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探究
On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Pattern for College Students Applicants for Party Membership
DOI:10.12677/AE.2023.13111295,PDF,HTML,XML,下载: 74浏览: 97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金 儿,许琼文,吕凌鑫:衢州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衢州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新模式Applicants for Party Membership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New Pattern
摘要: 高校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是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当下最新环境下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质量,激发高校党支部的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性问题,并探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模式。
Abstract: All-round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pplicants for Party membership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for the increase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arty member increase under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as well,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 Party member construction and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college student applicants for Party membership, and explores a new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pattern for applicants for Party membership.
文章引用:金儿, 许琼文, 吕凌鑫.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探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377-83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295

1. 引言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情况将决定着高校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随着高校对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视,学生群体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已经成长起来。以衢州学院信息学院为例,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已占非党员学生总数的15%左右,而且还在逐年上升。故高校细化和规范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调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培养模式,成为目前各个高校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美化高校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凝聚力的关键。

2. 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意义

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以身作则,敢于拼搏,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学生入党积极份子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后备力量。

2.1. 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带头作用

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是处处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党组织布置下来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普通学生群体树立榜样,做同学的楷模。

2.2. 学生入党积极份子的桥梁作用

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群体和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的中介,要成为党组织和学生相联系的纽带,遇到任何事情,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并感同身受地理解身边同学的想法和感受,这使得入党积极分子能很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协助学校老师,从学生本人的角度去引导舆论,让事件能够得到快速高效地解决。同时也能在关键时刻主动站出来,积极引导身边同学的不良情绪,遇到不文明的行为和言论要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避免事态扩大化,及时掌握身边同学的健康及心理状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

3.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个性化培养有待加强,联系不紧密

目前各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常规的培养流程已经非常规范,从培养流程上看已经可以全部覆盖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但是,对于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各个阶段的具体思想动态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指导不够个性化,这让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一直处于无人引领的“真空状态”。其原因主要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缺位,没有很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入党积极分子全方位的考察和教育,党课结束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了解关心相对减弱,也没有组织其他的途径来深入地了解他们平时的表现。

3.2.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形式单一,展现平台欠缺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极具时代特点,包括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新媒体、高端设备等,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的认知、思考方式、生活方式,他们的身上都深深烙印着这个时代给予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个性化发展要求更高,主观表达行为更为明显。

学院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主要形式是党校培训、志愿活动等,展现平台较为单一,无法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发挥到最大面。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下的校园管理越来越规范化,使得普通学生群体当中更加需要先进的一部分群体去进行引导,通过当代大学生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去疏导普通学生的情绪,缓解学校管理压力,减少负面舆论。

3.3. 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培养体系仍需完善

目前,各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流程是基本符合规范的,但在党员发展中经常会发现,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是否达到可以发展的要求是没有统一的定量考核方法,大多都是征集各个方面对其的整体评价,故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索。除了考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工作情况外,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也应当体现在入党积极分子的量化考核中,从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在同学中的榜样作用,促进各班班级建设,带动整个学院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在普通学生群体中创造更积极地党性氛围,吸引更多综合素质够硬的学生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达到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目的和效果。

4. 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的思考

当代坏境下,每个大学生都带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用统一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过于片面,所以党组织要对入党积极分子全方位地进行考察教育 [1] ,不断地从个体行为上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如图1),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个入党积极分子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精准掌握到学生动态,从而能更加科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做到因材施教,也为制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提供依据。

Figure 1.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ode of party membership applicants

图1.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

4.1. 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体系

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积极开展工作 [2] 。面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新变化,对标党员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也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核体系(如图2)。

Figure 2.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for party membership applicants

图2.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体系

4.1.1. 优化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方式

应对疫情挑战,高校创新性地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入大学生课堂教学体系,以线下传统教学为主,线上教学则作为有益补充。高校基层党组织也可以依托新媒体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性、便利性特点,开展线上线下双教学,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编发理论学习文章,推送和转发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文章、宣讲视频,组织党员干部利用好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接受党史熏陶,坚定理想信仰,增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把控,让网络学习教育成为常态化,将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果纳入整体的考核体系中。

