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口老龄化、生态、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阶段的重大课题。随之而来的,除了对于自身健康水平的关注,对于康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旅游观念也在持续升级,康养旅游日益受到青睐,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新潮流。“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现已纳入我国旅游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之中[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倡导健康、养老、旅游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健康产业的新增长点、新业态及创新模式,为康养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提供了战略指引。2021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2]。总之,这标志着康养旅游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扶持,为其发展坚定信心、树立决心、砥砺恒心。
涞源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国家文旅部公布的12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北涞源滑雪旅游度假地占据其一[3]。而后,涞源县荣获“2023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的称号[4]。2024年,涞源县被中国气象局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5]。县委、县政府以旅游业为支柱,打造河北经济名县,铸就全国一流山水宜居、生态旅游胜地。多年的积淀孕育了涞源璀璨的“山、水、林、文、康”体系,铸就了“京畿福地·乐享涞源”的旅游品牌。良好的资源条件、政策保障为涞源县康养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石。康养旅游作为国内新业态,其开发与策略也需实践支撑与因地制宜。本研究基于此,对保定市涞源县的康养旅游产业进行RMP-SWOT分析,构建推动保定市涞源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 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是指依托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融合养颜、健体、修身、养性等多种方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升华的整个过程[6]。2016年,《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对“康养旅游”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7]。近年来,康养旅游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结合实际来看,国外康养旅游开发起步较早,重点关注森林康养、影响因素以及市场预测。例如,Ferrer等(2021)认为,海滨景色和人文美食是主要影响西班牙康养旅游发展的因素[8]。Rodrigues (2017)借助层次分析法,将康养旅游创新发展划分为三种创新体系[9]。Butler等(2019)认为,德国发明了“森林地形疗法”等多种森林康养理论,其350处森林疗养基地为以后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10]。Favargiotti等(2022)提出,德国是森林康养旅游的起源地,随后日本在德国的影响下,展开了森林浴的新形式,由此开启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11]。Buckley (2022)发现,旅游对心理健康有正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评价和度量,将其运用到康养旅游开发中[12]。Sawada等针对日本老年人夜间出游低于平均水平的现状,提出要通过合理的宣传和引导,来减轻日本老年人的焦虑,以此提升其旅游活力[13]。而国内学者对康养旅游的研究理论滞后于实践,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产品开发、发展路径上。例如,吴悠(2018)认为,在康养旅游的发展中,康养人才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市场中缺少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要建立针对不同层次的康养设施与服务,以此提高经济效益[14]。张吉乾、张文凤(2019)指出,森林浴项目是森林康养开发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森林中自然释放的负氧离子,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身体的恢复与疗养[15]。张贝尔、黄晓霞(2020)建立了一套康养旅游产业适宜性评价指标综合体系,旨在通过量化分析,有效评估不同地区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潜在的增长能力[16]。李东(2021)在分析康养旅游目的地如何构建,以及康养旅游产品如何开发的过程中,认为其最核心、最关键的基底要素在于森林、气候、温泉等丰富的自然资源[17]。曾游(2022)通过P-RMP分析了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康养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从而提出了应对策略[18]。暴锐麟等(2023)依托山西省现有的康养旅游资源,运用基尼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可达性分析方法,深入探究了该区域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的发展建议[19]。王瑞婷(2024)认为,河北省有着发展乡村康养旅游的优势,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河北省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路径[20]。从研究对象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都以森林、温泉、医疗康养为研究对象,国外更多为单个因素的单项研究,而国内更侧重于研究类型的划分。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更侧重着眼于需求方向对康养旅游发展展开研究,国内则更注重于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设和发展路径上。
3. RMP-SWOT理论
