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巢老人服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 Analysis of Empty Nest Elderly Services in China—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 Econometric Analysis
DOI: 10.12677/mm.2024.141239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焕毅, 杜佳凌: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空巢老人CiteSpace社会工作Empty Nest Elderly CiteSpace Social Work
摘要: 近几年中国老年人口不断攀升,为了了解近五年我国空巢老人的发展动态,本文利用citespace VI软件对2018~2022年的空巢老人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对近五年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分析、突现词等几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近5年空巢老人的关注度逐渐下降,研究机构单一,机构合作不明显等问题。从目前发展现状来说,空巢老人研究应该从社会工作视角的切入和促进多领域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合作进行研究度过“空窗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China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is article uses CiteSpace VI software to study the literature on empty nest elderly from 2018 to 2022. Through visual analysis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ublication volume,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words,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emerging keyword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past 5 years, the attention of empty nest elderly has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a single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unclear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research on empty nest elderly should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multiple fields and disciplines to overcome the “gap period”.
文章引用:李焕毅, 杜佳凌. 我国空巢老人服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J]. 现代管理, 2024, 14(12): 3311-3320. https://doi.org/10.12677/mm.2024.1412396

1.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渐加剧,中年人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无不横亘在每位中青年人眼前,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2022年10月26日,据民政部调查,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在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大量的空巢老人面临着居家养老的许多生活不便或困境,甚至是安全风险隐患。接下来,本文将聚焦于近年对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直观地反映出空巢老人最近研究趋势与现状。

2.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数据

本文所采用的文献资料样本是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并且以“空巢老人”为检索主题,采用高级检索,检索的时间范围是2018年1月~2022年11月,为了本次文献分析的多角度考虑,所以期刊来源类别选择为全部期刊。检索后共计682条结果,通过去除无作者、宣传报之外的与检索主题相关程度较低的文献,最终得出583条期刊样本。通过CiteSpace VI对583条文献样本进行梳理,并且按照作者类别、机构类别、关键词的分类标准的次序绘制可视化分析图谱。

2.2. 研究方法

首先,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国内的学者也是逐渐开始尝试和努力使用数据库进行文献的综合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自己独有的创新之处。对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主要基于学术数据库,对各学科及其子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主体及研究基础等进行可视化分析[1]。其次,近些年,养老问题和老龄化逐渐攀升使得老年议题无疑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老年议题也已经存在于诸多国内学者研究视角中了。在如此庞大的文献库中,如何能够找到有关空巢老人相关研究主题的前沿趋势,对于研究空巢老人的学者来说,利用CiteSpace VI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2]。利用CiteSpace VI的方法可以帮助学者提炼出本文的关键词,研究机构和作者。关键词的筛选可以使得研究者明确近些年的研究中心和现状,作者和研究机构的筛选可以让研究者更加了解聚焦于该领域的学者和机构分别有哪些。并且面对数量庞大的文献CiteSpace VI可以提取出所需要的关键词,并将关键词之间按照时间建立联系也是有利于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前沿信息有所了解[3]

3. 研究结论与结果分析

3.1. 近五年关于空巢老人发文量分析

图1可以看出有关空巢老人研究这一领域在近年的研究成果。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18年是近五年有关空巢老人研究发文量最高的一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空巢老人的发文量逐年减少。在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口基数变大,空巢老人问题也会有相应的提升。所以,图1并不是指出空巢老人不再是一个研究问题和热点,而恰恰是反映了两个问题:

Figure 1. Line chart of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empty nest elderly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1. 我国2018~2022年空巢老人研究发文量折线图

  • 由于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怀和爱护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空巢老年人的生活压力,空巢老人问题得到缓和,导致发文量减少。在2021年12月1日,民政部曾发文对“关于改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的建议”的答复中指出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通过健全养老服务设施、补足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完善医养结合使得老年人群体得到了充分的关照。但是国家关注可以说是从宏观角度去介入到空巢老人生活之中,但是在其精神和情感世界中尚留空白[4]

  • 近年来,社区工作尤其在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也在为城市社区空巢老人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导致了近几年有关空巢老人的相关研究减少。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积极为空巢老人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的同时,可否扩充近年有关空巢老人研究。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政策的实现路径,在社会工作者的实践中会有很应对问题的策略,它反映着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特殊国情,问题如何解决,困难怎样克服。其实,这也反映着中国社会工作者独特的智慧,可以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本土化的服务技术,并以文献的形式推广,应是目前服务于空巢老人的研究者和一线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3.2. 关于空巢老人研究机构的分析

