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我请问呢”是由疑问词加语气词“呢”构成的反问格式,并不要求回答,具有非疑问用法。例如:
(1) 新生群里讨论最热烈的永远都是宿舍话题因为它决定我未来的生活品质,请问我能否真的告别没空调没独卫的苦逼冬冷夏热的日子?我请问呢?(微博)
(2) 上了两个月的班结果还要下个月才能发窝囊费,我请问呢。(微博)
(3) 你们只管逗孩子玩,我观察孩子有没有生病,然后说我太紧张,反正后来受罪的不是你对吗?我请问呢?(微博)
例(2)和例(3)中的“我请问呢”位于句子末尾,不与相邻的句法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具有句法独立性。“我请问呢”概念意义削弱,程序意义增强,即使删去也不影响句子的表达,语用功能由表疑问转向表示负面的情感态度,对比(1)中的“请问……”,这里的“我请问呢”显然呈现出话语标记用法。
“我请问呢”作为一个新兴的话语标记,还没有人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但就已有的研究来看,汉语学界已经注意到了一些反问格式正在话语标记化,如董秀芳认为“谁知道”在反问语境中发生了词汇化,并从否定性全称含义进一步发展为情态用法[1];曹秀玲以“怎么说呢”为例论证了询问功能的弱化是话语标记的一个重要来源[2];罗彬彬探究了“你以为呢”以反问的格式实现了以问代答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话语标记[3]。也有学者如张田田、陈昌来以“X呢”整体的反问格式为研究对象,从立场角度考察了“X呢”是表否定义的立场标记,具有负面立场表达功能[4]。
综上,我们认为“我请问呢”在人们的口头使用中逐渐被规约化,形成了一个话语标记,并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我请问呢”的话语分布情况及立场表达功能,探究其形成机制。
2. 话语标记“我请问呢”的位置分布
“我请问呢”在句中位置分布较为灵活,既可以分布在话轮之首,也可以分布在话轮之中、话轮末尾,还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话轮。
(一) 话轮之首
“我请问呢”可以位于话轮开头的位置,形成“我请问呢 + 后续句”的话语模式,先表明自己不赞同的立场态度,预示着负面的情感倾向,后续句再进行补充。
(4) 我请问呢?我在家里卷刘海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一出门被风吹没么?(微博)
(5) 我请问呢?今天要背82页,我现在才背了25页,快死了。(微博)
例(4)中言者先以“我请问呢”作为触发语,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后再用两个问句进一步阐释说明。后续句既可以是问句的形式,也可以是陈述句的形式,如例(5)先发问,再像论据一样说明自己的背诵进度,更加凸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表达一种负面的情感态度。
(二) 话轮之中
“我请问呢”位于话轮中间时,形成“前续句 + 我请问呢 + 后续句”的话语模式,前后项在不同语境中表现形式不同,“我请问呢”在中间起到句际连接作用。
(6) 我真的好无语,去银行办银行卡,然后需要录取通知书,有个家长看到了我录取通知书上面的校名,立马去搜了,转头问我学费多少,我请问呢,做人能不能有点边界感?(微博)
(7) 立秋后该是这个温度吗?我请问呢!四川。(微博)
(8) 不是…我请问呢…一步踏错终身错…已老实求放过。(微博)
与“我请问呢”共现的话语成分可以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两个小句,前句通常是引发后句立场表达的原因,如例(6)中以家长看通知书上的校名为导火索,引发后句言者对于这种做法的负面评价。有时,“我请问呢”前项或后项可以是第二、三人称、对对方的称呼或是具体事物的名称等,如例(7)先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后又指明陈述的对象。有些表主观情态的感叹成分也可以位于“我请问呢”前后,如例(8),先是以“不是”表明自己的疑惑、不解,后再以“我请问呢”及后半部分接续表达自己的感慨。
(三) 话轮末尾或独立话轮
“我请问呢”位于话轮末尾,形成“小句 + 我请问呢”的话语模式,“我请问呢”在其中起着强调的作用。
(9) 全网我都找不到一个和我一班飞吉隆坡的,我请问呢?(微博)
(10) 七点半的航班,三点钟就要起床,一点半还摊不着,我请问呢?(微博)
如例(9)、(10)中言者已经陈述完一个事实或观点,再将表负面情感态度的“我请问呢”话语标记放在其后,强化了语气。
“我请问呢”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话轮,经常用于对某件事情的负面评价,也可以用于对话语体中的应答语,表示否定性回应。
3. 话语标记“我请问呢”的负面立场表达
