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近平主席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共教育部颁发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国高校开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的建设中[1],并对传统的课程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采用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程讲授的主体之一,实现探究式教学。课程思政建设通过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来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原则是立德树人[2],路径包括构建坚实的教材体系、完备的课程体系以及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更为系统完备的思政课程体系[3]。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是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程。该课程系统论述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围绕物流成本管理业务流程(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与绩效评价——物流成本预测与预算——物流成本控制),有一定的案例和专题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物流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另外,该课程还涉及物流成本管理实务,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来讨论物流成本管理。对于这类专业课程来说,如何将成本管理专业理念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探索,是每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课程思政元素分级导入,形成层层递进、有效衔接、协同共进的思政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体系的规范、整合和协同功能深入,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五大核心育人元素,并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4]。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加强成本教育培训以及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物流成本管理全过程等多个方面。
2.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发展介绍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课程群建设的核心课程,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方向课,本课程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2005~2009年是初始期,传统线下教学,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效果,2010年到2014年是萌芽期,完成了与浙江虹越、杭州长运等企业的实习基地建设,2015年至2018年是成长期,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准备物流全景仿真沙盘的开发,2019年着手顺丰物流管理实训中心建设,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改革等项目。
该课程在实施教学改革前,存在着传统成本类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是教学内容体系散乱的问题:本课程涉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教学资源丰富,但整体分散,无体系化。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思政课程微课知识导航、教学案例分析和物流全景仿真沙盘实践教学三个教学模块,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第二,课堂学生参与度低:传统“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学习兴趣。本课程基于新媒体技术,翻转课堂,通过O2O混合式教学、项目制融入课堂、“SCPR”教学方法,将案例、竞赛、项目、合作、探索等方式运用于课程,转变传统课堂“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5] [6]。
本课程十个章节牢牢围绕着“工匠精神”这个核心育人元素:物流成本信息的获取,需要像“工匠”一样不惧繁琐,以小流汇聚江河取得物流总成本信息;物流成本的核算,履行“工匠精神”的兢兢业业,保证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物流作业中心和动因的选取内容,体现了“工匠”的精益求精;物流成本预测过程中要求要像“工匠”一样务实,绝不弄虚作假;物流成本管理中编制物流成本主表和附表,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践行等。
Figure 1. The “2-2-3”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ystem Diagram for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图1. 物流成本管理“2-2-3”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图
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体系完整融合,与实施主体和实施时间构建构建物流成本管理“2-2-3”课程思政实施体系(详见图1)。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观。本课程自2019年至今进行了五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针对改革的效果,于2023年12月,针对2021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思政教改效果的问卷调查。问卷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多个维度展开,问卷共15题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基本目标,主要情况,对课程的兴趣概况。第二部分主要为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效果的调查,围绕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看法和态度展开,包括获得情况与满意度。第三部分为SCPR教学实施方法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整体效果感受,包括小组合作式教学,学生参与式教学,学生探究式教学。第四部分为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看法和意见,深入推动课程改革实施。此次问卷一共发放47份,全体2021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均参与,回收问卷47份,均为有效问卷。
3.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调查
3.1. 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效果的调查
关于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整体效果调查,其中30位同学对本课程思政教育感受比较深刻,17位学生感受一般,感受很小和没有感受的学生没有(详见图2),说明本课程思政教改实践效果比较好,大部分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思政教学改革。
Figure 2.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图2. 本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感受调查
关于本课程思政获得感进行调查,包括提升政治素养、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生活状态和积极生活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从1~5分进行李斯特量表设置。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这四个方面均较强有获得感,其中,大多数学生对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三个方面的获得感均为最高分5分,政治素养方面的获得感大部分同学是4分和5分(详见图3)。
Figure 3. Degree of acqui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图3. 本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程度
关于本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接受情况的调查,从时事政治、八卦新闻、正面资源分享、负面资源分享、隐形实践指导和纯粹思政理论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其中,时事政治、八卦新闻、正面资源分享和隐形实践指导四个内容,30余位同学比较接受和非常接受。负面资源分享和纯粹思政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有近30位同学是一般接受和非常接受(详见图4)。由此可见,在今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要强化,时事政治、八卦新闻、正面资源分享和隐形实践指导这些方面的内容。
Figure 4. Investigation on the accep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图4. 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接受情况的调查
3.2. 对SCPR教学方法实施的调查
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简称为“SCPR”教学方法。这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学生(Student)、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on)、参与式(Participation)、探究式(Research)。旨在通过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对其加以引导,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SCPR”教学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我们调查出学生对成本管理课程的满意感、获得感等。