RMP (昂谱)理论,全称为“区域旅游开发RMP分析”,由吴必虎提出[21]。其核心观点在于强调资源(Resources)、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维度之间的协同联动关系,以旅游产品为核心,并对此进行资源(R)性分析、市场(M)性分析和产品(P)性分析,RMP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河池市的旅游开发研究中,韦艳春(2023)基于RMP分析,梳理了河池市的11个县(区)的康养旅游资源、市场以及产品,寻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的建议[22]。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Heinz Weihrich提出。通过全面评估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同时深入分析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潜在的威胁(Threats),企业能够系统地、全方位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状况[23]。为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资源和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RMP-SWOT分析是将RMP理论中的R性分析、M性分析、P性分析三个维度以及SWOT分析中的S (优势)、W (劣势)、O (机遇)、T (威胁)四个维度相结合,从而构成的12个维度的模型,如表1所示。可以对涞源县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达成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Table 1. RMP-SWOT model
表1. RMP-SWOT模型
RMP-SWOT模型 |
资源(R) |
市场(M) |
产品(P) |
优势(S) |
RS |
MS |
PS |
劣势(W) |
RW |
MW |
PW |
机会(O) |
RO |
MO |
PO |
威胁(T) |
RT |
MT |
PT |
4. 保定市涞源县康养旅游RMP-SWOT模型分析
4.1. 保定市涞源县康养旅游R-SWOT分析
其一,资源品类较多,品质较高。涞源县地处保定市西北部,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县总面积2448 km2。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大山脉在此交织,拒马河、易水、涞水三条河流在此交汇,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涞源县共有218处旅游资源单体,涵盖5个主类、19个亚类、73个基本类型,覆盖155个基本类型的47.09% [4]。境内风景秀丽,有峰林、峡谷、瀑布、云雾、岩壁、洞穴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示范单位”白石山为代表的8大景区,218个景点。拒马河,作为涞源的母亲河,水温常年恒定在7℃左右,造就了“三伏天里水结冰”的奇特自然景观。
其二,康养资源丰富。涞源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森林、温泉等构成康养旅游基底的核心要素资源。气候资源层面,夏季,涞源平均气温仅21.7℃,成为京津冀地区避暑纳凉的首选地,被称作“京西夏都、生态凉城”。2023年4月,涞源县推出“21℃的夏天”旅游康养度假品牌。并且,保定涞源还被评选为“河北省气候旅游优选地”之一;森林资源层面,涞源县截至2023年4月,该县共有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6个。白石山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海拔超2000米的高峰就多达5座,主峰佛光顶海拔高达2096米;温泉资源层面,总投资百亿元的华中温泉小镇是河北省重点项目、河北省旅游重点项目、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突出贡献单位、保定市特色小镇,其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地热资源,成为涞源县康养旅游一张全新的名片。
除此之外,涞源县作为革命老区,保留了黄土岭战役旧址、白求恩战地手术室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县内还遗留着辽金时期的阁院寺,始建于辽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盛唐时期的兴文塔、明代的乌龙沟长城等历史文化古迹,使涞源成为了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并且,涞源还有小米、杂粮、莜麦等特色餐饮,这些旅游资源都为其打造康养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康养旅游资源分析见表2。
Table 2. R-SWOT analysis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resources in Laiyuan County
表2. 涞源县康养旅游资源R-SWOT分析
资源优势(RS) |
资源劣势(RW) |
资源机遇(RO) |
资源威胁(RT) |
1) 涞源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资源积淀深厚。两者结合,构建“文旅 + 康养”业态模式,品牌贴合度高,其森林、气候、温泉资源可以为打造康养品牌提供方向; 2) 当地特色食材,可推出养生餐饮。 |
1) 缺乏地域特色,开发模式单一。富有涞源文化特色的康养品牌不突出、文化内涵不丰富; 2) 资源整合度不足,产业链不完整。除白石山、七山滑雪场外,其余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有限。 |
1) 国内消费升级,国家重视程度为涞源康养创造机遇; 2) 涞源县作为河北省创建的十个全域旅游示范县之一,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为其发展康养旅游提供新契机。 |
1) 知名度较周边景区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周边景区较小,如周边野三坡景区,其吸引力较大; 2) 该县多依赖自然资源,会造成过度开发、游客超载现象,生态环境保护上有一定压力。 |
4.2. 保定市涞源县康养旅游M-SWOT分析
全国旅游市场激增,对康养需求旺盛。根据预测,我国康养市场规模将在5年内接近1600亿。可见,国内康养旅游市场,潜力广阔。同时,涞源县的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服务对游客吸引力上升。仅今年“五一”假期,涞源县就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同比增长22.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7亿元,同比增长37.56%。今年7~8月份,涞源县旅游人次达213.47万,实现综合收益26.98亿元,同比增长71.86%。涞源七山滑雪场自2023年11月开板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实现收益3000万元。并开启石家庄站直通车服务,途径市区和正定机场,使外地滑雪爱好者实现“周末 + 住宿 + 滑雪”的组合对接,提升了游客前往涞源旅游的便捷性,其客源范围已从京津冀地区扩展至包括郑州、上海在内的全国多地。白石山举办了多项赛事,如白石山国际山地越野赛、拒马河漂流大赛及白石山温泉文化节、极限大雪坡挑战赛等,共计100余场,吸引了约15万人(次)参与,成功实现了用赛事活动吸引游客、促进旅游发展、带动消费,显著提升了当地旅游消费水平。政府以白石山为中心带动连片发展,着力构建中国北方山地型旅居康养度假大区。其市场分析见表3。
