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为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形式[1]。在我国,在专业硕士学位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方面以及评价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周新跃等[2]提出了联想关联思维法,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助推科研创新的目的。同时他们提出了学术特征比较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独立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为高校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3]。边杰芳[4] (2003)从创新能力、科研素质、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徐玲玲[5]在《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用于研究生初步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中,在层次分析法、TOPSI法的思路上总结提出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用于综合评价研究生的初步科研能力。殷辉安等[6]指出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王瑞飞[7]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师生关系、环境方面探讨如何激发研究生创新精神,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些研究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发展不足,科研意识缺失缺乏专业发展后劲等现象[8]。如何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评价的基础上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深入调研某一般本科院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路径,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科研能力的提升。
2. 科研能力内涵分析
科研创新能力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王缙[9]认为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田新强[10]认为的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小林[11]认为科研能力是指能独立确定科研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实验研究。能及时收集整理实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高希言等[12]认为科研能力是指属于各学科领域研究者共同具备的一种能力。主要指从事具体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科研能力主要是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的科研设计,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实验操作和创造性劳动的技能。从以上的论述总结分析,科研能力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前沿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六种能力,由此可见,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下面就以某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3. 某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针对石油与天然气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科研能力是指以新方法来解决或基于目前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制定合理的实验或仿真模拟来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生产过程的问题、通过交流和沟通总结实践经验,完善现有的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同样可具体化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前沿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6种能力。其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是基础,是根本;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是途径和方法;前沿把握能力是体现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将处理思路、方法和途径系统化;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是桥梁和认识升华的阶梯,动手实践能力是关键,是将思想、认识实现的重要手段。这六种能力构成科研能力的内涵。
图1是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150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调研情况。从图1调查分析,超过60%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或一般,具有良好的发现与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不足10% (见图1(a));有接近60%的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比较差,具有很好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的学生不足10% (见图1(b));有50%左右的学生前沿把握较差或一般,具有良好的前沿把握能力的学生仅仅只有5% (见图1(c))。这说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把前沿把握能力整体差。有50%左右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或一般,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占17% (见图1(d))。有接近60%的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差或一般(见图1(e)),有57%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或一般(见图1(f))。综合以上分析,在六方面能力方面中,最差的是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资料能力,其次是前沿把握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再次是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是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100多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调研分析,整体科研能力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缺乏科研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识不足,不能比较系统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能力缺乏,无法比较系统地提出实验方案以及处理好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文献查阅以及分析能力不足,对于需要的文献不能系统查找和提炼有用信息;科研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不足,无法完成较高水平的论文和进行较高水平交流沟通。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学校与学院、导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1) 学校、学院层面。在大学培养阶段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只是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视为课外活动,投入的经费不足,开放的实验设备及科研平台不足;缺乏相应培养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导致学生参与科研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一般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先天性不足。(2) 导师指导层面,在研究生阶段导师指导不到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缺乏持续培养。同时课堂教学引导性不够,未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另外,课程教学与科研成果脱节,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科研的潜能。(3) 学生层面,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缺乏应有的知识深度,不能有效利用现有检索工具进行资料检索和信息提取,缺乏进取精神。
Figure 1. Survey of research capabilities of more than 150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图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150多名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调研情况
4.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4.1.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鼓励和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 能力的提升
利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特点,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生产技术相结合,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适时地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研方法和科学思想,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形成自主探索和寻求解决生产问题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除了基本技能培养外,及时用本学科内最新科研学术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体现一定的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学校学院的学术报告、科技创新活动,开阔视野,浓厚的科研气氛。通过听报告、写总结,提高创新意识和丰富解决生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科研能力的提高打基础,从而系统化地推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总之,利用现有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研究意识潜在影响,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学术沙龙、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2. 充分发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内外导师作用,以现场生产问题或热点问题为题,进行 探索性研究,逐步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利用校外导师资源,收集生产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改造升级成为科学研究问题,建立科学研究课题库。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个人的特点,选取课题库中的课题,进行专门的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定期进行学生间的学术交流,一方面分析学生研究进展,进行相应考核,另一方面发现学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性问题集中进行指导,个性问题个性化的指导,从而促进和保障科研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并可持续。
4.3. 建立指导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建立指导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个体的力量,使得学生科研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团队中的每个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负责学生科研的选题、立项、研究开展及成果申报的指导工作,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指导学生的年级层建立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小组,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科研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地指导学生科研开展,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和专业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研究计划。
4.4. 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奖惩制度
以产出为导向,定期进行学生科研成果考核和交流。对于屡次未按要求完成相应科研要求的,给出相应的惩罚,对于做得好进行相应的奖励,形成奖勤罚赖的机制,让其有压力感,在学生中形成你赶我超的良好氛围,促进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能够保持提升。
5. 结语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利用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术活动、导师指导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g212038),重庆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G2021y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