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人才支持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有了人才,才能实现产业、组织、文化和生态的振兴[1]。
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2023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40,967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城镇化率为66.16%。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农村青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严重,“谁来种地”是农业农村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农村素质最高的青年人群流失,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缺乏活力,这些问题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缓慢。当务之急就是要吸引人才流向农村,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建立农村人才队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首要条件,而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实现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国外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开始的比较早,日本从1961年开始颁布《农业基本法》《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人地计划》,实施“青年就农计划”,开展农业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提供“就业准备金”和“经营开始金”,从法律制度、土地、教育和资金四方面保障农民培训,探索培养高效稳定的农业经营体,强化农村的治愈功能和教育功能,感受从事农业工作的魅力,促使从事农业人员大幅上升[2]。英国从1967年开始先后出台《农业培训局法》《学徒培训框架》,建立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包含11个方向的职业培训体系和4个方向的就业教育体系,完善农民培训的内容[3]。我国2005年《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提出“职业农民”的概念,才开始探索农民的培养方法和体制。且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具中国特色,因此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要开发出适应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制度,助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2. 高素质农民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内涵
我国对于农民的培养经历了“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四个时期。高素质农民是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更注重农民的人力资本要素,对农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职业农民中的佼佼者和领头人。2019年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提出高素质农民要具有“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综合能力。高素质农民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民,让农业后继有人,是乡村振兴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高素质农民拥有新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先行者,是新型经营主体,国内学者一致认为高素质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返乡创业带头人等[4] [5]。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应该有更广泛的培育主体,还要包括普通农户的培训[6]。
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经济学研究领域,该理论将“人”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和管理,提高人的“质量”,从而获得长期的价值回报[7]。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大的投资,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带来不同投资收益,技术知识程度高的人会带来比技术知识程度低的人更多的产出。人力资本的管理分为“量”和“质”的管理。“量”的管理是数量的累积和分配,根据人和物的变化,及时调整两者间的比例,节约成本,使人和物都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质”的管理是指要采用科学的合适的方法,对人进行培训,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达到组织的目的。“质”的提高能使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更多的事情,行使更多的社会权力,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人才是乡村振兴最大的资本,明确人才振兴的基础性地位和首要地位,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进入乡村,注重“量”的累积,也要根据当地“物”的情况,调整农民“量”的分配,促进产业结构和农产品供应结构的合理调整。根据当地乡村振兴的需求和产业特色,制定培训内容,把合适比例的人引导进入相应的产业,避免造成种植作物或养殖动物同质性严重等问题。也要丰富植物种类,若大量上市同一种作物,会导致价格的下跌和农民收入的骤减,从而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民“质”的培养,只有通过培训使农民素质发生质变才能使农业达到新的量变,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促使农民拥有更好的职业技能,如种植技术、处理病虫害技术、营销技术、和同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拓展自身的眼界,增强从事农业的信心。高素质农民被社会大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氛围影响,从而增强了接受培训的意愿,主动学习,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才会使培训有更好的效果。当然高素质农民的“质”不仅仅体现在“有文化、懂技术”,还要“善经营、会管理”,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与传统农民相比,高素质农民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拥有的新的能力,这也是高素质农民的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培训目标。
3. 高素质农民培养的意义
3.1. 有助于农民增收
