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级111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ICD-11分类体系,结合玛丽–劳尔·瑞安的数字叙事理论模型,设计并实施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教学方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影视剧筛选、叙事构建和课件制作等步骤,完成数字资源的创建与分享。通过考试总成绩、教学质量评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考试总成绩平均分为84.46 ± 5.83分,优秀率为9.91%,良好率为76.58%,及格率为99.10%。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为94.80分,获评校级“优质课堂”。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在精神科护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职业情感的共鸣与提升方面均有显著收获。结论: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情感,为精神科护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gital narrative technology-based movie nursing rounds in psychiatric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111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e class of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Based on the ICD-11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Marie-Laure Ryan’s digital narrative theory model, a teaching plan for digital narrative-based movie nursing round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Students completed the creation and sharing of digital resources through self-directed learning, movie screening, narrative construction, and courseware producti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evaluated through students’ overall grade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urvey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Results: The average overall score of the students was 84.46 ± 5.83, with an excellence rate of 9.91%, a good rate of 76.58%, and a pass rate of 99.10%.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core was 94.80, earning the course a “High-Quality Classroom” award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Interview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nalization of psychiatric nursing knowledge, as well as enhanced professional empathy. Conclusion: The digital narrative technology-based movie nursing rounds are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in psychiatric nursing teaching,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clin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empathy.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and perspective for psych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1. 引言
《精神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重要分支,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复杂的知识体系,常被认为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精神障碍患者,缺乏基本认知;且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往往难以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时精神障碍患者属于弱势群体,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人文关怀、伦理意识等要求更高[1],如何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克服理解困难,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职业认同,是精神科护理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叙事教育、叙事医学、叙事护理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迭代更新,传统叙事教育在医学、护理等临床场景的实践中孕育出数字叙事(Digital Storytelling, DST) [2]这一突破性的创新型教育方法。数字叙事结合传统叙事技巧与现代数字技术,通过多媒体工具,如视频、音频、图像和文本,来创建和分享个人或群体的故事。其创作流程和工具规范,在护理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情境以及灵活的应用模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能促进情感共鸣和深度理解[3]。数字讲故事提供了一个反思、与他人建立联系以及提高日常话语中经常缺乏的声音的机会,能够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培训及减轻相关负性情绪等[4],涉及叙事故事的数字媒体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护理和健康研究,包括电影治疗等临床应用[5]。本研究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利用精神科疾病相关电影作为素材,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具体方案并加以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我校四年制护理学专业2021级11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名;女94名;年龄20.47 ± 0.55岁。纳入标准:① 前期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及临床专业课程学习,获得相应学分;② 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使用办公及视频剪辑等软件;③ 学生参与本次研究的积极性高。排除标准:① 研究期间发生疾病患者重大生活变故者;② 未完成全部《精神科护理学》的课程学习,缺勤次数 > 3次;③ 降级及转专业学生。
