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以绘本“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
Teaching Picture Book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Based on the Activity-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Learning—A Case Study of the Picture Book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摘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在初中语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念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英语绘本作为初中英语教材的积极补充,深受初中生的喜爱,其具有图文并茂、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内化和巩固语言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育人价值。针对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现状,教师应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新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教学理念,以绘本“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旨在探索在初中英语绘本教学中践行学习活动观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能有所帮助。
Abstrac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22 Edition) emphasize that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apply the Activity-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Learning (ABAEL) in organizing and conduct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es. English picture books, as a valuable supplement 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are highly favored by students. They combine vivid illustrations with profound themes, helping students consolidate language knowledge while providing rich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positive educational value.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tate of picture 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teachers should adopt the ABAEL teaching philosophy t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thereby enhanc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Based on the ABAEL framework and using “The Lion and the Mouse”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s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ABAEL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picture book teaching, aim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文章引用:张一凡.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以绘本“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5): 1129-113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80

1. 前言

新课标指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绘本具有图文结合、故事丰富的特点,是拓宽学生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1]。面对现在初中生阅读兴趣低下、教师阅读教学不成体系的现状,将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与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相结合,不仅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划了蓝图,也为落实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案[2]

1.1. 英语学习活动观

1. 英语学习观内涵

为了确保核心素养更好地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生要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英语学习活动观特点

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整合性、情境化、思维可视化、主体交互性等核心特点。其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整合性强调将语言知识、技能、策略、文化内容有机融合,避免碎片化的教学;其情境化强调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托真实或拟真的社会情境,强化语言交际功能,区别于脱离语境的机械操练;思维可视化的特点强调通过思维导图、辩论等活动外显学生的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认知过程,呼应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主体交互性的特点强调合作学习理念。体现社会建构主义的思想,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互动学习知识。

3. 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其他教学理论的联系

英语学习活动观与许多教学理论都有所联系。如与任务型教学法,均重视语言运用;

交际教学法共享“语言交际功能”理念,注重互动;传统PPP模式和英语学习活动观均包含“呈现–练习–输出”环节,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CLIL)则与英语学习活动观均主张语言与学科内容结合。

1.2. 英语绘本

英语绘本是一种大量图画和少量简单文字的结合的书籍,主要用于传达信息或讲述故事,旨在帮助学习者在丰富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中学习英语。

2.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2.1. 满堂灌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教师单向教授,缺少课堂互动的现象。

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他们只是向学生讲解绘本内容,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2. 碎片化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文本解读“碎片化”、教学活动“碎片化”的现象。

有些教师在解读绘本时,将绘本知识分解成孤立的句型、语法点,而忽视了文章所具有的整体思路、主题意义和语境,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解读方式,导致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有些教师将绘本内容分解为多个独立的部分进行教学,忽视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文本的整体结构。这种割裂的教学方式,破坏了故事的连贯性,使学生无法在文本的主题语境下感知语言。

3. 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绘本中的应用实践

3.1. 深入解读文本,把握绘本内容

文本故事深含主题意蕴与文化内涵,其语篇学习需深度解读。笔者从What、Why、How三维度入手:What层面,故事源自伊索寓言,讲述小老鼠意外扰狮却获释,后于狮子遇难时以牙咬断网绳相救。Why层面,故事彰显小老鼠与狮子的善良本性,寓意“小人物亦能成大事”,传递“善行终获回报”的哲理。How层面,此绘本为寓言体裁,融合叙事与对话,以小老鼠与狮子的两次遇险为线索,遵循起因–经过–高潮–结尾的结构铺陈。语言上,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简洁紧凑,情节跌宕,结局反转,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富有深刻教育意义,引导学生领悟生活真谛。

3.2. 基于绘本主题意义,制定学习目标

基于绘本故事的深入分析,笔者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首先,学生在多感官活动中理解“sharp, get out, bite the net”等关键词,掌握故事大意;其次,在教师辅助下,学生能复述故事并分角色表演,深化理解;再者,通过评价角色,学生领悟“弱小亦能助强,患难显真情”的道理,培养友爱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基于故事主旨进行创造性续写,拓展想象力。这一系列目标从文本理解到价值提炼,再到创意表达,层层深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3.3. 立足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在感知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基于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将知识应用并实践,最终能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迁移创新,提炼文章主题,进行深度学习[3]

