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入门教材对比分析——以《HSK标准教程1》和《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为例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eginner-Level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aking HSK Standard Course 1 and Learn Chinese from Me 1 ( English Edition) as Examples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HSK标准教程1》和《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为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提供参考。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理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法从编写体例、语言点分布与解析、话题分布等维度深入剖析两本教材。研究发现,《HSK标准教程1》“考教结合”,紧密围绕HSK (一级)考试大纲编写,内容系统、结构严谨,利于学生备考,但受旧等级标准限制,有待更新;《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针对性强,内容贴近海外中学生生活,能激发学习兴趣,然而生词量分布不均,文化内容存在不足,对教师教学要求较高。综上,两本教材各有优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合理选用或搭配使用,同时教材编写者可相互借鉴,以优化教材质量,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of elementary Chinese textbooks for non-native speakers by conduct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SK Standard Course 1 and Learning Chinese with Me 1 ( English Versi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sorted ou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two textbooks are thoroughly analyzed from dimensions such as compilation style, distribution and explanation of language points, and topic distribution by employ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study discovers that HSK Standard Course 1 integrates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being meticulously compiled in line with the HSK (Level 1) examination syllabus. Its content is systematic and the structure is rigorous,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students to prepare for the exam. Nevertheless, restricted by the old grading standards, it is in need of updating. Learning Chinese with Me 1 ( English Version) is highly targeted, with its conten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s of overse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pable of stimulating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new words is uneven,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cultural content, and it sets relatively high demands on teachers’ teaching. In conclusion, the two textbooks each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actua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rationally select or use them in combination according to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 textbook compilers can draw on each other’s experiences to optimize textbook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文章引用:朱子琪. 对外汉语初级入门教材对比分析——以《HSK标准教程1》和《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为例[J]. 国学, 2025, 13(2): 182-190.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5.132029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汉语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外国人投身汉语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里,初级入门阶段是关键基础,这一时期学习者的体验与收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汉语学习走向。而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依托,直接左右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所以,挑选一套适配学习者需求、编排科学的初级入门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成功的关键[1] [2]

《HSK标准教程1》和《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应用广泛。前者与HSK考试深度融合,为备考学习者规划了清晰路径;后者精准面向海外中学生,用贴近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管这两本教材备受关注,但学界对它们的全面深入对比研究还较少。

深入剖析这两本教材的差异与共性,挖掘其优势和局限,意义非凡。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能为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设计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教师可依据研究结果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从教材编写角度看,能为编写者提供宝贵经验,助力打造更优质、契合时代需求的教材。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材整体质量,还能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持续进步。因此,开展对这两本教材的对比分析研究,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势在必行。

2. 理论背景

本文聚焦于对外汉语初级入门教材的对比分析,其理论背景主要涵盖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为教材的编写、使用及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1. 语言学理论:语言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作为汉语的基本要素,在教材中需系统且科学地呈现[2]。如《HSK标准教程1》和《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在语音教学上,都遵循汉语语音系统规律,从声韵母、声调等基础内容逐步深入;词汇教学中,依据词汇的难易程度和使用频率编排[3] [4]

2. 教育学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理论影响着教材的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这两本教材在编写时,都设置了多样化的练习和活动,像《HSK标准教程1》的课后练习,《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的课堂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能力[3] [4]

3. 心理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对教材编写意义重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等都需考虑[5]。例如,教材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从简单到复杂编排,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降低焦虑感,提高学习效果[1]

3. 教材简介

两本教材都是对外汉语零起点初级入门教材。

3.1. 《HSK标准教程1》

《HSK标准教程1》由汉考国际(CTI)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开发,专为未系统学习过汉语的零起点学习者以及准备参加HSK (一级)考试的学习者设计[3]。全书共15课,以HSK真题为基本教学素材,紧密围绕HSK (一级)考试大纲编写,实现了教学与考试的有机结合。教材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文化等多个板块,每册配备教师用书和练习册,练习形式与HSK题型高度吻合,学习者学完教材后能较好地适应HSK (一级)考试[3]