4.1.2. 搭建多类型入党积极分子服务实践平台

1) 搭建校外实践教育平台。高校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各类红色实践基地,将党课学习延伸到校外,同时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与党课实践相结合;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校外社区、街道等阵地,联合校外党组织,丰富志愿服务形式,让入党积极分子能深入社会、感受社会、服务社会,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模式真正让入党积极分子得到能力的锻炼,增强自身的责任使命感、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2) 搭建多群体学生群体服务实践平台。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班级、寝室等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平台,加强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做到可持续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3] 。班级群体中,入党积极分子是班级建设的领头羊,发动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服务同学,能在班风、学风中能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寝室是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寝室群体找那个,由入党积极分子带头建设寝室文化,营造丰富多彩的寝室生活,能在朋辈中树立典型,共同打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寝室文化。

4.2. “由点及线”完善量化考核

基层党组织对每一个积极分子都要建立一份档案,对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相关要求,对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专业素养、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考量 [4] ,具体可以从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党课培训的次数、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的频率及质量、参与党组织各类党性实践教育活动的次数、志愿服务时长等方面,将入党积极分子党性要求进行指标化。

根据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量化指数,党组织要定期对积极分子进行一次分析,并通过谈话,认真填写个人档案记录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分析要做到持续进行,不能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个人档案记录表中主要记录:入党积极分子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社会实践状况、群众基础状况等方面。分析记录要突出一个“实”字,不能只是优点,找不到不足或缺点,不能讲空话、套话,要反映本人的特点,不能只写工作表现,不写思想觉悟。定期针对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实际形成个人分析报告,在连续几次的分析写实中,能“由点及线”地反映每位入党积极分子思想认识的变化过程,以便党组织及时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教育工作。

4.3. “由点及面”健全培养考察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是学生党员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相较于已吸收的学生党员相比,入党积极分子在高校非党员学生群体中占比较高,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党组织要对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实行全员培养教育模式。当入党申请人被确定为积极分子之后,支部要第一时间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等特点,结合教师党支部,指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培养联系人,专门负责对其培养教育工作。培养人应定期同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谈话。构建以培养联系人为中心的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党内外群体等多方面联动,相互沟通,定期向入党积极分子所在的党支部汇报近期状况,根据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情况调整培养教育方向,更好地实现全员、全方位培养教育。

基层党组织要定期根据量化指标和培养联系人的意见反馈对积极分子队伍进行整顿,针对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一份阶段性个人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要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对出现个人综合评价不合格者进行批评再教育;对多次出现个人综合评价不合格者,经党组织讨论,征求入党联系人、党内外群体等意见,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打破高校大学生认为的“终身制”。把不具备积极分子条件、行动上、思想上不努力的人调整出去,同时把那些具备积极分子条件的人吸收为积极分子,通过不断地定期分析反馈做出精准的培养方向调整,使得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能够持续有效地提升政治素质,让高校党支部永葆活力,充分发挥作用。

5. 结语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员发展过程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员发展应当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及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模式,把好党员发展的入口关。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采取有力措施,更加注重在实践中评价入党积极分子,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高校基层党组织输送最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扬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党支部要想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就需要在保证队伍发展数量及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教育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并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基金项目

衢州学院2022年基层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号2022DJB07)。

参考文献

[1] 刘艳, 张建强. 对北京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内容和效果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 30(12): 62-67.
https://doi.org/10.19461/j.cnki.1004-8626.2022.12.006
[2] 贺正皖. 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研究: 基于网络话语场[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8): 130-133.
[3] 赖洁珊.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路径[J]. 南方刊, 2022(2): 47-48+51.
[4] 周伟婷.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分析和机制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4): 79-82.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