高素质农民培养有助于农民掌握文化,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信息素养,掌握种植和养殖技术,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高素质农民年收入3.69万元,是一般农村居民的2.15倍[8]。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农民也要适应市场需求,将自己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接轨,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经济价值的产品,才能提高收入。对于传统农民来讲,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难以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但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对市场的认知和提高数字信息学习能力,能通过网络了解基础的行业信息,尽自己所学在市场中选择适当的经济作物。通过不同培训内容也可以引导农民从事不同的种植养殖,丰富农业产品,避免因种植同种作物导致单项产品价格下跌而导致收入减少。选择合适的生产品种后,学习种植或养殖技术,根据土壤、气候和植物生长状况,采购合适品类的农膜、农药等农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按比例兑制农药喷洒、农膜覆盖等技术,核算各种植行为的经济成本,最终才能更好地盈利,提高农民收入。
3.2. 有助于产业发展
高素质农民培养有助于提高经营和管理能力,促进农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农业产业化。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种类和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农民不仅要种地和养殖,还要懂得如何销售产品。把握电子商务的东风进行网络销售;或寻找合作伙伴,将产品统一固定公司或人员;或签订合作,进行订单制种植或养殖,建立固定销售渠道。通过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可以帮助其掌握农业、经济和法律等政策,进行合作或融资,获取社会资金,承包土地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引导高素质农民从事不同的生产经营,构建更合理更有经济价值的农业结构;基于当地特色农产品,创办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3.3. 有利于乡村治理和农业生态保护
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可以产生更广阔的社会效益,有助于乡村治理和农业生态保护。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可以发挥教育的补偿功能和发展功能,教育的补偿功能可以提高农民非学历教育水平,弥补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和缺乏乡村振兴知识和技能的不足[9]。通过培训可增强乡村振兴意识,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理解并执行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参与到社会治理和乡村治理事务中,形成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为一体的五治融合新局面。科学技术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户绿色行为[10],高素质农民通过学习绿色生产技术,运用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响应农膜回收行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农业和绿色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和农业农村生态保护[11]。
3.4. 有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
高素质农民培养可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定因素[12],农民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掌握更高科技的农业机械设备,才能提高数字素养水平,使用农业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和卫星遥感等技术,适应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大趋势[13]。
4. 高素质农民培养的现实实践
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体系由省市县三级构成,本文以乐山市为例分析在市级、区级和县级的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运行现状、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实际问题。2021年~2023年乐山市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和《乐山市财政局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农业色和国内产发展资金的通知》,结合本市农业发展情况和产业特点,制定高素质农民培养方案。乐山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圈层培育”的方针,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在当地范围内年满16~60周岁的从事(含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从业者,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和返乡创新创业者等,均可自愿报名免费参加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者优先。
4.1. 依托政府和科教组织开展技能培训
乐山市依托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技教育科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培训及其跟踪服务,培训经营管理型和专业生产型两大类人才。两类课程共同点是提高培训对象的生产组织能力,不同点在于经营管理型人才课程注重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能力,管理者需学会防控风险;专业生产型人才课程注重培训对象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现代生产技术能力,以高技术技能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培训情况如表1所示。
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草药、林竹、粮油、畜牧、蔬菜和水产为乐山市8大主营产业,前4项为乐山市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因此培训内容均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如2021年在市峨眉山茶手工制作实训基地由市农业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对来自乐山8个县(市、区)的173名学员进行“手工制茶”特色培训课程,由高级制茶师、非遗传承人讲解手工制茶技艺、茶叶加工原理和加工流程,学员现场制茶,互相学习,有助于学员更加了解行业技术,管理茶叶公司或经营茶叶种植。2022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经理人(茶叶 + 电商)专题,增加电商知识方面的培训,适应培养茶产业电商销售人才的需求,培养形式包括“线下 + 线上”“理论 + 实操”“参观 + 比武”等。