3.2. 《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

《跟我学汉语1》是国家汉办重点项目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承担编写。该教材专为海外零起点中学生设计,全套共12册,本文对比的第一册共6个单元36课。教材以培养海外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出发点,内容编排贴近青少年日常生活,通过丰富多样的话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同时,教材有多种语言版本,方便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使用[4]

4. 两本教材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编写体例、语言点分布和解析、话题分布等方面对两本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4.1. 编写体例

在学术范畴内,“体例”所涵盖的是文章的组织架构及编写范式。具体到对外汉语教材领域,该术语着重描述一套教材在内容整合、编排布局等方面所采用的组织方式。对外汉语教材体例是否完善,意义重大。一方面,其直接关联教材质量的优劣,科学合理的体例有助于构建系统且严谨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教学实践影响深远,直接左右教师备课的难易程度,以及课堂教学所采取的形式与最终成效[2]

4.1.1. 《HSK标准教程1》

《HSK标准教程1》以HSK真题为基石,围绕考试大纲构建知识体系,是“考教结合”的典型综合汉语教材。《HSK标准教程1》包括中英文前言、中英文本册说明、目录、正文、附录(词汇总表、汉字总表、偏旁总表、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拼合表)几个部分。其目录设计独特,中英结合且横向展开,清晰呈现各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查找回顾,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3]

正文部分结构严谨,15个章节分工明确,以英语为媒介语,前两课专注语音基础,从第3课开始每课都以主题对话推进,融入适量生词(10~15个)、语言点注释(3~4个),每5课穿插文化板块。从第3课开始,每课包含八个板块,按排版先后顺序见表1 [3]

Table 1. The section settings of each lesson from lesson 3 to lesson 15 in HSK Standard Course 1

1. 《HSK标准教程1》第3~15课每课板块设置

板块

内容

热身

用图片导入本课生词、短语

课文

每课三个情景,标注情景地点,含1~2个话轮对话,配相应图片;汉英对照,英文翻译下方为生词

注释(语法)

以表格注释课文语言点,只涉及本课用法,从易到难配例句,标记课文原句,每章3~4个

练习

以回答问题、图片描述、完成句子等方式,强化新学语言点和重点词语,训练听说及交际能力

拼音

贯穿全书,从声韵母认读、发音重难点到拼读规则,难度递进

汉字

学习17个笔画、6个笔顺、7个汉字结构、52个独体字、18个偏旁部首;每课学3~5个独体字、2个汉字结构

运用

设计双人、小组互动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文化

每五单元设一个汉英对照文化板块,含三个日常生活交往方面文化点,篇幅较短

以上八个板块紧密配合,从多维度强化学生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不过这种紧密围绕考试的编写模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容的灵活性。

4.1.2. 《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

《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旨在激发海外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其内容编排自然且富有趣味,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紧密贴合[4]

从整体架构来看,《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涵盖中英文前言、目录、正文、附录(课堂活动、词汇表、汉字表、拼音表)等部分。前言部分详细阐述了教学对象、编者及编者背景等信息。前言之后,书中用几页的篇幅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珍稀动物、特产以及中国结等内容进行介绍。这种编排方式对吸引文化背景迥异的海外中学生成效显著,能有效激发他们对中国的好奇,进而提升其学习汉语的兴趣[4]

目录采用单元制。全书由6个单元构成,涵盖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如学校、朋友、家庭、季节天气、食物衣服、运动健康等。这些话题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更易于培养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每个单元包含6节课,每节课从不同层次和视角反映单元主题。语言点巧妙穿插其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复习课,简要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4]

每个单元开头的“Look and Say”通过图片、表格和文字的组合突出主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单元学习情境。单元结尾的单元小结(Unit Summary)分为“Functional Usage (实用表达)”和“Grammar Focus (语法)”。在前两个单元中,还有“Strok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汉字笔画)”和“Stroke Order of Chinese Characters (汉字笔顺)”部分,帮助初学者清晰理解笔画和笔顺相关知识。此外,在目录和第1单元之间,教材简要介绍了拼音的结构。它通过图表和示例直观展示拼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为入门级学生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4]