根据图2来讲,其中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是近五年来空巢老人研究的高频机构。机构之间的合作中以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合作最为突出。但是总体来讲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突出。同时在其中可见以下两个问题。

Figure 2. Knowledge graph of empty nest elderly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2. 我国空巢老人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 关注空巢老人以医科大学和医学院研究机构为主,也涉及到有关空巢老人的管理和政策制定,不过,缺少多领域合作,形成了壁垒。但正如前文所提及,精神情感仍旧是困扰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5]。如图所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学学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最为醒目和高频。但是,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学学院机构是2018年对空巢老人领域中进行高频研究,在2018年后没有再在空巢老人领域中进行研究,而其他院校的研究相对比较分散。可见,在除了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等医疗团队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依然是非常集中外。研究者不应仅仅围绕着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和医疗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更应该将目光投向“大健康”和身–心–社的方向上。

  • 社会工作组织缺少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社会工作组织服务于空巢老人是帮助老人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若研究机构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在理论上可以形成学术文章推进社会工作技术的本土化,在实践上,可以提高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质量。其次,社会工作专业可以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服务,医务社会工作者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共同服务可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3. 关于空巢老人关键词分析

3.3.1. 关键词分析

基于可视化分析形成的有关空巢老人文献的关键词图谱(图3)可以清晰地的看到近五年研究的核心放在那些方面上,同时能够使得研究者直观的了解到该领域的各个文章主题,并方便后续的研究和探索。近年来中国空巢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农村”和“社会支持”三个较大的节点上。

Figure 3. Keyword knowledge graph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China

3. 我国空巢老人关键词知识图谱

第一、在空巢老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考量到影响空巢老人生活因素众多,有对空巢老人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的研究中提及年龄与老年慢性病为主要影响老年生命质量的因素[6];同时有对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其中讲到年龄、慢性病、生活费与文化程度、老化态度、心理资本是对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影响[7];由上可见,对于空巢老人生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时下该领域较为流行的。但是主要聚焦于医学和健康保护中,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的影响也比较少有。在目前,各省市也在推进实行“医养结合”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医养结合高品质服务,让空巢老年人老有所医、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晚年。这也是较为可行和更加符合空巢老人的需求。可以将社会工作与其进行融合,集中在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推进针对空巢老年人的人文关怀,缓解空巢老人的情感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之所以“农村”是一个较大节点,是由于我国的独特的国情,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也是各个领域所谈论的热点。我国有学者提出,为农村空巢老人制定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倾斜[8]。可以见得,政府的政策制定也是空巢老人议题的研究热点。不过,是否存在由于过度强调农村和城市的对立,从而丧失了对老年人本身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无论是城市子女的繁忙还是农村父母与子女的异地生活,空巢老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需求或许是一致的。所以,笔者认为,农村的空巢老人需要一样的社会服务才能够缓解身心痛苦,不仅需要政府财政的倾斜,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一线医学人才和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乡镇政府社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够缓解由于城乡二元化导致的社会问题加剧的现象。

第三、“社会支持”作为大节点,是空巢老人领域的研究者开始逐渐将单一的医学视角转移到社会生活的视角之中。有学者研究空巢老人面对着社会支持不足的困境,通过农村空巢老人“守望相助”养老模式服务平台的社会支持视角去克服困难[9]。但也并未进一步进行相关的实践,停留在一定的空想和讨论中。还有研究者提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在人格体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10]。之所以“社会支持”是一个大节点,是由于社会支持是缓解空巢老人情感问题的主流方法和主流切入点。但是专业的社会科学解决方法很多,例如通过活动理论让空巢老人找到人生方向,利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推动老人所在的家庭注重老人的情绪健康等等。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和组织机构就应该发挥其优势,推动服务的落实和完善,也是将来研究的重心。总而言之,在空巢老人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工作者也是提供和研究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中坚力量。

3.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的每个聚类是多个紧紧相关的词来构成的,数字越小也就证明了聚类中囊括的关键词越多。结合上文中的关键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农村空巢老人”、“农村”以外,“需求”、“互助养老”和“糖尿病”就成为了相对重要的研究话题。那么笔者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见图4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knowledge graph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China

4. 我国空巢老人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 “需求”在聚类共现中仅次于“农村”也就证明了目前在该领域中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重心放在对于老人本身问题的解决上,也渐渐地从政策和城乡等被建构的问题中脱身,将研究中心回归老人,探索老人的需求,满足老人的需求。同样,对于老人需求的探索中,主要以医学和医疗的身体健康需求相结合,对于心理和情感上的研究较为稀缺。而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正是应对老年人需求专业的解决者更是解决方法实践和推广的研究者;

