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睡眠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但与此同时,睡眠质量却呈现出下降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将睡眠质量视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据其报告显示,全球约27%的人群存在睡眠障碍,而在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问题,并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上升。大学生作为刚步入独立生活的群体,尚未经历太多挫折,心理调节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成为这一问题的易感群体。
         为控制疫情传播,许多高风险地区的高校采取了封闭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在防控疫情、保障师生健康方面效果显著,但封闭管理打乱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规律,影响了其社交活动,进而对心理健康和日常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闫春梅等,2022)。相关文献表明,由于封闭管理所引发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或加重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反过来又对个体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国内研究显示,青年学生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在36.60%至50.43%之间。在疫情期间,大学生睡眠质量不佳的比例更是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研究数据波动在5%到70%之间(陈卓等,2023)。
         当前,大多数关于睡眠质量的研究集中于中老年人及临床失眠症患者,而大学生群体的睡眠问题常常被忽视(李建民等,2006)。然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其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肖必鸿,余萌,2022)。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认知、情绪调节能力以及个体感受到的压力是主要的心理变量(王钦等,2021)。情绪和睡眠质量作为紧密相关的健康指标,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探讨的是疫情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睡眠的影响,而对于情绪调节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则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探讨高校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睡眠质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四川某大学在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情绪稳定性的相互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建议。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 情绪调节和睡眠质量存在性别差异;
         H2. 情绪调节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
         2. 方法
         2.1. 被试
         2022年5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四川某高校的学生中随机招募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被试120名,通过发放在线二维码的形式发放与回收问卷。共回收问卷107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获得有效问卷93份。被试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19.753 ± 1.742)岁;男生23人,女生70人。
         2.2. 研究工具
         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由Buysse等人在1989年开发,旨在评估受试者过去一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该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但仅有18个自评条目参与评分,分为7个维度: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以及日间功能障碍(Buysse et al., 1989)。每个维度根据0至3分进行评分,总分为0至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 ≥ 7分的个体被认为存在睡眠障碍,而5~6分的个体则处于临界状态,得分越高,失眠越严重。
         国内已有研究对该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广泛用于评估睡眠质量问题。在本研究中,PSQI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9,具有良好的信度。
         2. 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ERQ)
         情绪调节量表由Gross编制,包含10个项目,采用7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越高(Gross, 2008)。该量表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分别用6道题和4道题评估。认知重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更多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而表达抑制维度得分越高则表明个体更多采用抑制策略。
         国内研究表明,该量表在中文版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王力等,2007)。在本研究中,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49和0.707,显示了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学生的各量表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求取睡眠的7个维度和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大学生的情绪量表和PSQI量表得分
         从情绪调节策略来看,认知重评的平均得分为4.996,标准差为1.101,表达抑制的平均得分为3.995,标准差为1.286;从PSQI量表来看,93名大学生的PSQI总分平均为6.484,标准差为3.371 (见表1)。
         Table 1. PSQI sco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n = 93)
         表1. 大学生PSQI量表得分(n = 93)
 
         
          
          
            
            维度  |  
            平均值  |  
            标准差  |  
           
 
            
            认知重评  |  
            4.996  |  
            1.101  |  
           
 
            
            表达抑制  |  
            3.995  |  
            1.286  |  
           
 
            
            睡眠质量  |  
            1.108  |  
            0.773  |  
           
 
            
            入睡时间  |  
            1.387  |  
            0.794  |  
           
 
            
            睡眠时间  |  
            0.559  |  
            0.814  |  
           
 
            
            睡眠效率  |  
            0.538  |  
            0.802  |  
           
 
            
            睡眠障碍  |  
            1.258  |  
            1.179  |  
           
 
            
            催眠药物  |  
            0.075  |  
            0.368  |  
           
 
            
            日间功能障碍  |  
            1.559  |  
            1.078  |  
           
 
            
            PQSI总分  |  
            6.484  |  
            3.371  |  
           
 
          
         
          
         3.2. 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
         在93人中,PSQI量表总分 ≥ 7分的有40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3.01%,PSQI量表总分5~6分的有25人,睡眠障碍临界发生率为26.88%;男生的PSQI量表总分 ≥ 7分的有6人(26.09%),低于女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43人,48.57%);但男生的睡眠障碍临界发生率(8人,34.78%)高于女生(17人,24.26%) (见表2)。
         Table 2. Prevalence of sleep disorde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表2. 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
 
         
          
          
            
            PSQI分值  |  
            总体 = 93  |  
            男 = 23  |  
            女 = 70  |  
           
 
            
            例数  |  
            发生率%  |  
            例数  |  
            发生率%  |  
            例数  |  
            发生率%  |  
           
 
            
            ≥7  |  
            40  |  
            43.01%  |  
            6  |  
            26.09%  |  
            34  |  
            48.57%  |  
           
 
            
            <7  |  
            53  |  
            56.99%  |  
            17  |  
            73.91%  |  
            36  |  
            51.43%  |  
           
 
          
         
          
         3.3.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各量表得分比较
         女生的认知重评得分低于男生(p = 0.047),女生的PSQI总分得分(6.91 ± 3.42)显著高于男生(5.17 ± 2.90),在其他分量表上的得分无差异(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scale scor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x ± s)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各量表得分比较(x ± s)
 
         
          
          
            
            维度  |  
            性别(平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男(n = 23)  |  
            女(n = 70)  |  
           
 
            
            认知重评  |  
            5.39 ± 1.01  |  
            4.87 ± 1.11  |  
            2.015  |  
            0.047*  |  
           
 
            
