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二十大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背景下对武术散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体育强国背景下武术散打的发展方向与实施策略做出简要阐述。研究得出:体育强国背景下武术散打的发展可通过提高赛事运作水平、引导运动员走向职业化、吸引青少年,壮大后备力量等方法的结合来促进武术散打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能对中国武术散打的发展方向与实施策略问题尽微薄之力,促使武术散打成为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中国特色格斗运动。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big sports nation to a strong sports nation, which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ushu Sanda.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and data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Wushu Sand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strong sports nation and briefly elaborates on it.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Sand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strong sports nation can be promoted by combining methods such a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vent operation, guiding athletes to professionalism, attracting young people, and strengthening reserve forces. It is hoped that this article can make a small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Wushu Sanda, and promote Wushu Sanda to become a higher, faster and stronger modern Chinese fighting sport.
1. 引言
根据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 [1],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明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如今我国体育事业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武术”不仅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脱轨,更是作为国术从古至今不断被国民追捧。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中“散打运动”由传统武术演变为中国现代搏击术与世界格斗运动抗衡,因此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就目前来看武术散打的整体发展还有很多的不足,严重影响武术散打的发展。随着《纲要》的印发,每一位散打人都应该视压力为动力,更加不断为武术散打运动发光发热。
2. 武术散打的起源
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与野兽搏斗以及在部落冲突中,原始的徒手格斗技能开始萌芽,这便是散打最早的雏形。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攻击和防御方法,如拳打、脚踢、摔打等,为后来武术散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武术散打很早就在历史书籍中有过记载,袁像是野春秋角试冶袁,但是当时只是简单的对抗,徒手格斗袁对于动作规范等方面没有规范性要求[2]。近代以来自1928年的“第一届国术国考”设有散打比赛,其规则和比赛形式进一步完善了散打运动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散打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武术对抗项目试点训练开始,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表演赛和邀请赛。1988年,散打以擂台形式正式确定下来,首届“武术散手国际邀请赛”在深圳举办,标志着散打走向世界。1990年出台了《武术散手运动员等级标准》,1991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正式出台,武术散打从此进入了一个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的新时期。此后,武术散打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在国际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武术对外交流和展示的重要窗口之一。其技术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涵盖了拳法、腿法、摔法等多种技法,竞赛规则也更加科学合理,注重运动员的安全和比赛的公平性,为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武术散打的现状
目前武术散打发展态势良好。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专业训练体系。各地的武术学校、俱乐部等培养了大量的散打人才,赛事活动频繁,从省级到国家级的比赛不断,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和提升的平台。不断融合创新,在传统散打技法基础上,吸收现代搏击理念,使技术更加全面、实用。同时,散打也注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赛事。在国际上,武术散打逐渐受到认可和关注,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开始学习和参与散打运动。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推广普及程度在某些地区还不够高,商业化运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但总体而言,武术散打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方向稳步发展,未来前景广阔,有望在世界搏击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但总体来说武术散打在至今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即“观赏性不足”“后备力量薄弱”的现状。
3.1. 赛事观赏性不足
首先,散打已成为全运会、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设有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并成为2022年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但是基本依靠国家体制的扶持发展,举国体制的力量给予散打项目以支持,所以赛事整体热度并不高,甚至出现锦标赛赛场的观众席上大多观众都是本单元没有比赛的运动员,可想而知散打锦标赛在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其次,散打并未能通过商业赛事发掘出满足观众需求的训练与竞赛体系,且计划性的思维模式从根本上妨碍了市场形成。回望“‘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赛’‘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等商业品牌赛事”也并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反而是被如今火爆的“武林风”“ONE冠军赛”以及“UFC”等赛事逐渐挤出群众的视野[3]。