Table 1. Number and funding for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farmers in Leshan City Central District, 2021 and 2023
表1. 2021年、2023年乐山市市中区高素质农民培养人数和经费情况
项目 细则 |
农业经理人培训 |
区级经营管理型 |
区级专业生产型 |
总计 |
省级 |
市级 |
需培养学时 |
160小时 |
160小时 |
120小时 |
56小时 |
|
2021年人数 |
2人 |
1人 |
44人 |
47人 |
2023年人数 |
14人 |
1人 |
30人 |
150人 |
185人 |
2021年项目经费 |
1.6万 |
4.8万 |
12.6万 |
19万 |
2023年项目经费 |
3.2万 |
0.8万 |
35万 |
39万 |
2021年指导性补贴标准 |
8000元/人 |
8000元/人 |
3700元/人 |
|
2023年指导性补贴标准 |
8000元/人 |
8000元/人 |
3700元/人 |
1600元/人 |
|
数据来源为:笔者根据乐山市市中区政府信息公开整理,2022年数据缺失。
为进一步了解高素质农民遇到的问题和学员学习后的情况,巩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成果,专家服务团队进行走访培训,如针对柑橘的专业培训,专家到学员农场或园区进行现场讲解枝梢管理、病虫害、施肥技术、土壤水分管理和花果管理等。
4.2. 培训课程紧贴当地特色产业
犍为县2022年开设种植养殖培训班、电商和农产品销售等课程,培育高素质农民共80人,包含2名农业产业领军人、8名农业经理人和70名经营管理型人才。2023年响应国家粮油稳产保供政策,开展粮油种植培训课程,培训人数为50人。2022年井研县高素质农民培训64人,沙湾区高素质农民培训80人。培训项目主要为专业生产(粮油)专题培训班和经营管理(粮经)专题培训班,培训课程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和能力拓展课,讲解农业通识、农业政策法规、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和绿色发展等内容。
4.3. 培训机构市场化供给
Table 2. External bidding for highly qualified farmer training program in Leshan City Central District, 2021~2023
表2. 2021~2023年乐山市市中区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对外招标情况
年份 |
项目名称 |
中标单位 |
金额(元) |
备注 |
2021年 |
家庭农场经营者 |
乐山市市中区电子商务学校 |
63,000 |
|
返乡入乡创业者 |
乐山市嘉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
63,000 |
|
2022年 |
粮油种植项目 |
乐山市市中区电子商务学校 |
64,000 |
|
蔬菜种植项目 |
乐山市新力职业学校 |
64,000 |
曾流标2次 |
水产养殖项目 |
乐山市德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
56,000 |
曾流标1次 |
2023年 |
畜禽养殖专业生产 |
乐山市市中区电子商务学校 |
数据缺失 |
果蔬种植专业生产 |
粮油种植专业生产 |
粮油专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班 |
数据来源为:笔者根据乐山市市中区政府信息公开整理。
乐山市市中区高素质农民培养项目可分为招标形式和非招标形式,两者均由政府主导。招标形式的高素质农民培养项目,由乐山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提出需求,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采购中心向全社会采购“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由农业农村局和中标单位联合举办培训项目,主要为“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项目。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
5. 高素质农民培养的现实问题
乐山市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在近3年内形成了初步的培训体系,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素质农民培训目标是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创新创业带头人,它的目标决定了培训人员的特殊性和培训课程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探索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高素质农民培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
5.1. 培训机构不足
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主要由政府主导,参与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职业技术学校,如表2所示。政府机构主要有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技教育科组织专家团队。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有乐山市市中区电子商务学校、乐山市嘉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乐山市新力职业学校和乐山市德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2022年乐山市市中区高素质农民培养的招标中,因投标单位不足3家导致流标3次,可见乐山市本土缺乏举办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机构,也可见师资力量缺乏。
5.2. 培训人数不足,培训对象的人力资本特征不高
高素质农民培训人数数量有限。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来自政府财政拨款,预算决定培训人数。从乐山市各区、县的培训人数来看,培训人数由最开始的40~50人/年,提高到60~80人/年,虽然人数有一定上升,但与乐山市143万农业人口相比,培训人数占比小,无法满足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的人才需求。
人力资本特征包括教育、培训和健康,即受教育程度、是否有过培训经历且具备一定技能和健康水平,健康水平和精力是否充沛也和年龄有关。高素质农民培训16~60周岁均可报名,且参与培训的人员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多为农村户籍。培训对象的人力资本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高难度培训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因此为了让学员能进行学习,就会降低学习难度,进而影响培训的质量。
5.3. 培训内容单一
通过以上调查可发现高素质农民的培训的能力分为专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培训项目主要分为粮油、果蔬、水产、畜禽四类。以果蔬为例,蔬菜、柑橘、葡萄、猕猴桃等的种植技术、存储、销售渠道等均有差别。如犍为县清溪镇主要产茶,五通桥区冠英镇主要产生姜,乐山市市中区有三星级水产产业园,井研县柑橘等,产业有许多,但培训课程却无法都与之匹配。
6. 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解决措施
在乐山市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量”的问题主要由培训机构不足和供给不足导致,“质”的问题主要由培训对象的人力资本特征和培训内容导致。为解决“量”和“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6.1. 提升供给能力,拓宽培训机构选择渠道
