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的研究与创新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n the Dissemination Path of “Changzhou Three Heroes” Red Culture
DOI: 10.12677/cnc.2025.13202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卓群: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关键词: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Changzhou Three Heroes Red Culture Research on Dissemination Path
摘要: “常州三杰”革命精神是常州地方红色文化的杰出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革命先驱的精神风貌。这一精神财富不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的历史进程,更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数字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常州三杰”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其精神内涵与价值谱系得到深入发掘与创新性发展。这一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成为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更是构建起文化育人激励机制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系统性的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常州红色文化的传播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日臻完善,形成了多维立体的传播格局。“常州三杰”革命精神的新时代价值转化,主要体现在为地方文化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引,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
Abstract: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hangzhou Three Heroes”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local red culture in Changzhou, embodying the spiritual ethos of three early important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Qu Qiubai, Zhang Tailei, and Yun Daiying. This spiritual wealth not only vividly illustrat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early revolutionary practic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ut also profoundly demonstrates the unwavering ideals and convic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eir steadfast political character in remaining true to their original aspirations.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fine tradition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new era, the spirit of the “Changzhou Three Heroes” has gained new vitality, with its spiritual connotations and value system being deeply explored and innovatively developed. This red cultural resource has not only become a core driving force for advancing loc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building a cultural educ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Thr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 disse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Changzhou’s red culture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fined, forming a multi-dimensional and dissemination pattern. The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hangzhou Three Heroes” in the new er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providing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industries. While meeting the grow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it also injects lasting cultural momentum into region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王卓群.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的研究与创新[J]. 国学, 2025, 13(2): 145-150.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5.132023

1. 引言

常州,她向来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无数出自常州的人民英雄在革命、建设、发展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而以常州“三杰精神”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人的革命精神更是当下常州的思想根基、文化血脉和精神力量。它不仅记录着我党早期革命的光辉事迹,还富有深刻内涵的革命精神,是属于常州特有的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新时期对“三杰精神”的传播路径研究是其传播的重点问题,通过研究对“三杰精神”传播路径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推动常州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

2. 传播“三杰精神”的重要意义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先进代表,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优秀楷模。三杰精神的基本内涵也早有多方做出过相关解读和诠释,研究者们也都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即相关爱国、奉献、担当等代表内涵。“常州三杰”作为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其精神的内涵也必然带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

2.1. 帮助认识和把握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常州三杰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他们的经历反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艰难求索历程。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中,他们勇立时代潮头,选择正确方向,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空白领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而在革命遭到打击挫折时,他们又能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至死不渝,是用生命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常州三杰的光辉岁月对于理清历史脉络,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价值。

2.2.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常州的生动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在国家建设事业当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新时代,三杰精神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立自强起到支持作用,紧密把握“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良性运转,维系社会和平安定。坚持在社会主义文化要求的基本要求下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推动常州“三杰精神”及一系列常州地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勇于肩负文化使命,开拓文化工作新局面,展现新时代下城市文化的时代品格和精神风貌。

2.3. 拓展常州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研究素材和经验

常州三杰精神作为常州市特有的红色基因,为常州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对常州三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公益宣传、课程等形式在常州的各级院校开展,显著增强了文化育人的效应。常州三杰精神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立德树人的完美诠释,弘扬常州三杰精神,讲好三杰故事,教育引导常州学子以楷模为镜,延续红色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勇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履行责任担当,对于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常州高质量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当地文化建设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产业目前包括了红色文化旅游业和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它既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又能促使红色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换[1]。目前已成为颇具潜力的重要力量。常州三杰纪念馆与常州恐龙园文化产业精诚合作不断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红色主题游乐和文创产品,让游客走进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党的苦难辉煌,厚植爱国情怀。同时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得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扩大传播效应。

3. 当下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传播的问题

3.1.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建设现状

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常州市紧密围绕三杰精神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深入开展“三杰精神”相关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同时进行整合治理,与之伴随的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增强了影响力和传播力,广大常州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1. 常州三杰纪念场地建设成果显著

