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BA”对乡村体育赛事的影响与启示
On the Impact and Inspiration of “Village BA” on Rural Sports Events
DOI: 10.12677/aps.2024.126144, PDF, HTML, XML,   
作者: 吴 昊, 王 峰:陕西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汉中
关键词: 村BA乡村体育赛事乡村振兴Village BA Rural Sports Events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开展的“村BA”赛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承近百年,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和改进,该赛事在2022年夏季火爆全国,让众多人感受到乡村体育赛事的魅力所在。本文以贵州“村BA”为例,阐述贵州“村BA”对乡村体育赛事影响与启示。贵州“村BA”的积极影响:提升群众体育参与、培养乡村体育人才、加快乡村体育建设、与人文地理结合。对我国乡村体育赛事的启示:与节庆结合,提升群众参与;与地域结合,打造特色赛事;与媒体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为我国乡村体育赛事的持续发展探寻可行之路。
Abstract: The “Village BA” event held in Taipan Village, Taijiang County, Qiandongnan Prefecture, Guizhou,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inheritance and improvement, the event became popular in the country in the summer of 2022, allowing many people to feel the charm of rural sports event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Village BA” in Guizhou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Village BA” on rural sports events and its lessons for China’s rural sports events.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Village BA” in Guizhou include: enhanc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cultivating rural sports talents, accelerating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ng with festivals to enhanc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egrat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o create unique events; and integrating with media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and explore the feasible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events in China.
文章引用:吴昊, 王峰. 论“村BA”对乡村体育赛事的影响与启示[J]. 体育科学进展, 2024, 12(6): 1005-1009.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4.126144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并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乡村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多重属性的社会活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承担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任务与职责,不仅有助于推动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增进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融合。鉴于此,加强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贵州“村BA”的发展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同时,总结“村BA”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乡村体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2. “村BA”爆火原因解析

2.1. 政策促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乡村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挖掘典型的乡村体育竞赛案例,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及推广,这对于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进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提供积极助力。

正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村BA”这一“典型”案例被推到了大众视野。所谓“村BA”,实则是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活力的体育赛事。在“村BA”的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比赛双方激烈对抗,独有梦想的追求使得比拼愈发火热。这一现象有力地激发了民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了民众对健身意识的关注。“村BA”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促使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2.2. 网络力量让“村BA”强势出圈

2022年7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关于贵州乡村篮球赛的短视频,并迅速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多个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扩散,引发大量关注[2]。至此“村BA”火爆全网,点击量共超过了5亿人次。从2017年开始,短视频APP如抖音和快手,就成了人们每日点击最多的应用。据CNNIC发布的最新报道显示,截止2024年六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0.9967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高达10.50亿人,占全体网民的95.5% [3]

网络已经不仅仅是重要的社交平台,更是许多社会现象和事件传播和发酵的促进者。“村BA”这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一经爆出更是逃不过爆火的命运,在“村BA”爆火期间,尽管大部分网民并不能亲自参与到“村BA”的活动中,但他们却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媒体活动,以“虚拟的存在”的身份参与到这一狂欢之中。这样的传播模式,让“村BA”脱离了地域、距离的局限,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狂欢”,让原本名不见久转的乡村体育赛事变成火爆全国的社会现象。

2.3. “乡村土味”吸引眼球

任何一种爆火的网络现象,人们起初参与其中无非是出于一种猎奇的心理。“村BA”与“村超”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的网络热潮,一方面源于比赛本身的震撼场面与浓郁的体育氛围,另一方面它们所呈现的形式与表达方式充满了地域色彩,唤起了人们久违的乡土情愫,并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的传播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大众对于高端的体育赛事已经产生“免疫”现象,这时“村BA”异军突起,以充满“土味”的形式和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阔别已久的乡土赛事的亲切,给人一种想亲临现场的体验感。如今的互联网已经达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状况,带有乡土气息的“土味”内容,通常都会获得一些关注度和热度,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的注意和参与。

