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摘要: 构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满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还可以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而实际教学中,呈现出师生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频率较低、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流于形式及学生构建有效思维导图的难度较大等问题。为此,学校应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师生应用思维导图的频率;教师应主动学习思维导图,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教授思政课;学生应学会构建有效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思政课理论知识。
Abstract: Constructing mind maps not only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courses by helping students build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system. However, in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s, there are issues such as low frequency of using mind maps, teachers’ superficial use of mind maps, and the difficulty students face in constructing effective mind maps. Therefore, schools should emphasize the use of mind maps to increase their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proactively learn about mind maps and flexibly apply them in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construct effective mind maps and use them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se courses.
文章引用:毛文娟. 思维导图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赜[J]. 教育进展, 2025, 15(5): 1038-104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68

1. 引言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因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有其深厚的内在关联,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其课程目标具有统一性、课程内容具有连贯性、课程教学具有衔接性、课程评价具有相似性,鉴于此,深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有其现实可能性。目前学界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表明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整合性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一种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恰当方法,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衔接性、系统性的教学辅助工具,将其有效运用于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能够起到连接各学段、各板块知识的桥梁作用,而且它对于零散的、模块化的、阶段性的知识结构起着优化、整合作用。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实现各学段教学的高效衔接也具备现实可能性。

2. 应用之价值阐释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一项全方位的视觉和图解思考工具。”[1]它包含有五大关键要素,即:“发散性思维、非线性的自然流动、颜色、图像以及文字。”[2]因此,可以将思维导图理解为人们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以方便人们记忆、思考、交流和表达的工具。简言之,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人的认知结构,而谈到认知,列宁曾经讲到:“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3]那么,结合思维导图的特性以及人的认知结构的特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对于满足学科基本要求、构建完整认知体系以及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助于满足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要求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格,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创建以培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进而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式的学习过程,即从简到难、由点到面的学习过程,而思维导图的构建原理恰好符合学生渐进式的学习要求。因此,师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共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创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体现,也是满足学生渐进式学习要求的体现,更是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体现。

2.2. 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

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线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具体表现为:“小学和初中阶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高中阶段学生开始初步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分析方法,大学思政课则是对高中思政课内容的衔接与深化”[4]。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视野,我们将会发现不论是让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用简单、多样化的思维导图图像来促使他们养成基本的道德品质,还是让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较为深层次的思维导图来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更或是让大学生运用逻辑严密、体系健全、结构完整的思维导图来实现他们对大中学思政课内容的衔接与深化,都体现了从简到繁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导”图过程,而将思维导图贯穿于每个学生各个学段思政课的学习中将会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认知体系,因为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阶段性和整体性衔接作用。

2.3. 有助于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学者们普遍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封闭割裂、内容超前、简单重复以及与学生认知阶段脱节或不对应的设计性”[5]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从思维导图的特性来看,教师可以利用其本身的系统性、整合性、宏观性的特点来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存在的脱节、重复、割裂和超前的问题,从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其次,从一体化教学的角度来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清楚、全面的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完整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授知识,这对教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材内容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而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宏观掌控功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将所授知识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共同参与、高效互动的课堂氛围,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3. 应用之问题思考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并在思政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师生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频率较低

要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思政课教材中繁多的知识点,就需要改变以往满堂灌输、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为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减少记忆内容的学习方法。但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教师花费课余时间来学习思维导图的构建原理,然后在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学习“导”图的过程,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导”图的要领,这是一个较为费力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构建思维导图改变了以往只需在课本上划出要点、死记硬背笔记的方式,转变为需要学生动脑、动心、动手三者的结合来学习政治知识的方法,这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初期,师生是不太适应的,导致了师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与“学”的频率较低。

3.2.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流于形式

思维导图作为优化人的记忆方法的思维工具,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关注、研究和运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并没有使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表现出流于形式的使用过程。研究表明,思政课教师对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呈现出要么在上课前将提前构建好思维导图传递给学生进行观摩,要么在课堂小结时直接利用已构建好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内容的小结教学,而这样做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的优势。因为此举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很难准确理解教师是如何根据教材内容构建出这些思维导图的,最终导致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呈现出忽视过程只关注结果的形式教学。

3.3. 学生构建有效思维导图的难度较大

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将繁杂的知识点浓缩为简洁的关键词后以某种内在联系串联知识以加深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提炼关键词,其次是学会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是想象如何才能加深对它们的记忆。学者们对于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学生而言,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很难构建出一幅可以帮助自己学好理论知识的思维导图,他们的普遍反应是要从繁杂的知识点中提炼出关键词,然后将它们有机组织起来难度很大。此外,在构建思维导图前,学生需要熟悉思政课的教材内容,然后要在大脑中回忆并整理出相关理论知识,这不仅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而且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更加深了学生构建的难度。

