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字幕翻译研究
Study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摘要: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对跨文化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电影走上世界舞台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字幕翻译功不可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字幕翻译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本研究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以及表达四个维度,选取国产科幻喜剧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典型片段的字幕翻译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该影片的字幕翻译在文化、语境、内容以及表达四个层面上,主要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并且广泛运用了省译、意译和增译等翻译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以上翻译策略和方法有时会导致字幕中文化内涵的流失,进而削弱影片的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电影字幕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发现字幕翻译中可能存在的同类问题,进而提升翻译的质量和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Abstract: Film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carrier, which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films entering the world stage, high-quality subtitle transl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emerged in the 1990s, has provided an absolutely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studies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synthetic framework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proposed by Delu Zhang, this study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ypical fragments in Journey to the West, which is a domestic science fiction comedy film,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culture, context, content and express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is film mainly tends to us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domestication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ulture, context, content and expression, and frequently applies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such as omiss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leads to the los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subtitles in some cases, thus weakening the influence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film subtitle translators and find similar problems that may exist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孙瑞.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字幕翻译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4): 163-16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4329

1. 引言

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日益走上国际舞台,向国际观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呈现中国形象。尤其是优秀国产科幻电影的相继问世,通过将独具一格的中国文化融入科幻电影,不仅大力推动了中国科幻影视的高质量发展,而且生动地向世界弘扬了中国式科幻的美学精神。《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典型的国产科幻电影,影片以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围绕主角唐志军的外星梦,展现了唐志军同他的伙伴们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外星人的旅程,引发了观众对科幻与人类的思考。

字幕翻译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关键环节,翻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因此,国产电影的字幕翻译研究是当前翻译研究领域至关重要的课题。传统的字幕翻译研究只聚焦于文字。然而,电影语篇是一种多模态语篇,由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组成,因此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该考虑到电影语篇的整体意义,使得字幕与影片中的图像和声音等符号相互配合[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字幕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张德禄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该框架包括四个层面,分别为: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层面[2]

本研究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深入探索国产科幻喜剧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典型片段的字幕翻译,旨在为电影字幕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并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更好地理解与欣赏电影。

2.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感官构成了交际中的五种模态[1]。多模态话语,指的是借助这些感官,结合语言、声音、动作、图像等多种符号进行交际的复杂现象[3]。随着多模态话语的兴起,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应运而生。以克瑞斯和勒文为代表,他们认为多模态语篇整合了多种交际模态并以此来传递信息[4]。旨在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克瑞斯和勒文提出了基于视觉语法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涵盖三个核心层面,分别为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和互动意义[5]

国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李战子首次引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6]。朱永生深入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的产生与发展,明确界定了多模态话语的含义与范畴,阐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性质及其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7]。张德禄认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应该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涵盖了文化、意义、语境、形式和媒体五个层面。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张德禄进一步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该框架涵盖了语境、文化、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为深入剖析多模态语篇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2]。上述学者为推动国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指导[8]

作为一种多模态语篇,电影语篇的字幕翻译既要做到简洁易懂,也要配合影片中的其它模态,从而充分传达信息[9]。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将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的四个层面,针对国产科幻喜剧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字幕翻译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字幕翻译如何在不同模态,特别是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相互配合之下,有效地传递电影的文化内涵、情节发展以及角色情感。

3. 《宇宙探索编辑部》电影简介及语言特点

国产科幻喜剧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出自中国年轻导演孔大山之手。自该电影上映以来,受到了影迷的如潮好评,同时在国内屡次斩获大奖,赢得了界内界外的一致认可。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之所以能够在一众国产科幻电影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尝试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与传统的科幻影片不同,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没有盲目地追求特效等技术层面单纯的视觉效果,而是专注于深入挖掘科幻与人类之间复杂且微妙的关系。影片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情节设计,引发了观众对科幻与现实、梦想与困境之间的界限与联系的思考。

影片的主人公唐志军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宇宙探索》杂志社的主编。他的生活穷困潦倒,但即使身处困境,依旧坚守心中寻找外星人的梦想。这份对外星人的痴迷使他与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还时常因为异于常人的言行举止而遭受误解和排斥。直到某一天,他突然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外星信号,这一发现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毅然决然地召集一群伙伴,不顾一切地踏上了寻找外星人的旅途。这趟旅程不仅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是主人公对人生的不断思考。

