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阿尔伯特·班德拉(1995)提出,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达到特定目标或应对特定情境的信心和信念程度。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及行为表现均有显著影响。同时,班级心理气氛作为班级成员共同的心理特质或心理倾向,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大多数人们都认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自我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但却没有相关的研究来佐证,因此相关问题也亟需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看,本研究有助于揭示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内在机制,丰富相关理论;从实践层面看,本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提高学生学习投入、促进学业成绩的干预策略,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1) 研究在普通高中班级中普遍的学习氛围对每个个体学生的学习影响;(2) 探索高中生学生的自我效能对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投入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假设:(1)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很大的作用,而从这个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氛围是最具影响力的。
         (2) 班级心理气氛影响高中生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其学习投入;
         (3)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班级心理气氛间接影响其学习投入。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教师改善班级心理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进而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研究也为高中学校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学习投入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参与和专注程度。它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预测学业成就的关键要素。研究表明,学习投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年级、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和学校因素等)。
         目前,学习投入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而对于高中生的研究还较少。同时,现有研究的指标体系和测量工具也不够成熟。因此,本研究选取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高中生学习投入定义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来说,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投入自己的认知、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心理资源,并在课堂上保持这种积极状态以进行有效学习的程度。本研究将以班级心理气氛作为中介变量,探索高中生学习投入和班级心理氛围对高中生学习状态的影响机制。
         2.2. 班级心理气氛
         班级心理氛围是指班级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有直接影响,还会产生间接影响。换言之,班级心理气氛是班级成员共同的心理特质或心理倾向,包括课堂气氛等。美国安德森系统研究了教师行为与班级气氛问题,认为教师在班级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领导方式影响班级气氛的形成。此外,学生的人格特质、能力、动机等因素也影响班级气氛。班级气氛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
         2.3.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评估,体现了个体对自身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信念。它具有任务特定性、可发展性和影响行为等特点。自我效能感,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达到特定目标或应对特定情境的信心和信念程度。高度的自我效能感通常与更强的自信、积极的情绪和更好的应对能力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经历、社会支持、目标设置等。在教育领域,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可能迎接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投入研究中,自我效能感是学习投入中一个重要维度,指学生对自己在完成某一活动时的努力程度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所产生的信念与信心。
         在现在的研究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存在两种倾向:特质取向和非特质取向,或将其理解为自我效能的两个维度。前者在潘孝富、秦启文(2007)的研究中,认为自我效能感是跨情境的,具有特质性,不以具体情境为转移;后者以冯志远等(2015)、范金刚,门金泽(2011)的研究认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具体的、非特质的,具有情境性。当前研究更倾向于认同两种取向的共存。
         此外,班德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的看法与传统行为主义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效能期望则是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在以往研究中,已有学者考察了自我效能对学习投入和课堂氛围的影响。例如,管雯珺(2024)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加入了课堂氛围维度,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和课堂氛围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李儒林(2015)也曾对教师的课堂氛围维度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能够显著地预测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满意度。
         目前有关自我效能感与课堂氛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缺乏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而以往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认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通过影响课堂氛围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具体来说,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可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同时,学习投入也影响学业成绩和学业成就。因此,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投入中的中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4. 自我效能对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投入中的中介作用
         班级心理气氛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在课堂上,老师要提倡同学们参加课堂上的决定,要对他们的观点表示尊敬,在这种气氛中,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敬和有价值,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其中对学习投入的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有更高的信心和信念,他们更愿意迎接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和注意力。这种高度的学习投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中介效应的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自我效能感可能起到了中介作用。即,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可能表现为:班级心理气氛→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
         中介作用体现:在上述关系中,自我效能感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课堂氛围作为外部因素,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内部因素),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投入。具体来说,教师的期望和课堂氛围作为自变量(X),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M)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投入(Y)。即:
         教师通过积极的期望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又促进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投入。
         最终,这种学习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这种中介作用机制表明,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和效果,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积极的期望、情感支持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投入的增加。
         对此,首先,当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对学习具有一定影响力,也就会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其次,学生在与他人互动时能够获得相应地反馈,也就会更有自信和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会产生更大地兴趣和热情去投入其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愉悦、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提升学生学习投入程度。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和不同需求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地问题采取相应地策略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下投入到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投入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和效果,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通过积极的期望、情感支持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以普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在广东省广州市9所高中内随机抽取73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
         其中,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问卷735份,有效率达98%。被试分布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ubjects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合计  |  
           
 
            
            男生  |  
            113  |  
            125  |  
            92  |  
            330  |  
           
 
            
            女生  |  
            237  |  
            100  |  
            68  |  
            405  |  
           
 
            
            年龄  |  
            15.28 ± 0.858  |  
            16.32 ± 1.615  |  
            17.32 ± 1.125  |  
             |  
           
 
            
