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样态与纾解之策
The Value Implications, Realistic Patterns and Solutions of Kindergarten Character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stablishing Virtue and Enriching Humanity
摘要: 立德树人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重点,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基石,是塑造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起点,更是为社会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源头保障。然而,当前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仍面临着教育理念陈旧,过度聚焦知识灌输,忽视品德内化;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教育形式单一化等现实困境。为有效纾解这些困境,幼儿园应从教育理念转变,分层化的品德启蒙教育内容建立,多元化实施路径的创设等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从“娃娃”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is the strategic focu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educational country, and kindergarten charact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sk of lifelong learning, a key starting point for shaping children’s good moral qualities, and a source of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both moral and talented people for the society. However, at present, kindergarten character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s still faced with such practical dilemmas as outdated educational concepts, excessive focus on knowledge inculcation and neglect of internalization of character; lack of systematic curriculum content and fragmentation of content; and homogenization of educational form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se dilemmas, kindergartens should start from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establishment of hierarchical character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content, the creation of contextualized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other three aspect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character enlightenment,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human beings in the period of the “baby”.
文章引用:张浪月. 立德树人视域下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样态与纾解之策[J]. 教育进展, 2025, 15(5): 1032-103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67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提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

2022年,教育部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首次将幼儿的“品德启蒙”作为评估幼儿园办园方向的关键指标之一[1]。这一举措明确了幼儿园作为儿童除家庭之外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是落实品德启蒙教育的核心阵地,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可见,深入剖析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精准洞察其在现实推进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推动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朝着优质方向发展,无疑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2. 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

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体系的核心构成,宛如基石之于高楼,既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时代之需,亦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之义。

2.1. 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之举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学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基本遵循。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起始点,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从娃娃抓起。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作出重要调整,将“体智德美”的顺序转变为“德智体美”,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2]。这一修订提升了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学前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3]这进一步为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2022年,为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品德启蒙”列为幼儿园办园方向的关键指标之一[1]。这一举措再次强化了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可见,幼儿园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起点,开展品德启蒙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新时代亟待通过加强高质量的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建设,推动学前教育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2.2. 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时代课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命题,始终贯穿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在中华文明赓续五千年的精神谱系中,“德育”始终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坐标。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价值引领,到《左传》“太上有立德”的价值排序,中华教育传统始终将德育置于育人的首位。这种文化传承,在新时代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尤其凸显出德育的战略价值。

历代教育家们也在不断思索“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永恒命题。孔子倡导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将道德修养与知识技艺的学习紧密结合。墨子主张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突出了品德、口才与学识的重要性。孟子则期望培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大丈夫”,着重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4]。这些教育思想共同构筑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教育哲学,即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价值引导实现人格的完整塑造。

步入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价值观碰撞交织,教育领域同样面临“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延续了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幼儿期作为个体道德发展的萌芽期与关键期,在此阶段开展品德启蒙教育意义重大。它能够有效塑造幼儿的价值认知,规范其行为习惯,为其他四育的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根基,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核心要义所在。

3. 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现实样态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下,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仍面临系统性困境,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内容体系与实施路径三个维度的结构性矛盾,制约着德育效能的提升。

3.1. 教育理念陈旧化

教育理念的更新滞后是制约德育实效性的深层根源。尽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将德育置于五育首位,但传统教育思维仍主导着实践场域。研究表明,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未将其视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出现德育活动常为集体教学让位的现象,使品德教育在实践中被弱化。相关实证调研结果表明,29.14%的教师表示每周会有1~2次与德育相关的教研活动,“每学期1~2次”的教师占比高达29.87% [5]

其次,不少幼儿园秉持功利化思想,对德育的价值尚未理清,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将其简单等同于礼仪和安全知识的传授,导致德育内容局限于外在行为规范,而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此外,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幼儿园将幼小衔接窄化为“知识储备竞赛”,致使品德教育在课程体系中逐渐边缘化[6]

3.2. 教育内容笼统化

教育内容笼统化是制约幼儿园品德教育质量提升的桎梏。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道德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然而,在实践层面,教师未能依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建立梯度化内容框架,根据幼儿的实际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与强化德育内容,德育存在面面俱到却又泛泛而谈的现象[7]

此外,许多教师以成人视角俯瞰品德教育,存在忽视幼儿个性差异的情况,部分幼儿教师未能通过有效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和道德需求,也未能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日常生活状况和性格特征[8]。这导致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往往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再者,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幼儿园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行为规范的外在约束,而忽视幼儿道德情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综合发展[9]

3.3. 教育形式单一化

多样化的品德启蒙教育形式是确保德育内容有效落实的重要途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难以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其学习方式主要是依赖具身认知,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建构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0],强调了实践体验在幼儿道德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的品德启蒙教育要做的是帮助幼儿自主构建道德观念,而非教师单方面施加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幼儿通过实践体验对外部行为规范的理解、感知和内化。

然而,在实践层面,教师的教育方式整体较为僵化刻板,缺乏灵活性与真实性,大多采用灌输式或说教式的模式,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日常生活经验,未能基于其认知规律和心理特质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幼儿被动接受道德知识,陷入品德启蒙教育片面化和形式化的困境[11]