2.2. 方法
《精神科护理学》教材内容根据ICD-11分类,包括神经认知障碍疾病、物质使用与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11类疾病相关章节。数字化叙事技术包含了4个基本步骤:挖掘故事,讲述故事,制作故事,分享故事。
Table 1. Summary of movie nursing rounds based on digital narrative in the chapter on disorders caused by substance use and addictive behavior
表1. 物质使用与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章节基于数字化叙事的电影护理查房汇总
疾病名称 |
电影名称(找故事) |
选取片段(讲故事) |
选取时长 |
知识点(制作故事) |
思政切入(制作故事) |
播放形式(分享故事) |
播放效果 |
阿片类物质使用所致障碍 |
门徒 |
吸毒的邻居彭玉芬求助主人公李志力帮其戒毒,开始用美沙酮行替代治疗。在略有成效时,彭玉芬的丈夫又引诱其复吸。最终彭玉芬在饱受反反复复的戒毒与吸毒经历后,不堪重负,选择毒品注射颈动脉而死。 |
4 min 56 s |
阿片类物质成瘾表现,脱毒治疗 |
引导学生学习脱毒治疗,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吸毒与毒品复吸”。 |
课堂视频播放 |
学生掌握物质使用所致障碍的防治原则,理解戒毒者的心理折磨。 |
兴奋剂所致精神 障碍 |
突破极限 |
主人公戈尔斯基在得知女友怀孕后,决定戒毒。戒毒过程十分痛苦,怀孕的女友是他毒瘾发作时的唯一信念,在接受了两年治疗后终于得以康复。然在某次铁人三项训练时发生车祸,医生由于疏忽治疗时给他使用了吗啡,让他毒瘾再次复发。他凭借着他超强的意念和坚持不懈,再次戒毒并进行康复训练,最终如愿参加铁人三项比赛,并获得冠军。 |
3 min 11 s |
吸毒成瘾表现,毒品戒断反应 |
启发学生思考“戒毒者用药”,塑造正确价值观,过有意义的人生。 |
自由选看 |
学生坚定了从业决心,愿意帮助戒毒者治疗与护理。 |
续表
氯胺酮使用所致 障碍 |
边缘日记 |
主人公吉姆在好友离世后,沾染K粉。他的妈妈将其困在房间时,他隔着房门,不断哀求妈妈给点钱。其母不愿,吉姆立马从哀求转为咒骂、击门、哭泣、癫狂状态。 |
3 min6 s |
兴奋剂成瘾表现 |
提高学生对物质滥用的警惕性。 |
线上自主观看 |
学生理解氯胺酮所致依赖临床表现,明白吸毒会对个人、家庭、社会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远离毒品。 |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所致障碍 |
成瘾剂量 |
一个男人深夜闯入药店,在里面疯狂寻找,终于在一个柜子里找到了目标——美国普渡公司生产的新药奥施康定,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使用新药,病人对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普渡公司也适时推出了更大剂量的药品,从最初的10mg增加到80mg。为了进一步提高销量,公司提出个性化剂量的概念,建议医生可以不从最低剂量开始,而是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选择个性化的初始剂量。 |
1 min |
药物成瘾的戒断症状 |
引导学生拒绝药物滥用启发学生思考“个性化用药”,关注精准医疗。 |
课堂视频播放 |
学生具有预防物质依赖与成瘾的意识,能够理解患者因物质依赖、戒断状态,或成瘾行为而出现的症状。 |
酒精使用所致障碍 |
别叫我酒神2 |
大周是戒酒康复中心的病友,虽然在中心呆了很久但酒还是没戒干净。这天他酒瘾发作,大声嚷着“我要喝酒”并发疯似地抢夺料酒。在他被控制的时候,其他病友趁机猛灌料酒解瘾,甚至趴着舔打碎在地上的料酒。 |
58 s |
酒精成瘾的戒断反应 |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酒精与酒文化,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降低饮酒渴求”。 |
课堂视频播放 |
学生能够意识到酒精成瘾的危害,能掌握酒精成瘾及其护理方法。 |
赌博障碍 |
孤注一掷 |
主人公阿天因自己的赌博心理进入骗局,在赌博输钱后仍抱有侥幸心理,不惜偷、抢、献血、借高利贷来继续赌博,最终陷入深渊,造成悲剧。 |
1 min30 s |
赌博成瘾表现 |
引导学生反思“侥幸心理” “赌博危害”。 |
线上自主观看 |
学生能够自觉远离赌博,明确赌博者的心理及其表现。 |
其中文字,图像、音视频等都具有讲述故事的潜能。结合玛丽–劳尔·瑞安的数字叙事理论模型为系统的框架[6],实施方法如下:① 教师准备。教师在完成绪论、精神障碍基本知识、精神科护理技能等引入性教学后,按学号分配学生不同精神障碍疾病作为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的主题任务,并以神经认知障碍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为例,编制数字叙事模板,包含:电影基本信息(片名、导演、年份);疾病相关角色分析框架;典型症状表现时间轴;思政切入方法;护理程序要点等。② 学生学习与叙事构建。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相关章节内容,搜索、观看、挑选相关影视剧,筛选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影片片段(时长控制在5~10分钟),并以其中疾病相关角色作为护理对象,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流程构建叙事框架,整合影片片段、解说音频、文字说明等多媒体元素,形成数字资源,以“物质使用与成瘾行为障碍”章节为例,见表1所示。③ 展示与交流。教师完成对应疾病的课堂教学,配合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将数字资源审核后上传至泛雅学习平台或进行课堂播放,使学生深刻理解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症状、心理社会状态等,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的提问与讨论,如临床表现的识别、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健康教育方案的针对性等,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2.3. 评价方法
① 考试总成绩。考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 × 40% + 期末成绩 × 60%构成,总共100分;期末试卷由课程组教师自主命题,并通过教研室审核,难度符合护理专业本科生要求。
② 教学质量评价调查。学生参与教务处发布的学生教学评价,根据教师本学期的实际任课情况,对应教务系统内的六个评价维度(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收获及总体评价),选择相应的评价等级(很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很不符合),以此真实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与看法。
③ 半结构式访谈。为了解学生在基于数字化叙事的电影护理查房的学习效果,选择12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式访谈,访谈内容为开放式问题。1) 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让你在知识与技能上有哪些收获?2) 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让你在情感与思维上有哪些收获?