3. “村BA”对乡村体育赛事的积极影响

3.1. 提升乡村群众体育参与

在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彼此相互促进,不可或缺。我国目前竞技体育在世界上已经达到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如何提高群众体育参与这也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村BA”为例的乡村体育赛事的出现对于增强大众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扩大体育人口比重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赛事是一种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它可以随时随地的吸引人民大众的目光。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举办各类乡村体育赛事,能够有效的提高乡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夏冬、刘志敏等人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劳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模糊的概念,以“劳动即运动”为“运动”的观点依然存在[5]。运动员们在“村BA”的舞台上尽情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让人们认识到了体育和劳动的本质不同,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转变了其对体育运动的陈旧观念,进而扩大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群体。

3.2. 培养乡村体育人才

自台盘村举办“村BA”以来,在几十年里培养了无数的乡村体育人才。在体育这栋高楼里,体育人才就好比地基一样,只有乡村体育人才队伍壮大,乡村体育赛事才能得到好的发展。

2022年“村BA”有近300个队伍报名参赛,用时13天就将比赛全部打完,每场比赛场均观众达1.7万余人[6]。这样一场盛大的赛事盛宴,堪比一些国际赛事,没有体育人才的统筹安排,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不仅需要筹办者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赛事管理能力,还要求组织者有扎实的体育竞赛知识。“村BA”的热潮席卷了全国,各地的乡村体育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先后举办,在这些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过程中,为我国乡村体育培养了一批水平高、素质硬、具有实践能力的体育赛事专业人才,他们丰富了乡村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农村群众的竞赛需要,提高农村群众的体育参与感和认同感。

3.3. 加快乡村体育设施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4年六月,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7],较上一年有很大提升。目前,得益于“村BA”的爆火,各地区赛、镇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纷纷举办开来,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近期研究表明,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间,各大网络平台“村BA”直播赛事的举办量高达600余场,总计吸引观众人次逼近十亿大关。乡村体育赛事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频率显著上升,这一现象为乡村体育竞赛活动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乡村体育竞赛的组织和举办,有效促进了当地体育用品、广告宣传、媒介传播以及旅游等诸多产业的繁荣发展,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体育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助力公共体育设施的构建及其优化。“村BA”这种深受大众喜爱且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愈发成为投资商及企业关注的热点,进而吸引资金与技术的注入,为乡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加速、增质、提效。

3.4. “村BA”与人文地理相结合

体育是传统文化延续传承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节庆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任,同时传统节庆文化也使体育更具独特性和传播价值。“村BA”融入了台盘村的风土人情,已经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村BA”比赛间隙,当地村民会举办属于台盘村的特色“啦啦操”,表演啦啦操的“篮球宝贝”都是由当地少数民族妇女组成,她们会在比赛的当天盘上苗族称之为“网郎龙”的独特发型去给比赛加油助威。这些“篮球宝贝”的啦啦操有芦笙舞、反排木鼓舞、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独属于侗族和苗族的歌舞表演,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闻所未闻的少数民族特色风情。让手机前的观众不禁感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下一秒就想要钻进手机里的“村BA”去现场感受这一盛大的赛事盛宴。特色民族文化丰富了乡村体育赛事的内容,让大众足不出户便领略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把全国人民的目光牢牢吸在了“村BA”。

4. “村BA”对乡村体育赛事的启示

4.1. 与节庆结合,提升群众参与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节日是“乡愁”的根,在节庆期间举行体育赛事,具备显著的凝聚力和广泛的民众基础,应当积极发掘并利用农村的传统节庆活动作为载体,将乡村体育竞赛与节庆活动有机融合,以此激发乡村居民对参与乡村体育赛事的热情。

