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下颏抗阻力训练(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 CTAR)在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在医院老年病区收治的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的CTAR训练。研究在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 WST)评估吞咽功能,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 Form, MNA-SF)评估营养状况,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SWAL-QOL)评估生活质量。数据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并遵循意向性分析原则。结果:干预6周后,干预组的WST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干预组的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干预组的MNA-SF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 0.05)。结论:CTAR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对营养状况未显示明显改善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 (CTA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arcopenia and dysphag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sarcopenia and dysphagia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geriatric ward of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standard treatment and care, with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ditionally undergoing 6 weeks of CTAR training. Evaluations were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6-week intervention, using the Water Swallow Test (WST) to assess swallowing function, the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 Form (MNA-SF) to assess nutritional status, and the 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SWAL-QOL) to assess quality of lif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26.0, following the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principle. Results: After 6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WST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The SWAL-QOL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MNA-SF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05). Conclusion: CTAR effectively improves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arcopenia and dysphagia, but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nutritional status was observed.
1. 引言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舌肌、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导致无法安全有效地将食物送入胃内的过程,是肌少症常见的并发症[1]。当存在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时,不仅会引发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还会影响患者进食,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和肌肉减少,现已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2]。可见,亟需对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实施干预,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表明,实施运动抗阻力训练对改善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吞咽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为主要的干预方法[4]。然而,传统抗阻训练对老年人存在局限,强度较大制约着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与动作完成质量,且不易耐受,强度过小达不到改善吞咽功能的预期效果[5]。因而,选择一种强度适中、耐受性较好、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下颏抗阻力训练(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 CTAR)是由Yoon等[6]于2014年提出,患者坐位即可完成训练,强度适中、耐受性较好。但国内缺乏将CTAR运用于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实证研究[3]。因而,本研究将CTAR运用于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探讨CTAR对改善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在老年病区收治的60例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纳入标准:① 意识清楚,年龄 ≥ 65岁;② 生命体征稳定,能经口饮水;③ 符合肌少症诊断标准[7];④ 明确吞咽障碍,WST评分在2~5级[8]。排除标准:① 存在严重的口咽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 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或出血倾向;③ 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依赖。研究总共纳入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干预组的年龄为76.97 ± 3.728岁、男性14人、存在吸烟史10人、饮酒史13人、一年内跌倒6人;对照组的年龄为77.17 ± 3.007岁、男性13人、存在吸烟史9人、饮酒史11人、一年内跌倒8人。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2. 研究方法
(1) 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 药物治疗与护理: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分级护理,确保患者获得合理的药物干预和个体化护理管理。护理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适应病情的变化。
2) 进食方法:采用声门上吞咽法,通过改善吞咽动作帮助清除咽部滞留物,从而减少食物残留。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选择适宜的食物质地(如糊状、泥状、半固体等),逐步调整进食方式,以促进患者顺利吞咽并减少误吸的发生。
3)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等级,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① 指导患者在进食时保持坐位或稍微前倾,并在进食后至少保持30分钟的直立姿势,避免躺卧或仰头。② 每口食物的摄入量控制在5~10 ml之间,鼓励患者慢吞细咽,避免大口吞咽。③ 在进食过程中避免说话或分心,强调集中注意力于吞咽动作,减少误吸的风险。④ 建议患者每日少量多餐,每次进食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超过30分钟,以减少过度疲劳并降低误吸风险。
4) 常规吞咽训练运动:患者每日进行2次吞咽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训练持续30~40分钟,训练内容主要包括:① 冷刺激训练:使用冷棉棒刺激口腔后部,每次持续5~10秒,重复3~5次。② 唇部运动训练:患者闭唇并保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10次;随后将双唇向左右伸展并保持5秒,重复10次。③ 吹气球训练:患者吹气球时,要求吹气的力度适中,每次训练进行3~5次,以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④ 舌部运动训练:首先,患者将舌尖顶在上腭,并用力保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10次。接下来,使用压舌板进行舌阻力训练,患者需对抗压舌板施加的阻力,同时进行舌部的上下左右运动,每个方向重复3~5次。最后,让患者将舌根快速向后顶,并在保持该姿势的同时进行吞咽动作,重复10次。
(2) 干预组予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CTAR:① 受试者取坐位,有良好的支撑点,将充气皮球放在下颏和胸骨柄之间,患者内收下颏,尽量挤压皮球。② 该练习分为两部分:静态部分为等长收缩,维持动作1 min,放松1 min;动态部分为等速收缩,连续挤压皮球30次,每天早、中、晚各做3组,干预6周;③ 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结束时对患者进行评价。
