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Graduate Tracking Feedback and Social Evaluation Mechanism
DOI: 10.12677/mse.2024.136118, PDF, HTML, XML,   
作者: 王庆勇: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廊坊;林秋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廊坊
关键词: 跟踪反馈社会评价机制持续改进Tracking Feedback Social Evaluation Mechanism Continuous Improvement
摘要: 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的建设是修订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强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外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的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模式。这一模式以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目标为指导,并以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评价和社会评价机制为基础。通过分析社会评价的反馈结果,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本专业不断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使课程设置的条理性、逻辑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培养的专业学生更适应于新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duate tracking feedback and social evaluation mechanisms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revising training objectives, improving curriculum systems, and enhancing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It also serves as a crucial external evaluation basis for conduct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he civil engineering program is dedicated to building a novel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model.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his model is found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duate tracking feedback evaluation and social evaluation mechanisms. Through analyzing feedback from social evaluation and integra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he program continuously optimizes and adjusts its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to ensur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This process further enhances the coherence, logic,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in curriculum design, enabling graduate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talent demands of the new era market. As a result,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is elevate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styl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文章引用:王庆勇, 林秋菊. 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建设研究[J].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4, 13(6): 1092-1097. https://doi.org/10.12677/mse.2024.136118

1. 引言

毕业生跟踪反馈在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专家指出,这一机制本质上是将PDSA循环、层次性改进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等方法应用于提升专业培养质量。高等院校通过收集和分析毕业生、雇主和社会各界的反馈,能够动态调整其教育策略。这种调整涉及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毕业要求的优化以及课程体系的更新。通过持续的教学创新,高校不断提升其教育质量和整体实力,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从而实现工程教育的核心使命。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健全的毕业生追踪系统和社会评价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这些机制不仅为衡量教育成果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成为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的关键评估指标,推动高校不断完善其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主要的外部评价依据,这些机制在制定和修订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基于这些机制确保毕业生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仍需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化。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工程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高度重视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回访,土木工程专业从成立初发展至今有近40年历史,毕业生涉及勘察、结构设计、科学研究、建造技术、工程检测和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分布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国企、央企等建设单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发挥着自身的价值。为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对建筑人才的新需求,土木工程专业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毕业生反馈机制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旨在真实反映社会需求、企业评价和学生现状。专业定期开展评估工作,重点关注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毕业生调查反馈和用人单位评价结果。评估结果将作为专业持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通过这种循环反馈和持续优化的过程,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部分工科院校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建议各工科高校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助于专业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措施[1]。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对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的相关措施[2],并运用跟踪反馈结果推动专业建设持续改进[3]。有的建议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应从应届毕业生调查、往届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走访调查、第三方调查等方面进行[4]。有学者认为要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反馈机制,要从组织体系、信息平台、指标体系、制度规范和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5],对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6]。有学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应建立网络系统进行跟踪调查[7],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数据机构的参与,对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将起到很好的作用[8]。也有学者运用管理学的反馈控制原理,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异构数据库平台技术,这个技术远优于现行的网络问卷调查[9]。有学者依托CRM理论建构了高校毕业生信息跟踪与反馈机制的模型[10]。也有学者提出建设毕业生跟踪反馈智能分析系统,系统能实时收集毕业生对教学的反馈数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数据和毕业生的发展数据[11]。也有学者认为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12]

综上,当前关于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识别毕业生跟踪调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措施。然而,这些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存在局限性,例如,缺乏对反馈机制长期效果的持续跟踪和评估,未能全面覆盖不同背景和需求的毕业生群体,以及在将反馈信息转化为具体教学改进措施方面的指导不够明确。这些不足导致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完整性和不明确性。鉴于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我校工程专业认证过程中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这些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全面提升本科毕业生质量至关重要,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不仅需要对现有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还需要探索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3.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

为了精确掌握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情况以及评估人才培养的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标准化且高效的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和社会评价体系。定期对新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以及雇用他们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这些调查结果应用于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完善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以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1.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3.1.1. 应届毕业生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应届毕业生对于教育质量的反馈,实施了一项调查计划。首先,组织了应届毕业生座谈会,邀请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代表以及学院的高层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对课程安排、教学环境、管理方式、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其次,实施了随机听课制度,由负责教学和学生事务的副院长和副书记亲自参与,以确保能够真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表现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随机选取了一定比例的学生,让他们对任课教师进行即时评价,以获取一手的教学反馈;再次,教学督导团队对毕业设计项目进行了全周期的随机抽样检查,以收集毕业生对于课题选择、开题报告以及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开展了一项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随机向约占毕业生总数20%的学生发放问卷,旨在评估他们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的看法,并征求他们对学院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客观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一系列调查,旨在收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持续改进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3.1.2. 往届毕业生调查

