使得阶级矛盾缓和,一些人从而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与前途产生怀疑;在理论层面,资本主义新条件下政治思想等非经济因素在无产阶级运动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这又在表面上与主张经济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相矛盾
“经济决定论”又称“经济唯物主义”或“经济史观”,它在理论实质上指的是一种机械化、片面化、形而上学式的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即在“基础主义”、“决定论”和“还原论”思维下机械解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过分强调经济决定性作用以至于具有用“唯一”取代“归根到底”的倾向
“经济决定论”原本是作为反马克思主义者强加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上的一个术语指称
按时间顺序来看,“经济决定论”思潮最先使用的称谓是“经济唯物主义”,这一称谓最早出现于第二国际理论家拉法格写于1883年的著作《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唯物主义》中,在1909年出版的著作《思想起源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中则直接以“经济决定论”这一称谓来命名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就给别有用心者攻击唯物史观留下了口实和依据。但我们应该看到,拉法格的看法毕竟不同于后来所出现的那种狭隘的“经济决定论”思潮。在他那里,“经济决定论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在马克思那里被表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经济因素对于道德观念、政治制度以及人类历史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
如果说拉法格还只是在名称上犯了“经济唯物主义”的错误而其实质意蕴并非是“经济决定论式”的,那么后来那种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决定历史上中的一切的“唯经济决定论”思潮应当是最早起始于19世纪下半期的资产阶级学者保尔·巴尔特
巴尔特等人发起的这股“经济决定论”思潮在第二国际理论家们的批判下并没有能够立刻遏制下去,反而愈演愈烈,并在第二国际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引起了进一步反响。由于资产阶级学者刻意的理论误导加之本身理论素养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不足,当时第二国际主要党派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也将唯物史观理解成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认为它忽视了意识等主观因素的作用。例如,“青年派”在这方面的代表保尔·恩斯特在于1890年写下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危险》中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使人产生个人活动无用、个人活动完全受经济支配的印象,这样就会导致个人漠不关心社会发展的态度,从而削弱革命热力,因此他主张以‘激动’这种情感力量作为引子点燃暴力革命,实现经济变革”
“唯经济决定论”思潮在第二国际的另一代表便是以伯恩施坦为中心的修正主义派别。伯恩施坦将其自身对唯物史观所做的理解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意蕴,因而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经济决定论,并认为“经济史观”这一称谓说明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同其它历史理论的区别之所在,这一称谓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的重视及将经济作为不断起决定作用的历史力量,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最恰当的名称”
在第二国际正统理论家们看来,这些人强调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所谓“经济决定论”,指的是马克思仅仅承认经济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决定作用而否认其它因素。对此,第二国际正统理论家们的反驳可以概括为:“唯物史观不否认观念、自然、种族等因素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只不过这些因素在历史上起着被经济因素决定的自身的作用”
总体来说,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普遍存在着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机械化、实证化解读由而导向“经济决定论”倾向的缺陷。这一缺陷必然会引来批判,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便是作为这一倾向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结果。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等人系统分析了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缺陷,指出他们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关系且不了解实践的革命意义,由此导致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庸俗化并导向实证主义、机械论和宿命论。正是通过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的指认,第二国际理论家们的“经济宿命论”倾向才得以被明晰,“经济决定论”其本身的内涵及所指也由此而发生变化。其性质由原先的“反马克思主义者”的所用术语指称转化为对机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术语指称,其内涵由原本所指的“经济决定一切”这等将经济视为唯一决定因素的观点转化为机械性地过分强调经济因素及其必然性的观点;其所指的对象范围也更加扩大,由原先指代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经济决定一切的反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不论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亦或是支持马克思主义、但都机械化解读历史唯物主义而过分强调经济因素的人。这就使得“经济决定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扩大化,并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用的概念。
“经济决定论”源起于第二国际时期,它原本是拉法格所用以指称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术语,后被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学者加以利用,以其污蔑历史唯物主义乃是强调经济决定一切的历史观。在第二国际内部,这种“唯经济决定论”危害甚广,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和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者都以之为借口攻击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批判这种“唯经济决定论”的同时,也被后来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指认为机械决定论和经济宿命论者。经过卢卡奇等人的指认再加上后来的发展,“经济决定论”就成为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们身上的标签,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所指也由此而发生变化,即由原先的“经济决定一切”转化为“机械性地过分夸大经济决定作用”,其指向的对象也由原先仅指“反马克思主义者”转为所有机械性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而夸大经济作用的人而不论其是否赞同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