2.3. 评价指标
(1) 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 WST)是评估吞咽功能的常用方法之一,WST因操作简单、分级清楚、而且无创,还提供吞咽功能的分级测量被临床广泛使用;WST评估吞咽功能总共分为5级,分级越低,吞咽功能越好[9]。
(2) 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 Form, MNA-SF)被推荐为老年患者营养筛查的工具,可以从多个维度综合判断个体的营养状态,为监测营养状况变化提供依据;MNA-SF总分为14分,评分越低,代表营养状况越差[10]。
(3) 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SWAL-QOL)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估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评分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共有44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的范围为1~5分,总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可以辅助医护人员监测治疗效果[11]。
2.4. 统计分析
本研究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 ± 标准差(
)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 (P25, P75)]描述,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用回归估计法对7例失访脱落的缺失值进行插补,数据遵循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 ITT)的原则。所有分析均用双侧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WST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WST评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0.05)。在干预后,干预组的WST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WS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 M (P25, P75)]
表1. 两组WST评分的组间比较[分,M(P25, P75)]
变量 |
时间 |
干预组(n = 30) |
对照组(n = 30) |
Z |
P |
WST |
干预前 |
3.00 (2.00, 3.00) |
3.00 (2.00, 3.00) |
−0.106 |
0.915 |
干预后 |
2.00 (1.00, 2.00) |
2.00 (2.00, 2.79) |
−2.480 |
0.013 |
3.2. 两组MNA-SF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MNA-SF评分间无显著的差异(P > 0.05)。在干预后,干预组的MNA-SF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MNA-SF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M (P25, P75)]
表2. 两组MNA-SF评分组间比较[分,M (P25, P75)]
变量 |
时间 |
干预组(n = 30) |
对照组(n = 30) |
Z |
P |
MNA-SF |
干预前 |
9.00 (7.00, 9.00) |
9.00 (8.00, 9.00) |
−1.154 |
0.248 |
干预后 |
10.07 (10.00, 11.00) |
10.00 (9.30, 11.00) |
−1.318 |
0.188 |
3.3. 两组SWAL-QOL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的SWAL-QOL评分未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在干预后,干预组的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地升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SWAL-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
表3. 两组SWAL-QOL评分的组间比较(分,
)
变量 |
时间 |
干预组 |
对照组 |
t |
P |
SWAL-QOL |
干预前 |
116.53 ± 16.517 |
119.67 ± 16.011 |
0.746a |
0.459 |
干预后 |
156.24 ± 14.992 |
144.19 ± 17.225 |
−2.888a |
0.005 |
4. 讨论
4.1. CTAR能促进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恢复
CTAR能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这一研究结果与多项研究的结论相一致。CTAR是通过刺激舌骨上肌收缩,促使舌骨前移和上升,从而带动喉部升高,进而开启食道上括约肌,改善吞咽功能[6] [12]。有研究指出,由于胸锁乳突肌对咽期吞咽并无直接作用,而胸锁乳突肌的激活不仅消耗能量,还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疲劳。因此,在CTAR训练过程中,重点激活舌骨上肌至关重要[13]。Sze等[14]发现CTAR在激活舌骨上肌的强度和疲劳程度上优于Shaker训练,而在胸锁乳突肌的激活和疲劳程度方面则相反,表明CTAR在激活舌骨上肌方面具有更高的特异性。Chang等[15]的研究也表明,CTAR能够诱导舌骨上肌与舌骨下肌的选择性收缩,从而有效地促进吞咽肌群的锻炼。由此可见,CTAR训练重点在于延长食道上括约肌的开放时间和宽度,有效解决因肌肉开放不完全导致的咽部食物残留问题,进而通过特异性激活与吞咽功能密切相关的目标肌群,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4.2. CTAR对改善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未有明显效果
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存在一定差异。王君君等[16]结果显示,CTAR组在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CTAR训练能显著增强老年患者的舌骨上肌力量,改善吞咽障碍症状,提升患者的进食能力及营养状况。然而,本研究未能得出CTAR能有效改善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结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本研究的受试者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可能导致干预效果相较于中青年群体不那么显著;其次,MNA-SF得分的组间差异逐渐减小,本研究未能发现显著差异,可能与干预时长有关,6周的干预时间可能不足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17]。最后,个人的营养摄入和吸收情况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18],每位患者的营养摄入量、食物种类以及营养吸收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因此,CTAR对老年SD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尚不显著,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4.3. CTAR能显著提升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SWAL-QOL评分,对生活质量 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与多项研究结论一致,均表明CTAR对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例如,陈琪等[19]结果显示CTAR组患者的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CTAR训练能有效改善放疗后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进食能力和生活质量。此外,王晨等[20]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发现CTAR组的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CTAR能有效促进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黄海珍等[21]的研究也表明,CTAR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不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CTAR提高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SWAL-QOL评分的机制,可能与增强舌骨上肌群收缩力的作用有关[22]。CTAR通过强化与吞咽功能相关的舌骨上肌群收缩,减少吞咽障碍带来的并发症,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23]。这种作用有助于患者在吞咽食物过程中更有效地控制食物,从而改善吞咽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小结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为期6周的CTAR干预对改善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在营养状况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改善效果。因而,CTAR在改善老年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仍需未来进一步探究与验证。
基金项目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gzwkj2024-263)。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