影片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四川的农村地区,这一地域特色为影片增添了几分真实的色彩。片中人物以四川方言为主要的语言,这种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特点使得影片十分“接地气”,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然而,在英译过程中,如何保留这种语言特点,同时确保国外观众能够准确地理解,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4.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字幕翻译研究

张德禄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该框架主要包含四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本研究分别从这四个层面对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字幕翻译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更好地理解与欣赏电影。

4.1. 文化层面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层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个体角度出发,文化层面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乃至处世哲学,而从社会角度出发,文化层面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体裁。文化层面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技术、形式以及传统,因此文化层面是确保跨文化交际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2]。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对于大部分国外观众而言,中国文化是他们相对陌生的领域,如果字幕中的文化元素未能得到准确且恰当的翻译,这将会极大地阻碍国外观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影片思想的感受。鉴于此,字幕翻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需要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恰当地进行文化转化,解决字幕中的文化元素对观众造成的困扰,从而更好地传达文化信息。

例1:《宇宙探索编辑部》

译文:Journey to the West

分析:译者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片名翻译为“Journey to the West”,无独有偶,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英文译名也是“Journey to the West”。这并不是巧合,影片之所以采用和《西游记》相同的译名,是因为该影片的内核就是现代版《西游记》的故事。《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五个人为了寻找外星人的存在,一路向西而行。《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为了向西天求取真经,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在于,故事的内容看似都是一趟有目的的旅程,但故事的核心并不是“目的”,而是旅途过程中主人公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因此,影片的译名实际上相当于一种隐喻,巧妙地向观众暗示了影片的主题。除此之外,《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不言而喻。这里译者没有将片名直译为“Universe Exploration Magazine”,而是将其意译为“Journey to the West”,使用了国外观众更为熟悉的表达,从而激发国外观众对该影片浓厚的兴趣,更好地接受和欣赏影片,拉动票房。

例2:嬢嬢

译文:Madam

例3:珠珠

译文:ball

例4:我晓得个逑!

译文:How the hell I know!

例5:憨娃

译文:kid

例6:麻嘞!

译文:Come on!

唐志军和他的伙伴们为了寻找外星文明的存在,不惜长途跋涉来到了中国四川的一个偏僻的农村地区,在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当地村民。因此,台词中不免夹杂着许多当地的地方方言,极具中国文化特色。这些方言在英文中缺少与之完全相对应的翻译,对于外国观众而言,它们往往晦涩难懂。为此,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深入考虑到了文化层面,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外国观众的文化背景,从而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都能产生共鸣。

例7:猎户座的α星,位于猎户座的左肩。“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的这个“参”,指的就是它。

译文:The Orion’s alpha star is located on its left shoulder, which is also known as “Shen” in an ancient Chinese poem.

分析:唐志军在介绍猎户座的α星时,引用了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国的诗词发展源远流长,诗词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诗词翻译一直是字幕翻译的难点之一。如果译者在这里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相信国外观众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该诗句的含义。因此,译者采取了省译的翻译方法,没有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句诗翻译出来,降低了观众的理解难度。此外,译者还将“杜甫”意译为“an ancient Chinese poem”。省译和意译的运用虽然能让国外观众轻松理解情节内容,但同时使得话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所忽略,进而削弱了其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效果。

4.2. 语境层面

语境层面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话语范围、话语基调以及话语方式[2]。简而言之,交际活动的主题、交际者的语气以及交际的方式都属于语境范围。语境层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制约作用,如果交际中缺少语境,交际者无法正确理解话语中所传达的信息。对于观众而言,看电影无法和看书一样可以反复地看同一个地方,因此对于字幕翻译者而言,他们必须紧密地结合具体语境来适当调整翻译,从而确保观众能够顺畅连贯地理解电影中的前后情节。

例8:我们杂志,九几年那会儿吧,女看“知音”,男读“探索”,销量比那《读者》要高多了。

译文:Back to 90s, you know, “Soulmate” for ladies, “Universe Exploration” for gentlemen. Our sale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other famous magazines.

分析:编辑部的老板娘秦彩蓉在与阿波罗公司谈合作时,声称自家杂志的销量与《读者》的销量还要高,想要以此来拉高自家杂志的地位,颇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味。《读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本在国内家喻户晓的知名杂志,但是相比之下,在国外却鲜为人知。因此,译文直接省译了《读者》,并且结合语境,巧妙地增译了“other famous magazines”,再结合当时秦彩荣得意的面部表情,让观众很容易就能理解说话者的情绪,从而避免观众产生理解障碍,进而影响观片体验,同时也保证了情节的连贯性。

例9:嬢嬢,把这个拿着看,有辐射。你不戴哦。

译文:Madam, hold this to block the radiation. OK, fine then.