Table 3. M-SWOT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market in Laiyuan County
表3. 涞源县旅游市场M-SWOT分析
市场优势(MS) |
市场劣势(MW) |
市场机遇(MO) |
市场威胁(MT) |
1) 国内旅游市场带动涞源县康养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2) 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区域,辐射周边游客范围扩大。 |
1) 消费主体主要是周边短程游客,消费低,留客难,难以带动较远距离游客; 2) 涞源康养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康养旅游市场调研不足。 |
1) 康养旅游类型多样,包括森林游、温泉游、冰雪游等,能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 |
1) 邻省、邻市游客接待能力更强,优势更大; 2) 外地游客知名度不足,新媒体宣传方式力度不够,客源不稳定。 |
4.3. 保定市涞源县康养旅游P-SWOT分析
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有一定优势,也有一定劣势,其分析见表4。涞源县以白石山为核心,塑造北方山地旅居康养度假胜地。白石山温泉康养小镇以“一山一水一城”为核心内涵,打造医疗养生、汤泉休闲、滑雪运动、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康养胜地,并配备民俗特色文化街、户外拓展等设施来提升游客体验。涞源县虽资源禀赋高,但核心要素主要集中于白石山、空中草原、七山滑雪等地文景观,而人文景观并未得到较大发展,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应结合实际努力打造“地文 + 人文”双发展的局面。当下,涞源县应对康养旅游元素、特点结合需求,转变发展理念,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发符合实际、大众化、精细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
Table 4. P-SWOT analysis of health tourism products in Laiyuan County
表4. 涞源县康养旅游产品P-SWOT分析
产品优势(PS) |
产品劣势(PW) |
产品机遇(PO) |
产品威胁(PT) |
1) 充分利用本县自然资源,夏季、冬季重点各有侧重,体现当地特点; 2) 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酒店、餐饮、交通丰富游客体验; 3) “文旅 + 康养”项目辐射、连带周边项目发展; 4) 打造组合品牌,创造康养新业态。 |
1) 康养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缺乏创新,多集中于自然资源和冰雪,忽略人文内涵与文化多元发展; 2) 康养旅游产品低端化为主,高端康养、文创开发、项目体验等产品缺乏,良好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3) 涞源县内未开通高铁,交通较为落后,景区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4) 产品组合性不佳,县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融合性差,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 |
1) 康养旅游需求扩大,为涞源县开拓高品质、特色化的新兴市场提供机遇; 2)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鼓励康养产业的发展; 3) 同省仙台山森林康养基地、丰宁森林康养小镇产品组合更佳,康养旅游产业链更完整,可以为涞源县提供很好的借鉴性。 |
1) 涞源县康养旅游起步晚,发展快,产品缺乏“向深、向真”的纵向发展; 2) 省内其他康养旅游基地吸引力更强,知名度更高,品牌效应更好,对涞源县康养旅游提出了挑战; 3) 由于涞源县康养资源集中在山区,难以吸引高素质康养产业人才。农民是当地的主要参与者,其服务意识低,服务质量欠佳,导致涞源县康养旅游产品开发进度缓慢。 |
5. 保定市涞源县康养旅游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12个维度可以看出,基于资源视角,涞源县康养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品类多、品质高;基于市场视角,涞源县康养市场需求较大,近年旅游效益上升,从交通、设施、服务、餐饮上不断提升自身质量;基于产品视角,涞源县目前着力打造自身康养品牌,康养开发项目辐射周边发展,着力创造康养新业态。以上是涞源县康养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会所在。总的来说,其康养旅游发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劣势和外在威胁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其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体现在:
一是开发模式单一,缺乏涞源区域特色,内容单调。由于居民消费升级,转向注重参与性、互动性的多元体验,而涞源县发展康养旅游还处在自然资源的观赏阶段,缺乏内容的创新化、品质化,这就需要精确的市场调研,形成富有涞源特色的名片。如何结合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增强吸引力是机会所在;二是专业康养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混乱,管理机制不健全。涞源县地处保定西部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吸引优秀的康养旅游人才前来,导致专业化水平不高。同时,大多数从事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当地农民,素质相对较低,造成当地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混乱,难以确保其康养旅游向深、向上发展;三是品牌意识不足,竞争力较低,营销方式上不能适应向数字化、智慧化的延伸。目前游客获得康养旅游信息的方式主要来自新媒体渠道,但涞源的宣传力度不足,人们对康养旅游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同时,当地也需要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来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应对由于开发景区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因此,要根据涞源县的资源禀赋、市场变化、产品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其康养旅游产品。
