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过程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Right to Education in France
DOI: 10.12677/ds.2024.1012503, PDF, HTML, XML,   
作者: 肖宇诗: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法国受教育权女性平等France Right to Education Women Equality
摘要: 法国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本论文通过回顾法国女子教育权的历史,揭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首先,论文介绍了1880年的教育法案,该法案首次正式承认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随后,1902年的普遍教育法案将女子教育纳入了法国教育体系。然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女子教育仍然受到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的限制。直到1970年代,法国开始推动性别平等和女子教育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消除性别歧视。2000年的平等机会和平等待遇法案重申了女子在教育领域的平等权利。最近,2019年的教育法案进一步强调了禁止对女孩实施性别歧视的重要性。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性别偏见、性别暴力和教育机会不足等。因此,法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继续努力,确保女孩和女性能够真正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法国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women’s right to education is a long and arduous process. 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women’s right to education in Franc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mportant milestones in its development. Fir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ducation Act of 1880,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officially recognized the right of women to education. Subsequently, the General Education Act of 1902 included girls’ education in the French education system. However, for most of the 20th century, girls’ education was still limited by sexism and stereotypes. Until the 1970s, France began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irls’ educa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laws and policies to eliminate gender discrimination. The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Equal Treatment Act 2000 reaffirmed women’s equal righ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ore recently, the Education Bill of 2019 further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hibiting gender discrimination against girl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gender bias, gender-based violence and inadequate access to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French government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 need to continue their efforts to ensure that girls and women can truly enjoy equal rights to educ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right to education in France and formulating releva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文章引用:肖宇诗. 法国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过程[J]. 争议解决, 2024, 10(12): 255-261. https://doi.org/10.12677/ds.2024.1012503

1. 法国女子教育权发展的早期阶段

1) 19世纪的法国女子教育状况

法国女子教育在早期历史上受到了很多限制和不公平待遇。在17世纪和18世纪,法国女性的教育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主要是基于当时的性别观念和社会角色的限制。女子教育主要集中在私人家庭和修道院中进行。女性被教育为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注重家务劳动和家庭管理技能的培养。她们被认为是弱势群体,需要依赖男性来保护和支持。

直到19世纪初,法国女性才逐渐开始接受一定程度的正规教育。然而,女子教育的机会仍然非常有限,只有少数女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大多数女性仍然只能接受基本的读写算术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教育逐渐得到改善。在19世纪中期,一些私立女子学校开始涌现,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包括艺术、文学、音乐和科学。此外,一些女性开始争取参加大学教育,尽管仍然受到很多限制和歧视。

直至19世纪下半叶,女子教育一直处在天主教会的掌控下。因为在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共和派教育改革者秉承着“培养共和国公民的妻子和母亲”的观念对女子进行教育并且对女子教育进行了全面世俗化的改革。共和派对学校的无论是师资、教学内容乃至教学场所都进行了世俗化改革,确立了世俗教育原则[1]

到了20世纪,法国女子教育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可以选择各种专业。法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发展。

总而言之,法国女子教育在早期历史上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不公平待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 1880年教育法案对女子受教育权的重要影响

法国1880年教育法案,也被称为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教育法案,是法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立法。其规定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法国1880年教育法案,也被称为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教育法案,是法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立法。该法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普遍义务教育:法案规定了6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并且明确规定了普遍义务教育的年龄范围和时长。这一规定确保了所有儿童(包括男孩和女孩)都可以接受基本的教育,为他们提供了平等的机会。2) 公立学校:法案推动了公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公立学校被认为是为了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和确保平等机会而设立的,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或低廉的教育。法案鼓励公立学校的建立,并提供资金补贴来支持这些学校的运营。

1880年教育法案在法国的教育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变革,对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首先,1880年教育法案取消了对女性教师的结婚限制。在此之前,法国妇女结婚后被迫辞去教职,这对于女性的职业发展和受教育权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取消这一限制意味着女性可以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也鼓励了更多女性进入教育行业。