针对常州三杰纪念馆的细致改造完善在不断进行。同时积极与各单位对接,组织开展形式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时与地方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助力人才培养,凸显思想引领功能。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功能场地,包括红色观影区、红色阅览区、红色文创区。这些功能区为游客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红色文化体验,更能享受到丰富和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其中,围绕常州三杰推出的文创产品结合了常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要素,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的内涵,实现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同时,常州三杰纪念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和馆藏书画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馆内藏品得到了妥善保管。近年来常州三杰纪念馆的建设成果影响深远,这不仅仅是对三杰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丰富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此外,不止有常州三杰纪念馆,目前全市范围内有多处涉及常州三杰的遗址遗迹或相关文化场地,包括红梅公园的读书地、瞿秋白的诞生地八桂堂、常州高校内树立的三杰雕像、以三杰名字为纪念的道路名等,有关常州三杰的效应正不断扩散,迸发活力。

2. 积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人民所需的民生项目

常州市依托“三杰精神”,积极打造红色IP。“秋白书苑”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它早已成为当地公共文化的重要品牌。通过将书店、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体验活动中心、社会组织培养孵化基地等多种功能集中在一处,实现了一地多用,就近就便。从以图书阅读为基础功能,到如今实现多功能、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走出了“新时代”属于常州的特色模式的路。截至2025年3月,全市已建成开放共计41家“秋白书苑”,惠及数百万常州市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将“秋白书苑”的品牌对外输出的工作也在持续进行当中,通过将常州特有的红色文化植入到外地,从而扩大常州三杰的对外渗透力和感召力。秋白书苑常州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将“三杰精神”中的红色文化元素与文化品牌设计积极融合,能进一步发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功能,极大地拓宽了三杰精神的传播路径,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其的理解与认同。

3. 杰精神的宣传效应显著

各式各样的三杰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不断筹备当中,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入。立足城市文脉,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三杰精神“革命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延续红色基因,彰显”三杰精神的时代价值。

围绕“三杰精神”,国内陆续创造出一大批精品文艺,如舞台艺术精品:《烛光在前》《白云溪上》《龙华旧事》等;央视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隆重推出的电视文献纪录片《常州三杰》;著述《瞿秋白画传》《常州红色故事集》;红色主旋律电影:《秋之白华》,以及2023年隆重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觅渡》,再现了常州三杰的不朽青春。

政府宣传部门、各院校成立有关常州三杰宣讲团,积极融入当地社区院校思政宣传教育,“三杰精神”得到进一步宣传与弘扬,根植在广大市民心中,实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3.2.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传播的问题

1. 文化辐射影响有限

经过200余人次,实际收回194份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近80%的群体知道常州三杰是谁,但了解常州三杰相关事迹的却占有不到40%,这就说明常州的红色文化传播效应存在明显不足,一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最年轻、最有活力、最积极接受外界信息的社会群体,却不能与这个城市的重要精神血脉相连结,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常州的红色文化传播存在传播路径过窄不能贴合受众文化需求等问题。当脱离常州市辖范围后,外地人知道“常州三杰”的更是寥寥可数,也许他们都知道张太雷、瞿秋白、恽代英三人一系列光荣事迹,但却不知道三人都是常州籍贯,所以也更不知道常州三杰。因此对于拓宽传播路径不能只局限于常州市内,打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的口碑要积极面向外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反映,不能闭门造车没有方向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2. 大众媒介管理不当

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泛滥的今天,一旦官方管理不善或理念有误,就会导致红色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被过度商业化和消费化,从而稀释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当代价值。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舆论观点也不断分散了红色文化应有的主体力量,依靠大数据式的个人推送的模式已被应用于各式各样的APP当中,所有用户的阅览途径都被“算法”所束缚,“破圈”效应难以形成。如果官方的宣传开发力度不足加之用户自己不主动搜索,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的力量将会不断式微。

3. 信息化转型推送内容形式上创新不足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轻松、活泼、灵动的传播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好,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素材和手段结合的内容形式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但在目前阶段,常州“三杰”在各大媒体APP上都显现出传播力度不足,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困境。部分文化传播者未能紧随时代潮流,无法适应在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不断革新的今天。不能只认为通过打造数部文艺精品就可以形成传播效益,红色文化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指明性,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宣传常常令人们对此无感,因为这种宣传方式本身通常有着严肃的说教意味,缺少与当地特色文化、历史背景、资源效益的有效结合,就难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度。