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情境体验和实践活动支持的品德教育模式,不仅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而且由于幼儿语言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使其在具体情境中难以真正理解和内化道德价值,最终使品德发展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4. 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纾解之策

当下,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形成“理念偏差–内容失序–形式僵化”的恶性循环,使其陷入“低投入、低产出”的困境。破解之道需从理念革新、内容重构与方法创新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构建符合幼儿道德发展规律的品德启蒙教育体系。

4.1. 理念革新,推进德育价值理性回归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正确的德育观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它不仅是幼儿园教师实施品德启蒙教育的核心出发点,更是最终落脚点。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道德素养的培养,助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切实达成。当下,部分幼儿园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惯性,这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阶段是品德塑造的黄金时期,如同一张白纸,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可见,转变幼儿道德教育观念,实现德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有效转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实施质量,也是推动德育理念向实践转化的重要机制。

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幼儿园应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德育素养发展机制。例如,精心设计“幼儿道德认知发展”“德育课程设计”等一系列专题培训模块。在培训方式上,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采用案例研讨、伦理剧场等参与式研修方式。案例研讨可选取真实发生在幼儿园中的德育事件,让教师们分组讨论,分析其中的德育要点与处理方式,通过思维碰撞,提升教师对德育实践的理解。伦理剧场则可模拟不同的道德情境,让教师亲身参与表演,从角色体验中深刻领悟德育的内涵与技巧。通过这些方式,助力教师实现从单纯的“行为管理者”到真正的“道德启蒙者”的角色转变,为幼儿的品德启蒙教育注入强大动力。

4.2. 内容厘定,实现精准育人目标

破解德育内容笼统化困境,关键在于构建基于发展科学的系统性内容框架。依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小班幼儿大多处于无律阶段,中大班幼儿则处于他律阶段。因此,建立梯度化的品德启蒙教育内容势在必行。如美国“品格教育”针对不同学段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途径上都有所侧重,充分彰显了德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12]。有鉴于此,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明确核心品德素养的发展指标,制定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领域横向配合、教育内容逐层递进和螺旋上升的品德启蒙模式[13],以实现精准育人目标。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振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4]这一文化标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重要推动者。因此,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需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工程,从“娃娃”时期逐步推进。如幼儿园可将本土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德育内容,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了解本土文化等,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爱家等优良品德。

4.3. 方式转变,深化具身体验机制

对于幼儿而言,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实践教育哲学的视角下,幼儿德育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均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中。因此,构建适宜幼儿成长的生活世界,不仅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其得以有效开展的实践基础。我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注重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贯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则强调,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0],强调了实践体验在幼儿道德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紧密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幼儿的具身体验为基石,秉持幼儿道德内涵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原则,促使幼儿在持续不断的行为实践和生活体验中,逐步发展自身的道德理性。

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幼儿品德启蒙教育的实践逻辑深度契合。因此,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应将游戏作为实施品德启蒙教育的基本途径,将品德启蒙与游戏深度融合,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品德启蒙的滋养与熏陶。

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需整合游戏化、生活化和实践性的德育组织形式,以此提升品德启蒙教育的实效,增强德育活动对幼儿道德发展的有力支撑。例如,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涵盖了从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包括晨间接待、早操、集体教学、户外活动、午餐、午睡、离园等环节,幼儿园教师可将这些日常环节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为幼儿精心构建浸润式的品德生活环境或游戏情境,使其在生活或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建构道德认知,内化道德情操,学习道德行为。通过亲身实践和情境体验,逐步培养幼儿的道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从娃娃抓起的奠基工程。

5. 结语

德育既是个人立身之本,更是文明传承之基。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作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奠基工程,其价值意蕴不仅体现于对幼儿阶段品德雏形的塑造,更深耕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然而,现实样态中仍存在理念陈旧化、内容笼统化及方法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未来应转变教育理念,突破“重智轻德”主导的窠臼;建立分层化的品德启蒙教育内容,突破当前内容笼统化的桎梏;并创设情境化的实施路径,打破传统灌输式、形式化的品德启蒙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EB/OL]. 2022-01-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202/t20220214_599198.html, 2025-02-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 2016-03-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 2025-02-0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18-11-07.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43737.htm, 2025-02-06.
[4] 汪玲. 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5, 31(1): 70-74.
[5] 林冰璇. 幼儿园德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的现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23.
[6] 王燕萍, 朵兴林. 幼儿园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探微[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2): 102-103.
[7] 何娇. 幼儿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改进摭谈[J]. 中小学德育, 2024(S1): 10-11.
[8] 廖晓婷. 幼儿园实施品德启蒙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6): 50-53.
[9] 李盼.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24): 108-10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 2012-10-09.
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view.aspx?src=http%3A%2F%2Fwww.moe.gov.cn%2Fewebeditor%2Fuploadfile%2F2012%2F10%2F15%2F20121015120541355.doc&wdOrigin=BROWSELINK, 2025-03-03.
[11] 朱靓婷. 谈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应用[J]. 才智, 2017(33): 45.
[12] 于立平.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13(14): 19-22.
[13] 周明侠. 蒙以养正——幼儿德育的历史流变、时代新解与实践路径[J]. 学前教育研究, 2024(4): 73-82.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2-05-08.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8/content_5692807.htm, 2025-03-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