3.2. 后备力量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市场化、产业化成为我国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体育赛事的职业化发展毋庸置疑成为重中之重[4]。赛事的受欢迎程度直接反映出了一项运动在群众中的受关注程度,受关注度低的运动往往缺乏后备人才。武术散打赛事关注度的欠缺也就直接导致了武术散打项目人才的短缺,因此从体制锦标赛和商业赛的关注度中不难判断出武术散打群众基础弱,后备力量差的现状。其次,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公共体育场馆都很难发现有散打场馆或训练器械,更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因此即使有热爱散打的爱好者也很难找到能够满足他们的专业场馆进行长期练习,很难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4. 武术散打的未来
4.1. 提高赛事运作水平
一项运动的赛事运作水平直接性的反应了此运动在群众中的受关注程度。赛事运作水平 = 运动受关注度,运动受关注度高自然有更多的资本运作此赛事。无论资本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受益群体一定会有此运动的工作人员和热爱此运动的爱好者。武术散打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什么一定要提高赛事运作的水平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WBA/WBO”职业拳击赛事、“UFC/ONE冠军赛”综合格斗赛事、以及“K-1/昆仑决/武林风”等自由搏击赛事,不难发现都他们具有赛事运营体系健全,保持持久性赛事品牌;市场培育充足,群众社会基础充足;运动员职业化程度高,上升渠道通畅;项目特色明显等共同优点,足以支撑自己赛事所代表的运动项目长期向上发展,有源源不断的青少年因被他们赛事展现出的项目魅力所吸引并成为他们项目后备力量。反观散打的职业赛事“‘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赛’‘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等商业品牌赛事”也并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反而是被如今火爆的“武林风”“ONE冠军赛”以及“UFC”等赛事逐渐挤出群众的视野。因此引入赛事运营人才,打造赛事竞争品牌;建立散打职业化发展体系,引导优秀运动员转型;发挥中国武术协会的作用,整合项目发展资源;推广武术散打段位制,提高项目普及水平;挖掘传统武术文化;重视新媒体运用[5],便成为目前武术散打职业化赛事迫在眉急的事情。所以武术散打想在未来长久向上发展就势必打造出持久性强、运作成熟、迎合观众、能够展示散打魅力的高水平职业赛事。一方面为武术散打不断的吸引爱好者,另一方面为散打运动员提供更高、更快、更好的职业赛事道路。
4.2. 引导运动员走向职业化
陈国荣指出:“赛事壮大需要利用好运动员资源,以民族底蕴、大国风范引导搏击事业发展,通过常规化运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认为,目前来看,我们有些很好的资源被浪费了,例如体制内的专业队运动员一般到了24岁左右就结束了运动生涯,“如果我们能把职业化发展好,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延续自己的运动寿命。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很多方面共同努力:从运动队到各级武术管理部门,到全社会,需要大家一起做好这条‘链’”[3]。可想而知一名优秀运动员从初学水平到国家顶级水平是需要很多年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实现的,并且途中的磨难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可谓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但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是很难保持的。很多正值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并没有对未来职业生涯清晰规划的能力,导致在对自己竞技能力懵懂的时期因为伤病、生理、外界原因以及基本技术等影响因素退出专业队的训练,也直接性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为此,需要教练员为运动员的职业道路做出正确的引导,在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时候就应该为其规划新的职业道路,引入商业赛事职业拳手发展体系,一方面使运动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运动员解决生存问题,使运动员全身心的投入训练之中。更主要是为散打运动留住更多的高水平人才,使其得到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
4.3. 吸引青少年,壮大后备力量
陈国荣说,目前在武术散打项目的整体布局上,管理部门希望能连接好青少年、业余、专业队这几条线,而专业队后面的职业化道路也是肯定要走的。“少年强则国强”这不仅是一句强国途径的口号,反而运用到武术散打的发展中也是非常的合适。青少年就像那早晨升起的太阳毫不吝啬的温暖着晨起的人们,为人们一天的忙碌加油打气。反观武术散打,例如:仅塔沟武校就有师生3.8万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散打专业的学生。2006年,河南省体育局把省散打队交给塔沟武校进行全权负责管理、训练、竞赛,对有着3.8万余人的强大后备力量作为坚强后盾的河南省散打队来说在06年以后可谓是如插上一对翅膀一般一路飞黄腾达,如2008年河南省散打队56 KG级队员张帅可加盟国家队,作为中国唯一一名男子散打选手的张帅可在奥运会中不负众望为中国队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河南省散打队孔洪星也已成为目前散打项目少有的金牌大满贯得主、十四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共设五枚金牌河南省散打队以一己之力将三枚金牌收入囊中等惊人的成绩,河南省散打队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与3.8万余人的塔沟武校是分不开的。因此以河南省散打队为先例,从全国武术散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武术散打想要得到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各省市不断吸引青少年,壮大后备力量是不可轻视的。
5. 结束语
武术散打未来将朝着多元化、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方向阔步前行。技术上会持续创新融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技法体系,提升实战性与观赏性。训练模式将更加科学,借助先进的运动科学理论和科技手段,提高训练效率和运动员竞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将通过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类国际赛事,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武术散打成为全球主流搏击项目之一。同时,也会注重在大众中的普及推广,走进校园、社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散打,使其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选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挥更大作用,在新时代书写属于武术散打的辉煌篇章,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