分析:编辑部的老板娘秦彩蓉并不相信所谓的外星人的存在,因此在村民递给她“防辐射帽”时,她置之不理,假装低着头擦拭鞋子上沾到的泥土。译者在这里直接省译了村民对她说的话“你不戴哦”,并且增译了“OK, fine then”,虽未明确指出,但观众通过影片中秦彩蓉和村民两人的动作便一目了然了。与此同时,增添了影片的搞笑色彩。

4.3. 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话语意义和形式[2]。前者由概念、人际和谋篇意义组成,后者由各模态的形式和关系组成。多种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协同作用,共同构建并传达话语意义[10]。考虑到内容层面,字幕翻译应该做到简洁,让目标语观众容易理解[11]。因此,字幕翻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采取省译的翻译方法,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省略一些人名和语气词等。同时,译者也要关注除语言外的画面和音乐等,使得各模态之间相辅相成。

例10:你能不能靠点儿谱啊!

译文:Grow up!

分析:秦彩蓉对唐志军痴迷于寻求外星文明而不顾编辑部“死活”的行为感到生气,试图骂醒唐志军。译者省译了“你”、“啊”这样的词语,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Grow up!”。可以看出,译者综合考虑了秦彩蓉指着唐志军鼻子骂的肢体动作、秦彩蓉怒发冲冠的神态以及当时紧张的背景音乐等多种感觉因素,对电影给出了简洁、通俗易懂的字幕翻译,不仅如此,“Grow up”这一翻译,更加突出秦彩蓉对唐志军愤怒的情绪。

4.4. 表达层面

表达层面包括两种媒体:非语言媒体和语言媒体[2]。前者包括人物的行为动作和面部表情等,后者包括语言、语音和语气等。字幕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将两种媒体都考虑在内。与此同时,字幕的字体大小和空间布局也至关重要。

首先,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字幕呈现于荧幕下方,符合观众视觉习惯。其次,英文字幕位于中文字幕之下,两者都是单行展示。最后,字幕在荧幕上的停留确保足够的时间供观众来读取信息。这些操作都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5. 结论

由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为字幕翻译研究开辟了全新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对国产科幻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典型片段的字幕翻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字幕翻译工作者将电影的语言因素与其他非语言因素,诸如图像、声音等紧密结合,同时在不同层面采取了一定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具体而言,字幕翻译工作者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频繁使用了意译、省译和增译等翻译方法,从而更好地向国外观众传达电影的文化内涵、情节发展以及角色情感。不过,上述策略和方法的使用也会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导致字幕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流失,进而削弱了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鉴于此,本研究为字幕翻译工作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第一,字幕翻译工作者应当尽量保留文化特色,避免过度归化。当遇到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时,译者可以采取意译或增译的翻译方法进行解释,比如适当增加解释性的词语或句子,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使国外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文化信息。第二,字幕翻译工作者应当充分理解电影的语境,在翻译过程中要避免孤立地翻译每个词语或句子,结合语境采取增译等适当的翻译方法,确保所翻译的字幕与电影整体的语境相契合。第三,字幕翻译工作者应当充分考虑电影中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之间的配合,采取省译等翻译方法,更精准地传达电影的内容。第四,字幕翻译者应当注重字幕的简洁性、流畅性以及可读性,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国产科幻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典型片段的字幕翻译,但研究对象相对单一,未能涵盖更广泛的电影类型和文化背景。此外,本研究虽然对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不同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翻译中所产生的具体效果的分析还不够全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字幕翻译,从而增强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红岩. 多模态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 电影评介, 2011(19): 71-73.
[2]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 6(1): 24-30.
[3]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4]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2003)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Arnold.
[5]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2006) Reading Images. Routledge.
[6]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 2003, 20(5): 1-8.
[7]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
[8] 潘艳艳, 李战子.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2003-2017)——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 49-59+168-169.
[9] 王丽萍. 多模态话语分析《十二生肖》字幕翻译[J]. 电影文学, 2014(24): 154-155.
[10] 张瑜.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川剧剧本英译——以川剧《巴山秀才》为例[J]. 四川戏剧, 2019(3): 81-84.
[11] 梁艳智.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英美影视剧字幕翻译[J]. 当代电视, 2016(12): 80-8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