Biberd指出,“立场”是“说话人或作者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判断或承诺的显性表达”[5]。从立场的性质来看,刘娅琼、陶红印在研究否定反问句时曾指出,“所谓事理立场,粗略来说就是说话人对事物的合理性所作出的一定判断。如果一些事物在说话人看来是合理的,语句里表达的立场就是正面的;相反,如果说话人认为事物是不合理的或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事理立场就是负面的”[6]进一步明确了立场有正负面之分。从立场的类型来看,Du Bios将立场分为认识立场、评价立场和情感立场[7]。“我请问呢”不仅是话语标记,同时也是立场标记,经常出现在负面语境中,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引出评价内容,或直接表明态度立场,实施负面倾向的评价立场和情感态度的立场表达功能。
(一) 负面评价立场表达功能
方梅、乐耀认为,立场表达是在互动交际中言语活动的主体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合作构建彼此对言谈中的某一事物或某一命题内容的判断、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等[8]。姚双云指出,“评价”是话语立场表达的内容之一[9]。新的语言形式产生后,经过多次使用和推广,逐渐成为暂时固定的模式,这是个“浮现”过程。“我请问呢”的负面评价立场表达功能也是在会话互动中实现的,经常出现在回应序列或评论应答语中,或者先进行否定性回应再发表评价,或者在语境中直接表达。例如:
(11) 我请问呢,你们地租能不能把老头背心都扔了。(微博)
(12) 楼上破电钻要不再钻的再大声点呢?我请问呢,要不直接从六点开始钻,大家都别睡了。(微博)
例(11)中先以“我请问呢”预示负面的倾向,随后以提出建议的方式间接表达了对这个他们穿这件背心不好看的负面评价。例(12)中先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对电钻声音过大的负面评价,随后再以“我请问呢”强化负面立场。
(二) 情感态度表达功能
情感立场表达是评价立场表达的延伸,说话人在实施评价时,还会表达主观情感态度,二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10]。“我请问呢”在会话互动中会受到双方身份、地位等交际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否定性评价的同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对话语进行不同程度的否定,表明自己负面消极的立场。在不同的语境中,“我请问呢”所表达的负面消极立场的等级有所不同。根据负面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划分为抱怨、责怪、斥责三种等级,其负面程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1) 抱怨
抱怨是指说话人对某人或者某事感到不满意,认为未达到自己的预期或标准,通常表现为口头发牢骚的言语行为,是一种负面程度和语义程度较低的批评。例如:
(13) 什么时候我能不把我的嘴饿着?我请问呢?(微博)
(14) 我请问呢,浦东机场是不是世界尽头,宇宙机场,我还是低估了你,生死时速,就是我日常。(微博)
例(13)是说话人对自己的抱怨、发牢骚。例(14)说话人先以“我请问呢”进行一个口头的立场表达,后面引出对机场过大的吐槽与不满,负面程度较低。
2) 责怪
责怪是指说话人认为对方的言语或行为不合理,自己对其持反对态度。“责怪”的情感立场相比于“抱怨”,话语否定的意味更深,后续话语经常是反对的理由或描述说话人负面情感的词语,负面程度有所加强。例如:
(15) 去阿勒泰都比北京便宜,我请问呢?(微博)
(16) 我请问呢,iPad壳是金子打的么,动不动100+,可以直接抢钱了。(微博)
例(15)中将阿勒泰与北京的机票价格进行比较,暗示北京的机票贵,最后以“我请问呢”作结表明自己的不认同。例(16)以“我请问呢”的问句形式确立了全句否定的情感基调,并用了夸张的手法嘲讽ipad壳价格贵得离谱,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责怪意味增强。
3) 斥责
斥责是指二者立场不一致,且对方的行为严重损害到了自身的利益时,说话者用“我请问呢”直接表达出强烈不满的情绪,并经常与一些称呼语、特殊的话语形式以及手势表情共现。例如:
(17) 喻记南派麻辣烫我请问呢?我一个小鸟胃随便吃点就29块5?你是什么珠宝店?(微博)
(18) 我请问呢伊利?这广告词能不能换一下啊?你什么意思啊?这句话根本就不是他说的 这词你看合理吗?(微博)
例(17)“我请问呢”前加了主语,继而又以两个反问句表达自己的不满,语气强烈。例(18)中言者认为广告词不合理,并就此进行斥责和反驳,表现出愤怒的情态,负面程度最强。
4. “我请问呢”的形成机制
“我请问呢”由表疑问再到非问,主要是受反问语境、主观化的影响,进而形成表示负面立场的话语标记,表示负面评价、情感态度的语用功能。因此,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我请问呢”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