其次,1880年教育法案规定了普遍义务教育的年龄为6至13岁,不分男女。这一规定确保了女童和男童在接受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以前,女孩通常在更早的年龄结束学业,而男孩则会继续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1880年教育法案的实施打破了这种不平等待遇,为女童提供了更长的受教育机会。

此外,1880年教育法案还推动了公立学校的发展,这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公立学校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普遍建立,提供了免费或低廉的教育服务。这使得女孩和女性能够获得更便捷和经济的教育机会,而不再依赖私立学校或修道院的教育。

总体而言,1880年教育法案对女子受教育权的重要影响在于取消了对女性教师的结婚限制,确保女童和男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并推动了公立学校的发展,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这一法案的实施为法国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 性别歧视与女子教育权的挑战

1) 法国女子教育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问题

法国女子教育权发展过程中,女性面临了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

首先,女性在早期历史上受到了严格的性别角色划分,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其主要角色是做家务和照顾家庭。这种刻板印象使得女性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培养她们成为合格的妻子和母亲,将她们禁锢在家庭的一亩三分地里,日夜操持家庭,而忽视了她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追求。

其次,女性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了限制和不平等待遇。早期的法国女子教育主要局限在私人家庭和修道院中,只注重基本的家务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有限,很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或进入职业领域。

此外,女性的教育受到了性别歧视和偏见的影响。女性在接受教育时往往被认为是次等的,被贴上“女子不如男”“情感脆弱”、“理性不足”等刻板印象。这导致在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方面存在不公平待遇,女性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往往受到限制。

2) 性别偏见、性别暴力和骚扰等问题

性别暴力和骚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法国也不例外。在教育环境中,女性和女孩可能面临性骚扰和性别暴力的风险,这可能对她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法国仍然存在平等教育机会的不足,尽管法国法律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但在某些地区或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女性可能面临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女性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机会受到限制。

巴黎高科农科院(AgroParisTech) 21日表示,在对其学生进行的一项内部调查揭露17起强奸案和数十起性暴力案件后,学校已采取相关法律行动。这已经是自2021年以来曝出性侵丑闻的第四所顶尖法国高校:2021年春天,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 Po)最先被曝光;同年10月,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Centrale Supélec)的内部调查也揭露出数百起性骚扰甚至强奸事件。

巴黎高科农科院是女性占比最高的工程学校之一,65%学生为女性,但也并没有摆脱性别歧视和性暴力问题。学生协会Cassis于2021年12月通过电子邮件向970名学生进行调查,58%的收件人做出了回应。协会在6月21日发布的调查结果相当准确地描绘了性暴力行为,尤其是在活动和节日晚会期间:17起在校期间的强奸案(受害者为16名女性和1名非二元性别者),526起歧视性或带有性意味的行为或言论(主要来自学生,但也有约40起案件涉及教师和学校员工)1

事实上,这已经是自2021年以来曝出性侵丑闻的第四所顶尖法国高校:2021年春天,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 Po)最先被曝光;同年10月,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Centrale Supélec)的内部调查也揭露出数百起性骚扰甚至强奸事件。

3) 分析导致性别歧视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 社会发展因素

社会经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男女的分工情况也有所变化,随着社会发展,男子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女性因为被家庭琐事牵绊且要花费时间哺育子女,导致她们逐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偏颇,甚至逐渐开始依附男子而活。女性会根据社会赋予她的角色,潜移默化地被灌输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禁止的”。女性的核心价值体现于母亲身份和家庭生活价值之上,女人味和男子气形成二元对立,女性教育与社会角色的定位密切相关[2]

自古以来不论是哪个国家,女性的光芒和能力总是笼罩在父权社会的阴影之下,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让“女子不如男”这样的思想存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对于性别角色有明确的期望和刻板印象,女性被期望在家庭中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像被天生赋予了为家庭奉献的义务;而男性被期望在职场中承担主要责任。这种传统观念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固化和性别歧视的存在。

其次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在无形地加深这样的印象。从小开始,孩子们通过家庭、学校和媒体等途径接受社会化教育,被灌输了关于性别的刻板观念和期望。这种社会化过程使得性别歧视在思想和行为上得到延续。还有经济和职场因素:一些行业和职场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例如女性职业发展受限、薪资差距等。这可能是因为一些行业被认为更适合男性,或者因为存在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限制。