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organized evaluations on teaching methods
图5. 关于教学方法的整理评价分布图
21级物流管理专业的47位被调查对象中,其中30位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12位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方法较为灵活,5位同学认为本课程教学方法一般,没有同学认为教学方法单一(详见图5)。这说明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一定成效,但是还有继续改革实施的空间,因此,针对“小组合作式教学”、“学生参与式教学”和“学生探究式教学”进一步进行改革实践的调查。
3.2.1. 小组合作式教学效果调查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的教学形式。关于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调查,7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获得感,24%的学生认为比较有获得感,认为一般获得感和没有获得感的人数为零(详见图6)。说明学生对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认为的,也是比较有收获的。
Figure 6.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 acquisition of cooperative group instruction
图6. 学生对小组合作教学获得感评价分布图
关于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成效方面,本课题组也进行了调查。大多数人对“合作式”课堂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生活状态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认同感为5。大多数人对“合作式”课堂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养的认同感为4,大多数人对“合作式”课堂无感的认同感为1,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合作式学习法是非常认同他的(详见图7)。
Figure 7.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ccess in the “cooperative” classroom
图7. “合作式”课堂获得感的表现的调查
3.2.2. 学生参与式教学效果调查
学生参与式学习是打破传统教学老师唱“独角戏”的模式,通过“学生小组主题作业主讲 + 教师理论概念主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现场应变调整能力。
Figure 8. Survey and evaluation distribution map of students’ sense of classroom acquisition under “double subject” teaching
图8. “双主体”教学下,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调查评价分布图
通过调查发现:超过3/4的人认为对合作式教学比较有获得感,其余人认为对合作式教学有一般获得感(详见图8)。有大多数学生对“合作式”课堂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生活状态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认同感为5,十余位同学对“合作式”课堂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养的认同感为4,没有同学对“合作式”课堂无感的认同感为1(具体分布详见图9)。
Figure 9. Performance degree of “double subject” classroom acquisition
图9. “双主体”课堂获得感表现程度
3.2.3. 学生探究式教学效果调查
Figure 10. Investigation on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under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图10. 对“探究式”教学方法下,学生获得感调查
学生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动手做、做中学”主动地发现问题、实验、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从图10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研究式”教学方法比较有获得感,少数人有一般获得感,极少数人有很小获得感或无获得感;从图11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研究式”课堂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生活状态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认同感为5或者4。
Figure 11. The performance degree of “inquiry-based” classroom acquisition
图11. “探究式”课堂获得感的表现程度
综上所述,本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施之后,成果颇有成效,多数人都在小组合作式学习,参与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面对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生活状态和积极生活态度等方面非常有认同感,SCPR与课程思政教育初步取得成效。
4.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4.1. 课程思政与传统教学区别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内容。宏观上,对国家经济、区域经济、经济效率的提升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微观上,物流管理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服务,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成果一般,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一味讲解、灌输,但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微,消极接受,这是在应试教育下发展的产物;而本次教学改革着重教师学生双主体授课,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升,及时更新了旧时的教育理念,奉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教育理念,学生不再只是课堂活动的被动接受者,也应该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对于成本管理专业来说,如何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协同育人,共同提升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是值得每位专业教师深思的问题。
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专注于传授于物流成本有关的专业知识,通常不掺杂与政治有关的因素,而习总书记指出指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德育的责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后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将课程知识与内容与我国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任课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觉悟水平,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4.2. 课程思政改革成效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此次的教学改革富有显著成效,主要从课程思政改革内容和“SCPR”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谨记习总书记强调的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相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协同效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通过价值引导和学科文化传承,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SCPR教学方法实施效果明显。“探究式”学习下,多数学生认为SCPR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有很大帮助,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其中,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充分预习,并且在做好为大家分享学习成果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靠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去探索知识而不是靠老师一味灌输,让学生在自主、自学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性思维方式,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
5. 结语
第本文基于物流成本管理这门课程,针对思政教学改革及“SCPR”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初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一项工程,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论处于什么时代,不论当代教育发展的如何完善,教育的改革都有必要时刻进行,课程改革总要与时代紧密结合,顺应时代,教育才能长远的进行下去,教育生生不息,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基金项目
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物流成本管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