在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设置方面,通常包括八个部分:课文、生词、练习对话、补全对话、课堂活动、唱歌、发音练习和学习汉字。根据课程内容的差异,课后练习将进行调整。这些练习围绕课文中的关键语法点展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符合欧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4]

对比来看,《HSK标准教程1》在知识系统性和备考针对性上优势明显,适合有明确考试目标的学习者;《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在趣味性和贴近学生生活方面表现突出,更能吸引初学者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需求,将两者结合使用,取长补短[3] [4]

4.2. 语言点分布与解析

4.2.1. 《HSK标准教程1》

《HSK标准教程1》包含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多个板块的语言点,围绕HSK (一级)考试大纲精心构建知识体系,助力学习者高效掌握初级汉语知识,为后续学习和考试筑牢根基[3]

1. 语音:第1、2课为全面系统的入门阶段,细致讲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等基础知识,搭建坚实的语音框架。后续课程难度递增,从发音、辨音、拼音规则,逐步过渡到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的声调搭配,教学节奏稳定,体系严谨[3]

2. 词汇:严格遵循大纲规定的150词,以甲级词汇为主,确保基础词汇的全面覆盖。因前两课聚焦语音,故前三课生词量较少,后续每课稳定在10~15个。虽存在10个二、三级超纲词,但均明确标注,方便学习者识别和学习[3]

3. 汉字:教学内容丰富有序,涵盖17个笔画、6个笔顺、7个汉字结构、52个独体字和18个偏旁。前期着重基本笔画教学,随后循序渐进引入偏旁,每课搭配例字,帮助学习者理解记忆,构建清晰的汉字认知体系[3]

4. 文化:采用集中模块化的呈现方式,每5课设置一个文化板块,共包含三个文化点,主要聚焦于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交际性文化,如年龄询问、姓名特点、通信工具等,有助于学习者了解中国日常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3]

4.2.2. 《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

该教材同样涵盖多个语言点板块,以激发海外中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内容编排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4]

1. 语音:在目录与第1单元之间,通过图表示例直观介绍拼音构造。1~6课系统传授声韵调知识及拼合规律,7~10课针对学习难点强化训练,并设置“朗读练习”“听力练习”“辨音练习”等多样化的练习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音实践能力[4]

2. 词汇:全册共有320个生词,平均每课8.89个,但单课生词量波动较大(4~15个),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生词分为课堂用语、新词语(必学词)、专有名词三类,实用性强,便于学生在不同场景中运用[4]

3. 汉字:从第1课起,随语言点引入汉字,不遵循特定的难易顺序。前期借助颜色标注合体字偏旁,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构造。从第4课开始,逐步介绍笔画、笔顺、独体字与合体字概念,以及常见偏旁部首,教学方式灵活,但系统性相对较弱[4]

4. 文化:每个单元配有少量英文撰写的文化点介绍,但传统文化及国情相关内容较少,且在选择和安排上存在不足,难以让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4]

4.2.3. 语言点分布与解析对比分析

1. 语音:《HSK标准教程1》构建了完整的语音知识体系,从基础到进阶逐步推进,对学生扎实掌握语音知识极为有利。然而,其练习形式相对传统,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前期以直观方式导入拼音知识,后续练习形式丰富多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音实践能力,但在整体教学的连贯性上有所欠缺,各阶段知识的衔接不够紧密[3] [4]

2. 词汇:《HSK标准教程1》严格依据大纲,词汇量稳定,且超纲词明确标注,便于学生精准学习,为备考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词汇选择受大纲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生词量较多,分类详细,实用性高,能满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达需求。然而,单课生词量波动大,学生难以制定统一的学习计划,增加了学习难度[3] [4]

3. 汉字:《HSK标准教程1》的汉字教学体系完备,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笔画、笔顺到汉字结构、偏旁部首,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汉字学习框架,培养良好的汉字书写和认读习惯。但教学方式相对传统,趣味性不足。《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的汉字教学方式灵活,借助颜色标注和随文识字等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点的同时接触汉字。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汉字学习逻辑,不利于长期学习[3] [4]