加强市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和职业培训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建设,加强乐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力量建设,开发具有实用性和实操性的课程。提倡社会机构参与到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如大型农业园区也可面向社会开设培训课程,学校教师团队也可组织周期性下乡,与农民交流学习。评估并引进市外优秀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引进更多主体参与到高素质农民建设中,建立本土高素质农民培养体系。
扩宽高素质农民项目资金来源,做好“授徒”工作,可以使更多的经营主体享受到高素质农民的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具有公益属性,因此扩大资金来源,最主要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其次要增加融资渠道[14]。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其中,加强同企业或公司的合作,大型农业产业园也可开设培训课程,为本企业培训人才的同时也可让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选派人才参与。已经毕业的高素质农民也可赞助提供场地,以此节约培训成本,让更多的人受益。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山东济南市创新“师傅带徒”项目,高素质农民大师每年招收15名徒弟,将自己掌握的技能面对面教给徒弟,徒弟可进行常态化学习,做到培育一人、带动一方[15]。
6.2. 增加培训人数,做好培训对象选择和分层培训体系
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引导、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的遴选,建立“学员储备池”和分层培训体系。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和城市人才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曾俊霞等基于对全国9763名职业农民2017年从业情况的调查,分析“谁是职业农民”,显示2017年我国职业农民农户户籍占比92.5%,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口占比24.1% [16]。曾经农业农村的落后和工业城镇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青年人才大量流失,他们在城市积累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在年龄和能力上都更有优势,更具有人力资本的优势。黄祖辉等人考察返乡创业政策的作用,得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会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但具有创业层次和区域异质性,故需采取针对性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政策[17]。李俊蓉认为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作用的机制是,政策通过集聚效应、投资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对乡村振兴产生作用。返乡创业政策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再加上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则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现代性和高质量性[18]。因此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引导农民工回流乡村,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水平,并根据不同人力资本的学员建立初、中、高级培训课程,构建完整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
6.3. 建立市级统筹、跨县合作的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
建立分类的高素质农民培养内容,明确培训目标。让每个县、区开展不同产业和不同种类的细项培训,政府县镇府和区政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专业能力有限,因此可以跨县合作。每个县根据自己的特色产业制定培训课程并上报市级,全市均可报名参加。每个县(区)建立以自己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培训内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开展相关技术培训课程。如表3所示,市中区可建立水产技术培训课程,全市想学习水产技术的均可报名参加。五通桥区有三星级蔬菜产业园,主要发展李子、枇杷、樱桃、杨梅、生姜、大葱等果蔬,因此可以承办果蔬培训项目,全市从事种植枇杷、生姜等符合条件的学员可报名参加。井研有柑橘产业园,可承办柑橘专业生产项目。以此依托各地的特色产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既能学习到好的经验,又能让县级政府深耕于某一种类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集中精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培训,政府重“精”,而不“杂”。
Table 3. Leshan provincial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表3. 乐山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地区 |
园区名称 |
园区级别 |
获得年份 |
主导产业 |
峨眉山市 |
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
国家级 |
2019年 |
茶叶 |
犍为县 |
犍为县茉莉花农旅现代农业园区 |
五星级 |
2021年 |
茶叶 |
沙湾区 |
乐山市沙湾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 |
五星级 |
2023年 |
川佛手、淫羊藿 |
市中区 |
乐山市市中区水产现代农业园区 |
四星级 |
2022年 |
水产 |
井研县 |
井研县柑橘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 |
四星级 |
2022年 |
柑橘、生猪 |
夹江县 |
夹江县茶叶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 |
四星级 |
2022年 |
茶叶、生猪 |
马边彝族自治县 |
马边彝族自治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 |
四星级 |
2023年 |
茶叶 |
五通桥区 |
乐山市五通桥区稻菜现代农业园区 |
三星级 |
2022年 |
稻、姜 |
金口河区 |
乐山市金口河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 |
三星级 |
2022年 |
川牛膝 |
沐川县 |
沐川县茶猪叶生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 |
三星级 |
2022年 |
茶叶、生猪 |
峨边彝族自治县 |
峨边彝族自治县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 |
三星级 |
2023年 |
马铃薯、桃 |
沐川县 |
沐川县魔芋现代农业园区 |
三星级 |
2023年 |
魔芋 |
峨眉山市 |
峨眉山市稻药现代农业园区 |
三星级 |
2023年 |
水稻、泽泻、川穹 |
数据来源为:笔者根据乐山市政府信息公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