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世界药都”亳州药食同源为例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Case Study of the “World Capital of Medicine” Bozhou and Its Concept of Food as Medicine
DOI: 10.12677/jc.2025.13304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佳蔚, 孔繁鹏, 周慧妍, 朱佳俊*: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滁州
关键词: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亳州药食同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ozhou Food as Medicine
摘要: 本文以“世界药都”亳州的药食同源特色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策略。通过分析亳州药食同源产业现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一系列可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举措,包括创新产品研发、拓展营销渠道、加强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等,以期为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strategi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by focusing 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food as medicine” in Bozhou, known as the “World Capital of Medicin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Bozhou’s food-as-medicine industry, a series of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CM. These measures include innovative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ansion of marketing channels, enhancement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e aim i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CM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李佳蔚, 孔繁鹏, 周慧妍, 朱佳俊.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世界药都”亳州药食同源为例[J]. 新闻传播科学, 2025, 13(3): 313-317. https://doi.org/10.12677/jc.2025.133047

1. 引言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药食同源”理念源远流长,强调食物与药物的同源性与相互转化。亳州,这座“世界药都”,在药食同源方面有着深厚底蕴与独特优势。其凭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广泛的产业基础,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深入探究亳州药食同源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对推动中医药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意义非凡。

2. 亳州药食同源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 文化传承

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在此开辟药圃,中药材便在此扎下根,其“五禽戏”等养生理念及相关医学著作《青囊书》等,都为药食同源文化奠定了基础,如今当地通过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如2024年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华佗中医药养生文化集市主题活动等,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二) 技艺传承

亳州的中药材炮制等传统技艺传承至今,像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等制作工艺,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充分彰显药食同源的核心价值,使其效益得以最大化呈现。同时也传承了华佗“用药精简”的精神。

(三) 产业规模

亳州已形成超2100亿元的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中药材种植品种达400多个,种植面积52.28公顷,其中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等是中国药典上的亳字号品种,且有众多药食同源产品生产企业,产业集聚体系不断优化。

(四) 产品创新

当地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百姓百草堂等企业依托亳州的资源优势,研发出食养膏滋、健康饮品等多种品类的药食同源产品,产品形态较多。

(五) 科技助力

亳州市科技局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邀请高校教授团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陈学敏教授团队为亳州高新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六) 合作交流

亳州与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如三个苹果(山西)现代农业集团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签约合作研发药食同源新产品,杭州天目山药业也有意向在亳州投资发展,打造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

3. 亳州药食同源传承与发展的优势

(一) 资源优势

亳州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其丰富的药食同源中药材资源,如亳芍、亳菊、涡阳苔干、蒙城板桥集白茄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文化优势

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从神医华佗的传说到众多中医药老字号的传承,中医药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这种文化优势为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赋予了独特的魅力,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药食同源产品时,不仅是在追求健康,也是在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三) 产业集群优势

亳州已建成了以中药材交易市场为核心,涵盖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科研、会展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各环节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新发展。

(四) 政策优势

亳州地方不遗余力地举办各类以药膳为主题的活动赛事及论坛,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近年来多次举办以“华佗杯”为代表的各类赛事,2024年9月在亳州市药膳学校举行的全国药膳产业发展暨药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论坛更是就药膳行业发展发出了《药膳技能人才规范培养及产业化发展的倡议》。副市长曹振萍表示,“亳州将继续发挥好‘全国药膳之都’的模范带头作用,打好‘药膳’养生牌,全力为‘亳州药膳’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全要素支持”[1],此举将助力药膳产业迈向新高度。

4. 亳州药食同源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 核心资源利用不充分

亳州药膳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首的传统餐饮特色产品,在养生保健和治病防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但药材种植基地和药材加工厂等体现“药都”特色的核心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旅游和教育功能,导致亳州药膳推广效果不佳,甚至认为亳州药膳为智商税,不利于亳州药食同源的传承与发展。

