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全格局下高校安全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ecurity Work System under the Great Security Pattern
摘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重要场所,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把安全工作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格局中予以重视和落实。针对高校安全工作,阐述了高校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的内涵和意义,提出构建高校大安全工作体系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保障措施,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大安全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情况,总结了大安全工作体系运行中取得了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明显提升、构建了矩阵式的安全工作与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实施转变为主动靠前营造良好氛围的效果。
Abstract: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and important plac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stand at the height of maintain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implement security work in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framework.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safety work pattern in universities, proposes the overall ideas, main contents, and guarantee measures for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safety work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mprehensive safety work system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afety awareness amo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employe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afety work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trix style safety work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work from passive implementation to proactive creation of a good atmosphere.
文章引用:王斌, 邱忠才, 解绍锋. 大安全格局下高校安全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5, 15(5): 1112-111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78

1. 引言

安全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包括人身体、心理和身体以外文化、制度、环境等[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2]-[4]。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2]-[4]。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重要场所,其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和有力彰显,也是减少各类社会风险发生和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事实上,不安全因素无处、无时、无人和无事不在。因此,高校要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把安全工作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安全格局中予以重视和落实[4]

2. 高校大安全工作格局概述

法学专家马方教授指出,“大安全格局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总体性。二是关联性。三是系统性。”[5]高校由于其作为人才培养重地的组织形式,使得其安全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① 安全涵盖的内容多,涉及政治、教学、科研、实验、消防、交通、基建、饮食等等诸多方面;② 安全隐患类型多,如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网络、交通、食品、医疗、实验室等;③ 人员密集、流动性大,高校日常活动中涉及师生人多面广,各类活动人员流动性大;④ 管理难度大,由于当前高校“纵向学校–学院–系(中心)、横向各职能部门”的条块式管理模式,给高校安全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⑤ 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师生的主要精力在教学、科研上,对安全不重视甚至不在意[6]-[15]。基于这些特征,高校安全就必须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构建大安全格局。高校大安全工作体系的构建能够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有助于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要求,提升学校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

3. 高校大安全工作体系的构建

3.1. 总体思路

高校大安全工作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压实安全工作责任,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3.2. 体系构建

高校大安全工作体系共包括工作组织体系、工作责任体系、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及处突体系、教育培训及宣传文化体系、工作规章制度体系五个部分的核心内容。

3.2.1. 工作组织体系

高校大安全工作组织体系由学校大安全建设委员会和若干个专项业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其中专项业务安全工作可分为安全稳定和安全生产两类,整体组织架构如下图1所示。

Figure 1.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security work

1. 高校大安全工作组织架构

学校成立大安全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其他副职领导担任副主任,党群工作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统筹规划学校总体安全工作;督促落实各安全专项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工作方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指导、督促各安全专项工作机构开展相关安全专项工作的宣传、教育及日常检查、隐患整改等工作;制定针对各专项工作机构的考核评比、奖惩办法,依照考核办法考核各专项工作机构的年度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处置重大安全工作问题等。学校大安全工作委员会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安全稳定和安全生产两类在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分别设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处理。

在学校大安全工作委员会基础上,根据学校涉及的安全工作领域成立若干专项业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或相应分管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相应业务职能部门。专项业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安全业务管理工作的统筹与执行机构,按照工作领域、归口负责的原则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能。

1) 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小组:负责学校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国家安全相关工作;落实上级归口管理部门以及省、市有关部门要求完成的工作等。

2) 保密工作委员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研究部署学校保密工作;查处失泄密案件;进行保密责任追究和保密工作奖惩等。

3) 政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涉及政治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政治安全相关工作;落实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省、市有关部门要求完成的工作。

4) 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组织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精神;对各二级党组织、二级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5)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学校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战略部署,统筹、协调和决策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事项;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6) 人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安全的政策;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相关人才安全工作。

7) 涉外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贯彻实施中央下达的文件及相关精神,负责学校外事安全相关工作顶层设计;负责学校涉外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涉外安全相关工作。

8) 公共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治安、交通、反恐防暴、扫黑除恶、反电信诈骗、禁毒、师生员工意外伤害、校园综合治理等涉及公共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各二级机构落实公共安全工作。

9) 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实验室环境保护等涉及验室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各项实验室安全工作。

10) 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消防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相关工作。

11) 房屋及构筑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房屋及构筑物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相关安全工作。

12) 防灾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防灾减灾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防灾减灾工作。