            合计  |  
            350  |  
            225  |  
            160  |  
            735  |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班级心理气氛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高中生进行调查,其中学习投入量表采用3个等级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具体包括三个维度:班级学习气氛、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班级学习投入。其中班级学习气氛包含班级管理民主、班级同学融洽、班级纪律良好、班集体活动丰富和班集体人际关系融洽等5个维度,自我效能感维度包含能力自信、努力工作和情境自信3个维度,学习投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投入和效果3个维度。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对所调查的高中生进行集体测试之前,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对被试进行统一的培训。在测试过程中,由心理学教师根据所提供的问卷要求逐一施测,并由专业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班级心理气氛量表(Children’s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 CPQ)采用江光荣等人(2012)编制的《中学生班级心理气氛量表》,包括5个维度:班级管理民主、班级同学融洽、班级纪律良好、班集体活动丰富和班集体人际关系融洽。采用Likert 5级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班级管理民主维度包括“班集体管理民主、班集体组织民主和班集体活动民主”3个分量表,班级同学融洽维度包括“班级同学融洽、班集体组织融洽和班集体活动融洽”3个分量表,班集体纪律良好维度包括“班集体纪律良好、班集体纪律松散”3个分量表。
         本研究采用SPSS 2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统计分析
         为了研究高中阶段的班级心理氛围和学习投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将班级心理氛围、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量作为自变量,将学习投入作为自变量,对其进行了多元回归,结果见表2所示。
         4.2. 回归分析
         根据表2的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中学生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业努力有普遍的正向影响,且二者之间的相关显著高于中学生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对二者的回归分析发现,高中生班级心理气氛对学习投入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其间接预测作用较强。见表3所示。
         Table 2. Correlation of observations
         表2. 各观测量的相关关系
 
         
          
          
            
            观测变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师生关系  |  
            1.000  |  
             |  
             |  
             |  
             |  
             |  
             |  
             |  
             |  
           
 
            
            2同学关系  |  
            0.489**  |  
            1.000  |  
             |  
             |  
             |  
             |  
             |  
             |  
             |  
           
 
            
            3秩序和纪律  |  
            0.414**  |  
            0.496**  |  
            1.000  |  
             |  
             |  
             |  
             |  
             |  
             |  
           
 
            
            4竞争  |  
            0.226**  |  
            0.117**  |  
            0.304**  |  
            1.000  |  
             |  
             |  
             |  
             |  
             |  
           
 
            
            5学习负担  |  
            −0.161*  |  
            −0.257*  |  
            −0.146**  |  
            0.242*  |  
            1.000  |  
             |  
             |  
             |  
             |  
           
 
            
            6自我效能  |  
            0.230**  |  
            0.147*  |  
            0.153*  |  
            0.186*  |  
            −0.016  |  
            1.000  |  
             |  
             |  
             |  
           
 
            
            7活力  |  
            0.238*  |  
            0.203**  |  
            0.165*  |  
            0.205*  |  
            −0.066  |  
            0.245*  |  
            1.000  |  
             |  
             |  
           
 
            
            8奉献  |  
            0.226*  |  
            0.191*  |  
            0.144*  |  
            0.207*  |  
            −0.081*  |  
            0.276**  |  
            0.744*  |  
            1.000  |  
             |  
           
 
            
            9专注  |  
            0.230*  |  
            0.228  |  
            0.170  |  
            0.258  |  
            −0.023  |  
            0.266  |  
            0.739  |  
            0.737*  |  
            1.000  |  
           
 
            
            
                 |  
            23.94  |  
            23.53  |  
            22.18  |  
            17.65  |  
            15.17  |  
            15.86  |  
            25.45  |  
            18.67  |  
            25.33  |  
           
 
            
            S  |  
            6.75  |  
            5.44  |  
            5.49  |  
            5.02  |  
            4.98  |  
            5.56  |  
            6.34  |  
            5.68  |  
            6.62  |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potential variables
         表3. 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潜变量  |  
            
                 |  
            1  |  
            2  |  
            3  |  
           
 
            
            班级气氛  |  
            102.47 ± 16.50  |  
            1.00  |  
             |  
             |  
           
 
            
            自我效能  |  
            15.86 ± 5.56  |  
            0.245**  |  
            1.00  |  
             |  
           
 
            
            学习投入  |  
            69.46 ± 16.95  |  
            0.295**  |  
            0.288**  |  
            1.00  |  
           
 
          
         
          
         5.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生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结果发现:(1) 高中生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关系,且二者之间的相关显著高于中学生自我效能感;(2) 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高中生班级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首先,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投入水平,即自身的能力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投入。其次,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为了缓解压力、提高成绩,学生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自己的自信,以增强自身对学业成功的把握,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投入水平。最后,班级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即班级心理气氛越好,学生就越容易对自己充满信心和期待,从而更容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班级心理气氛,营造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班级氛围。
         5.1. 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
         本研究结果发现,班级心理气氛中的民主、平等氛围越好,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而这些措施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学生面对挫折时,往往会认为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首先,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增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意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仅仅将他们视为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而忽视他们的存在;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在班级中树立榜样、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最后,学校应注重班级民主氛围的营造。例如,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取民主选举或投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还可以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或座谈会等活动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提高其学习投入水平。
         此外,本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对象是普通高中三个年级的高中生,调查样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本研究只调查了高中生自我效能对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投入中的中介作用。
         5.2. 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表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学习投入水平也越高,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学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对于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等。其次,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辅导制度和心理咨询机制。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活动。再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班开展一系列以增强自信为主的班级活动。最后,学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家校沟通机制。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 结论与展望
         此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考察了学生的自我效能对课堂精神氛围与学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自我效能感、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的理论研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结果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通过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挑战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能力的信心。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投入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