6. 保定市涞源县康养旅游开发策略
6.1. 创新开发模式,丰富康养旅游体验
6.1.1. 提炼特色元素,形成涞源独有名片
在康养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其优势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产品特色不明显。应彰显涞源特色优势,形成差异化优势,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利用新领域、新技术、新整合策略及智慧化手段,对特色元素进行主题提炼与打造,发展多样化的产业模式。如利用涞源县富含矿物元素的温泉资源,针对关节炎、皮肤病、痛风等不同的健康问题,设计专业疗养项目,实现治疗与保健的双重功效;利用其独特的森林和气候资源,开展森林疗养体验课程 + 住宿 + 餐饮 + 心理咨询等组合产品;同时,深入挖掘涞源本土特色农产品,如小米、杂粮、莜麦的营养养生价值,融合地方养生文化,推出系列养生膳食方案,大力发展“涞源特色”主题酒店、酒吧、餐饮等,把握“游”、“娱”、“食”三个重点要素。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形成“涞源特色”的IP体系,进而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与商品。
6.1.2. 充分市场调研,建立供需匹配的产品体系
游客的年龄、消费观、喜好都存在差异,需推行个性化与定制化康养旅游产品,精准对接游客多元化需求。如针对老年人开辟的温泉 + 医疗康养,针对青年人开辟的冰雪 + 康养。此外,还需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精心设计“深度体验游”、“小长假休闲游”等康养旅游产品,融合观光游览、文化沉浸式体验、夜游等特色线路,增设互动性强、体验度高的沉浸式项目,全面提升游客的康养旅游体验。
6.1.3.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康养体验
首先是规划涞源县周边交通网络建设,通过涞涞高速、荣乌高速,构建覆盖涞源、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大城市的交通圈,加快高铁站的修建,使涞源增强与外界及更多客源的连接。其次构建县内交通网络,县内主要景区较为分散,建立连通各景点、各乡镇的公路交通体系。除此之外,加快建设各景点周边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等基础设施,在把握好“食”、“住”、“行”要素的基础上,延伸会议接待、娱乐休闲等高层次的服务。同时,在主要路段,加强对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对便民问询、地图、信息查询等综合服务的有序建设,让游客更好地获得康养旅游体验。
6.2.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康养旅游知名度
6.2.1. 探索适合自身的宣传方式,挖掘爆火因素
通过“旅游 + 电商”与“旅游 + 直播”的融合模式,提升产业影响力,借鉴近年出圈的“淄博烧烤”、“村BA”、“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挖掘自身爆火因素,以此调整自身宣传方式。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宣传推广,设计并推出具有涞源特色的文化康养旅游产品标识与吉祥物;开通康养旅游公交专线,提升交通便捷性;制作富含涞源元素的康养旅游宣传片,并在多平台线上投放,以扩大知名度与吸引力。积极引入大数据、AI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入旅游服务、营销及推广环节。通过科技赋能,使游客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旅游信息,优化旅游体验,从而全面提升涞源县康养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6.2.2. 明确市场开发原则,拓宽外部客源
目前涞源康养旅游的目标群体主要是针对老年人、青年人以及亚健康人群,涞源县应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针对目标人群开发产品,谋划产业。针对老年人群,重点开发温泉康养、医疗健康旅游路线;针对青年人群,重点开发体育康养路线;针对亚健康人群,重点开发森林康养路线。针对本地及周边游客的市场特点,市场营销与推广策略至关重要。以此吸引目标游客,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康养旅游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6.3. 聚焦人文内涵,促进康养旅游多元发展
一是旅游经营与产品设计需贴近游客心理、精神及文化等高层需求,与之产生共鸣。因此,涞源康养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坚持以“文化引领”,通过改造等手段促进康养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合理配置文旅资源,挖掘深厚文化底蕴、特色风土人情、多元旅游产品及鲜活民间故事,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增强涞源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例如,融合康养与乡村文化,开展农耕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二是多元化康养旅游产品供给。依托零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特色的康养风景线;依托温泉资源和适宜气候,打造“养身 + 养心”的双养品牌;依托丰富的粗粮食材,打造特色化、疗养化食谱,调理身心等。
6.4.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康养旅游专业水平
一是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吸纳各领域专家及高校毕业生,强化乡村康养旅游管理队伍。通过培养和引进高质量人才,成立保定市涞源县康养旅游研究团队,针对涞源县自然人文资源、市场需求、产品特性进行深入调研,构建涞源特色康养旅游发展路径。在培养方式上,一方面要与相关院校合作,如本省开设旅游管理的院校,通过产学研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高度统一,另一方面要注重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少而精”的培训模式,留住真正热爱从事旅游的群体,培养其先进的康养旅游观念,通过其他景区学习借鉴、交流体验,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二是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力度。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出台激励措施,增强专业人才岗位吸引力,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服务机制,释放产业红利,拓宽引进渠道,吸纳优秀旅游人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