  • 养老问题是空巢老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互助养老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不仅可以扩宽空巢老人养老的路径,同时也兼顾到了鸟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提升。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工作者也是在空巢老人互助养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1]。在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特殊情况下,如何运用城市和乡村的社区资源,服务于空巢老人的互助养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皆是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力量投入其中;

  • 随着年龄的不断上涨,老年慢性病也是老人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由于研究机构多以医科大学或者医疗为主,慢性病的防治自然也是空巢老人研究中的关键部分。所以基于慢性病的切入点,我国诸多学者对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就医选择、用药情况、治病贫困等形成了这一视角下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者还是以医学视角解释空巢老人的问题和行为,并未尝试从人文关怀角度上进行突破。这就为社会工作者的实务和研究留下了机会。

3.3.3. 突现词分析

通过图5突现词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很清晰地把握住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以直观地看到空巢老人这个议题在不同时间点中研究热点那些。从而有利于研究者结合当下该领域的研究趋势,选定自己的研究主题。

Figure 5. The top 7 strongest emergent words in the study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China

5. 我国空巢老人研究前7位最强突现词

  • 在突现词分析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述情障碍”、“代际支持”、“产品设计”、“养老意愿”为2020年突现并持续至今。述情障碍的突现是证明着从2020年开始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重心集中到老年人的情感中。抒情障碍是指患者无法合适地表达情绪,无法用语言准确地阐述自身的感觉。疾病在初期是没有明显的征兆的,国内学者常将述情障碍和社会支持相结合,尝试从社会支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空巢老人的述情障碍是由于长时间的情感孤独和慢性病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仅用社会支持理论的治疗针对性比较差。笔者认为,针对空巢老年人的述情障碍首先需要医疗机构为其进行检查和基本的病理诊断,其次在社区中,需要社会工作者采用邻里互助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其制定专业服务计划,在具体的应对中应从形成友善亲和的社区文化到对家庭结构的改变,再到长期的共情培养多角度地进行服务,在这其中,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服务者是非常重要的;

  • 代际支持主要在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支持。代际支持研究趋势的提出它是具有双向性的,也是在对空巢老人的情感和生活问题找寻解决方法,有的学者提出了如何运用代际支持提高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去对抗消极的心理情绪。其实,社会工作专业也可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 产品设计在近两年的出现是非常好的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上的行动不便,心理上的孤独,是具有多重弱势地位的角色。社会快速地发展,家庭小型化势必导致会有更多的空巢老年人盼望得到“特殊”照顾。在科技和建设领域的诸多学者也逐渐开始突破行业壁垒,为空巢老人设计有利于日常生活的产品,推广空巢老人产品设计的研究;

  • 养老意愿的突现与近年来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直接相关。我国学者大多是以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养老意愿的研究中大多数关注到城乡二元化视角的差异,社区和机构养老的可行性等。那么社区和机构养老无疑是接下来研究的主场[12]。老年人数的增长,市场的扩大,无疑会让更多研究者将视角放在社区和机构养老中,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服务所吸引。

4. 讨论与反思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也就间接影响到了空巢老年人数量也是非常地庞大,与空巢老人相关的问题也就自然多了,其中在2020年前引发了学界的积极研究与争论。但是面对目前有关空巢老人议题,依然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在研究空巢老人需求时主要是以政策和补贴进行回馈太过冰冷且缺乏人文关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对空巢老人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实践等。笔者认为,接下来有关空巢老人研究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这五个方面:

  • 笔者通过绘制2018年1月~2022年11月的发文量分析图发现,研究空巢老人的期刊发文量在逐年下降。从2018年开始到2019年有关空巢老人研究的期刊发文量出现了少量下滑的态势。在2019年后有关空巢老人的期刊发文量出现了断崖式的降低。直至2022年11月有关空巢老人的期刊发文量低至64篇。上述趋势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的态势呈现负相关。发文量的逐年减少并不是暗示着空巢老人问题已经不再是研究热点领域了,而是在告诉各界学者,这是一段“空白期”需要有学者承上启下,为中国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找到妥善解决办法,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推广给更多的空巢老人周到的服务。在将来的空巢老人研究领域势必是需要更多的学者去努力耕耘;

  • 通过空巢老人研究机构知识图谱,笔者可以看到,有关空巢老人研究的机构之间合作不明显,研究壁垒较高。主要有山西医科大学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与扬州大学护理学院这些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合作,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2018年聚焦于对空巢老人的研究,但在此之后没有再对空巢老人领域投入研究,在少数的人文研究机构中也没有看到相互之间的合作。主要还是医疗机构和医学类高校为空巢老人研究发文的主力机构。不同的研究机构对于空巢老人问题有不同的擅长角度,也有着各自的服务特色和介入手法。但是缺少机构之间合作势必导致了研究发展的单一性,不利于该领域问题的得到解决。