4. 文化:《HSK标准教程1》的文化板块集中,主题明确且实用,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特定的交际性文化知识,快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文化内容单一,且篇幅较短,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的文化内容不仅数量少,而且在选择和安排上存在问题,未能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和魅力,难以满足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探索需求[3] [4]

4.3. 话题分布

4.3.1. 《HSK标准教程1》

《HSK1》共15单元,话题分布具体如下表2 [3]

Table 2. Topic distribution of HSK Standard Course 1

2. 《HSK标准教程1》话题分布

1

你好:打招呼、道歉

2

谢谢你:感谢、告别

3

你叫什么名字:询问名字、职业、国籍

4

她是我的汉语老师:询问并介绍别人

5

她女儿今年二十岁:询问告诉家庭成员、询问年龄

6

我会说汉语:介绍技能

7

今天几号:询问、表达日期

8

我想喝茶:表达想法、计划

9

你儿子在哪儿工作:询问地点方位

10

我能坐这儿吗:询问地点方位

11

现在几点:询问、表达时间

12

今天天气怎么样:询问天气情况

13

他在学做中国菜:询问一个人在做什么

14

她买了不少衣服:谈论购物

15

我是坐飞机来的:谈论出行方式

4.3.2. 《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

《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有6课,话题分布具体如下表3 [4]

Table 3. Topic distribution of Learn Chinese with Me 1 (English Version)

3. 《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话题分布

第一单元:

学校同学和老师

1. 你好

打招呼、自我介绍

2. 再见

课堂用语、告别

3. 我是王家明

介绍他人认识

4. 谢谢

感谢用语、询问名字

5. 他们是学生吗

询问身份、表达否定

6. 他们是我朋友

综合介绍、成段表达

第二单元:

朋友和伙伴

7. 他是谁

询问身份、了解他人兴趣

8. 谁是你的好朋友

询问社会交往、了解志趣

9. 你有几张中文光盘

询问数量、1~10

10. 这是谁的钱包

询问物主、10~100

11. 祝你生日快乐

询问意图、询问某人去向

12. 今天我很高兴

表达心情、叙述经过

第三单元:

我和我的家

13. 你多大

询问年龄、了解他人意图

14. 这是我的狗

问1~10岁年龄、谈宠物

15. 你从哪里来

了解人社会背景、交往邻居

16. 我住在柏林街

打电话、订饭、问住所

17. 你家有几口人

询问、告诉家庭人口成员

18. 我爸爸是医生

叙述家庭情况

第四单元:

一年四季

19. 现在几点

询问、表达时间

20. 你每天几点起床

询问并表达作息时间

21. 昨天今天明天

询问表达日期、年节文化

22. 星期六你干什么

询问表达星期、周末计划

23. 今天天气怎么样

询问并表达天气

24. 冬天冷、夏天热

综合谈天气、写信

第五单元:

衣食住行

25. 我要二十个饺子

在饭馆叫饭菜

26. 你们家买不买年货

了解某情况发生原因

27. 一共多少钱

购买食品

28. 你喜欢什么颜色

对颜色喜好、描写颜色

29. 穿这件还是穿那件

对服装看法、颜色的搭配

30. 他什么样子

描述人物衣着颜色

第六单元:

体育和健康

31. 你哪儿不舒服

说明身体的感觉和病状

32. 医生,我牙疼

说明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33. 你会有用吗

谈论体育运动

34. 去游泳池怎么走

问路、指路、打电话给朋友

35. 你去哪儿度假

谈论假期打算

36. 运动场上有很多人

描写某个场面

4.3.3. 话题分布对比分析

两本教材均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重要教材,在话题分布上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以下展开详细对比。

1. 话题数量与覆盖范围:《HSK标准教程1》设置15个单元,对应15个话题,聚焦日常交流基础场景,如基本问候、个人信息询问、需求表达等,全面覆盖初级汉语学习的常见领域,为学习者搭建起基础的语言交流框架。《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包含6个单元36课,话题数量更为丰富。其覆盖范围广泛,涵盖学校、家庭、朋友、等多个领域,深入生活细节并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例如年节文化、购物时的价格询问等,拓展了学习者的视野[3] [4]