            表达抑制  |  
            4.48 ± 1.57  |  
            3.84 ± 1.15  |  
            1.813  |  
            0.08  |  
           
 
            
            睡眠质量  |  
            0.91 ± 0.67  |  
            1.17 ± 0.80  |  
            −1.399  |  
            0.165  |  
           
 
            
            入睡时间  |  
            1.17 ± 0.65  |  
            1.46 ± 0.83  |  
            −1.687  |  
            0.098  |  
           
 
            
            睡眠时间  |  
            0.35 ± 0.65  |  
            0.63 ± 0.85  |  
            −1.444  |  
            0.152  |  
           
 
            
            睡眠效率  |  
            0.30 ± 0.63  |  
            0.61 ± 0.84  |  
            −1.623  |  
            0.108  |  
           
 
            
            睡眠障碍  |  
            0.91 ± 0.60  |  
            1.37 ± 1.30  |  
            −1.633  |  
            0.106  |  
           
 
            
            催眠药物  |  
            0.09 ± 0.29  |  
            0.07 ± 0.39  |  
            0.175  |  
            0.862  |  
           
 
            
            日间功能障碍  |  
            1.43 ± 1.12  |  
            1.60 ± 1.07  |  
            −0.636  |  
            0.527  |  
           
 
            
            PQSI总分  |  
            5.17 ± 2.90  |  
            6.91 ± 3.42  |  
            −2.192  |  
            0.031*  |  
           
 
          
         
          
         注:*p < 0.05。
         3.4. 情绪调节策略与睡眠的相关分析
         睡眠时间与表达抑制得分呈负相关(r = −0.298, p < 0.01),睡眠总分得分均与认知重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 = −0.205, p < 0.05) (见表4)。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mood scale and the sleep scale (r, n = 93)
         表4. 情绪量表和睡眠量表的相关分析(r, n = 93)
 
         
          
          
            
            维度  |  
            认知重评  |  
            表达抑制  |  
           
 
            
            睡眠质量  |  
            −0.085  |  
            −0.008  |  
           
 
            
            入睡时间  |  
            −0.187  |  
            −0.043  |  
           
 
            
            睡眠时间  |  
            −0.024  |  
            −0.298**  |  
           
 
            
            睡眠效率  |  
            −0.189  |  
            −0.116  |  
           
 
            
            睡眠障碍  |  
            −0.181  |  
            −0.028  |  
           
 
            
            催眠药物  |  
            0.001  |  
            0.133  |  
           
 
            
            日间功能障碍  |  
            −0.087  |  
            −0.086  |  
           
 
            
            睡眠总分  |  
            −0.205*  |  
            −0.134  |  
           
 
          
         
          
         注:*p < 0.05,**p < 0.01。
         4. 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发现,93名大学生的PSQI总分平均为6.484,标准差为3.371,这表明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总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43.01%,其中女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48.57%)显著高于男生(26.09%),这表明,女生在睡眠障碍问题上更为突出,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吴恒晔,2014)。另外,男生在临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34.78%)则高于女生(24.26%)。这可能与性别差异在生理和心理层面的表现有关,女生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而男生可能面临不同的压力源,影响其睡眠质量。事实上,由于调查的方法和标准,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地区分布等都有可能影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孙瑞琪,张彩娃,2000)。但无论哪一种调查结果都显示出睡眠障碍已是困扰并严重影响我们现代人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疾病之一,尤其是在特殊的时期。
         另外,通过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和睡眠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女生在认知重评得分上显著低于男生(p = 0.047),这表明男生在应对情绪时更倾向于通过认知重评的方式处理,这与之前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研究中的样本数量差异导致的,另外,此次研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封闭校园管理的特殊情境下进行,疫情和封闭管理可能对个体的情绪调节方式产生额外压力,尤其是不同性别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因这一特殊环境而有所不同,男性在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时,可能会更依赖认知重评作为应对策略,以缓解压力和焦虑。而在PSQI总分上,女生的得分(6.91 ± 3.42)显著高于男生(5.17 ± 2.90),这表明女生的整体睡眠质量较差(林荣茂等,2023)。这些结果显示了在情绪调节与睡眠问题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尽管在其他维度上如表达抑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无显著性别差异,但整体趋势表明,女生的睡眠障碍问题更为突出,可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性别差异对情绪调节和睡眠的影响。
         此外,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睡眠时间与表达抑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 = −0.298,p < 0.01),表明那些更倾向于抑制情绪表达的学生,其睡眠时间也较短。这一发现可能表明,情绪表达抑制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会导致睡眠时间减少,进而影响个体的整体睡眠质量(麻馨月,2016)。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情绪表达抑制对睡眠的影响。另外,睡眠总分与认知重评得分也呈显著负相关(r = −0.205,p < 0.05),这表明认知重评的使用可以改善整体的睡眠状况(徐红纤, 2020)。认知重评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帮助个体重新审视负面情绪,从而减轻情绪对睡眠的负面影响。
         5.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大学生在情绪调节与睡眠方面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与睡眠的相关关系。性别差异也在情绪调节与睡眠质量中表现显著,女生在睡眠障碍上的发生率较高,而男生在认知重评方面表现更佳。这些结果强调了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个性化干预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促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和改善睡眠质量方面。
         这也提示我们在未来面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提高公众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性,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是必要的。因此,对因潜在流行病和危及生命的疾病而暴发的睡眠和情绪问题及其持续影响进行监测,建立早期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应成为未来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分。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睡眠和情绪是其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性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管理者应持续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睡眠和情绪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提高学生主动健康管理的意识,塑造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
         基金项目
         四川轻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校封闭式管理期间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情绪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cx2022089)。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