1. 基于绘本,学习理解

学习理解类活动侧重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感知、理解和初步运用。在设计学习理解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基于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旧知,为下一步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4]。见表1

Table 1.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 activities in the picture book

1. 绘本中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活动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感知与注意

1. 以歌曲为导入,和学生聊有关“狮子”的话题。

2. 引导学生感知图片中的狮子和老鼠,引出绘本主题。

获取与梳理

3.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顺序给图片排序。

(1) 感知与注意

感知与注意活动是学习的起点,教师借此激活学生旧知,激发学习兴趣。以“The Lion”英文儿歌导入,营造活跃氛围,吸引学生注意。随后,教师围绕“狮子”话题提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入绘本主题。通过观察绘本封面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预测人物关系,为绘本内容感知铺垫。师生对话中,教师询问学生图片所见,学生回答看到狮子和老鼠,教师顺势提问两者间将发生何事,引发学生好奇,共同探索。此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观察力,更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绘本的浓厚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2) 概括与整合

概括与整合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相比于获取与梳理类的活动,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获取绘本信息,在教师的帮助下补充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概括、整合绘本故事信息,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思维导图见图1

Figure 1. The mind map of the picture book “The Lion and the Mouse”

1. 《狮子与老鼠》绘本思维导图

2. 深入绘本,应用实践

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挖掘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一系列应用实践类学习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1) 描述与阐释

描述与阐释类活动指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文本主题的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狮子的遭遇,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真实的语言输出。教师借助图片信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想象。见表2

Table 2. Applied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the picture book

2. 绘本中的应用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描述与阐释

5.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文本内容。

分析与判断

6. 学生根据获取的新知识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讨论。

内化与运用

7. 根据补充的思维导图来复述故事。

8. 选择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2) 分析与判断

分析与判断类活动是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加工,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方面的特征和手法,或判断某些行为或者方式与文中阐述的一致或不一致等,由此来探究语言背后所赋有的文化知识,获取文化体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教师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内容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得到了发展。

(3) 内化与运用

内化与运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进行深度融合的活动。

在该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前面概括与整合活动环节中的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补充,使情节更为完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讲台上对故事进行复述和角色扮演。

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进行深加工,在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 基于课堂表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全面评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学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记录、学习成果测试以及教师反思日志。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教学实践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影响。

4.1. 学生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对绘本阅读教学的兴趣、参与度及自我感知的能力提升情况,笔者向学生分发了关于绘本阅读教学的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维度:学生对绘本主题的理解程度(如“是否理解‘小人物也能成大事’的寓意”);课堂活动的参与体验(如“角色扮演是否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如“思维导图是否有助于梳理故事逻辑”)。

笔者在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1 = 完全不同意,5 = 完全同意)与开放式问题结合的形式。

4.2. 课堂观察记录

为了客观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及师生互动情况,笔者采用了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并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语言输出的质量(如复述故事时的连贯性、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和高阶思维表现(如分析角色行为、续写故事的创造性)方面对课堂进行观察。

5. 基于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

在本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之后,笔者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本次教学既有些亮点也有些不足:

本节课的亮点之处在于:

1. 本节课教师放手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积极挖掘主题意义。

2. 本节课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采用问题链和讨论合作的方式,设计逐级深入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将绘本故事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即能让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在问题链的引领下探究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感受文化内涵。

然而,在实践中也有些不足之处:

1. 注意时间的把控。三个层次下的九个学习活动不一定要在一节课内全部完成,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对文本输入的铺垫和对文本输出的准备,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组织学习活动。

2. 对于学生的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教师应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并给出建设性意见,鼓励学生用英语大胆表达自己。

6. 结语

以学习活动观为教学理念为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学习活动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内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手段,例如绘制思维导图、组织学生朗读配音等方式,向学生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4]。此外,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学生围绕问题在情境中探讨文本和使用语言,使所学知识发生内化和迁移。虽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但希望本次教学实践能为广大英语教师在英语绘本教学上打开新的思路,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焕.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J]. 新教育, 2024(23): 104-105.
[2] 邹宝玲.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3(11): 20-23+36.
[3] 丛一依.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以外教社牛津英语分级读物《Mansour and the Donkey》为例[J]. 小学生(上旬刊), 2024(6): 121-123.
[4] 钱小芳, 王蔷, 崔梦婷.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19, 42(11): 1-6.

Baidu
map