而且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平等也导致性别地位差异。社会中存在的权力结构也对性别歧视产生影响。男性常常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女性则面临着较少的机会和挑战。这种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导致了性别歧视的存在。

() 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也必定反应一种文化内涵[2]。可以通过在法语中窥探出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在法语中的名词是有阴阳性之分的,所以在法语中代表职业或身份的词语也会有阴阳之分。比如édudiant (男大学生)和édudiante (女大学生)、acteur (男演员)和actrice (女演员)等等。还有一些职业名词只有阳性没有阴性,并且这类都是一些高待遇高地位的职业,比如juge (法官) député (议员) docteur (医生)如果想要指女性就在其前面加上femme一词。由此可见,原本一些好的职业并没有对女性开放大门,而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女权运动的兴起才不断打破一些职业的刻板印象。

在法语中甚至有存在带有贬低女性的词语。2比如peste本指破坏力极大的疫病,后又延伸出“令人难以忍受、讨厌的人”这个贬义尤指女人或者小女孩。还有很多词语在阳性时是抬高男性的地位,而变成阴性的时候就带有贬低、歧视女性的色彩,比如le maître指的是“男主人”,而阴性形式la maîtresse却常常指“情妇”;entraîneur指的是“教练”,而entraîneuse则特指“陪酒女郎”;un homme facile指的是“一个好脾气的男人”,而une femme facile则是指“妓女”;un homme public指的是“有名望的男人”,而une femme publique指的还是“妓女”;哪怕是“une fille”(女孩)这样的词,在法语中也有“妓女”的意思[3]

这些社会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并对性别歧视产生重要影响。要实现性别平等,需要通过教育、宣传、政策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来改变这些因素,并促进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3. 对于所面临的困境对应的对策

1) 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保障女子教育

法国一直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女子教育权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举措:

法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在法律框架内保证性别平等,旨在促进性别平等。这些法律不仅涵盖了就业、政治参与等领域,也明确规定了教育领域中的性别平等原则。例如,法律规定学校不得因性别原因拒绝学生入学,不得在课程设置、考试要求等方面存在性别歧视。此外,法国还通过法律手段鼓励女性参与高等教育,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其中包括《平等机会和对待法案》(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Treatment Act),该法案旨在禁止性别歧视,并推动雇佣、教育和其他领域的性别平等。1959年的教育宪章:宪章中明确规定了女子有与男子一样的权利受教育;1975年的平等待遇法案:该法案禁止对女孩进行性别歧视,包括教育领域。该法案还规定,在教育方面,必须确保平等机会和平等待遇;1880年的教育法案:这是法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法案,规定女子有与男子一样的义务受教育的权利;2019年的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禁止对女孩实施性别歧视,并鼓励教育机构推动性别平等。

法国对于推动性别平等和女子教育权在法律框架内做了一定的努力,1983年的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强调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和教育机构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2000年的平等机会和平等待遇法案:该法案重申了男女在教育领域的平等权利,禁止对女孩进行性别歧视。2019年的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禁止对女孩实施性别歧视,并鼓励教育机构推动性别平等。

法国政府出台了《义务教育法》,自19世纪末以来就致力于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确保包括女孩在内的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1959年,法国政府明确规定6岁至16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这一教育在公立的非教会学校是免费的。这一法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女孩的入学率,保障了她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学校不得因性别差异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要求,确保了女孩在教育内容上的平等。

2) 政府在女子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法国总理埃罗2012年1月30日提出一项旨在促进男女平等的政府方案。该方案的内容非常广泛,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就业、卫生以及防控和惩治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等。方案的具体措施包括:从2013年起在学校推行男女平等体验式教育;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推广女性健康形象,抵制那些散播性别歧视理念以及损害妇女形象的做法;在2014年以前建立女性体育联盟组织;为遭受暴力侵害的女性建立公共电话救助平台,为她们提供更多紧急庇护场所;加强对胁迫婚姻和一夫多妻的打击力度;进行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谈判,改变目前女性薪酬水平低于男性25%的现状等。法国政府还提出设立两性事务高级委员会,以评估相关法律和措施的实施情况。埃罗认为,推动妇女权益保障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法国如果希望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典范,那么男女平等的政策将是这个社会的支柱。