2.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运用 SPSS 22.0 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对于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的形式呈现,组间比较借助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若P < 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教学质量评价调查从教务管理系统中直接导出。质性资料通过NVivo12.0软件采用Colizzi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提取有意义的陈述并进行汇集,归纳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后升华出主题概念。
3. 结果
3.1. 考试总成绩
课程结束后111名考试总成绩最低分为43分,最高分为92分,平均分为84.46 ± 5.83分;其中≥ 90分11名,优秀率为9.91%,80分~89分为85名,良好率为76.58%;≥ 60分为110名,及格率为99.10%。
3.2. 教学质量评价调查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评价94.80分,排名学院前30%,获评校级“优质课堂”,见表2所示。
Table 2.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of psychiatric nursing
表2.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质量评价表
评价号 |
评价指标 |
单项均值 |
满意度 |
权重 |
理论/实验 |
1 |
老师善于课堂管理与把控,能较好地维持课堂井然有序 |
94.70 |
94.703 |
0.1 |
讲课 |
2 |
教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提供较多课外学习资源 |
95.00 |
95.000 |
0.2 |
讲课 |
续表
3 |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问题 |
94.70 |
94.703 |
0.2 |
讲课 |
4 |
老师作业布置合理,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客观,乐于答疑解惑 |
94.85 |
94.851 |
0.1 |
讲课 |
5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觉得很有收获 |
94.85 |
94.851 |
0.1 |
讲课 |
6 |
我对课程与老师的总体评价 |
94.85 |
94.851 |
0.3 |
讲课 |
3.3. 学生访谈结果
分析学生在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的学习收获,形成2个主题,4个亚主题。
3.3.1. 精神科护理学重难点知识理解与内化
① 电影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表现与精神症状的关联。数字叙事能使主流意识在教学内容呈现时突出视听转向、情感转向和体验转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电影中人物的异常行为来识别可能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或情绪波动。同学H:“在电影《黑天鹅》中,主人公妮娜‘看到’画像上眼睛的移动、背部长出的黑色羽毛,这些行为让我意识到幻觉的具体表现,之后去实习,我也可以识别类似的行为。”同学L:“在我看到电影《浴室墙上的字》男主角经常自言自语,对空无一人的房间说话的时候,我就联想到了幻听。其实很多症状都是很抽象的,但是这种学习方式让我对精神症状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② 依托于故事情境的临床护理决策过程的实践。以数字故事教育的形式将临床护理过程融入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使学生由故事的倾听者过渡到故事的执行者,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学生以多感官的形式练习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症状制定护理计划,实现最佳临床实践。同学C:“我看到一些暴躁发怒、焦虑、极度兴奋的主角,我就马上想是不是要用一些苯二氮䓬类的药物,比如地西泮,是否需要使用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等。”同学K:“对于护理计划的制定,我一般是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生理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当患者为冲动这样的危急状态,就可能要有保护性约束了。”同学M:“我觉得精神科的护理里面,不管哪个疾病,他们的安全护理都特别重要,尤其是有自杀或者伤人举动的患者,要特别关注。”
3.3.2. 精神科护理学职业情感的共鸣和提升
① 叙事故事中人物角色的生命状态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数字化叙事技术让学生在低风险的情况下,体验患者的感受,让学生设身处地考虑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改变,丰富的课堂形式,鲜活的叙事素材,活跃的课堂气氛,参与度高的学习氛围,以情感互动重塑学生职业认同。同学B:“其实最开始我是很害怕有精神问题的患者的,怕他们打我、咬我、踢我……但是通过电影《感谢你的服役》等,我可以感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绝望、悲伤、愤怒……明白疾病非他们所愿,失控也非他们所想,了解过后再进入临床也就没这么恐惧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同学D:“看了《海洋天堂》之后,我发现孤独症家庭是有病耻感的,他们对尊严和尊重的渴望是很高的。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要尊重每一位患者,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