(一) 反问语境
“我请问呢”中的“请问”是疑问标记,可以后接小句构成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等询问疑问焦点,表示疑问,如例(19)、(20),也可以用在反问句中不表疑问,焦点从疑问内容本身转向表示对话语的否定,如例(21)。
(19) 孙仁说:“总还是年轻,再历练几年就好了。请问贵上现在荣任甚么地方儿?”(CCL语料库)
(20) 半个月能记得,怕少罢,就是这个部首熟了之后,请问还怎么样呢?(CCL语料库)
(21) 请问我怎么对得住他们夫妇姊妹三个?(CCL语料库)
这里的“请问”由“疑问”到“无疑问”,也即“一种否定式的确认”,与反问句形成的反问语境有密切关联。张晓涛指出,“表否定的陈述句与疑问句的相通性,正是由反问句这种句法机制所致,句法机制使特指问句由表询问用法向表否定用法的迁移得以实现”[11]。刘彬、袁毓林进一步指出,反问是疑问与否定相通的桥梁,是促使疑问向否定转化的关键环节。惊异、怀疑是推动反问向否定转化的重要动因和机制[12]。例(19)、(20)中的“请问”用于一般的真性疑问句,单纯的表询问意义,这时的疑问与否定并不相通,而在例(21)中,说话人预先对某件事情的性质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某种做法不合时宜,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于是在形式上用反问句进行否认与反驳,以达到否定的行为目的。因此,这时的“请问”用在表无疑而问的反问句中,表示否定意义,这时的疑问与否定相通。
因此,“我请问呢”经历了由疑问标记到反诘标记的过程,其以问代答,不表询问的功能也是在反问语境中实现的,并在反问语境中生出否定意义。
(二) 主观化
沈家煊指出,所谓“主观性”是“自我”的表达方式,在一句话里,说话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所谓“主观化”,就是为表达自己的主观性,说话人要采取与之对应的语言结构,而语言形式要经过与之对应的演化[13]。“我请问呢”从反诘标记到话语标记,语言形式经历了主观化、规约化的过程。
“我请问呢”中“请问”在反问语境中经历了由“疑问义”向“否定义”的转变,从陈述客观事实向凸显主观情态转变,其语义真值不断弱化,情态功能不断增强。在言语交际中,为了增强否定语义,说话人会在“请问”前加人称代词“我”,“请问”后加称呼的对象及内容,形成“我请问……”形式,如例(22)。
(22) 世界上哪里有白干活不给钱的道理?不要觉得我是免费的帮你画就可以,那我请问你,你是卖手机的,你可不可以给我一台手机?总是欠别人的人情,是非常可耻的!(CCL语料库)
同时,说话人也会在该形式后附加疑问语气词“呢”,构成“我请问……呢”的反问句格式。这样不仅使反问语境更加鲜明,主观情态更加凸显,同时也为话语标记的固化提供了客观形式,如例(23)。
(23)“啊!我亲爱的船长,爬上去,我请问,那有什么用呢?洪宝先生和彭伯先生都在我之前爬过了”。(CCL语料库)
在主观化的过程中,“请问”的真值语义越来越泛化,辖域逐渐扩大,其后跟的宾语小句渐渐脱离原有句法环境,并发生位置游移。同时,人称代词和疑问语气词都是主观性的重要体现,第一人称代词“我”和疑问语气词“呢”的双重使用,有利于表明主体的负面情感态度。因此,由“请问”到“我请问X呢”,是反问否定到主观情态的转变,同时也是主观性程度不断增强,客观程度不断减弱的过程。
(三) 礼貌原则与语用省略
礼貌原则指用言语进行评价时,对坏的要说得委婉,对好的要说得充分。“我请问X呢”由于被频繁使用于言谈交际中,所以受语言负面语境以及经济原则的影响,“我请问X呢”中的X经常被语用省略,并固化为一个整体。这时的“我请问呢”虽然仍是反问的形式,但反问功能逐渐减弱,情态功能得到增强,经常使用于网络语境中,成为一种表负面立场的话语标记,如例(24)、(25)。
(24) 我请问呢。买这个箱子到底是图什么。(微博)
(25) 没动静都要天天来看看,有什么好看的,还要偷偷摸摸的弄个小隐身,我请问呢?有本事正大光明的看啊(微博)
例(24)、(25)都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责怪、不满的负面立场态度。在口语语体中,说话人甚至会单独使用“我请问呢”作为互动交际中的回应。由此可见,“我请问呢”在言谈互动中已经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负面立场态度的话语标记。
5. 结语
“我请问呢”既是话语标记,也是立场标记,可以分布于话轮首、中、末尾或单独构成话轮,分布位置灵活。“我请问呢”主要表示负面立场,具有负面评价和情感态度的立场表达功能。“我请问呢”的情感态度功能是负面立场表达的核心功能,并按照负面程度可以细分为抱怨、责怪、斥责三个等级。“我请问呢”从疑问标记到反诘标记再到话语标记,主要受反问语境中否定因素的影响,不断地进行语境吸收与语用推理,并在主观化、礼貌原则与语用省略的影响下规约化为一个话语标记,主要表达负面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