  • 随着慢性病群体不断在扩大,尤其是对空巢老年群体看病、复查、购药等问题影响很大。时常看到有关空巢老人物资储备难,购药看病难等新闻。就目前研究趋势来说,因为疾病所影响下的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和情感状况的研究是非常稀缺的。这也正如前文所提及,需要多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探索,社区工作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社区可以通过建立社区食堂,开展社区互助,慢性病防治讲座等活动为社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这不单单需要社区的发力,更多的是有关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群体和社会政策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正因如此,以后疫情和空巢老人为研究主题的研究空白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实践和调查,去填补研究的空白。

  • 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研究机构在对空巢老人研究上的关注程度不够,普遍存在着研究机构间合作少的问题。根据图4我国空巢老人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来看,聚类分析数字越大,也就意味着该聚类中囊括的关键词越少。图中“社会工作”关键词聚类仅排在13位。表明“社会工作”此类研究关键词的数量在空巢老人中并不占优。与此同时,在我国空巢老人研究机构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的研究机构主要有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类高校数量较少,不仅人文社科高校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少的,而且社科类高校与社会服务组织和一线社区组织的合作也是很稀缺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社会工作专业对于空巢老人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机构能够在未来的空巢老人服务中大有可为。在社区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医养结合的社区卫生机构进行针对性的空巢老人情绪舒缓的小组活动,组织并邀请医生在社区进行慢性病义诊和疾病预防讲座活动。在小区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带领小区居民和志愿者形成“邻里互助”小组,帮助空巢老人购药或者日常生活物品的购买,上门的邻里陪伴,定期开展活动等。在家庭中,可以通过个案的服务形式,为存在情绪问题的空巢老人进行重点的成体系的服务。

  • 在空巢老人领域中,交叉融合学科是将来发展的新趋势。在对突现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产品设计”这类词的存在,无不表明着空巢老人研究领域未来的趋势是多学科的融合交叉。空巢老人的产品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专业的研究,医学学科、社会学科、人类学科都有可能参与到产品设计和检测的环节中来。社会工作专业也是在不断适应交融发展,医学和社会工作相融合形成了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兼顾了社会科学的人文性关怀和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身–心–社全方位的角度缓解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不过,这样也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各大院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去适应多学科的交叉相融,并用于空巢老人临床社会工作之中,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地社会化,社科院校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文的梳理和探讨,笔者认为我国有关空巢老人议题亟待研究者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符合当下社会实时的探索,扩宽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让交叉学科不仅在单个领域中活跃。最后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时间所限,针对2022年文献样本收集截止到11月份。希望中国社会的老年人问题能够得到更加周到地解决,也希望社会工作专业能够投入到空巢老人的研究之中,更加相信社会工作专业能够在空巢老人这个领域中把握“空窗期”,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加深对空巢老人群体的研究和分析。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数字时代城市空巢老人健康需求的医务社工赋能路径研究”(yjscxx2023-211-10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唐咏, 罗鹏, 陈海燕, 等. 我国大陆地区临终关怀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Ⅴ的知识图谱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20, 41(12): 33-37+48.
[2] 曹阳春, 宁凌, 张静.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空巢老人研究知识图谱[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 181-186.
[3] 李玉婷, 杨琳. 我国近十年临终关怀研究热点的CiteSpace分析[J]. 医学与哲学(A), 2018, 39(1): 33-36.
[4] 吕仕杰, 石来敏, 梁冬燕, 等. 泰安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疏离感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J].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43(7): 489-492.
[5] 李月. 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1, 37(2): 333-336.
[6] 魏馨远, 程梓敉, 潘惊萍, 等. 四川省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11): 2032-2035.
[7] 邢波, 张宁. 陕西省322名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22, 36(17): 3071-3076.
[8] 王景爱.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J]. 南方论刊, 2022(7): 43-45+48.
[9] 陈晓东, 徐黎. 农村空巢老人“守望互助”养老模式构建探析——基于社会支持视角[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 28(1): 114-117.
[10] 姜兆权, 周诗雪, 汤凯婷, 等. 心理韧性在农村空巢老人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10): 89-90+94.
[11] 秦秋红. 我国农村女性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7(5): 25-34.
[12] 徐冰. 医养结合模式下医务社工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2(11): 19-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