根据学院校友会掌握的信息数据,对往届毕业生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与校友活动相结合,如走访校友、校友大讲堂、校友沙龙、校友返校等,充分征求校友对学院、专业的办学意见;二是往届毕业生问卷调查,每两年一次,各届毕业班校友联络员发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尽量涵盖各届毕业生、不同区域、不同单位类型,充分体现调查结果的广泛代表性,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结合行业发展和需求对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三是组织校友沙龙,每年组织一次,邀请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校友回母校进行座谈交流,及时掌握和了解行业及校友发展动态和行业前景。四是举办“校友大讲堂”,每年至少举办两期,通过邀请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展相当比较成功的优秀校友回母校做报告,开讲堂,既可以拉近校友和学校距离,同时通过校友的发展现状检验专业培养成果;四是建立历届毕业生动态数据库和毕业生联络人制度及优秀校友案例库。

3.2. 社会评价机制

社会评价对象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土木工程领域的高校学者和企业专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 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毕业生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并结合用人单位需求评价毕业生的综合素质;2) 用人单位走访: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毕业生的发展情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3) 座谈和意见征集:与土木工程领域的高校学者和企业专家进行沟通,征求对培养方案修订、毕业生综合素质等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3. 毕业生跟踪信息反馈智能分析系统的建设

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系统,用于评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这一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1) 全面跟踪:追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动态,收集和分析应届生的课程体系、实训实践和校企合作等数据;2) 全周期监测:整合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数据,形成完整的数据闭环,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监测;3) 深度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重点关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4) 质量提升:弥补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为持续改进教育质量提供数据支持。这一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进行更科学、全面地评估教育成果,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精准的数据指导。

3.4. 当前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内部评价主要基于专业教师对学生课程表现的考核结果。外部评价则通过收集毕业生、用人单位及行业专家的反馈来衡量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学院学工办与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和班主任等协作,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外部评价数据。

专业负责人综合内外部评价结果,编制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报告。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随后根据该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并将这些建议转化为具体的人才、制度和资源保障措施,以确保持续优化教育质量。

4. 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机制

在土木工程专业,构建了一个以教学环节质量评估、毕业生跟踪反馈以及社会评价为基础的持续改进体系。该体系确保能够迅速响应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估结果、毕业生的反馈、来自企业与行业专家的评价、雇主的评价以及校内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估。这些信息被综合用于推动专业的持续改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并确保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4.1.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促进专业持续改进

针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专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本专业教师在过去两学年中,对各自承担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了深入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关注了那些未达到预定目标值的指标点,以及那些达成度值出现下降的指标点。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及时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旨在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具体来说,教师们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分析教学方法、评估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等多个维度,识别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们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如更新课程内容以反映最新的学术发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等。

通过这种持续的自我评估和改进过程,专业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确保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目标相匹配。这种基于数据和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为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2. 毕业生反馈机制促进专业持续改进

在对毕业生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了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管理等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毕业生们指出课程内容需与实际工作更紧密对接,课程间缺乏连贯性,实验室设备需更新,教学资源获取需更便利。针对这些反馈,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与行业最新发展相关的案例研究和项目工作,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其次,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增强课程间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再次,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更新实验室设备,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最后,通过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教学资源。

4.3. 社会评价机制促进专业持续改进

根据社会评价和专业认证要求,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整,以增强课程设置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重新设计了课程内容,确保知识体系连贯,引入跨学科和前沿技术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加强产教融合,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5. 结束语

在工程专业认证的阶段,学校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这个体系以多元评价主体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系统为核心,旨在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导,还有助于持续优化教学效果和提升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校的质量保障体系结合了内部监控和外部反馈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依托现有成熟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另一方面,通过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和改进专业教育。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闭环评价系统,有助于确保专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毕业要求的全面满足,从而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通过这一系统的实施,旨在建立一个动态、响应迅速的教育质量提升机制,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磊, 马孝义. 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基于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3): 64-66.
[2] 田汉民, 徐晓辉, 徐晓明, 武一, 杨帆, 张保敬. 毕业生反馈在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实践与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 6(54): 96-98, 107.
[3] 吕琳华, 黄凯.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建立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 5(2): 91-93.
[4] 文林波, 彭江辉. 论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的构建[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 1(13): 122-124.
[5] 柳勤, 唐水源, 冯慧华, 刘志兵, 郝浩倩. 工程教育认证中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构建初探——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3): 1-4.
[6] 胡庆喜, 陆雅莉, 王洋. 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反馈机制构建[J]. 大学(研究版), 2019(4): 11-17, 10.
[7] 韩立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持续改进机制方法探索和实践[J]. 高教学刊, 2020(11): 84-87, 91.
[8] 郭昕. 高校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 2015.
[9] 臧其林. 大数据时代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5(24): 36-38.
[10] 王有春, 王庆林. 大学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 29(4): 113-116.
[11] 焦金英. 基于CRM的高职毕业生信息跟踪与反馈机制[J].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3): 79-83.
[12] 吴学会, 祁建松, 李佳恒. 中医院校毕业生跟踪与反馈智能分析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20(3): 96-9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