为强调男女平等,法国政府决定在部长中推行“45分钟平等教育”课。此前,法国政坛曾多次出现针对女性的歧视言行。为此,有法国媒体认为,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在“为女性撑腰”。法新社最新报道称,该建议已经获得了法国总理埃罗的支持[4]。具体而言,由“女权有理”协会主席德哈丝负责、妇女权利部长牵头,组织为时45分钟的培训,用照片、数字、具体例子来指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让部长们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德哈丝对媒体表示,许多部长认为这一问题已经过时、已经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样的培训方式借鉴了瑞士的模式,很有效果。法国总理埃罗对“部长培训班”的做法也十分认可。埃罗特别发布部级通函,要求各部都任命一位高级公务员来负责男女平等、妇女权利等事务。另一个通函甚至规定各级公立部门要逐渐按男女比例来雇用人员:2013年20%的雇用人员必须完全按照男女平等原则进行,2015年这一比例升至30%,2018年达到40%。不按照这一比例的机构,将受到经济制裁。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开始推动教育大纲的统一,以确保男孩和女孩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和标准。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女性在教育上受到的种种限制,为她们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领域和机会。同时,统一的教育大纲也促进了性别平等观念的传播和普及,为法国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奠定了基础。

法国政府持续增加对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包括女孩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资金不仅用于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购买教学设备等基础性工作,还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法国政府为女孩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了她们在学业上的全面发展。法国政府还设置了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鼓励女孩接受高等教育,法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这些项目不仅针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女孩提供经济支持,还针对表现优秀的女孩提供奖励和激励。通过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法国政府为女孩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她们克服经济困难,实现自己的学业梦想。同时,这些项目也促进了性别平等观念的传播和普及,为法国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确保女子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法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这一机制包括政府部门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学校的自我评估和反馈等环节。通过政策执行监督,法国政府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女子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这一机制也促进了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建立教育效果评估体系。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女子教育的效果,法国政府建立了教育效果评估体系[5]。这一体系包括学生学业成绩评估、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教育效果评估,法国政府能够客观地反映女子教育的成果和进步,为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这一评估体系也促进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女子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此外,教育效果评估还为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了解女子教育情况的重要渠道,增强了他们对女子教育的信任和支持。

3) 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女子教育

媒体、广告等多种渠道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女子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些宣传活动不仅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还展示了女性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通过社会宣传,法国政府激发了公众对女子教育的热情和关注,促进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这些宣传活动也帮助女孩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她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法国政府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这些组织包括女性权益保护组织、教育机构等,它们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项目,为女孩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法国政府不仅加强了女子教育的支持力度,还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女子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同时,这些合作也推动了性别平等观念的传播和普及,为法国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结语

法国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最初的被限制和忽视,到逐步争取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一系列的法律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同时许多杰出的女性和男性为推动女子教育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对于以前,尽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仍然有许多挑战和不平等存在,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法国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法国的事,也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消除全球范围内的性别不平等,促进女性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尽管法国女子受教育权的发展过程充满艰辛和挑战,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让每个女性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因此,我们有责任继续致力于消除性别差异,确保每个女孩和女性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从而实现她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NOTES

1欧洲时报。

2杨静(1988--),女,黄石人,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文学院任课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 曾晓阳. 女子教育与共和国:近代法国女子教育的世俗化改革[J]. 贵州社会科学, 2023(3): 70-77.
[2] 曾永柳.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1680-1789) [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3] 杨娜. 从法语看语言的性别歧视问题[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3), 275-276.
[4] Annaert, P. (1992) Les collègues au féminin : les Ursulines aux 17e et 18e siècles. Paris: Lessius-Éditions jésuites, 102.
[5] Costa-Lascoux, J. (1991) Le Droit a l'Ecole l'Experience de l'Education Civique. Droit et Societe, 12, 223-24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