② 叙事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反应帮助学生识别和响应患者需求。在叙事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反应不仅是情节推进的关键,更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识别患者需求的重要工具,沉浸式数字叙事提供了一个安全且自由的探索空间,使其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大胆尝试和犯错,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患者可能经历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医疗场景中更敏锐地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和情感表达,从而做出更为恰当和人性化的回应。学生A:“在电影《美丽心灵》中,主人公纳什在面对精神疾病时的挣扎和对数学研究的坚持,让我十分敬重。他的故事让我更加理解和同情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想我们可以给患者提供他热爱的或者感兴趣的事物。”同学J:“看了有关恐惧障碍的电影,我觉得心理疏导和系统脱敏很关键。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叫他别怕,没什么好怕的,然后直接把他恐惧的东西放他跟前,这对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4. 讨论
4.1. 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富有新意,适合精神科护理课堂教学
由于患者的特殊性,通常只在精神科病房实习1~2周,因此学生普遍对精神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偏见、误解甚至恐惧心理,数字故事是一种互动式的可视化叙事干预方式,以群体为基础,具有低成本、安全无风险的特点[7]。在高等教育中使用视频和多媒体内容正在扩大,对于研究人员和教育者来说,使用视听材料在教学和学习中都是个有趣的话题。但是,将这种材料用作完全集成到课堂的资源的教学策略尚未被完全利用,医学生对数字叙事的教学模式虽然持积极态度,但也存在数字叙事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模式不适应等问题[8]。对于护理工作的教育者来说,制定积极的教学策略以鼓励和改善护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至关重要。按照我校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精神科护理学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第五学期,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模式,应用范围为护理专业本科生,应用内容为影视剧素材和对其中涉及的以角色为照护对象的护理程序的演绎,呈现方式为课堂播放和泛雅学习平台。学生知识点掌握良好、达到了课程学习目标;课堂满意度高,对教师教学方式予以认可,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同时叙事护理教育能使护生养成爱伤观念,通过倾听、观看、换位、反思,产生同理心,实现最佳临床护理决策过程,促进医患关系,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9]。为未来的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长效发展夯实根基、奠定基础并提供持续动力。
4.2. 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富有成效,适用于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
数字故事将书面和叙述的故事与多种美学元素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教育潜力,3到5分钟的视频制作被认为是一项可以激励学生的挑战,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影响[4]。目前国内外通过数字故事联合PBL教学模式或者U型学习模式,在专科护士中进行培训[10],或者和痴呆症患者共同创造人生故事等[11],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往研究表面护理专业学生倾向于直接接受经验和知识,缺乏辩证、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12],数字叙事可以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换为主动, 完成了由“学习”到“学会学习”的转变[13],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完成信息检索、逻辑编排和创意表达,形成“问题定义–解决方案”闭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和批判性思维,构建数字学习能力培养体系[14]。同时,数字故事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故事影片的形式更好的诠释知识内涵,帮助明确患者的症状表现或潜意识的内心想法[15]。国外一项研究中90名学生在精神科护理学习中创作了八个主题视频(抑郁症、自杀、焦虑症、厌食症、手机成瘾、强迫症、毒瘾、精神分裂症)进行数字叙事,90%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制作视频有助于提高护理知识的获取,91.2%的学生表示愿意在护理课程学位的其他科目中使用该方法,67.8%的学生认为他们的临床技能在使用叙述的数字故事创建视频后得到了改进[16]。在本研究中,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让学生能够有效仿照精神科常发病症和“真实患者”的心理及思维活动,灵活地进行临床护理决策,从而熟悉精神疾病患者典型症状、精神科护理中的特殊事件、工作重点环节的处理流程及职业规范,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进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深度记忆和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情感。
5. 小结
综上所述,将基于数字化叙事技术的电影护理查房应用于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良好、教学反馈评价积极,学生能够将重难点知识理解与内化,同时职业情感得到共鸣和提升。但是,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尝试性地选择更多数字叙事实践类项目进行设计和尝试,同时需要开发专门的验证工具,测评数字化叙事的实施效果。
基金项目
湖州学院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3287005);湖州市科学技术局公益性应用研究医卫一般项目(2021GYB65)。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