(二) 产品针对性不强

药膳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对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适应性。然而目前大部分药膳餐厅未能充分考虑顾客的个体差异,导致顾客黏性不强。同许多非遗一样,受众群体的减少是导致其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产品,销量的减少也会影响其传承与发展。

(三) 经营、传播渠道单一

亳州药膳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口碑传播和线下推广,但新媒体在如今快速发展,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传播渠道以提高药膳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亳州药食同源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 市场管理较为落后

“药膳市场的管理措施存在监管不严、标准、不统一问题”[2]。这可能导致药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药食同源产品涉及食品和药品两个领域,在市场监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亳州药膳产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亳州药食同源的推广。

(五) 高素质从业人员短缺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包括中药材种植、炮制、研发、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亳州虽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药膳餐饮业主要是个体经营户等小微企业,难以聘请信息化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导致员工专业程度参差不齐,影响发展。

5. 推动亳州药食同源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一)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应明确药膳行业的监管主体,设立专门的药膳监管机构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制定药膳行业的准入标准、生产规范、质量标准和安全监管制度,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药膳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使药膳行业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3]。加强对药膳市场的日常监管,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格局。

(二) 传承药膳养生文化

深入挖掘亳州药膳养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价值,加强对其宣传和推广。“传统的药膳养生文化遗产既是现代药膳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不断创新的源头;针对亳州药膳养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开发和整理,既是对亳州药膳养生珍贵文化遗产的强有力保护,也是对亳州药膳养生资源的去伪存真、正本清源;不断开发更具创新内涵的新产品药膳,为进一步开发具有自主专利产权的创新药膳和科学保健食品奠定一定的基础”[3]。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药膳制作培训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和药食同源知识,培养潜在消费者。

(三) 培养高素质人才

设立药膳制作技艺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为药膳从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与高校、职业学校的合作,开设药膳制作、药膳营养等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的药膳人才。鼓励药膳企业建立内部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的药膳制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积极引进外部人才,吸引国内外中医药专家、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来亳州创业就业,为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为亳州药膳养生旅游行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物质人才基础,并促进药膳产品市场的健康蓬勃发展”[3]

(四) 促进行业合作

“亳州药膳养生产业要得到发展,必须与其他行业保持合作。如果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3]。可以通过与旅游、健身、美容等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促进药膳养生旅游产品、健身课程、美容服务等的发展。通过合作共建药膳养生基地、药膳餐厅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打造药膳养生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五) 加强科研投入

加大对药膳养生产品的科研投入,支持药膳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药膳作用机理、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研究药食同源中药材的营养成分、功效作用和现代加工技术,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功能性、便利性的药食同源产品,如药食同源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例如,利用亳菊开发具有抗氧化、护眼功效的饮料或护肤品;以山药为原料,研制适合特定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代餐产品。同时也要建立药膳养生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等级认证制度,提高药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鼓励药膳企业创新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推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新型药膳养生产品。

(六) 加强品牌推广

“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药膳养生品牌的推广和营销。线上推广是指借助顾客现场体验后进行口碑传播、并进一步通过多元化的社交媒体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线下推广则旨在让顾客能够身临其境体验传统药膳养生产品”[4]。二者结合最终达到促进品牌推广的目的。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药膳养生知识、产品介绍等内容,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举办药膳养生讲座、品鉴会等活动,增强消费者对药膳养生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药膳养生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覆盖面。

6. 结语

亳州药食同源产业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通过创新产品研发、拓展营销渠道、加强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应对产业面临的挑战,推动亳州药食同源产业的升级发展,进而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中医药创新创业活动,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基金项目

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241037710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景侠. 专家纵论药膳产业发展[N]. 亳州晚报, 2024-09-10(06).
[2] 孙士新. 亳州药商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及提升途径[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1): 74-77.
[3] 李佳楠, 王勇. 浅谈亳州市药膳养生文化及产业发展[J]. 价值工程, 2014(18): 324-325.
[4] 魏昊, 曹张龙. 新媒体背景下亳州药膳养生产业发展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4(15): 149-15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