节庆时间一般都是当地居民的闲暇时间,避免了因农忙、工作忙等生产劳动而导致的赛事活动,组织难度增大的状况。此举还成功吸引在外求学的青年学子以及外出务工的村民们重返故里,积极参与竞赛或观赏赛事,显著提升了节日期间赛事的民众参与度。在节日期间进行竞赛,更能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归属感,都希望在节日期间给自己的村庄增光添彩,能有效的吸引群众报名参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节庆时期举办体育赛事的传统,如端午赛龙舟,那达慕大会等等,这些在节庆时期开展的赛事,可以有效的增强乡村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形成个人、家庭、社会协同促进乡村赛事的群众参与。

4.2. 与地域结合,打造特色赛事

以贵州“村BA”为典范的乡村体育赛事,为全国其他基层体育部门树立了标准化的参考蓝本。在此基础上,各地基层体育部门还要结合当地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打造乡村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体育运动。

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如内蒙古草原辽阔,牧民会举办骑马、摔跤、射箭比赛,广东地区水资源丰富,划船、龙舟比赛在该地区办的有声有色,都是因地制宜开展起来的体育运动。致力于将乡村体育竞赛构建成为彰显地域特色的体育竞赛品牌,臂如,在“村BA”品牌的塑造过程中,着力营造“村BA”圣地,并将富有地方色彩的传统庆典活动巧妙地融入比赛环节,提高了品牌的识别度,成功打造了一个深植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体育赛事品牌[8]

“村BA”已经在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深深刻进了贵州大地,正如人们一提到当下火热的冰雪运动,脑海中就会浮现东三省地区,提及排球,就会想起海南,这些体育运动已经被贴上了地域标签。不同地区有不同种类的特色体育运动,要根据自身地域文化,选择适宜的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4.3. 与媒体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体育赛事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数年时间的锤炼与文化的积淀。赛事还需契合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多层级、多维度的需求,为此塑造有影响力的乡村体育赛事品牌,实现乡村赛事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借助媒体力量,塑造乡村赛事品牌,“村BA”的爆火除了与自身的特质有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借助了媒体力量,向全国展示了一个立体、生动的乡村体育赛事。体育赛事有着非常夸张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在这个前提下,应该主动出击,借助媒体力量让群众赛事“走出去”,辐射到更多的人群,不断扩大赛事影响力。其次,赛事的举办要突出“绿色”二字。在场地的选择与建造上,要不铺张不浪费,要体现绿色体育的观念,不能存在比赛场地用完即弃,来年新造这一现象,不乱收取费用、门票避免造成群众负担,要坚持以群众为主,切实满足民众的体育需求,以群众自发式进行,增加群众的认同感,营造出良好的乡村体育赛事氛围,推进体育赛事的普及程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体育赛事。

5. 结语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开展的“村BA”,这是一场文体盛宴。这场“文化盛宴”提醒着我们,“乡村体育”不仅要加强乡土文化的主体性,彰显出农村的文化自信,同时还要吸收与融入现代文明元素,主动地利用网络的力量,将新时代乡土文化的公共性与时代性表现出来;这样的体育盛宴同时也提醒我们,体育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各地的现实状况,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地满足人们的体育需要,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把体育作为改善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构建起和谐的乡村体育竞赛环境,促进乡村体育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进而实现乡村体育竞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芸滔. 贵州“村BA”影射的基层篮球发展启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 2024.
[2] 王子涵. 民俗体育文化短视频传播的可行路径探究——以“村BA”破壁出圈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2, 13(23): 222-224.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2-08-31.
[4] 许峰, 黄春云. “村BA” “村超”现象级传播中的“狂欢”要素分析[J].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4): 29-32.
[5] 夏冬, 刘志敏. 近年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1(8): 22-25, 31.
[6] 卢伟芬, 邢志杰. 文化认同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 体育与科学, 2012, 33(3): 71-74.
[7]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推进乡村振兴需补齐体育这块短板[EB/OL].
http://www.moa.gov.cn/ztzl/ymksn/gmrbbd/202212, 2023-08-27.
[8] 李国华, 连虎虎. 村BA激活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当代体育科技, 2023, 13(31): 99-10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