13) 交通运输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校车、公务用车及业务用车的运输安全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车辆保养、驾驶员安全教育、校内交通标识标牌管理等公共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14) 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饮食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饮食安全工作。

15) 公共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卫生防疫等涉及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督促、指导校内各二级机构落实公共卫生安全工作。

16) 公共设施设备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公共区域基础设施设备(道路、照明、雨污管网、水电管线、电梯、中央空调、高低压配电站、供水二次加压泵房等)安全日常工作;督促、指导各校内二级机构落实公共区域基础设施设备安全工作。

3.2.2. 工作责任体系

高校大安全工作委员会总体统筹规划指导学校大安全工作的实施;各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具体安全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业务归口职能部门在各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联动协同开展工作;全校各部门每年定期签署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列入各部门通用职责。

1) 安全稳定责任体系构建实施路径

按照“总体统筹、纵向监管、主体落实、自主负责”的原则,构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体系。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纵向监管,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按照上级部门和学校工作要求,牵头负责本领域安稳工作制度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风险隐患排查与处置、宣传教育培训等综合性工作,依法依规指导、督促、检查校内各单位安稳工作落实情况,防范安稳事件发生。各二级单位主体落实,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严格履行安稳工作主体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细化安全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到具体人,确保底数清、全覆盖、责任实、心中明。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安稳工作体制机制,成立本单位安全稳定专项工作组,加强隐患排查,盯紧重点人,管住重点事,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应急处置演练和能力提升。师生员工自主负责,师生员工作为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安稳规章制度,发现安稳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所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2)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实施路径

按照“责任清晰、纵横联动、分区统筹、业务监管、主体负责、单元落实”原则,构建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网格化责任体系。设立安全网格,根据区域功能、属性、配置等将校园划分为若干安全大区,根据大区分类及业务归口确定安全大区区长(职能部门)。区内纵横监管,安全大区区长单位在各业务归口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对区域内履行综合安全管理职责,统筹本安全大区日常安全总体工作;各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大区内本领域安全工作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最小单元履责,在安全大区内,各楼宇、房间、公共空间使用单位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安全责任制,落实具体安全管理责任,各使用单位结合实际及在用楼宇、房间、公共空间属性,以单个房间(独立区域)确定最小安全单元格,按照安全业务属性分类,逐一落实安全责任人,构建最小单元安全责任人清单。

3.2.3. 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及处突体系

高校应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分级整治”的风险防范机制,按照安全事件处置相关要求,形成“沟通响应 + 决策指挥 + 闭环处置”的应急预案及处突体系,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预警及系统应对能力和水平。各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制定本领域“安全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分级整治”的风险防范机制,科学制定本领域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体系流程图和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按照分级整治原则,建立台账、制定计划、落实整改,对于性质不明、风险不清的隐患,立即组织开展风险评估,科学整改治理。

3.2.4. 教育培训及宣传文化体系

高校应按照“统筹规划 + 分类实施 + 定期考核 + 效果评价”的方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全覆盖的校园安全教育培训及宣传教育工作体系,依靠专业力量、地方力量,全面提升师生安全主体责任、防范意识、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各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及文化宣传工作方案并高质量推进。学校大安全工作委员对教育培训及文化宣传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考核。

3.2.5. 工作规章制度体系

高校应按照“统筹 + 归口”工作原则,全方位梳理,系统构建规划类、综合类、业务类“三位一体”大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形成行动计划、若干意见、管理规定、责任机制等多层级制度保障,加强顶层谋划,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强化校园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科学治理能力。各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对本领域安全业务相关规章制度、规定及实施细则开展常态化“废改立”工作,及时发文实施。

3.3. 保障措施

高校应加大投入、争取资源,校地联动、技术赋能,全方位构建集物防、人防、技防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安全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校园安全指挥大脑、综合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专项安全管理子系统,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和校地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健全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安全工作格局。具体举措包括,健全安全工作队伍(安全信息员、师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安全实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安全隐患处置、排查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学校年度常规工作预算;构建警校联动、地校联动工作专班。

4. 高校大安全工作体系在院系的实践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创建于1949年,主要从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75年的办学历程中,支撑了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的大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正在以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核心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学科牵引、教学核心、科研驱动、人才支撑、经费保障”工作思路,向“建成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奋进。西南交通大学和电气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环境,为师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安全工作是底线工作、红线工作、高压线工作,做好安全工作是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强保障。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为目标,按照“抓主线、明重点、分层次”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思想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一是将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日常培训,组织领导干部通过线上 + 线下方式学习安全工作形势、知识,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将安全工作内容纳入师生党组织生活、教职工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学习教育和引导。三是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警示教育、新媒体宣贯等活动,时时处处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