2. 话题编排逻辑:《HSK标准教程1》的话题编排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依据日常生活场景逐步展开。从最初的基本问候,如打招呼、感谢,到后续深入的生活各方面交流,如职业询问、购物表达等,逻辑条理清晰,符合学习者语言知识体系构建的一般规律,便于他们逐步积累和运用语言知识。《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则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线索,每个单元聚焦特定主题,各课围绕该主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以“朋友和伙伴”单元为例,从简单的身份询问,逐步拓展到兴趣了解、社会交往等层面,这种编排方式符合语言学习的进阶规律,有助于学生围绕主题深化语言学习[3] [4]

3. 话题实用性与趣味性:在实用性方面,两本教材都精心选取了贴合实际交流需求的话题。《HSK标准教程1》紧密围绕HSK (一级)考试常见场景设置话题,学习者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有效应对考试,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则更侧重于海外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话题融入校园生活、日常娱乐等元素,如询问光盘数量、生日祝福等,学习者在掌握这些内容后,能够迅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中。在趣味性方面,《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表现更为突出。其话题紧密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如谈论宠物、中文光盘、假期打算等,极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相比之下,《HSK标准教程1》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在趣味性方面稍显逊色[3] [4]

4. 话题文化融入:《HSK标准教程1》在部分话题中巧妙融入文化元素,例如年龄询问、姓名特点等话题,让学习者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特色,但整体文化内容的融入相对有限。《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在文化融入方面表现得更为丰富多元。教材在年节文化、购物习俗、家庭观念等话题中深入渗透中国文化,同时还涉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比,如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生日庆祝方式等,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3] [4]

总体来看,《HSK标准教程1》话题集中、逻辑严谨,在服务考试和满足基础交流需求方面具有优势[3];《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话题丰富、趣味性强、文化融入度高,更能贴近海外中学生的生活与兴趣[4]。于对外汉语教学进程中,教师可依照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个体差异与实际需求,灵活选用或搭配这两本教材,助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 [2]

5. 总结

本研究对比分析《HSK标准教程1》和《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为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提供参考。

编写体例上,《HSK标准教程1》“考教结合”,围绕HSK(一级)大纲构建知识体系,结构严谨、系统性强,目录设计方便学生查阅知识点,各板块协同助力学习与备考,但内容灵活性不足。《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以激发海外中学生兴趣为核心,内容贴近生活,单元制目录和丰富的课内外设置让学习氛围轻松,但知识系统性有待加强[3] [4]

语言点分布与解析方面,《HSK标准教程1》紧扣考试大纲,语音教学循序渐进,词汇量稳定且超纲词标注明确,汉字教学系统有序,文化板块聚焦交际文化。然而,其练习形式传统,词汇选择受大纲制约,文化内容不够丰富,今后的教材编写者可丰富文化板块内容,增加如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在文化点的选择上,注重多样性,涵盖不同领域和层面的文化知识。《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注重实用趣味,语音练习多样,词汇量大且分类合理,汉字教学方式灵活,文化融入有中西对比。但该教材语音教学连贯性欠佳,生词量波动大,汉字教学缺乏规划,文化内容较少且安排不合理,以后再修订本教材的时候,应继续补充传统文化及国情相关内容,如中国的历史发展、传统思想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文化内容的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系统的文化教学序列[3] [4]

话题分布上,《HSK标准教程1》围绕日常基础交流场景设置话题,逻辑清晰,满足基础交流与考试需求,但趣味性和文化融入不足。《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话题丰富,涵盖多领域并融入多元文化,以单元主题编排利于深入学习,实用性和趣味性突出,文化融入多元,但话题系统性稍弱[3] [4]

两本教材各有长短。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灵活选用或搭配。有考试需求的学生,可侧重《HSK标准教程1》,并用《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提升兴趣;以培养兴趣和日常交流能力为主的海外中学生,可多使用《跟我学汉语1 (英语版)》,并借鉴《HSK标准教程1》的系统性[3] [4]。教材编写者也应相互学习,完善各自教材,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 李泉.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3] 姜丽萍. HSK标准教程[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4.
[4] 陈绂, 朱志平, 王若江. 跟我学汉语1英语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5] Krashen, S.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