4. 问题之成因分析

为提高思维导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4.1. 学校对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其教育理念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在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型学生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并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会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大中小学很少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有关思维导图的培训活动,也没有与此相关的专题研讨或讲座,导致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小学阶段,学校对于思政课本身不太注重,更别提在思政课教学中倡导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初高中阶段,学校过分关注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忽视了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导”图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系统整合思维;大学阶段,当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课存在时,受“术业有专攻”影响,导致师生在思政课的“教”与“学”中投入时间较少,他们也就不会花费时间来绘制思维导图学习思政课知识,而当思政课作为一门专业课存在时,学校整体上注重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了过程性学习,因此用思维导图学习大学思想政治专业课做法更是少见。总之,学校并不重视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4.2. 教师对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观念不强

习近平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构建思维导图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思维、清晰的逻辑脉络和对知识的宏观把控能力,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教师思维新、视野广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个人表达能力及个性鲜明的人才,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不会花费时间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即使在他们的教学中使用了思维导图,也只是省略“导”图过程而直接呈现现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教学而已,他们甚至认为“导”图的过程是在浪费教学时间。总之,广大思政课教师对于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观念不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更没有察觉到思维导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对于解决“衔接不够”问题的应用价值。

4.3. 学生对应用思维导图学习的能力较弱

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式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接触来逐渐加深他们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研究表明,在实际的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政治知识是有益处的,但主动建构思维导图来学习的人并不多,不仅仅是因为老师在上课期间没有具体教授他们如何构建一份有效的思维导图,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浓缩、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较弱、理清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不强、宏观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的能力更是微乎其微;而就思维导图的了解情况而言,多数学生只是听说过并非十分了解。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低,不利于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

5. 应用之策略探析

探究构建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提出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的策略。

5.1. 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习近平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6],而思维导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恰好满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因此,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大中小学应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大力宣传和鼓励广大师生应用思维导图。其次,大中小学还可以支持并协助广大师生举办关于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研讨、交流活动,加深广大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从而促使广大师生在认知层面真正接受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再次,大中小学还可以联合举办关于思维导图在思政课的“教”与“学”活动中的教学竞赛活动,进而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并通过广大师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行为来检验他们的认知,并对此进行相应的总结反思。最后,学校需要对行为的检验结果进行更进一步的总结提炼,通过专题讲座、专家评审等将其凝结为思维导图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理论,并通过宣传营造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思政课知识的校园氛围,从而提高思维导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使用频率。

5.2. 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教授思政课程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强调要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加深对思维导图的了解,以充分认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价值;其次,思政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有关构建思维导图教学的视频或积极参加与其相关的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并主动构建思维导图。最后,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在与他人进行广泛交流、学习后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学理念,以供学界交流研讨。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可以衔接各模块、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还体现在它的“导”图的过程中,体现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堂小结过程中。其一,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备课,既可以帮助教师缕清备课思路、明确教材重难点,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其二,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程讲授中,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零散知识,逐步构建完整的思政课知识体系,实现各模块知识的有效衔接。其三,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回顾、总结和提升环节,而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小结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组织能力。

5.3. 学生要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学习思政课知识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只有将人的大脑和手联合起来,才可产生力量,把‘弱’与‘愚’都可去掉。”[7]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大脑与手都充分调动起来,当然,学生要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显性化并非易事,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完成。首先,大中小学生要提高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其次,大中小学生要学会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在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纸上先画主标题。第二,认真提炼关键词。第三,不同枝干各相连。第四,五颜六色分重点。第五,个性鲜明宜记忆。在以上五点要求的指导下,频繁使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政治知识,可以完善学生的思政课知识体系,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效率。

6.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近年来,随着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日益被学者们所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要将思维导图有效的运用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并非易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学术界对它作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的研究,更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英]东尼∙博赞, 克里斯∙格里菲斯, 著. 思维导图实践版[M]. 卜煜婷, 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3.
[2] [英]东尼∙博赞, 著.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M]. 郭胜阳,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8: 9-17.
[3] 列宁全集: 第55卷[M]. 第2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311.
[4] 刘力波, 黄格.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破解路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2): 187-192.
[5] 卢黎歌, 耶旭妍, 王世娟, 等.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0, 20(1): 9-25.
[6]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7] 陶行知, 著. 陶行知教育箴言[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11: 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