4. 对三杰精神文化的挖掘与创新不足

截至目前,学界对于常州三杰的精神的调查研究多是结合三杰时代背景及个人品格进行概括总结。但所得出的有关三杰精神的内涵特点等一系列具象的概括多为中国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共性,使得其精神内涵的价值缺乏独特性,难以与其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区分开来,使得常州三杰产生的红色文化效应只局限在常州地区范围内,无法与其他精神谱系并列前行。

4.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4.1. 改善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要积极拥抱数字传播的形式[2]。依托数字媒体传播,许多红色文化传播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对于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上的改良以及传播到位,这是如今广大红色文化产业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首先,一言堂、布道式的无脑胡乱推送是绝对不可取的。如今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需求,他们所喜好的,所厌恶的,都值得文化工作者仔细研究,根据不同特征开展分类不同层次的针对性推送,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传递,让民众看到官方在为民众的文化需求而努力,才能够树立良好的传播形象,提升传播主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其次,常州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外来人口较多。城市文化的多元性是其发展的一个大趋势[3]。如何统筹兼顾市民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外来市民融入接受常州文化,提高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在其中的认知程度,也是常州红色文化对外释放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就要将红色文化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点滴当中,在实践中才能真实感受到它的力量和价值,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传播价值和获得最广阔的传播空间。所以在市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强化基层服务、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是营造积极的社区文化氛围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最后,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态形势复杂多变,信息良莠不齐,使得受众群体在信息接收时的注意力难以保持高度集中,极易被分散。筑牢红色文化阵地,加强宣传引导,占领红色文化传播的制高点[4]

4.2. 构建媒体生态

红色文化传播主体要积极与各种媒体平台对接沟通,促进媒体平台对红色文化传播状况的重点关注,在合适情况下给予恰当引流,从而弥补红色文化与泛娱乐化信息的传播竞争当中处于的失衡态势。

做好话语权管理,坚实舆论阵地。面对具有偏离主流价值方向的信息,要对其加以引导、规范乃至驳斥。严防各种带有消极成分的信息进行对红色文化的诋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传播机制,打造优良传播环境[5]

常州市红色文化宣传的有关融媒体平台要认识到自己肩负重任,提高专业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明确时代方向,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各种新技能、新知识推动红色文化的具象化表达。

4.3. 创作内容形式贴合时代大众需求

陈旧、死板、僵硬的宣传风格在如今早已不受观众的待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精神需求也会跟着提高,一切事情都处在变化当中。目前文化宣传表达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文化传播工作者仍停留在过去,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就要求文化工作者把握好内容上的平衡,积极运用新技术、传播新方法。如今很多红色文化输出方是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的:视频建模稀烂无比、高价采购低效设备、内容制作不断外包等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现在的红色宣传无感。加之一部分固执文化工作者对如今新文创比如:带有影视、游戏、文学、动漫等内容形式的创作包含偏见抵制,认为只有把外来因素屏蔽掉才能维持自身的正统和纯洁性。但我们的红色文化宣传事业仍是步步向前的,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传播形式,真正做到论道而非说教,述理而不沉闷。实现从以往的高高在上“向”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转变。

4.4. 切实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

当下常州市虽然积极推进将“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但仍没有营造起一个整体大环境,大部分学生仍是将目光保持在对学业或娱乐的关注上,无心了解红色文化。部分思政课及公益宣讲也只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氛围不足带来的结果就是个人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收效甚微以及个人对于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意识相当薄弱。

讲好三杰故事,弘扬三杰精神。教育单位要持续重点关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促进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群体参与其中,激发红色文化传播实践的活力。真正使受众群体静下心来,品味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培养其文化主体意识。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传统、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传播应当紧跟时代浪潮,进一步提升“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形象,使之成为常州文化的鲜明标识。常州三杰文化作为常州独特的红色文化遗产,其传播与研究领域仍存在诸多空白与挑战。我们应积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1055031Z)。

参考文献

[1] 陈琰琪. 新时代红色文化微媒体传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2.
[2] 徐峰. 数字时代红色文学经典的传播困境及对策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恩施: 湖北民族学院, 2017.
[3] 吴翠玉. 城市发展需要多元文化[J]. 发展研究, 2004(12): 81-82.
[4] 孙盈盈. 庆阳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5] 宋丽英, 王嘉. 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J]. 前沿, 2013(12): 181-18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