4.2. 优化组织,履职尽责

西南交通大学在学校层面成立了“平安交大”建设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学校大安全总体工作,同时成立了17个专项业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安全业务管理工作的统筹与执行机构。电气工程学院对应设置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专员,分别负责相应安全工作的落实、监督、检查。学校和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办学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逐级负责、重在预防”和“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体制[7]-[20],学校各专项业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与学院,学院与各系(中心、部门),各系(中心、部门)与所负责领域、使用场所或设施设备的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分解安全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不留死角,实现从学校、学院到系(中心、部门)负责人、再到师生的全员安全工作局面,确保安全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位。

4.3.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西南交通大学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了“平安交大”大安全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针对本行业安全业务制定了如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体系流程图和应急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电气工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相应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实验室及办公等公用场所安全工作管理规定、公用房产及设施使用管理办法、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学校和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规章体系,做到了有章可依,实现了规范管理。

4.4. 监督考核,闭环响应

西南交通大学“平安交大”建设委员会定期指导、督促各专项工作机构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定期总结、研判学校总体安全工作,制定针对各专项工作机构的考核评比、奖惩办法,依照考核办法考核各专项工作机构的年度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各专项工作机构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风险排查,建立安稳隐患动态监管(清零)机制,每年年初向学校“平安交大”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年末提交年度工作总结,依照学校相关考核办法对各单位年度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安全工作不力的,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安全重大责任事故的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学校相关程序确认。电气工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对应各专项工作机构的要求,组织各系(中心、部门)和安全工作专员定期或在重要时节、事件节点进行安全检查、情况研判、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形成闭环响应的工作机制。

5. 大安全工作体系的运行效果

通过大安全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和电气工程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常态化思想教育和监督检查,师生在重点部位、重点时节、重要环节、重要事件中主动做好安全工作的意识显著提升,由过去很多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逐渐转变为大家互相提醒、做好预防的局面;二是初步构建了矩阵式的安全工作与管理模式,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学校大安全工作格局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实施,促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从过去“摇旗呐喊”、被动实施的局面逐渐转变为学校统筹协调、二级单位主动靠前作为、师生人人参与营造良好氛围的局面。

6. 结语

大学安全稳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推进改革发展、履行办学使命的重要保障。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校宏观层面树立“大安全”工作理念,在具体业务层面,以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为主导,同向同行、联动协作、精准赋能,形成全局性、制度性、体系性的大安全工作新格局,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石飞, 刘青云. 传统文化孕育下的大安全观论“大安全观”安全发展战略的文化内涵[J]. 管理学家, 2013(18): 615, 616.
[2] 秦荣生. 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J]. 中国财政, 2021(6): 63-64.
[3] 王璐颖, 于浩.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意涵与时代意蕴[J]. 前线, 2023(1): 35-38.
[4] 卢国强, 刘蓉. 大安全格局下提升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效度的思考[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0(2): 66-73.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4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6] 马方. 准确认识大安全格局下的国家安全概念[N]. 光明日报, 2021-01-31(002).
[7] 王斌, 杜映锦, 张兴博. 高校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6): 302-306.
[8] 史天贵, 李春光, 许晨星, 等. 高校安全生产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6): 1-6.
[9] 傅贵, 陆柏, 陈秀珍. 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5(9): 21-27.
[10] 张海波, 田华.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探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0(6): 74-76.
[11] 焦伟杰. 精准赋能: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路[EB/OL].
https://www.sizhengwang.cn/a/gxbwssn_llcg/230515/1516937.shtml, 2025-05-15.
[12] 王斌, 杜映锦, 张兴博. 高校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6): 302-306.
[13] 颜怡. 学生干部有效参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2): 70-72.
[14] 查国清, 徐亚妮, 徐文杰, 等. 大安全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3, 19(8): 199-208.
[15] 谭小平, 师琳, 李会芳. 新形势下现代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 38(2): 269-272, 284.
[16] 王茂鑫, 冉栋刚, 田庚, 等. 实践育人, 安全为基——高校实验室安全育人工作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 43(3): 265-268.
[17] 杨定中. 高校全员大安全责任制建设与岗位安全标准化实践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 43(6): 250-255, 260.
[18] 朱程, 林盛, 邓存国, 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 43(7): 245-248.
[19] 西南交通大学. 关于印发《西南交通大学“平安交大”大安全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Z].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24.
[20] 李志华, 刘金玲. 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11): 134-13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